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開國史略》

前言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這個統一的民族大家庭中,各個民族為了本民族的發展和祖國的進步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滿族則是其中傑出的一員。16世紀末,滿族崛起,隨後進取中原,定鼎北京,建立了清王朝,把中國封建社會推向最高峰,出現了為人們謳歌的“康乾盛世”,並以強大的中華帝國屹立在東方。
滿族是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古老民族,其先世曾先後以肅慎、挹婁、勿吉、■■、女真之名載入史冊。世居我國東北境內“白山黑水”廣大地區,用勤勞的雙手,披荊斬棘,開發祖國邊疆,創造光輝燦爛的文化,產生了許多堅強、勇敢、智慧的英雄人物。明初,女真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明廷為了加強對女真地面的統治,設立了奴兒乾都司及其衛所。明中葉後,明朝在該地推行民族壓迫政策,政治上採取分而治之的辦法,在女真各部之間製造矛盾,進行離間分裂活動,致使女真社會動亂不安;經濟上實行封鎖禁運,停止朝貢互市,嚴重地阻礙了女真社會經濟的發展;軍事上經常派兵深入女真境內,大肆燒殺掠奪,無所不為,因此不斷激起女真人民起來反抗,卻遭到殘酷的鎮壓。到了明末,明朝政治極端腐敗,萬曆帝迷念酒色,二十年不理政務,泰昌帝雖即皇位,一月暴亡,天啟帝弱志無能,無所作為,崇禎帝剛愎自用,亂殺賢良。而朝廷上下“黨爭”不絕,賄賂公行,貪污成風,整個國家統治機構如同一部生鏽的機器,無法開動運轉。此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得不到妥善解決,大明王朝已經走過了興旺時期,步入了大廈將傾、日薄西山的窮途末路。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滿族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在傑出領袖努爾哈赤及其繼承人皇太極領導下,迅速崛起。滿族崛起經歷六十餘年,一般稱之為清朝開國時期,在此期間,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站在歷史前列,高瞻遠矚,依據社會發展和對敵鬥爭的需要,棄舊革新,使女真社會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從分裂割據到各部統一;從女真諸部到新的滿族共同體形成;從部落社會到建立國家政權;從臨時組合狩獵的牛錄製到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從狹窄落後的蘇子河流域到廣闊先進的遼瀋地區;從奴隸制到封建農奴制;從八王分權到一汗集權;從仇視漢人到提倡滿漢一體和使用漢官;從簡陋的行政管理制度到設立三院八衙門;從“十三副遺甲”起兵到擁有滿蒙漢約五百牛錄近十五萬勁旅;從刀矛弓箭的冷兵器到能自制火炮冷熱兵器並用;從三面受圍到剪除朝蒙兩翼“惟有明國耳”;從沒有文字到創製新滿文;從重武輕文到振興文教等等。這種變革就使其不斷發展,自我完善,由
小變大,由弱變強。由上可見,清朝開國史既順從明清之際歷史發展的潮流,又充分展
示了傑出人物促進歷史前進的才華,因此包含著豐富的歷史哲理,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更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所以這段歷史需要深入研究,對認識歷史精神是有益的。

滿族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重要成員,歷史悠久。16世紀末,滿族崛起於東北,統一女真各部,登上歷史舞台,與明決裂。清太祖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伐明,經清太祖、清太宗皇太極兩代,前後不過二十餘年,終於入關,奪取全國政權。滿族本來遠較漢族落後,人口又少,其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統轄地區更不能與明相比,然而,卻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從窮鄉僻壤的赫圖阿拉(遼寧新賓),定鼎中原,建立起存在286年的清朝。處於發展上升時期的滿族,揭開了歷史的又一篇章,其間的歷史內涵十分豐富,需要深入探索,因此,清朝開國史的研究,歷來為治清史的學人所關注。
李鴻彬教授致力於清史研究有年,尤精於清朝開國史,本書是其多年研究心得的結晶,其旨趣在於闡述滿族由女真部落到滿族新的共同體的形成,以及社會制度的變遷與國家政權的建立,其間的不斷發展,自我完善,由小變大,由弱而強的歷史進程,包含著豐富的歷史哲理,這也就是作者力圖探索並希望揭示的,正如作者所說:“這段歷史需要深入研究,對認識歷史精神是有益的。”
史料是歷史學和歷史研究的基礎,古人云:“孤證不立”。無根之
遊說乃歷史研究之大忌。李鴻彬教授對清入關前史料之蒐集不遺餘力,用力最勤。早在1984年及其以後,便先後編輯有《清入關前史料選輯》
等1、2、3輯面世,共收明人、清人、朝鮮人的重要著述數十種,共一
百餘萬字。近年來又復用心搜尋,故見於本書之參考書目已達200餘種,其闡釋史實務求翔實,一絲不苟,於此可見。
本書對清朝開國諸多重要問題論述周詳,多有己見,而不囿於陳說。
如努爾哈赤之死因,以往論者多從努爾哈赤攻寧遠失敗,被袁崇煥用紅衣大炮擊傷而死之說,而本書作者撰文力證努爾哈赤是死於疽發於背。另對某些重大史實的分析論斷,亦多見史識。
近年來,作者不幸染病,健康狀況大不如前,友人多有勸其靜養者。
但他病體稍愈,即伏案工作,求學不輟,不但有論文發表,今又完成此書,實屬不易。其好學敏求令人欽佩。我與李鴻彬教授一起工作共事多年,學業交往也較多,深知其勤奮治學的敬業精神,綴此數語,是為序。
王思治
1997年7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