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0](/img/a/5d3/nBnauM3X2cDN0kjN3MTNwIzMxMTM0UjMxEzMxADMwAzMxAzLzU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平裝:349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802258143,7802258146
條形碼:9787802258143
商品尺寸:22.8x15.4x2.2cm
商品重量:481g
ASIN:B0032RUYFO
內容簡介
《波斯戰火-第一個世界帝國及其西征》內容簡介:2500年前,東方和西方之間第一次兵戎相見。公元前五世紀初,某個全球性的超級大國決心要給兩個被認定為恐怖主義國家的城邦雅典和斯巴達帶去真理和秩序。這個超級大國就是波斯,其歷代國王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帝國,這個帝國的財富、人力和雄心壯志都無可匹敵。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講述的就是兩座城邦的居民迎擊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人並打敗他的歷史過程。雅典人在馬拉松平原上的衝鋒;萬王之王薛西斯乘坐戰車跨越浮橋從亞洲來到歐洲;斯巴達人在溫泉關英勇堅守:這些場景都放射出崇高而壯麗的光芒。《波斯戰火》不僅完美地表現了這場戰爭的自身,而且非凡地展示出東方和西方世界的全景。從巴比倫寺廟中的祭司到斯巴達人的秘密政策;從波斯人對鴨子和園藝的熱愛到雅典人對妓女的熱衷;從大流士這箇中東歷史上的殺人者、篡位者和政治天才到地米斯托克利這位拯救西方的英雄:這一切在湯姆·霍蘭完美的敘事中都重新獲得了燦爛的生命。編輯推薦
《波斯戰火-第一個世界帝國及其西征》編輯推薦: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緊張關係最終發展成為公開的對抗。隨後爆發了被雅典人稱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衝突,這場戰爭持續了二十七年。直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人的全面失敗告終。其帝國被肢解、艦隊被摧毀、民主政體被剝奪。這是有史以來,希臘和波斯第一次處於同一帝三的統治之下。甚至連復仇女神自己也會對此露出微笑。
西方學界盛讚此書為“華美的史學巨著”,2500年前的世界戰爭,成為歷史的拐點!
媒體推薦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緊張關係最終發展成為公開的對抗。隨後爆發了被雅典人稱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衝突,這場戰爭持續了二十七年。直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人的全面失敗告終。其帝國被肢解、艦隊被摧毀、民主政體被剝奪。這是有史以來,希臘和波斯第一次處於同一帝三的統治之下。甚至連復仇女神自己也會對此露出微笑。
西方學界盛讚此書為“華美的史學巨著”,2500年前的世界戰爭,成為歷史的拐點!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湯姆·霍蘭譯者:於潤生湯姆·霍蘭獲得了劍橋大學兩科一等榮譽學位,曾經為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節目改編了荷馬、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以及維吉爾的著作。他的上一部著作《盧比肯河》,得到了塞繆爾·詹森獎的提名,並且榮獲了2004年度赫塞爾-蒂爾特曼歷史學獎。
目錄
前言1呼羅珊大道
2巴比倫
3斯巴達
4雅典
5火燒波斯王的鬍子
6黑雲壓城
7走投無路
8復仇女神
後記
大事紀年
注釋
譯名表
致謝
序言
2001年的夏天,我的一位朋友被任命為一所學校的歷史系主任。在九月新學期開始之前他作出的一系列決定中有一項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的記憶中,這所學校的學生在畢業學年到來之前都被要求作一篇研究希特勒崛起的專題論文。而此時,在我的朋友提議之下,開始進行一些改革。他向同事們建議,應當把希特勒替換成一個完全不同的研究題目:十字軍。這一激進的提議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他的同事們希望解釋研究這樣一個年代久遠且與今天人們所關心的問題無關緊要的題目究竟有何意義。我的朋友反駁道,歷史系學生應該從研究一個與二十世紀的各個獨裁者完全無關的題目中獲得收益,因為義憤填膺的情緒只能讓人激動。其他的教師認為極權主義是一個鮮活的選題,而十字軍從來不可能是這種情況。這些問題如何能與對伊斯蘭或基督教世界的仇恨,對東方或西方的仇恨聯繫起來呢?僅僅過了幾個星期,問題就有了答案,當年9月11日,19個劫機者心懷某種中世紀的怨氣,將自己和數以千計的無辜者化為了灰燼。至少在奧薩馬·本·拉登的眼中,十字軍從來沒有結束過。“你不能無視這樣一個事實,”早在1996年他就警告穆斯林世界:“伊斯蘭人民一直遭受著侵略的痛苦,這都是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十字軍同盟強加給他們的不公與無道。”本·拉登擅於利用現代世界航空業和大眾傳媒進行威脅活動,但他一直以中世紀的視角詮釋當下的潮流。在他的宣言中,過去和現在的時代仿佛融合在一起:用令人膽寒的罪行來恐嚇美國或以色列的做法混同於重新建立西班牙的穆斯林統治或中世紀的哈里發國家的要求。因此不難理解,當布希總統的顧問們要求他不要再次使用引人生恨的字眼時,他還是冷不防地在闡述戰爭政策時輕率地將恐怖主義描述為“十字軍”。
當然,美國總統可能比沙特狂人更不了解中世紀歷史的種種細微之處,這並不令人感到驚訝。但是9·11事件之後的幾個星期中,很多人都和布希總統一樣絞盡腦汁想要回答一個同樣的問題:“他們為什麼恨我們?”各個報紙上連篇累牘充滿了學者們對穆斯林仇恨西方作出的種種解釋,有人追溯美國近年來朝令夕改的對外政策,有人考察歐洲殖民列強瓜分中東的歷史,也有人追尋著本·拉登的分析回到了十字軍自身這個起始點。極具諷刺意味的一種觀點認為,這樣一個發生在二十一世紀的首例重大危機可能產生於某種讓人疑惑不解的古代仇恨。有某種觀點認為全球化可能導致歷史的終結,反過來,它似乎還將某些令人生厭的幽靈從遠古的先人墳墓中喚醒。數十年以來,西方世界一直藉助被描繪為對立面的共產主義——東方世界來自我定義;現如今,又回到俄國革命之前的陳舊習慣,將東方描繪成伊斯蘭的天下。伊拉克戰爭、反移民勢力的興起(尤其是反對穆斯林勢力)遍布歐洲,以及對是否可以允許土耳其加人歐盟的討論,這所有的一切同9·11事件結合在一起,醞釀了一種令人不快的意識:在基督教的西方和伊斯蘭教的東方之間存在著一條善惡的鴻溝。
基地組織的恐怖分子和哈佛的學者們都經常討論一個話題,這個話題至今仍然充滿爭論:在新的世紀中不同文明之間注定要發生衝突。然而,至少現在歐洲與穆斯林世界正在被迫檢討不同文明之間得以區別的身份之基礎所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愛德華·吉本認為:“東西有別的武斷看法在全球範圍中都根深蒂固。”。事實也正如此,東方就是東方,西方就是西方——這種看法是歷史上最容易長久存在的假沒。這種假設遠比十字軍的歷史要早,甚至早於伊斯蘭教或基督教的歷史,其久遠的譜系幾乎可以向前追溯兩千五百年。歷史的誕生就是伴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而來的:“你們為何恨我們?”——因為早在公元前五世紀東西方發生衝突時,世界上第一位歷史學家正是帶著這個問題開始了他創作一生的著作主題。
……
無知者無畏;但是即使如此,我希望努力溝通學院派和大眾讀者的這一嘗試,看起來不會像薛西斯從亞洲向歐洲架設起那兩英里長的浮橋一樣充滿虛榮心,並最終貽笑於希臘人。請讀者們注意,本書敘述所賴以維繫的那些細節依然是不確定和充滿爭議的——而文中草率之處一定如同垃圾堆上盤鏇的蒼蠅一樣多不勝數,我在章節附注中也提出了對此特點的總體意見。然而在承認我們難以準確復原一個遙遠年代這一事實的同時,比這種無知更令我們震驚的或許是我們竟然可以完成這樣的嘗試。我在這本書中尋求證明某種東西而不僅僅是敘述它,這是我的野心,想要沿著希羅多德的腳步繼續走下去——描繪出整個世界——包括東方和西方——陷入戰爭的全景畫面。讀者在被帶到希臘之前會先被帶回到亞述、波斯和巴比倫;在談到斯巴達軍國主義和雅典民主制度之前先要看到第一個統治世界的王權的興起;到了全書的中部才會開始對波希戰爭自身的闡述。傳統敘事中從一方開始談起的方式現在可以被忽略了,儘管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也是含混不清,但是我希望有充足的理由嘗試將眾多散落晦澀的證據片斷拼接起來,對這場戰爭如何發生,有何人參加等問題形成新的闡釋。這畢竟是一部同古代文學中任何其他作品一樣有力而傑出的史詩;不論有多少無法說明的地方,它不是一部神話,而恰恰是歷史的一部分。
後記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緊張關係最終發展成為公開的對抗。隨後爆發了被雅典人稱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衝突,這場戰爭持續了二十七年。直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人的全面失敗告終。其帝國被肢解、艦隊被摧毀、民主政體被剝奪。雖然在此後的一個世紀中雅典獲得了極大的恢復,但再也無法成為希臘世界中的超級大國了。公元前371年之後,斯巴達也不再獨大。就在保薩尼亞斯取得了戰勝馬爾多尼奧斯的輝煌之後一百零八年,斯巴達人在普拉塔亞以南僅僅五英里地方的琉克特拉村(Leuctra)被底比斯人徹底打敗。底比斯人抓住機會大舉入侵拉克第蒙。伯羅奔尼撒同盟被徹底廢除。梅西尼亞獲得了解放。斯巴達失去了一切黑勞特,一夜之間從希臘的霸主變成了二流勢力。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希臘各個城邦繼續互相攻擊、分崩離析。而此時在北方一個新的勢力已經崛起準備成為希臘的主人。公元前338年,馬其頓的國王腓力二世沿著薛西斯的腳步南下攻入了玻俄提亞。雅典和底比斯人的聯軍試圖阻擋他的步伐,卻被撕成了碎片。戰死者們的墳墓上刻著如下的銘文:“我們為了給希臘以自由而在此安息,如今我們享有了永遠不老的榮耀。”然而墓志銘中這番豪言壯語再也不能掩飾這樣的一個現實:希臘的獨立已經走向了窮途末路。四年之後,腓力的兒子亞歷山大越過赫勒斯滂進攻波斯帝國。現在輪到波斯國王威風掃地的時候了。在隨後的三次大戰中,波斯人都輸給了侵略者。巴比倫陷落了,波斯波利斯被付之一炬。末代的萬王之王竟然被活活渴死。亞歷山大宣布自己繼承了居魯士的王冠,擁有了一個疆土從亞得里亞海延伸到印度河的遼闊帝國。
這是有史以來,希臘和波斯第一次處於同一帝三的統治之下。
甚至連復仇女神自己也會對此露出微笑。
文摘
1第一部分呼羅珊大道眾神不願將世界塑造成一馬平川的樣子,而更想將它一分為二。對於那些居住在扎格羅什山區(Zagros)中的人來說正是如此,高大連綿的山峰恰好將新月形沃土同伊朗高原的山地分開。然而這些山脈雖然地處蠻荒,但是並非不可跨越。
災難降臨到血腥城池(1)
災難降臨到血腥城池(2)
世界主宰(1)
世界主宰(2)
世界主宰(3)
世界主宰(4)
世界主宰(5)
世界主宰(6)
2第二部分喔,兄弟,你在哪裡?
居魯士死於公元前529年夏天,他的屍體被人從殺死他的部落手中贖回並帶回波斯,隨後安葬在等待著他的巨大石頭陵墓之中。傳說這個地方正是當年他擊敗阿斯泰厄吉茲的地點,他的陵墓是這裡由居魯士出資修建的建築物當中的一座。
喔,兄弟,你在哪裡?(1)
喔,兄弟,你在哪裡?(2)
喔,兄弟,你在哪裡?(3)
喔,兄弟,你在哪裡?(4)
喔,兄弟,你在哪裡?(5)
雙重幻影(1)
雙重幻影(2)
雙重幻影(3)
雙重幻影(4)
3第三部分巴比倫
如果沒有塵土,世上永遠不會有市邑或者帝王。所以巴比倫人認為自己的文明完全是從泥土中塑造出來的。鴻蒙初辟,當整個大地還是一片汪洋的時候,眾神之王馬杜克(Marduk)用葦草建造了一艘筏子,表面鋪墊塵土,和水攪拌成稀泥並用這些材料為自己製作了住所,這是世界上第一座
登天梯(1)
登天梯(2)
登天梯(3)
登天梯(4)
登天梯(5)
歷史的終結(1)
歷史的終結(2)
歷史的終結(3)
歷史的終結(4)
歷史的終結(5)
歷史的終結(6)
4第四部分斯巴達
早在波斯人剛剛開始崛起的時候,那時居魯士還在呂底亞,他曾意外地接見了一個來自愛琴海彼岸的代表團。這些使節是希臘人,但同亞洲部分的希臘人有很大的差異,他們的城邦繁榮誘人。
\"斯巴達人是誰?\"(1)
\"斯巴達人是誰?\"(2)
\"斯巴達人是誰?\"(3)
\"斯巴達人是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