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片 名:海神號遇難記(1972)The Poseidon Adventure
類 型:冒險(Adventure)驚悚(Thriller)動作(Action)劇情(Drama)
出 品:EOX
容 量:2D9
視 頻:可變形寬銀幕2.35:1
音 頻:英語杜比2.0/法語MONO/西班牙語MONO
字 幕:英文/法文/西班牙文
花 絮:背景故事/製作特輯/訪談內容/圖片庫等
片 長:117分鐘
導 演:羅納德·尼姆 Ronald Neame
主 演: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
影片簡介
這是部將噩夢真實呈現的電影。這是段驚天動地的險惡旅程。對演員而言這也是一個痛苦的經驗。1972年由製片埃爾文·艾倫傾力打造,導演羅納德·尼姆執導的災難片《海神號遇難記》在七十年代初期引領了轟動一時的災難片熱潮。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社會經歷了越戰的洗禮後,災難片大行其道。這其中似乎隱藏著這樣的潛台詞:當觀眾在影院中經歷了讓人膽顫的兩個小時後,走出影院就會感到原來現實生活要比電影美好了許多,從而也增添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在如此時代背景之下,也就不難解釋災難受到如此歡迎的原因了。以《海神號遇難記》為例,影片憑藉著500萬的預算換取了將近8500萬的票房成績,堪稱奇蹟。影片的成功之處在於藉助於模型和實景拍攝相結合的手法,在導演羅納德·尼姆在製作團隊充滿想像力的調控之下極好地營造出災難臨頭的恐怖氣氛。影片塑造出的一組群像式的逼真角色,深刻描畫了人物在危難之中的種種表現,顯示了人性的光輝和偉大。由500名美國影迷評選出的影史上十大最受歡迎的災難中《海神號遇難記》名列影迷心中的災難片之冠。雖然上世紀70年代的影片特技技術不如今天,但導演羅納德·尼姆在影片中加入了許多富有人情味的細節,其中以謝利英勇潛水的一段最為感人,令人垂淚。堪稱是同類作品中的高水準之作。當年《海神號遇難記》的全明星陣容、驚險的情節、先進的視覺效果讓影迷和影評人連呼過癮,輕鬆成為當年最賣座電影。影片掀起災難片狂潮,使災難片變成百試百靈的票房妙藥,勇奪奧斯卡最佳特技和最佳歌曲兩項獎。時隔30餘年,仍有無數觀眾對《海神號遇難記》推崇備至。今年上映的由德國大導演彼德森執導的《新海神號》正是根據《海神號遇難記》改編而成。雖然在場面上藉助電腦特技的幫助比之老版要完美了許多,但無論是劇情的緊張程度還是對於人性的展現都要遠遠遜色老版,票房失敗也在情理之中了。
《海神號遇難記》可謂大製作災難電影中的經典典型。但這部電影在當時來講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969年,埃爾文·艾倫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電視製片。《星際迷航》、《巨人國》、《航向深海》等這些熱門劇集都出自他的手筆。埃爾文·艾倫熱愛幻想、偉大的特技技術以及能將魔幻帶到電視之上的小玩意兒。但電視不足以滿足埃爾文·艾倫的視覺想像。對於這樣一位多產的製片人還自然想把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他最初的興趣之上----那就是電影。埃爾文·艾倫從舊書中尋找合適的題材,並很快找到了夢想中的素材----保羅·賈里科創作的暢銷書,講述一艘豪華巨輪被大浪擊中之後沉沒的災難故事《海神號遇難記》。埃爾文·艾倫將《海神號遇難記》想像成好萊塢的大製作史詩,應該具備強大的演員陣容和驚人的特技效果。雖然埃爾文·艾倫對《海神號遇難記》的投拍志在必得,但20世紀福克斯公司卻在是否投資的問題上遲疑不決。當時的市場和觀眾似乎對《逍遙騎士》、《畢業生》這類以人物為主的小品式電影更感興趣。類似《海神號遇難記》這類大卡司大製作的電影已如昨日黃花不吃香了。埃爾文·艾倫對於《海神號遇難記》的構想也被當做一個笑料在業界流傳。在掙扎了兩年後,20世紀福克斯公司給予了區區五百萬的預算支持埃爾文·艾倫的計畫。埃爾文·艾倫開始精心製作影片的分鏡圖,在如此緊張的預算之下每一個鏡頭和每一分錢都需要在事前小心計畫。埃爾文·艾倫在選擇演員時也擯棄常規放棄了炙手可熱的當紅明星,卻組合了老牌演員的夢幻隊伍,其中不乏奧斯卡級別的人物。事實上,埃爾文·艾倫的選擇之中唯一符合潮流的是吉恩·哈克曼這重要的角色。吉恩·哈克曼在《法國販毒網》中的精彩演出已經讓他名滿天下。埃爾文·艾倫需要的是電影才華,雖然這些演員之中有些已經過了顛峰期。福克斯公司的總裁高登·史道柏下令導演羅納德·尼姆加入影片的製作。以細緻執導劇情片聞名的電影人羅納德·尼姆正因為他所執導的《春風不化雨》的成功而炙手可熱。羅納德·尼姆坦言自己在剛接手《海神號遇難記》時感覺影片有點平,還有那么多的動作而非他所擅長的演員戲份多場景比較細膩的電影。影片的編劇斯特林·史林芬特同樣也是奧斯卡級別的,他為影片中的人物賦予了深度和廣度。當然故事本身要同時具有真實性和可操作性。在演員,導演,劇本這一切都搞定以後,埃爾文·艾倫有理由相信《海神號遇難記》會取得成功。但沒有預料到的是影片所遭遇的最大挑戰是來自影片的投資方:20世紀福克斯公司。《怪醫杜立德》、《星星》等一系列電影的不賣座導致福克斯在財務上產生了赤字。新上任的經理丹尼斯·史丹菲爾想盡辦法節省開支。本來屬於《海神號遇難記》的五百萬成了開刀的對象。在影片開拍前兩周福克斯總裁高登·史道柏把埃爾文·艾倫請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宣布了取消《海神號遇難記》拍攝計畫的決定。但影片場景的搭建以及編列預算等工作都已經就緒。埃爾文·艾倫為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而流淚,但他依舊沒有放棄。埃爾文·艾倫以自己去尋找一半的預算,也就是250萬美元為交換條件和福克斯高層達成妥協,並很快找來新的投資。艾倫的兩位朋友科文和布羅迪在關鍵時候救了《海神號遇難記》。《海神號遇難記》於1972年4月正式開始拍攝,埃爾文·艾倫不僅將自己的名聲懸於一線,也使得參入其中的演員們經歷了他們電影生涯中最辛苦的一部影片。影片在拍攝海神號沉沒前的場景都是在加州長堤的瑪麗皇后號上完成的。在外景拍攝完成後,劇組又移師福克斯的攝影棚內進行海難後的拍攝。《海神號遇難記》展現了一系列令人眼睛一亮的特效。製作設計威廉·克瑞伯製作的設計精巧的場景成為了影片真正的主角。克瑞伯利用瑪麗皇后號的照片和設計藍圖創造了真實得驚人的空間效果。在電腦設計出現之前《海神號遇難記》的工作人員完成了前所未有的高難度特技效果的製作。影片中有水,火,還有爆炸,所以製片埃爾文·艾倫對於拍片的安全工作非常重視。雖然劇組有125位替身演員,很多演員還是堅持自己完成一些危險動作。女演員莎利·溫特死甚至為了影片的需要而增肥35磅。雖然在技術上存在很多的難度,但拍攝卻提早了兩天殺青。雖然對大場面有著特殊的偏好,但埃爾文·艾倫還是嚴格地控制著影片的花費。就算如此依舊還是百密一疏。最後一場生還者等上直升飛機的戲因為製作過於簡陋而不得不重拍。1972年12月12號《海神號遇難記》終於公映。影片的大場景大製作讓觀眾完成瘋狂。這對埃爾文·艾倫而言意味著他賭博的成功。影片在當年的奧斯卡上獲得了九項提名的殊榮,並最終捧到了最佳原創歌曲和視覺效果兩尊金人。埃爾文·艾倫一舉成為好萊塢最成功的電影製片,他的下一部電影《火燒摩天樓》同樣也獲得了成功。由此《海神號遇難記》也一舉獲得了“好萊塢災難大師”的美譽。觀眾甚至將同類型跟風模仿《海神號遇難記》的其他電影也算到了艾倫的名下。《海神號遇難記》成了新的經典,影迷們熟悉其中的每一句台詞。在1994年甚至有一群“變態”的影迷排演了一出搞笑版的舞台劇《海神號遇難記》。每一部災難片都試圖超越以前的作品,但《海神號遇難記》似乎是永遠都不會被擊沉的。
劇情梗概
大郵輪海神號在新年前夕在暴風雨中繼續前進。因為顛簸的原因船上的大批乘客暈浪頻頻。暴風雨終於停歇,海神號的船主不顧郵輪壓倉物不足命令船長全速前進以挽回暴風雨所耽誤的航程。新年即將到來,歡樂的氣氛瀰漫在整個海神號之上,乘客們絲毫感覺不到危險在一步步地逼近。地震所引發的超級大浪很快就將整個海神號完全翻轉。海神號上一片死寂,倖存下來的人們開始紛紛尋找生還的機會。在這些乘客中有休假的警察羅戈夫婦,到義大利去看孫子的羅森夫婦,神經兮兮的馬丁先生,漂亮的蘇珊和她的弟弟羅賓,服務生艾克斯和女歌手娜妮。這樣的九個人在思想前衛的斯科特牧師帶領下決定往上去到原先屬於船體底部的引擎室以尋找獲救的機會。而其他的倖存者卻寧願守在餐廳等待營救。海水很快就破倉湧出將留在餐廳的乘客全部吞噬。十個人組成的隊伍在高溫和持續上漲的海水中不斷攀爬。疲倦和恐懼是他們必須面對的敵人。在通過一個懸梯時爆炸產生的衝擊讓服務生艾克斯從高空墜落生亡,這給逃生之旅蒙上了一層陰影。斯科特牧師和警察羅戈在具體的逃生辦法上產生了分歧。最後大家聽從了斯科特牧師的意見繼續按照原定計畫前行。斯科特牧師需要冒險潛水以尋求一條生路,卻在水中被卡住動彈不得。危急時刻,曾經的游泳健將胖胖的羅森太太挺身而出救出了斯科特。不料羅森太太自己卻因體力消耗過大而引起心臟病發作離開了人世。爆炸還在繼續,而死亡也在繼續。爆炸引發的高溫蒸汽讓隊伍的領袖斯科特牧師從高空跌落,而羅戈太太也因失足而失去了生命。剩下的六位倖存者來到了預定的位置,船體外面響起的敲擊聲讓他們聽到了希望。營救人員用氧焊切開了鋼板。六位倖存者終於踏上了回家的直升飛機
DVD
《海神號遇難記》這樣一部災難片經典早在DVD時代早期就發行過DVD,不可變形的畫面,簡單的花絮內容實在不能滿足影迷的需要。今年一區福克斯借著德國大導演彼德森執導的《新海神號》上映的契機,適時推出了經過精心修復的《海神號遇難記》特別雙碟版DVD。正片採用可變形寬銀幕2.35:1原始視頻比例,畫面非常乾淨,質感十足,完全看不出是三十多年老片的痕跡。舊片所特有的劃痕躁點顆粒感以及在修復過程中所產生的邊緣過強的現象統統一掃而光,是福克斯發行的經典老片中難得一見的精品。畫面整體的亮度適度,人物膚色自然,暗部場景也表現良好,看上去非常舒服。音效方面雖然沒有將原始2.0音軌轉化成5.1音軌,但這條2.0音軌表現實在不錯。人物對白清晰而穩定,環境聲富有質感,很好地烘託了影片的整體氛圍,這種原汁原味式的修復是筆者所推崇的。此次發行的特別版中除了在音畫質量上提高明顯令人滿意之外,更收錄非常珍貴的幕後花絮內容和導演評論音軌等讓人眼前一亮的內容。值得一說的是在正片碟播放影片時,特別版提供了“小白兔”功能。在正片播放時如果在花絮選單中點選了打開“跟隨逃離”的功能,那么在正片播放時會在銀幕的右下角會經常出現“沉船”的圖示,點擊後可看到逃離情況的即時示意圖。圖中標明了逃亡隊伍到達了船體的什麼位置以及人員的安全情況,一目了然,非常方便。特別版中的包裝內更附贈了一本介紹影片的三折頁的小冊子和八張製作精美的劇照明信片,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強烈推薦收藏。
評論音軌
在正片碟中收錄有兩條隨片的評論音軌。第一條評論是由導演羅納德·尼姆獨立完成。在此評論音軌中羅納德·尼姆結合影片的畫面回顧了影片的拍攝過程。羅納德·尼姆認為歐內斯特·博格寧和吉恩·哈克曼這樣的演員都非常出色。整部電影的拍攝過程都非常艱苦,演員和劇組其他成員在大多數時間裡都處於濕漉漉的狀態之中。影片中吉恩·哈克曼扮演的斯科特牧師在甲板之上的一翻言辭實際上代表了導演自己的人生觀。羅納德·尼姆認為導演應該在劇組之中擁有絕對的權威,製片人在拍片過程中不應該對影片有更多的干涉。在拍攝有危險的場景時,羅納德·尼姆往往身先士卒親自上陣示範。關於影片的結尾,羅納德·尼姆原本打算在洛杉磯拍攝一個非常宏大的場面並打算使用約翰·威廉士製作的極其壯觀的音樂。但此時影片的拍攝資金已經不足。最後只好在福克斯的片場內找到一個場地草草了事。羅納德·尼姆提到此時依舊感覺遺憾。在評論的最後羅納德·尼姆欣喜地回憶了自己去參觀女王瑪麗號時所享受的國王般的待遇,並坦言自己是第一次為一部電影說上兩個小時。整條評論音軌內容豐富,言辭之間我們可以感受到羅納德·尼姆嚴謹的製作態度和對《海神號遇難記》的喜愛。但老先生不知是精力不濟還是被劇中緊張情節所吸引。在影片的後半段高潮部分尼姆老先生時常一言不發,稍稍顯得有些冷場。第二條評論音軌由在影片中扮演蘇珊的女演員帕米拉·休·馬丁,在影片中扮演警察羅戈妻子的女明星史黛拉·史蒂芬斯和在影片中扮演女歌手娜妮的卡羅爾·林利共同完成。和第一條評論音軌羅納德·尼姆一人唱獨角戲不同的是這條評論由三位女性以聊天的形式完成。三位女演員不僅回顧了影片拍攝過程中自己的親身經歷,還對出現在影片中的每一位自己認識的演員逐一做了有趣的評價。這條評論音軌熱鬧非凡,娛樂性和咨訊性都非常不錯。在評論的最後三位女演員都對能參加這樣一部經典電影感到榮幸。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聽。
花絮
第二碟是一張純花絮碟,下面為您介紹:
1.AMC背景故事:海神號遇難記(25分09秒)
這段長25分鐘的短片介紹影片的製片人埃爾文·艾倫是如何將海神號遇難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的。影片導演羅納德·尼姆,製片埃爾文·艾倫的妻子席拉·馬修·艾倫,影片的編劇斯特林·史林芬特,演員瑞德·芭頓斯、歐內斯特·博格寧、魯迪·麥克多沃,女演員史黛拉·史蒂文斯,製作設計威廉·克瑞伯,服裝設計師保羅·薩斯突尼維奇等在短片中紛紛現身大談影片當年事,回顧製片人埃爾文·艾倫為了將影片搬上大銀幕所付出的艱苦努力。短片資料詳實,採用訪談,資料和解說相結合的形式完整介紹《海神號遇難記》的拍攝情況,非常值得一看,強烈推薦。
2.6段製作特輯
這個部分包括六段關於影片製作的短片都是福克斯在2005年為此次DVD的發行而特別製作的,包括:1.演員回顧(5分42秒),此環節主演是在影片出演重要角色的演員們共話劇組當年事。大家對導演羅納德·尼姆和製片埃爾文·艾倫都充滿了讚譽和敬佩。2.與厄尼一起跌落(4分09秒),演員厄尼回顧他是如何在影片中完成那個非常著名的從高空中墜落的鏡頭。要知道厄尼可不是專門的替身演員。3.本片編劇:斯特林·史林芬特(9分15秒),斯特林·史林芬特這位快手在電視界最出名的作品是《66號公路》。出現在短片中所有人對斯特林·史林芬特寫作的天賦讚不絕口。在《海神號遇難記》取得成功以後,斯特林·史林芬特的事業一帆風順。在《火燒摩天樓》中他用的他的智慧滿足了大明星麥奎因特殊的要求。值得一說的是斯特林·史林芬特還曾經和李小龍學過拳腳。4.海神號上的英雄(9分52秒),在此環節中宗教學者,作家,演員從不同層面分析了影片中人物的英雄行徑。5.“明天早晨”的故事(8分59秒),作曲家艾爾·卡夏等回顧了影片音樂和主題歌的創作過程。主題歌“明天早晨”在獲得了奧斯卡後更獲得了白金唱片的榮譽。6.女王瑪麗號(6分27秒),女王瑪麗號可以容納2020名乘客。在1967年女王瑪麗號退休後它作為世界級的旅館停泊在加州的長堤。《海神號遇難記》的原作者保羅·賈里科在1937年從英國來到美國時就是乘坐的女王瑪麗號。在乘船過程中的一次遭遇大浪的經歷讓30年後的保羅·賈里科在創作《海神號遇難記》時獲得了靈感。《海神號遇難記》在拍攝時許多場景的搭建都是按照女王瑪麗號的設計藍圖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女王瑪麗號在影片中扮演了“海神號”。
3.導演羅納德·尼姆訪談
此部分收錄了三段導演羅納德·尼姆的訪談內容。分別是:“沉沒的走廊”3分20秒,“代代影迷”3分17 秒和“弄翻巨船”2分26秒。在拍攝哈克曼去救小男孩一場戲時,劇組設計了專門的滑道和水槽相連以完成拍攝。不料計算失誤致使包括導演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全部被水淹沒。所幸沒有人員損失,膠片也沒受到損壞。羅納德·尼姆認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在於那一場將整艘船翻轉過來的一分半鐘。在訪談中羅納德·尼姆用簡單的一把尺子講解了是如何在銀幕上調整攝影機角度來完成這場戲的拍攝。所有這些訪談內容都是評論音軌中所未涉及到的,相當精彩。
4.原始素材
此部分收錄了《海神號遇難記》1972 年的製作特輯,試映宣傳片,劇場版預告片以及《火燒摩天樓》預告片。1972 年版影片製作特輯屬於宣傳性質的短片,簡單介紹了影片的劇情、製作團隊和拍攝情況等。
5.1972 年《美國攝影家》互動文章
這是一篇由約翰·坎貝爾撰寫的關於《海神號遇難記》的文章,一共43頁,英語水平好的朋友不妨一看。
6.圖片庫
一共三組圖片,分別是市場宣傳用圖片21頁,劇照64頁和影片幕後圖片64頁。
7.故事版和成片的對比
一共三段:船隻顛覆2分44秒,垂直軸2分20秒,拯救斯科特2分04秒。並沒有採用慣常的分割螢幕的方式來完成故事版和成片的對比。
幕後創作
沃爾夫岡為這個著名翻船場景選擇的拍攝場地,是華納兄弟公司位於加州的伯班克工作室,主角們在這裡歷經了海底逃亡的重重危機。在巨大的蓄水池中採用高壓水槍的傳統方式,表現出海水將舷窗壓爆的驚險瞬間。在導演的嚴格要求下,六位主演大多數危險橋段都需親身上陣,拍攝中經常出現演員掛彩事件。為了達到堪稱完美的視覺效果,沃爾夫岡不僅在拍攝過程中精益求精,還說服華納公司,將影片一併製作成IMAX的格式,使之成為暑期檔惟一一部真人IMAX影片。的確,電腦特效技術的迅猛發展,直接導致好萊塢電影的工業化生產提速,為了讓創意跟上拍片的速度,大導們紛紛扎進電影公司的片庫,把腦筋動在經典老片上。依靠先進的電腦特效,好萊塢的名導們自認有能力讓老電影煥發不一樣的光彩。去年,史匹柏的《世界大戰》和彼得·傑克遜的《金剛》就為此樹立了好榜樣。在兩部大師大作以及票房佳績的刺激下,2006年好萊塢依舊縱容翻拍片大行其道。而堅毅的德國人卻不完全這樣的觀點:沃爾夫岡不認為自己要像彼得·傑克遜拍《金剛》那樣照搬原作,他的翻拍不過是代用創意,劇情和角色都經過了重新的設定和創作。
影片簡評
自《海神號》開拍之日起,便不斷有人拿來與此前同樣葬身北大西洋的《鐵達尼號》相題並論。誠然,兩部影片的確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同樣是夸下“永不沉沒”的海口的豪華巨輪,同樣遭遇空前的自然災難,同樣講述危難之中眾個體的逃生,更加相像的是,汪洋深淵的絕境中,影片都沒忘了演練一回浪漫,謳歌一下人性。眼見人人擺出一副未卜先知的姿態,導演沃爾夫岡很是不爽:當年《海神號遇險記》拿奧斯卡時,《鐵達尼號》還沒拍出來呢,而且如今的特效技術,與九年前簡直不能同日而語。雄心百倍的德國人誓要在北大西洋這片寬闊的洋面上與當年的“小前輩”一較高下。
關於影片
三十四年前,當時還初露鋒芒的吉恩·哈克曼主演的《海神號遇險記》,在當時便引起了轟動效應,絲毫不遜於“壓倒一片”的《鐵達尼號》,這部經典海難片不僅是年度票房亞軍,收入僅次於《教父》,更同時獲得奧斯卡八項提名,並最終捧回最佳原創歌曲和最佳視覺效果兩座小金人。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特效技術並不發達的七十年代,《海神號遇險記》以其異常逼真的場景設計,為災難片這一類型的電影,樹立了全新的榜樣。在如今翻拍成的好萊塢,在故紙堆中尋找金礦已經是慣用的伎倆,精於算計的華納兄弟,今年便要憑兩部經典影片,在暑期檔重拳出擊:一部是延續常青系列的《超人歸來》,另一部便是這艘再現海難經典的《海神號》。
華納選擇在五月讓這艘豪華油輪再次起航,的確是審時度勢後的明智選擇:近年來超級英雄在銀幕上橫行肆虐,而好萊塢曾經最拿手的災難題材電影,卻是幾近末路。還好在兩年前,一部把地球幾乎要凍僵的《末日浩劫/後天》,將災難類型片又重新塞進了人們的眼球。並且,《末日浩劫/後天》當年極為豐厚的票房,也充分證明只要理念夠新、視效夠炫,災難片依然為廣大影迷同誌喜見。因此在整體蕭條的情況下,多年後再度出海的《海神號》,選擇此時橫空出世,可謂占盡天時。
為了能使新版《海神號》在強手雲集的票房榜上掀起“完美風暴”,華納此番特意請來了有“海神”之稱的海難專業戶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得森為新船掌舵。眾所周知,沃爾夫岡在好萊塢憑拍海難片起家,《從海底出擊》和《完美風暴》兩部作品大獲全勝,也讓他成功躋身A級導演之列,如今“海神”三度發威,再戰巨浪之餘,還將原作中的劇情全盤推翻,悉心設計了更具戲劇張力的橋段,讓人不由對這位新船長萬分期待,對於又想懷舊,又不願放棄現代視效的影迷來說,《海神號》的確是今年暑期檔中一舉兩得的不二選擇。
榮譽
十大災難片選出《海神號遇難記》奪冠
就在20世紀福克斯公司2004年科幻巨片《末日世界》即將發行之際,美國派拉蒙環球影城的500名影迷評選出了影史上十大最受歡迎的災難片。雖然上世紀70年代的影片特技技術不如今天,但當時的災難片卻成為最盛行的片種,1972年轟動一時的《海神號遇難記》名列影迷心中的災難片之冠。
《海神號遇難記》描寫了大郵輪海神號在新年前夕遭大風浪襲擊一事。風浪把船整個地掀翻過來,船上大批乘客千方百計逃生。其中,以牧師吉恩-哈克曼為首的一組人在同心協力下越過重重障礙浮到水面上,成為少數戰勝災難的生還者。該片不僅營造了災難降臨時的恐怖氣氛,導演羅納德-尼姆在影片中還加入了許多富有人情味的細節,其中以謝利-溫特斯英勇潛水的一段最為感人,堪稱是同類作品中的高水準之作。
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凱特-溫斯萊特主演的奧斯卡獲獎影片《鐵達尼號》緊隨其後,奪得亞軍。而同為上世紀70年代的影片《火燒摩天樓》則位居第三,此片主角為保羅-紐曼和史蒂夫-麥奎因,講述一幢位於美國舊金山中心的摩天大樓頂樓在舉行落成典禮時突然起火,所有賓客被圍困。消防隊長及樓宇設計師被急召到現場了解情況,最後成功地營救出賓客而成為超級英雄。排在該份榜單第四位的是1970年的影片《國際機場》,名列第五位的是1989年的影片《深淵》。
音樂里程
30年海難歷險的音樂里程
1972年,一部名叫《海神號遇難記》災難片在美國上映,在當年取得相當高票房收入的同時,也引領了20世紀70年代好萊塢一系列災難片風潮。擔任該片配樂的作曲家約翰· 威廉士正是在為一系列災難片配樂的過程中浮出水面,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為日後成為世界級的電影作曲家奠定了基礎。
作曲家約翰·威廉士,是依靠寫災難片這樣的電影而起家的,像《海神號遇難記》、《大地震》、《火燒摩天樓》等等這樣影片的配樂充分表現出他在電影配樂方面的才華,每次都能在奧斯卡獎上獲得提名獎項。約翰.威廉士在這些作品當中,重新把大型的管弦樂隊帶回到了影片配樂當中,華麗的銅管樂和緊張的弦樂所創作的驚險樂章對以後幾十年的災難片音樂寫法樹立了一種典範。從當年的《大白鯊》到後來的《完美風暴》、《龍捲風》,《鐵達尼號》、《後天》,直到今天仍然沒有人能夠顛覆他的這種創作手法、創作理念。
2006年這部《海神號》的創作靈感也是來自1972年的《海神號遇難記》,擔任影片配樂的是好萊塢的新生代作曲家克勞斯·巴代特。他使用電子合成器的音效配合傳統交響樂隊的演奏,激盪出具有壓迫感的影片配樂。克勞斯·巴代特是位德國作曲家,得到了另一位在好萊塢的德國作曲大師漢斯·季默的支持,他近年來在好萊塢參與創作了《時間機器》、《珍珠港》、《諜中諜2》、《地獄神探》等影片的音樂,風格和大師漢斯·季默屬於同一個類型。在災難片的音樂寫法上,他一方面繼承了約翰.威廉士管弦樂的傳統,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很多漢斯·季默風格的電子合成器音色,其中有從世界各地樂器中採樣的音色,也有現實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的音色。比如說在《海神號》的音樂里,甚至還用了我們中國鼓的音色。
作曲家資料
克勞斯·巴代特,德國人,作為好萊塢著名的作曲家,他已經為二十多部好萊塢的主要影片作曲,包括獲得奧斯卡提名的《角鬥士》、《時間機器》、《加勒比海盜》、《珍珠港》、《碟中碟Ⅱ》、《K19》、《康斯坦丁》等著名影片。克勞斯·巴代特(Kluse Badelt)在家鄉德國開始他的創作生涯,1998年他應以《獅子王》一片榮膺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的漢斯季默(Hans Zimmer)之邀,將他的工作室從故鄉搬到了南加州的聖塔莫尼卡,從此開始了他的好萊塢之旅。到現在為止他已與許多著名的製片人、作曲家、導演都有過非常愉快和成功的合作經歷。
海難大片 經典主題曲
1972年《海神號遇難記》的主題歌《宿醉》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1997年《鐵達尼號》的主題歌《我心依舊》更是流行全世界。2006年《海神號》的主題曲《不讓你落下》則繼承了1972年《海神號遇難記》現場演唱的方式,由美國當紅的流行音樂組合“黑眼豆豆”主唱弗吉娓娓唱來。
全球專輯銷售破千萬張、兩座葛萊美獎喝采的嘻哈酷團黑眼豆豆合唱團女主唱佛吉在片中飾演舞廳駐唱歌手,在影片開場的跨年派對戲中演唱了“Won't Let You Fall”、“Bailamos”兩首新歌,歌曲由佛吉與黑眼豆豆創作首腦攜手擔任詞曲創作與製作,並由A&M廠牌總裁擔任編曲與指揮工作。這首歌曲的音樂元素是非常典型的HIP—POP,在結束的時候,這首主題歌完全體現出的這個電影的主題。就是說人類在巨大的災難面前該如何去選擇,如何去面對。
片中同時選用華盛頓特區電音二人組竊盜集團強力DJ2004年散發拉丁熱力的摩登電音力作“Post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