劇情簡介
農村孩子小山的媽媽離開家走了。小山家隔壁劉奶奶家住在城裡的的兒子抬來了一架鋼琴。第二天,劉奶奶孫女豆豆來了。其實豆豆的媽媽和爸爸也在鬧離婚。小山下決心要找媽媽回來。當他終於找到媽媽時看到了媽媽和別的男人在一起的事實。小山在找媽媽的途中一直喝小溪里的生水,他經常拉肚子了。 豆豆知道了小山家裡的一切後很同情小山,她和小山成了朋友。他們相互訴說只屬於他們自己的秘密,他們都不明白大人們怎么了? 豆豆回城去了,等她再回來,小山卻死了。他只有六歲。山村里只留下豆豆那傷感的琴聲……
夏季里的一天,小三媽媽回來了。村里人對他媽媽在外面打工有了別的男人的說法小三隻當是沒聽見。他不怕媽媽不回家,最怕的是媽媽回家來大人們無休止地吵鬧......今天,小三家裡大人們又吵架了,小三看見媽媽消失在後山的林子裡。家裡又亂套了。
隔壁劉奶奶家的寶貝孫女豆豆來了,住在城裡的兒子抬回了一架鋼琴。小三對豆豆和鋼琴都充滿了好奇......劉奶奶家是村里先富起來的。
媽媽走後的這些日子裡,小三爸爸整天悶悶不樂,根本沒心思過日子。這一天,為了聽琴小三和村裡的孩子們吵架了,連劉奶奶家的豆豆也罵他有娘養沒娘教。小三下決心要找媽媽回來,可他看到的卻是媽媽和別的男人在一起的事實。
小三病了,經常拉肚子。
這一回小三媽媽真要走了,小三爸讓她把小三也帶走,小三媽沒有答應。小三拚命地追上媽媽說:“你以後對我爸爸好一點”。這句話讓小三媽媽無從回答。
其實,豆豆的爸爸媽媽早就離婚了,只是奶奶還不知道。媽媽一定要帶豆豆走,可豆豆不願意,躲到奶奶家來了。
豆豆和小三成了朋友,他們說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秘密。豆豆告訴小三,爸爸讓她當一個靠彈鋼琴生活的人。小三說還是當一個什麼都不靠的人最好......
豆豆走了。小三死了。這一年他只有六歲。
影評
尹鴻:這部戲一頭一尾給我震撼,有一種盛世威嚴的感覺。這種感覺很深刻,無論是自然環境、人文社會環境都面臨著社會發展中帶來的非常嚴峻的挑戰。我能夠感覺到肖風導演強烈的、對盛世發展到這樣一個狀態下的那一種憂慮,我覺的劇作非常好的是,它把這個城裡人帶到農村來,不僅完成了一個戲劇功能,而且是把一個城市空間和鄉村空間放到了一起。這部片子藏著巨大的社會隱喻,我感覺到應該是有意識的。這部片子看下來有巨大的、很沉重的感覺,這在今天農村題材影片裡很少看到,真正反映出了這個時代的變遷中,所需要我們底層民眾付出的代價和可能付出的代價,在這個意義上說這個作品是沉重的,在提倡和諧社會和提倡科學發展的今天,這部影片是有積極意義的。從電影本身來講,人物塑造很好,這個孩子小三兒太好了,揮灑自如,當然劇作給他提供的人物關係狀態也很好,這象是一個以小說為基礎的電影,文學性非常好,所有的人物對話和對話狀態都非常到位,都非常符合人物的個性,當然密度也很高,這也比較符合電影的創作,這部片子編劇給了它語言的爆發力太強,強度保持得非常好,看下來不累,改變了一些紀實風格的影片沉悶,平淡的狀況。這部片子最麻煩的進入市場,我想觀眾進了電影院能被打動的,沒有問題,問題是怎么能讓觀眾買票進到影院,有時候好電影不一定觀眾就能看到。
王人殷:這部片子很豐富,從平實達到了一個深刻。從影片中看到了編劇和導演的憂患意識。正是有了這種憂患意識讓我們看後有辛酸,又沉重同時也有警醒,這是一部很有意義的影片。我也覺得這是不是小說改編的,它有文學性。這個文學性包括語言和情節以及他的空間架構,把城市和鄉村連在一起,信息量就大了。在情節的構成上是很有文學色彩。影片中的幾個人物都很生動,我們是慢慢感受到的,對話非常好,完全是生活化的,但是它是有提煉的,有濃濃的文學性。你沉下心來看它是有吸引力的。導演的手法非常樸素,但是我認為他是有完整的藝術構想的,鏡頭的運用、畫面的處理是有完整藝術構想的。非常從容。對電影的情景、情境的處理很有匠心。人生的滄桑感和人生的況味在片子裡貫穿著,使這個作品有了很強的文學性。我很喜歡這部片子。謝謝!
王一川:片子確實把我震了一下,很不錯,很有價值。肖風導演出手不凡,多年的積累新的出發。這部片子讓我看到了新的東北鄉土味,我還沒有看到過這么地道的東北味的故事片。文學的基礎很好,編劇的功力很紮實,來自於生活。我覺得有四個特點:一個是大膽的退回生活流。在銀幕上很少見到在藝術領域見到的真實生活的殘酷性,看得出到應退回生活流的意志是很堅決的。沒有來自農村堅實的生活積累是做不到的。第二是鄉中有城。其實農村和城市的問題是一致的。第三是小中見大,寫的是兩個小孩,實際上整個大人、整個社會都進來了,確實是很能打動人。第四是分中見合,它表現了鄉村和城市、社會各階層的分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分化,我們想像中的田園般的農村生活,隨著土地、樹木大量的被賣、被砍,已經呈現出生存危機。但是在這種分化中又有和諧,通過音樂,人們心靈上的溝通,真誠對話還有回到和諧的這種可能性。既有憂患意識又有對憂患的解決。顯示了導演辯證的把握能力。
陳曉雲:這是近年來少見的有現實關懷,有品格的影片,它的價值是超越了農村還是城市題材的限制。我們視覺看到的基本上是和鄉村有關,但是它帶來了另一個空間的氣息。導演思考的是在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帶給當代中國人生存觀念的衝擊。另外一點這是一部非常風格化的電影,這部影片和類似影片的區別在於它有大量豐富的飽滿的細節。這部片子有很多的內在張力在裡面,比如小三的死來得很突然,可你仔細想想一點也不突然,它的戲劇張力不是外化的、是內在蘊含著的。
朱曉鷗:這部電影是讓我動了感情的。銀幕上流出來的東西給我心靈一種沁潤的藝術感染力。這部片子給我的感受不僅是動心而且是動情。它為什麼會讓我動情,我覺得是肖風導演在整個片子裡充滿的真誠。特別是片子裡小三兒的行動始終牽動著我的心,這部片子沒有停留在紀實性的真實上,而是在紀實的真實生活中完成了戲劇人物的表達。它不是兒童片,是一部關於兒童生存的非常真誠的影片,是很好的。這么些年來,我還沒有看到這樣來寫農村的影片,這種手法、這種結構、這種真情來表現農村的影片。特別讓我感動。
彭加瑾:我還是非常喜歡的。這是一部我們藝術家自己真正想拍的影片,無論他的鏡頭語言,無論他的戲劇結構,無論他的思想內容和他刻畫人物的種種方式,這是導演在理解了生活的基礎上想要表達的東西。這一點是一個藝術作品成功的最重要的一點。這也是這部作品很可貴的地方。這部作品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真實。、環境的描寫、人物的刻畫、甚至包括它的故事性,也是在生活中來的,是一部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品,發人深省。
張思濤;我很喜歡,這是一部藝術探索片,一部探索生活流的影片。演員生活化的表演,還有他的語言很精彩,語言本身就吸引人,帶有戲劇的元素,美的元素。演員的表演非常好,逗逗這個人物的表演,很確切的表現出了農村孩子在城裡長大、這樣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看得出肖風導演的主張就是反對虛假,你的生活流探索形成了非常生活化、非常真實的導演風格。校正了我們傳統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中公式化、概念化脫離生活的那種傾向,非常有積極意義。也是這部影片成功之處。
影協的年輕人小柳:這部片子非常有時代氣息,我非常喜歡影片中的環境和人物的關係,環境的美好,靜謐的背景和人物的埋怨的、失措的、慌張的狀態形成非常大的一個反差。導演和製片人怎么想,你們願意的話我們可以做一些試驗,用盤中人物的一句台詞:你都沒彈怎么就知道別人聽不懂啊。
宋展翎:這部片子承載的藝術使命,從農村題材的影片來說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它濃郁的鄉村氣息依然保留著。導演身上有強烈的第五代的特點。因有很多的象徵啊、寓意呀、包括人文情懷都讓我很感動。語言特別好,給非職業演員很多助推。從很多細節上都可以看出導演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