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是一部2008年的台灣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第二部為賽德克巴萊)。該電影由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兒/演員田中千繪,與眾多音樂人共同演出,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中孝介也在本片特別演出。《海角七號》獲選為2008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這同時也是《海角七號》的世界首映;2008年8月22日,本片正式在台灣公開上映,2008年12月12日於全台灣首輪戲院下片。《海角七號》同時也被視為台灣電影奇蹟。影片於2009年2月1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基本信息

簡介

影片《海角七號》是一部2008年出品的台灣愛情電影,由台灣導演魏德聖執導,這也是魏德聖首部劇情長片。范逸臣、田中千繪、梁文音和中孝介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2

《海角七號》劇照《海角七號》劇照

月1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電影講述在台灣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這個七拼八湊組成了的樂團,讓演唱會監督友子小姐傷透腦筋。

影片獲得2008年台灣電影金馬獎的年度傑出電影、台灣年度最佳電影工作者、最佳男配角等六個獎項。

影片概述

《海角七號》劇情描述了一場在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於是代班郵差阿嘉(范逸臣飾)、小米酒業務員馬拉桑馬念先飾)、機車行黑手水蛙(小應飾)、原住民警察勞馬(民雄飾)、老郵差茂伯(林宗仁飾)等人七拼八湊組成了一個‘破銅爛鐵’的樂團,讓個性嚴謹、心情煩悶的演唱會日本籍監督友子小姐(田中千繪飾)傷透腦筋,其中總是不肯好好配合練團的主唱阿嘉更是無時無刻不惹毛她,隨著演出時間愈來愈近,兩人的衝突也愈演愈烈,沒想到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里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了另一段跨國之戀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備註

阿嘉,Aga范逸臣黃啟昌 樂團吉他手兼主唱

日籍老師,Teacher  中孝介 ----  ----

Himself,-,Singer中孝介----  ----

友子,Tomoko  田中千繪   程文意  來台灣尋求發展的日本人

六十年前的友子 梁文音 ----  ----

明珠,Ming-Chu 林曉培 許盈  ----

馬拉桑,Malasun 馬念先 翟耀輝  小米酒“馬拉桑”的推銷員

勞馬,Rauma 民雄  李錦綸 樂團吉他手

茂伯,Old,Mao  林宗仁 ----   月琴國寶的老郵差,因摔斷腿而停職

水蛙,Frog 應蔚民 潘文柏  樂團鼓手,機車“黑手”(維修員)

Dada 楊蕎安 何璐怡 樂團鍵盤手

旁白,Teacher  ---- 蔭山征彥 ----

美玲,Meilin   張沁妍 張頌欣 ----

車行老闆娘,李佩甄 ----  ----

代表會主席洪國榮  馬如龍 ----  ----

阿嘉的媽,Aga's,Mother 沛小嵐 伍秀霞 ----

歐拉朗,Olalan 丹耐夫正若  盧國權----

客串:

黃西田飾恆鎮鎮長春

好脾氣的鎮長,對身旁一切爭議不置可否。批准舉辦演唱會,並默許洪國榮主導演唱會事宜。

趙舜飾飯店領班

陪同張魁所飾演的飯店經理,與洪國榮一行人談判演唱會事宜但失敗。

鄭志偉飾民代甲

洪國榮身邊的小弟,也擔任鎮代會代表。於徵選樂手活動結束後主導選才決策。

魏雋展飾民代乙

洪國榮身邊另一小弟,兼任洪國榮的司機。

吳朋奉(兼任本劇表演指導)飾陳光輝(機車行老闆)

嗜酒貪杯,經常爛醉如泥。

楊敦翔、楊敦言、楊敦至三胞胎

機車行老闆夫婦的三胞胎兒子。

李浤嘉飾鴨尾

茂伯孫子,與大大是兩小無猜的一對。

張馥桂(祝福)飾遊覽車司機

於載送友子所帶領的一群外國模特兒赴墾丁途中,因分神偷看模特兒更衣,遊覽車偏向撞上茂伯。

NeilArmsirons飾攝影師

陪同友子和一群外國模特兒赴墾丁,為中孝介演唱會拍照宣傳,與友子和遊覽車司機小有衝突。

陳慕義飾郵局主管

迫於洪國榮壓力,接受其勸說,安插阿嘉擔任郵差。

黃興全飾牧師

大大彈琴的教會牧師。於現實生活中,他是導演魏德聖台南縣永康市老家長老教會的牧師。

盧怡榕飾友子的經紀人接到中孝介唱片公司通知後,未經友子同意,把友子留在恆春,命她督導當地樂團。

陳玫臻飾黃主任(飯店活動組專員)

被飯店派去打發上門推銷小米酒的馬拉桑,中途接到飯店經理電話後,指揮美玲攔車,把已上車準備北返的友子攔下。

吳繡敏飾老年小島友子

最終收到阿嘉送來,晚了六十年的七封情書。

職員表

▪製作人:林添貴;黃志明;張長堤;程明富;RebeccaChen;胡仲光;Ya-MeiLi;盧君毅;魏德聖

▪監製:黃志明;魏德聖

▪導演:魏德聖

▪副導演(助理):Chin-WeiChu;Hsiang-ChiehHuang;Chun-chiehLee;連奕琦;Meng-HsinLiu;Juo-YenTang;Pin-JungWen

▪編劇:魏德聖

▪攝影:秦鼎昌

▪配樂:駱集益;呂聖裴

▪剪輯:LaiHui-Chuan;蘇佩儀

▪藝術指導:Chia-HungTang

▪美術設計:唐嘉宏

▪視覺特效:胡仲光;林哲民

▪製片經理:許仁豪 林輝琴

▪策劃:李亞梅 陳雅彤

▪聲音:杜篤之

劇情梗概

《海角七號》(圖)中孝介彈唱中孝介彈唱

六十多年前,台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了離開台灣的船隻,也離開了他在台灣的戀人:友子。無法當面說出對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句,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 六十多年後,一個從台北失意返鄉的年輕樂團主唱阿嘉,在繼父的安排下,當起了恆春小鎮的特約郵差;來自日本的過氣模特兒友子,不知怎么地被迫留在恆春,做起演唱會的相關工作。為了爭取難得的表演機會,阿嘉的繼父發起自組樂團的行動,樂團的成員則來自當地居民。 於是,看來平凡無奇的小鎮居民, 失意樂團主唱阿嘉、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在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唱詩班鋼琴伴奏大大、小米酒製造商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勞馬父子,組合出了一個讓人跌破眼鏡的樂團。 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他們必須在成軍的三天內,培養出一百分的默契與精彩演出,這點讓日本來的活動公關友子大為不爽,對這份工作失望透頂,每天頂著臭臉的友子也讓待過樂團的阿嘉更加不高興,整個樂團還沒開始練習就已經分崩離析。

老郵差茂伯摔斷了腿,於是將送信大任交阿嘉手上,不過阿嘉每天除了把信堆在自己房裡外,什麼都沒做,他在郵件堆中找到了一個來自日本,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郵包,他好奇打開郵包,發現裡面的信件都是日文寫的,根本看不懂,因此不以為意的他,又將郵包丟到床底下,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 演出的日期慢慢接近,這群小人物發現,這可能是他們這輩子唯一可以上台實現他們音樂夢想的時刻,每個人開始著手練習,問題是阿嘉跟友子之間的火藥味似乎越來越重,也連帶影響樂團的進度。終於,在一場鎮上的婚宴,大家借著酒後吐真言,原來阿嘉跟友子兩人都是孤獨的異鄉人,解開心結的兩人發現了怒氣下所隱藏的情愫,於是發展出了一夜情。

在阿嘉的房裡,友子看到了日本來的郵包,發現那居然是來自六十年前七封未及寄出的情書,她要阿嘉務必要把郵包送到主人手上,然而,日本歌手要來了、郵包上的地址早就不存在、第二首表演樂曲根本還沒著落、而貝斯手茂伯依然不會彈貝斯。而友子,在演唱會結束後,也要隨著歌手返回日本,開始新的生活。 阿嘉終於決定打起精神,重整樂團,他們的音樂夢是否能夠實現?沉睡了六十年的情書是否會安然送到信件的主人“友子”手中?而阿嘉跟友子的戀情,是否能夠繼續發展下去? 人只能活一回,夢想卻有無數個,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機會屬不屬於自己。滿懷著對音樂理想的追尋,讓阿嘉再也壓抑不住內心即將爆發的熱情了!

影片評價

《海角七號》觀後感:夢想只要堅持,命運終將報償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然出道於娛樂圈,但人生軌跡的轉換讓我這些年一直埋頭於公司事物,已經少有閒情逸緻去影院去看電影了,有時難得打開電視也僅僅限於新聞、財經類節目,以至於近來有一部叫《海角七號》的影片紅透了半邊天卻渾然不知,經不住身邊同事好評如潮的推薦,畢竟是家鄉拍的片子,起碼也可以重溫一下鄉情,因此還是忙裡偷閒找來碟片看了看。應該承認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影片。

片中的恆春是台灣南端一個非常原生態的半島,由於地處熱帶,三面都是湛藍清澈的大海,加上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1982年台灣政府將第一座“國家公園”設立在恆春鎮東邊的墾丁。可即便就是在這么美一個的地方,鄉土與現代,固守與發展之間也如同難以交融的水與油。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鄉土傳統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迷失,年輕人對家鄉情感的淡漠,仿佛是這個時代前行中無法規避的通病,“有錢人買下了飯店,也買下了海,年輕人寧願出去給人家當夥計,也不願意留下來。”民意代表的一席話道出了老一輩人對本色鄉土日漸式微的憂慮與無奈。

在另一方面,在台北奮鬥15年一無所獲的主人公阿嘉,用力將象徵人生夢想的吉他砸碎,載著滿腹的不甘與失落回到故鄉的故事緣起,也真實的反映出當下許多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大城市追求人生夢想卻歷盡坎坷,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社會生態。影片故事背景的設定巧妙契合了這個時代(特別是金融風暴背景下)主流人群普遍性的焦慮心態,難怪在兩岸三地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一個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老郵包,一個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的“草台”樂團是影片推進的兩條主線,而影片情節卻簡單到用幾句話就可概括。七封寫於六十年前的老情書以感傷的日語旁白,適時地填充電影裡每一個過場。兩條情節主線一喜一悲,讓人很難定義這是部喜劇還是悲劇。

或許,正是這樣的安排才更好的體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一切既向前快步發展著卻又難免於失落的惆悵,內心有抗爭同時又在妥協,生活看似絕望但不經意間卻又暗藏了希望,每個受環境操縱疲於奔命人生,夢想卻始終不屈不饒頑強的生長。經過漫長一甲子的等待,老婆婆終於等到了舊情人不辭而別的答案;伴隨著那個塵封已久卻又被重新被發現的地址,阿嘉也找尋到了曾經失落的夢想與新生的愛情;穿越歷史的曲折,那艘曾經一去不返的航船,好象又悄悄開回國境之南的港口;透過泛黃的信箋,兩個無法彼此相守的靈魂,此刻卻又再次重逢……

的確,現實當中是有太多令人無奈的迂迴和曲折,但人不可能沒有夢想而活,當面對生活的遺憾時候,我們更願意勇敢的相信,只要堅持,夢想終將得到命運的報償。

《海角七號》:七封情書光影留證青春萬歲

故事

一個失意的搖滾青年阿嘉(范逸臣飾)從台北回到故鄉——台南的某海邊小城。小城裡的高齡郵遞員茂伯在工作中摔傷,阿嘉臨時頂替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七封遲到了60年的書信:日本戰敗後,一個日本教師在回國的途中寫給台灣戀人友子的信。阿嘉在尋找友子的同時,無奈加入一隻臨時拼湊起來的樂隊,為即將到來的海濱演唱會表演。除了阿嘉是內行,鍵盤手是個整天哼著流行歌曲、發育未完全的小女孩;會吹口音的被拉來當了吉他手;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甚至也客串了一段時間的貝司手……另外,一位也叫友子的日本女孩(田中千繪飾)則負責監督樂隊的排練,她和阿嘉的關係也從最開始的格格不入開始轉變。以阿嘉的人生起伏為電影主線,滿眼是台南的風土人情,人與人之間複雜的關係,三代人之間衝突與和解,理想的失落與再生,愛情的幻滅和追逐等豐富多元的因素都涵蓋其中。

在《海角七號》的故事中,阿嘉帶領一群外行人從一個草台班子變成有模有樣樂隊的過程就是核心所在,不過這件事很難被稱為“青春成長事件”,因為除了范逸臣一個人還在青春的尾巴上,樂隊里就只剩下未成年少女、失意中年男和暴躁老人了,看完全片我們只能說他們的精神確實很“青春”。《海角七號》的主鏇律是滑稽的,先是在毫無競爭性可言的海選中確定了樂隊的陣容,雖然在排練中屢遭不順,主力也頻頻換人,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竟然變成了貝司手,在演出時大家都穿上了印有米酒廣告的T恤……

樂隊的故事當然談不上新鮮,范逸臣和田中千繪的表演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不過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兩個非常搶戲的配角——未成年少女大大和暴躁老人茂伯。大大其貌不揚,出落成美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她在電梯中的一段幾乎沒有台詞的戲完全稱得上驚艷!大大以成45度角仰望的姿勢站在電梯口,旁若無人地哼著小酸曲“情是什麼玩意,只不過是玩玩而已……”那氣場強悍到無以復加,在此我們只能預祝她早日成為演技派。與大大的老成不同,茂伯就是一個胡攪蠻纏倚老賣老的暴躁老人,當他發現自己確實不能勝任貝司手的時候便主動推薦了馬拉桑,當大家同意這個意見時,茂伯卻發火了:“乾!要回答地這么快嗎?不考慮就回答,我是老年人嘢,我的心肝不是鐵打的,我也會傷心的!”最後茂伯還是為自己爭取到了搖鈴手的位置,不過他卻在排練的時候大發脾氣,還企圖當主唱,在最後關頭甚至還表演了一把月琴,用茂伯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寶貝,惹得起嗎”?

愛情

愛情當然是每部青春電影難以迴避的元素,因為那個時候的愛情是最美好的,說白了就是最好騙人眼淚的部分。《海角七號》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虛幻和現實愛情兩條線並行,一方面是遲到了60年的七封情書娓娓讀來,另一方面則是阿嘉與友子漸生情愫。

不過現實的愛情發生得太突兀,剛剛還在別人婚宴上翻白眼,一覺醒來阿嘉與友子就躺在了床上。更讓人受不了的則是阿嘉的表白,衝上去抱著友子就說“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真是白白浪費了大好海景。說來說去還是怪兩位主角演技尚嫩,沒有流暢表現出情感的起承轉合。反而是虛幻的愛情,成了全劇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配合著輕柔的音樂,七封情書用男中音娓娓讀來,時而是60年前的情景再現,時而應和的是當下的人物心情,每一封都讓人動容。尤其是最後一封——“我想我會把你放在我心裡一輩子,就算娶妻生子,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上,一定會浮現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獨地站著,你戴著那頂存了好久錢才買的白色針織帽,是為了讓我能在人群中發現你吧!我看見了,我看見了……”當離別的情形再現,當一雙顫抖的手展開信紙的時候,沒有人不流淚的。而且片中的七封情書都是導演魏德聖自己撰寫的,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真摯情感讓人為之嘆息悲傷,其優雅與綿長的氣質正是網路時代快餐文化時代所欠缺的,尤顯珍貴。

打架

可以這樣說,沒有打架的內容就算不上真正的青春片,因為不打架不足以成長。一想起青春片中的打架戲,腦海里閃現的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那轟轟烈烈,瀰漫著雄性荷爾蒙氣息的場面。

相比之下,《海角七號》的打架戲顯得清淡多了。值得一提的倒是這部戲裡女人的粗魯,其中的一場戲就是女主角掌摑“怪伯伯”。在一場熱鬧而嘈雜的露天婚禮上,友子因為樂隊的事正悶悶不樂,旁邊的怪伯伯卻不知好歹地喊她的名字,一邊喊還一邊搖晃友子的肩膀。焦躁不安的友子隨即怒喝“不要碰我”,而對方卻借著酒膽繼續作惡。“叫你不要碰我”,友子突然火山爆發,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怪伯伯拍倒在地!這場打架戲發生的如此突然,結束的又是如此乾脆,令觀影者跟片中人一樣措施不及,極具帶入感。半秒之後你會發笑:怪伯伯真是冤枉!更絕的是,畫面接下來立刻切到婚禮表演的舞台上,兩個火爆而鮮艷的泳裝女郎仿佛救場般地唱著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兩個畫面反差如此強烈,讓人哭笑不得。接下來,醉酒的友子更是撒潑般脫下鞋子,砸碎了阿嘉家的玻璃窗,又躺在地上打滾,又哭又罵!

音樂

沒有哪個青春期的人不會嚎上兩嗓子。於是,《海角七號》選中了范逸臣和中孝介。尤其是中孝介,他自己研習島歌(日本的一種民歌)的曲風,聲音被稱讚充滿了透明感,他的演唱有一種純淨之感,劉德華的《紅顏自閉》正是翻唱自他的出道單曲《各自啟程》。

總的說來,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場面頗多,元素也很豐富,民樂、西洋、流行一網打盡,歡快、憤懣、憂傷、甜美等情緒在音樂的表達上也稱得上淋漓盡致。大大唱小酸曲,先是未經修飾的童聲,然後音樂響起,原音跟上,重疊間讓人有了隱約的感動。然後有一段范逸臣的英文SOLO,走英倫搖滾路線,顛覆了范逸臣留給大家的慣有印象。不過最出彩的地方還是出現情書朗讀時的配樂,做出了在雨中低語和傾聽的效果,實在不俗。建議聽這七封信的原聲音樂,有可能聽不懂說什麼,但是意義上的疏離可能更讓人貼近情感的真實。

角色介紹

阿嘉/范逸臣飾演

原本懷抱著音樂夢想的吉他手兼樂團主唱,最後卻在台北夢想破碎,只好回到恆春與繼父同住,面對百無聊賴的小鎮生活,其實內心對音樂依然十分嚮往,只是失敗讓他的怒

范逸臣范逸臣

氣壓過了理想,最後還接受繼父安排接下鎮上郵差的工作,然而卻什麼信都沒送出去。

關於范逸臣

2002年發行第一張專輯《范逸臣》同名專輯,並演唱《我的野蠻女友》中文主題曲《IBelieve》而一曲成名,其專輯銷售達到15萬張。之後在2003年推出專輯《信仰愛情》亦達10萬張專輯銷售。在往後推出的專輯《愛情程式》、《不說出的溫柔》,都獲得不錯的成績。《海角七號》為范逸臣第一部主演電影,善於電吉他跟貝斯的他,結合演技實力,將阿嘉這個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六十年前的日籍老師/日本知名歌手中孝介飾演

海角七號六十年前隨日軍撤離台灣的日籍男老師,將對於愛人來不及說出的愛意與思念,化成七封感人的情書,卻等到六十年後,才將情書寄出。

日本知名歌手中孝介這次一人分飾兩角,除了飾演痴情的男老師之外,也在大銀幕前飾演自己“中孝介”這個角色。首度躍上大銀幕就是在一部大成本的台灣電影裡,對中孝介本人也是一次十分難得的經歷。

關於中孝介

島國歌姬元千歲同門師弟,被日本媒體譽為“地球上最溫柔的歌聲”。2005年,中孝介獲得了非主流排行榜第5名的佳績,目前為日本SONY唱片力捧的新星。日文專輯已於2007年4月發行,其備受注目的程度可見一斑。

現代的友子(演唱會公關)/田中千繪飾演

過氣模特兒、最後淪落成為打點模特兒的助理,又被公司丟在台灣處理吃力不討好的度假村演唱會,心理備受打擊,面對四處拼湊出的蹩腳樂團,語言不通又身在異國,不滿與孤獨的情緒就快爆發……。

關於田中千繪

出生於日本東京,電影作品包括《桌球》(窪冢洋介主演)、《頭文字D》與《春之雪》(妻夫木聰主演)。參加《頭文字D》演出時,千繪還一句中文都不會講,但她強烈的感受到學習中文對一個演員的重要性,便勇敢隻身來台學中文。來台至今已經八個月,中文進步神速。拍攝完電影《海角七號》之後,經紀公司已計畫讓千繪朝北京發展,相信加以她的語文實力,將是亞洲地區一顆耀眼新星。

六十年前的友子/梁文音飾演

六十年前台灣光復,日本殖民撤離,友子在港口邊搜尋著自己所愛的日籍老師,卻不見身影,原本打算懷抱著這份感情終老一生,沒想到六十年後,一個不相干的年輕人,將拯救他的愛情……。

關於梁文音

在中國電視公司《超級星光大道(第一屆)》中參加PK賽,成績亮眼,進而報名《超級星光大道(第二屆)》,為該屆比賽中拿下最多次20分以上高分的選手。總冠軍賽以些微差距落敗,拿下第二名,造成當時輿論譁然,並引發計分爭議,最後製作單位表示將改進節目賽制。

電影花絮

幕後花絮

關於導演

大膽的冒險實踐家:魏德聖

曾任楊德昌《麻將》副導演及電影《雙瞳》策劃。1999年以《七月天》驚艷台灣影壇;2004年,為了突破台灣電影市場受限於資金規模而無力拍攝大格局、大製作的現實困境,自籌250萬元資金,拍攝了《賽德克.巴萊》5分鐘試拍片,企圖證明台灣的影像創作實力,再次震驚台灣影壇。2008年推出個人首部劇情長片《海角七號》,耗資新台幣5000萬元拍攝而成,被譽為是全台灣電影圈都期待拍出的一部電影。

關於海角七號的地址

是台灣宜蘭的蘇澳的一個地方,在蘇澳發生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著名的功臣西鄉隆盛。而西鄉隆盛年輕時竟曾在宜蘭蘇澳居住過半年,並與一位台灣原住民女子蘿茱譜出一段異國戀情。西鄉隆盛後來離開了台灣。明治11年(1878)的某一天,西鄉隆盛的兒子西鄉菊次郎整理父親遺物時,在一木盒中,發現了一封父親寫於1851年底,卻未曾寄出的信。這封信的地址以漢字寫著:台灣噶瑪蘭廳利澤簡堡蘇澳莊南方澳海角七號蘿茱小姐收。讀信之後,西鄉菊次郎終於明白,為何自己的名字叫做“次郎”了。他還有一個兄長在台灣。西鄉菊次郎許下承諾,終有一天,他要來到台灣,親手將這封信交到蘿茱小姐的手裡。”

關於影片

因為劇中不但有1945年日軍戰敗後從台灣撒離的歷史場面, 以及關鍵的萬人演唱會等壯觀場景,超越一般台灣電影的拍攝規模,在獲得新聞局500萬輔導金之外,魏德聖更

《海角七號》《海角七號》

地透過新聞局銀行申請貸款2000萬,希望最後得以用將近4000萬的資金規模向台灣觀眾和世界影壇證明台灣也可以拍出兼顧藝術品質與娛樂性的好看電影。為了這幾場“要讓觀眾看得停止呼吸”的戲,籌備過程曾經幾番周折,導致拍攝日程一延再延,幸而在監製黃志明、林添貴的堅持下,和魏德聖“人一輩子一定要做一件可以拿來說嘴的事”的超強意志,影片才能順利在930開拍。曾經參與過《雙瞳》《詭絲》《不能說的秘密》等片的黃志明說:“在現階段開拍《海角七號》的意義與價值,在於小魏是現階段台灣影壇少數幾個懂得電影語言的導演。”

關於影人

為了演好片中樂手的角色,包括幾位音樂人早在影片開拍前夕,就聚在練團室,勤奮演奏由功學社贊助的樂器,希望可以培養出演奏默契,成為戲中那個由“七零八落”轉變為“夢幻組合”的超級樂團。首度演出電影的范逸臣,因為劇中場景多在炎熱的南台灣,將有不少“上空戲”演出,在導演的要求下特別勤練身體線條,屆時要讓觀眾眼睛一亮,和女主角田中千繪的關鍵床戲也會好好表現,被問到《海角七號》的電影尺度,魏德聖導演還開玩笑請大家參考《色·戒》 ,讓才跟范逸臣去過幾次陽明山、八里約會培養感情的田中千繪羞紅了臉。

關於音樂

豐華唱片排除萬難的即將發行《海角七號》電影原聲帶,這是一張由經典對白及音樂串起,有故事的電影原聲帶,讓千千萬萬的影迷重溫“國境之南”的美、Don’tWanna的,更有一首由“彩虹”的曲填上中文詞由范逸臣所演唱的新歌;以及由導演為這張音樂原聲帶做的音樂統籌,串起劇中經典對白及音樂,以延續電影《海角七號》的元素與精神。

《國境之南》 阿嘉的深情告白,無論晴天雨天的國境之南,我都將守護著你。一首你不得不收藏的浪漫情歌,訴說著淡淡的幸福。

《野玫瑰》 經典民謠重唱,讓讓范逸臣溫暖的嗓音帶你重溫兒時的感動。

關於寄信

電影《海角七號》在網路上熱映後,不少影迷瘋狂地效仿影片中的情節,給電影中的地名“海角七號”寫信。如果你也給這個在台灣的這個地址寫信,你同樣可以收到了來自台灣恆春郵局的退信,信上還蓋有當地特製的郵戳,但日期僅截止到2009年5月11日。

退信中的郵戳

影片故事:男主角給戀人寫了7封充滿詩意的情書,卻沒有被傳送出去。60年後,陰差陽錯當上郵差的搖滾歌手阿嘉發現了這7封信,決定將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這段愛情與夢的記述感動了無數觀眾。不少影迷在看完電影后,紛紛寫信發往“台灣恆春海角七號”這個地址,收信人則是電影中的人物小島友子。現實生活中的台灣恆春郵局為此類信件特製了“海角七號”紀念郵戳,郵戳的圖案就是電影男女主角在沙灘上深情相擁的畫面,從2008年11月11日開始加蓋,活動時間長達半年。據報導,在紀念郵戳的訊息發布之後,每天都有上千封信件寄往海角七號。

關於人物配飾

阿嘉:勇士之珠-守護你的榮譽和勇敢

友子:孔雀之珠-守護你堅定不移的愛情

勞馬:淚痕之珠-充滿懷念和不捨的含意

水蛙:手腳之珠-蘊含你智勇兼備

馬拉桑:蝶蛹之珠-祝你事業豐收

茂伯:日光之珠-象徵您崇高至上地位

大大:眼眸之珠-守護你一生

穿幫鏡頭

影片剛開始,阿嘉(范逸臣飾)發泄心中的不快時,他把吉他從包里拿出來,隨手把黑色的吉他包扔了,吉他包是倒向畫面左邊然後落在地上的。然而當阿嘉把吉他摔向電線桿時,吉他包卻是靠在電線桿上的。

友子(田中千繪飾)跟日本公司的人通話,到房間門口時,打手機的左手上還掛著米色和紅色兩個包。但是進入房間後,電話還沒打完,剛才在門口時友子左手上掛著的米色包包卻不見了。

七封情書

第一封信《友子,你還在等我嗎?》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陽已經完全沒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經完全看不見台灣島了

你還站在那裡等我嗎?

友子

請原諒我這個懦弱的男人

從來不敢承認我們兩人的相愛

我甚至已經忘記

我是如何迷上那個不照規定理髮

而惹得我大發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

你固執不講理、愛玩愛流行

我卻如此受不住的迷戀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畢業

我們卻戰敗了

《海角七號》(圖)田中千繪看海田中千繪看海

我是戰敗國的子民

貴族的驕傲瞬間墮落為犯人的枷

我只是個窮教師

為何要背負一個民族的罪

時代的宿命是時代的罪過

我只是個窮教師

我愛你,卻必須放棄你

第二封信《友子,我就是那時愛上你》

第三天

該怎么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你是南方艷陽下成長的學生

我是從飄雪的北方渡洋過海的老師

我們是這么的不同

為何卻會如此的相愛

我懷念艷陽…我懷念熱風…

我猶有記憶你被紅蟻惹毛的樣子

我知道我不該嘲笑你

但你踩著紅蟻的樣子真美

像踩著一種奇幻的舞步

憤怒、強烈又帶著輕挑的嬉笑…

《海角七號》(圖)梁文音送別情郎梁文音送別情郎

友子,我就是那時愛上你的…

多希望這時有暴風

把我淹沒在這台灣與日本間的海域

這樣我就不必為了我的懦弱負責

第三封信《海風啊,為何總是帶來哭聲》
友子

才幾天的航行

海風所帶來的哭聲已讓我蒼老許多

我不願離開甲板,也不願睡覺我心裡已經做好盤算

一旦讓我著陸

我將一輩子不願再看見大海

海風啊,為何總是帶來哭聲呢?

愛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來可能的幸福我總是會哭

只是我的淚水

總是在湧出前就被海風吹乾

涌不出淚水的哭泣,讓我更蒼老了

可惡的風

可惡的月光

可惡的海

十二月的海總是帶著憤怒

我承受著恥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靜地晃蕩

不明白我到底是歸鄉

還是離鄉!

第四封信《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傍晚,已經進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頭痛欲裂

可恨的濃霧

阻擋了我一整個白天的視線

而現在的星光真美

記得你才是中學一年級小女生時

就膽敢以天狗食月的農村傳說

來挑戰我月蝕的天文理論嗎?

再說一件不怕你挑戰的理論

你知道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幾億光年遠的星球上

所發射過來的嗎?

哇,幾億光年發射出來的光

我們現在才看到

山還是山,海還是海

幾億光年的台灣島和日本島

又是什麼樣子呢?

卻不見了人

我想再多看幾眼星空

在這什麼都善變的人世間裡

我想看一下永恆

遇見了要往台灣避冬的烏魚群

我把對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隻

希望你的漁人父親可以捕獲

友子,儘管他的氣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嘗一口

你會明白…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我在眾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第五封信《請原諒我》
天亮了,但又有何關係

反正日光總是帶來濃霧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見到了日後的你韶華已逝

日後的我發禿眼垂

晨霧如飄雪,覆蓋了我額上的皺紋

驕陽如烈焰,焚枯了你秀髮的烏黑

你我心中最後一點餘熱完全凋零

友子…

請原諒我這身無用的軀體

第六封信《跨越海洋的彩虹,連線你和我》
海上氣溫16度

風速12節、水深97米

已經看見了幾隻海鳥預計明天入夜前我們即將登入

友子…

我把我在台灣的相簿都留給你

就寄放在你母親那兒

但我偷了其中一張

是你在海邊玩水的那張

照片裡的海沒風也沒雨

照片裡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不管你的未來將屬於誰

誰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為我能將美好回憶妥善打包

到頭來卻發現我能攜走的只有虛無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但願這彩虹的兩端

足以跨過海洋,連結我和你

第七封信《我把愧疚寫成最後一封信》
友子,我已經平安著陸

七天的航行

我終於踩上我戰後殘破的土地

可是我卻開始思念海洋

這海洋為何總是站在

希望和滅絕的兩個極端

這是我的最後一封信

待會我就會把信寄出去

這容不下愛情的海洋

至少還容得下相思吧!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這樣你才會原諒我一點點

我想我會把你放在我心裡一輩子

就算娶妻、生子

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上

一定會浮現…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單地站著

你戴著那頂…

存了好久的錢才買來的白色針織帽

是為了讓我能在人群中發現你吧!

我看見了…我看見了…

你安靜不動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讓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靜

我刻意冰涼的心,卻又頓時燃起

我傷心,又不敢讓遺憾流露

我心裡嘀咕,嘴巴卻一聲不吭

我知道,思念這庸俗的字眼

將如陽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一輩子

我會假裝你忘了我

假裝你將你我的過往

像候鳥一般從記憶中遷徙

假裝你已走過寒冬迎接春天

我會假裝…

一直到自以為一切都是真的!

然後…

祝你一生永遠幸福!

相關影評

一艘船、七封信、兩對不同時代的異國戀人,一支“破銅爛鐵”樂隊,構成了影片的主幹。幸福的戀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戀人各有各的不幸。男女主人公在海邊的擁抱、破銅爛鐵在台上唱歌,還有老人打開盒子……導演用舒緩、平實的手法將幸福和不幸兩對戀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兩者反差在鏡頭裡不過是顆種子,卻在心裡發了芽。最可貴的是,不幸的戀情化為七封情信,所以傷感不足,浪漫有餘。誰說愛是不能用計量單位來衡量呢?這七封情信標註著愛的尺度,讓我們知道用來闡述愛的不單單只有那若干個慣用的蒼白的形容詞,或者海枯石爛、天荒地老等不切實際的傳說,愛是可以如此深沉,如此厚積薄發,可以在重聚無期的情況下依然寄相思於一切看得到的事物。“我是戰敗國的子民,貴族的驕傲瞬間墮落為犯人的枷鎖,我只是個窮教師,為何要背負一個民族的罪,時代的宿命是時代的罪過,我只是個窮教師,我愛你,卻必須放棄你。”這是第一封信里的內容,交代了信里這對戀人的歷史背景和不能廝守的原因,我一直在思考,在上學暗戀女孩的時候寫不出這樣感人的情書,是因為缺少太多元素,愛情不僅僅是男女荷爾蒙發作的產物,還需要自身以為的很多很多東西,它們都藏匿在生活里,積累的多了,愛情才踏實,男女主人公就是這樣。生活的不得志把兩個人推到了一起,那七封情書則堅定了他們廝守的信念。在海邊,友子怒氣沖沖的質問阿嘉“你怎么去那么久”,卻被阿嘉一把抱住,“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和平年代讓人變得自由,可以勇敢的去追尋自己的幸福。曾幾何時,周星馳《大話西遊》也玩過這么一手,當時配了盧冠廷《一生所愛》,也讓人感動。

很多人在討論這部片子的時候,都要去探究一下台灣的歷史進程和風土人情,並說這部電影和台灣的人文、歷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台灣本土人看了才會更有感觸。觀眾完全可以把地域、時間拋開不管,只看這兩對不同時空的戀人的故事,其實電影裡的愛情故事都不是最重要的,它跟我們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可是又都能找到若干影子,所以你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共鳴和感觸,就像每個人都有過初戀、寫過情書、體會過愛情帶來的傷感一樣,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會有一艘載你遠離戀人的大船,不論你有沒有坐過船,和那片讓你寄託相思的海,那片海永遠不會退潮。

這是我近年來看過最熱鬧、最親切、最有商業賣點的台灣電影,看完之後十分興奮。如果連這樣真誠的電影都不賣座,那么我們真的不知道台灣電影的未來在哪裡。(侯孝賢

一部很成功的電影,在裡面融入了音樂非常宜人,貫穿了幾條線索。時代的前進使原生的文化不斷的被遺忘,這部影片最每人關注的一個線索----文化變遷,近年雖然有好多這樣的片但都沒有本片這樣成功。這才是好電影。

精彩對白

彈琴的太小、拉琴的太老。

留下來,不然我陪你走!

但你若劈腿,就去死一死!

我操你媽的台北!

乾!我是國寶哩,連考慮都沒有就直接把我換掉,我的心不是鐵打的,也是會傷心哩!

希望把恆春一把火給燒了,然後重新再建設,這樣我們在地的少年就不用在外頭找頭路,有機會回家打拚。

山也要BOT,海也要BOT,什麼都BOT。為什麼這么美的一片海,被飯店圍起來!

春吶過後,留給我們當地什麼,不就是一堆垃圾

我會假裝你忘了我,假裝你將你我的過往,像候一般從記憶中遷徙,假裝你已走過寒冬迎接春天,我會假裝一直到自以為一切都是真的!然後,祝你一生永遠幸福

獲獎記錄

票房破新台幣四億元的台灣電影《海角七號》,繼拿下日本亞洲海洋影展首獎後,再度榮獲2008第28屆夏威夷影展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海角七號》在2008年的金馬獎上取得了6個獎項,在得獎數量上成為理所當然的第一。其中包括:最佳男配角(馬如龍)、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魏德聖)

電影票房

《海角七號》開映首周台北周末票房,開出新台幣198萬元,排行當周票房第4名。熱潮從台灣出發、已逐漸蔓延至全球華語圈。至周二(21日)止,全台票房已達4億3千3百萬元台幣,登上台灣電影票房史上排行第3名,僅次於《鐵達尼號》《侏羅紀公園》,為台灣電影再寫新紀錄。《海角七號》片鏇風同時捧紅片中演員,不僅男女主角范逸臣(聽歌)、田中千繪成為荷包滿滿的當紅炸子雞,片中一人分飾教師及當紅歌手的日本藝人中孝介(聽歌)在台行情也水漲船高,新專輯《心絆情歌》大賣強占各大排行榜亞軍,還將於12月7日來台參加“簡單生活節SimpleLife”演出,原音重現他於片中演唱的《各自遠揚》

背後命運

《海角七號》中這一段悽美故事,揭開的是當年百萬日本僑民悲酸經歷的一角。

就在裕仁天皇宣布投降之時,大約有650萬日本人滯留在亞洲大陸、西伯利亞和太平洋地區,其中陸海軍士兵約有350萬人。滯留在中國的日本人約有260萬人,其中50萬人在台灣,60萬關東軍被蘇聯俘獲,110萬人集中在東北,還有大量的日本僑民零星分散於其他省份。中日兩國人民均是戰爭的受害者,等待日本僑民的注定是無盡的苦難和屈辱……

拓殖的棋子
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後,日本政府在國內貧困地區動員工人和農民組成“開拓團”,到中國種地。他們說:“中國的地可肥了,一捏直出油,根本不用上糞。但因地多,開墾不過來,大部分荒山都白白地撂著。我們開拓團的任務,就是幫助中國開發土地,實現日滿協和,大東亞共榮。”

生於京都市的水野百合子,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她13歲輟學做雜工,結婚後,丈夫水野六七在紡織廠當工人,她在外面做零活,日子很是困難。百合子回憶說:“因為連年戰爭,國內沒有糧食,當時每人每天配給的糧食只夠吃兩頓的。生活已經到了維持不住的地步,常常是一天要挨一頓餓。”1942年4月,生計越來越艱難的他們,帶著兩個女兒,同20多家農戶一起來到了黑龍江省依蘭縣天田“開拓團”。

然而,很快到了1945年,局勢大變。6月份時水野百合子所在的“開拓團”,男人們全部被征走了,只剩下兩個年齡過高的團長。由於日本政府的虛妄宣傳,直到戰爭的最後關頭,很多“開拓團”里的日本人對戰爭的局勢還毫不知情。突然有一天,傳來日本投降的訊息,水野百合子和大家都膽戰心驚,慌作一團。8月下旬,團長告訴她們說:“依蘭以東,大八浪、小八浪的開拓團的人員,都集中到方正縣伊漢通碼頭,等日本軍艦接我們回國。”於是,她們在團長的帶領下向方正縣奔去,途中既不許坐車,也不準乘船,更不能和中國人接觸。水野百合子帶的孩子多,影響了大夥趕路,團長威嚇她必須拋棄一個孩子。

那時局勢十分混亂。日本戰敗後,有的“開拓團”聲稱接到了奉命回國的指示,有的則認為關東軍的命令是要求他們集體自殺,大批日本平民及軍人家屬“自殺”或“被自殺”。8月9日,東寧勾玉山要塞,日軍將藏匿在彈藥庫中的64名日軍家屬用手雷炸死,未死者用軍刀刺死,然後澆上汽油焚燒;北山陣地,日軍投降前有近30名日本官員家屬服毒“自殺”;8月17日,虎頭要塞陣地,戰鬥司令官大木正大尉下令炸毀無線電,全員“玉碎”,陣地內近200名傷病員及140名官兵引爆炸藥自殺身亡……

去往伊漢通碼頭的途中,山野百合子失去了四歲的女兒。天氣越來越冷,沒有食物,沒有藥品,但她依然是幸運的:路上沒有遇上蘇聯紅軍,更沒有碰上自己人的軍隊。10月初,他們終於到達了方正縣。然而,“根本就沒有誰來接我們,聽說船是來過的,但接走的都是日本軍隊,沒人管我們這些平民百姓。”


棄民
所有人都盼望早點回國。然而,8月20日,日本外務省發布的訓電說:“現在還談不到遣送駐外僑民,應儘可能使駐外僑民停留在現地。”

長春最大的百貨商場三井百貨店(今長春百貨大樓),被臨時闢作“滿洲日本人居留民救濟總會”。日本僑民每天都聚在這裡,焦躁不安地打聽什麼時候能夠回國,他們的生活將被怎樣安排。

“救濟會”就日僑撤退問題與蘇軍交涉,蘇軍答應向莫斯科請示,但很久沒有結果。此後“救濟會”派出一支5人“敢死隊”聯絡到曾任“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社長的高崎達之助。高崎達之助回日本專程拜會了日本政府要員,並帶來了秘密信件。兩名活著回到長春的“敢死隊”隊員帶回的密信中卻依然是“停留現地,等待下一步指示”。

當時,已有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及朝鮮、東南亞地區的日僑和被繳械的日軍,由政府接運回國,唯獨滯留在中國東北的日僑,遲遲得不到歸期。很多人眼看回國無望,且又無計維生,便紛紛採用集體自殺的辦法了斷生命。

難道他們真的被拋棄了嗎?根據前蘇聯國家檔案館的資料記載,其實早在8月15日之前,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就已決定了讓“遺留中國民間的日本人定居在當地”的政策。8月19日,關東軍根據該政策,制定戰敗計畫:“為了帝國的復興,讓更多的日本人留在中國內地。”當時,日本陸軍大本營對蘇作戰參謀朝枝繁春大佐,親筆起草了一份《關於關東軍方面停戰的實施報告》,送給蘇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報告》中說:“目前在滿日本人總數為135萬人,他們基本都是從事文化教育、工商企業等方面事業的骨幹……所有在滿人員,包括解除武裝的軍人,均應在蘇軍的庇護下,在滿洲繼續生活。在滿生活習慣的日本人,可以放棄日本國籍。”

為了捲土重來,日本政府將100多萬僑民拋棄在寒冷的東北。關東軍敗了,不甘心的日本還不想撤回他們的“第四大軍”。


大遣返
然而,蘇軍統帥華西列夫斯基對朝枝的報告根本不予理睬,“我們決不允許,在我們臨界的國土上,生活著一群與我們有著宿仇,而且像狼一樣險惡的人。”至於美國,“他們既擔心中共利用日僑打內戰,又擔心將來中國和日本兩大民族,因由日僑聯絡而團結合作,影響和動搖美國在遠東的地位”,也竭力反對日本人留居中國。中國國民政府也很快做出回應:完全贊同美、蘇兩國關於遣返日僑的決議。

1946年1月,中美雙方在上海會晤,決定自4月份起,全面遣返滯留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僑俘。最初構想是同時利用大連、營口、葫蘆島三個港口,蘇軍以大連、營口為商港不能參與帶有政治色彩的國際活動為由予以拒絕,承諾其管理區內旅順、大連一帶的日僑由蘇聯負責遣返。

就這樣,滯留在東北的日本僑俘,終於等來了回國的訊息。他們奔向葫蘆島,經由那裡開始他們的返鄉之路。時任東北行轅日僑俘管理處處長的李修業中將在回憶錄中寫道:“日僑中婦女占70%左右,兒童占10%,老人占5%。”“年輕婦女擔心途中遭遇蘇聯人,都把腦袋剃成禿子,臉上抹了鍋底灰,把胸脯緊緊束起,想方設法把自己打扮成男人模樣。運送日僑俘的列車多是敞篷的貨車廂,日曬雨淋,人又擁擠,車速又慢,種種艱難苦楚自然不少。”此外,還不得不提防土匪及傳染病的威脅,而預想中的中國人大規模的報復行為卻很少發生。

歸國
與滯留在外的同胞相比,能夠返回日本的也不見得更好。在每一個海港,到岸的船隻上擠滿了失去孩子的母親和失去父母的兒童。他們少得可憐的行李中,最為常見的是親人或戰友的骨灰盒。“許多成年人,數年後從海外歸來,發現自己的家已經無跡可尋。城市中的街區整個被夷為平地。父母妻子在空襲中被炸死或疏散到了鄉下。”當時,日本有近900萬人無家可歸,從海外歸來的人們又不斷加入難民的行列。

一些老兵回到家鄉後,竟見到了自己的墓碑或是傷心地發現妻子已經改嫁他人。而“對於絕大多數原陸海軍士兵來說,最大的遺憾,莫過於發現自己歷經千難萬險,卻被當作賤民對待。”約翰•W•道爾在《擁抱戰敗》一書中說,“到1946年歸國潮蜂擁而至之時,(日本)國內的民眾已經持續了解到帝國部隊在中國、東南亞、菲律賓,乃至對盟軍戰俘令人髮指的暴行。結果,許多退役軍人發現,他們不僅被看做是沒能完成使命的失敗的群體,而且被假定為參與了不可告人的壞事的個體。”

從1945年10月到1946年底,大約510萬日本人回到了國內,1947年,又有100萬人重新踏上日本的土地。至此,仍有大約40萬人留在海外。這是一個永遠也湊不齊的數字——— 大量人員下落不明或詭異消失。

“孤兒”與亡魂
日本戰敗時,因為飢餓、逃難或父母雙亡,許多年幼的日本孩子被“遺棄”在中國。後來這些孩子被中國家庭收留,並撫養長大,這就是日本政府所謂的“殘留孤兒”。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的《朝日新聞》注意到了這一特殊群體,此後民間團體不斷向政府請願,呼籲政府尋找並安置這些被棄同胞。1981年日本開始有組織地尋找“殘留孤兒”。據日本厚生省統計,截至1999年底,已有2285名“殘留孤兒”回日定居。

日本有個古老的習慣:倘若將客死異鄉的人的遺體上的一片指甲或一縷頭髮帶回家,那么就可以看做是逝者安眠於故鄉了。所以在蘇聯的勞改營里,有這樣一條規定:不許肢解日本人的屍體,不許秘密掩埋,以便日後把他們運送回國。

將日本戰俘的遺骸運回日本的工作,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下半葉就已開始。最先被運回的是身份明確的戰俘遺骸,而沒有確認身份的死者遺骸則埋葬於前蘇聯境內。

1991年戈巴契夫訪日期間將一份在蘇聯勞改營中死掉的日俘名單轉交日本政府,並同意日本在戰俘墓地開展掘屍檢驗工作。之後日本對大約8000名死者遺骸進行檢驗並運回日本。但確定當年日本戰俘墓地的位置是件極為困難的事。

當年埋葬死者時,工作過於馬虎,墓地上留下的識別標誌太簡單,或者多年之後墓地的位置上建起了學校、商場以及其他建築物,更多的墓難以找到。

在《海角七號》中,友子的情書中寫下的並不是一個人的辛酸:“我是戰敗國的子民,貴族的驕傲瞬間墮落為犯人的枷。我只是個窮教師,為何要背負一個民族的罪。” (摘自《國家歷史》)

精彩劇照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