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木蠹蛾性誘劑》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eng et Chen)嚴重危害林木健康,經過研究用如下方法解決了這一歷史難題。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Hua,Chou,FengetChen)以幼蟲鑽蛀危害沙棘的乾基部和根部,影響水分和營養物質的輸導,致使樹勢衰弱或死亡。該蟲在我國4年發生1代,世代重疊,發育極不整齊,絕大部分時間在沙棘根隱蔽生活。為有效控制其發生危害,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思路

貫徹“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以積極預防和控災減災為中心,以蟲情調查和監測為依據,以營林技術措施為基礎,以性引誘劑誘集為主要控制技術,依據蟲情劃類分區,分類施策。根據我國沙棘資源分布和害蟲發生危害情況,科學確定治理方案,立足當前、兼顧長遠,採用綜合配套技術措施,實現有蟲不成災。
 

 二、分類施策

我國沙棘人工林多為純林,生物多樣性低下,要從保護和發展現有沙棘林為出發點,有效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發生範圍和危害程度,減輕災害損失。將沙棘林劃分為2個類型區,即保護區和治理區。
(一)保護區沙棘林有蟲株率為零。定期進行踏查,設標準地詳查,利用誘蟲燈和引誘劑監測。加強管護,提高抗蟲能力,一旦發現,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二)治理區根據蟲口密度、有蟲株率和死亡率,將治理區劃分為輕度危害區、中度危害區和重度危害區。  1、輕度危害區蟲口密度2頭/株以下,有蟲株率20%以下,沙棘死亡株率10%以下,被害枯死木呈零星狀分布。在清理枯死木的基礎上,採取化學防治和黑光燈誘殺控制災害,促進長勢衰弱的林分恢復生機。  2、中度危害區蟲口密度2-10頭/株,有蟲株率20%-70%,沙棘死亡株率10%-40%,被害枯死木呈小面積點片狀分布。利用沙棘萌櫱能力強的特點,進行地上(或地下)平茬更新改造,同時,採取補植沙棘或其它鄉土樹種的方法,填充林間空地。
3、重度危害區蟲口密度10頭/株以上,有蟲株率70%以上,沙棘死亡株率40%以上,被害枯死木呈片狀或塊狀分布。實施皆伐改造,建立集約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沙棘果園,也可採取帶狀或塊狀改造的方法,沙棘與其他鄉土樹種的混交比例以2:1為宜,建立各種類型的沙棘混交林。
 

 三、規劃設計

根據本地沙棘木蠹蛾的生活史、發生規律、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以縣為基本單位進行施工設計。設計內容包括作業地點、林分類型、危害程度、防治面積、技術措施和工程量等,繪製施工作業圖、表,對相關內容附以說明。

四、蟲情測報

建立和完善沙棘木蠹蛾監測網路,重點發生鄉(鎮)、林場設立固定監測點,在踏查的基礎上,套用GPS衛星定位技術適時跟蹤沙棘木蠹蛾發生動態,準確測定其發生範圍,及時作出發生期和發生趨勢預報。
(一)蟲情監測 根據發生和危害情況設立監測標準地,使監測覆蓋率達到100%。掌握蟲口數量變動情況和擴散蔓延趨勢。
1、踏查法。根據上年蟲情,採取觀察蛀孔、危害狀、枯梢等情況,監測沙棘木蠹蛾發生情況。
2、性引誘劑法。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踏查的基礎上,選擇有蟲林分作為監測標準地。採用人工合成的沙棘木蠹蛾誘芯,在林間位於上風頭的樹上,按50×50米範圍設定誘捕器,懸掛在約1米高處。每日檢查並將誘集的成蟲取出。
3、燈誘法。沙棘木蠹蛾成蟲具有較強的趨光性,5月中旬至8月中旬,設定誘蟲燈誘集成蟲,每天開燈時間為20:00-23:00。每5公頃設定1盞誘蟲燈,必要時可用小型汽油發電機供電。調查記載當日誘蟲數量,計算雌雄比例。
(二)小班蟲情調查
調查工作9月上旬開始,10月上旬結束。在踏查的基礎上確定沙棘木蠹蛾的分布區域,在該區域內以小班為單位進行詳細調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林分作為標準地,在標準地內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設定100×100平方米的樣方,在其內隨機抽取5株樣樹(棋盤式抽樣或之字型抽樣),連根挖出,調查蟲口密度、有蟲株率、危害程度及各項林分因子,套用GPS手持定位儀準確測定其發生區域,外業調查結束後,將結果輸入計算機,為趨勢預報和防治施工設計提供依據。  (三)蟲情預報
1、成蟲羽化高峰期預報。根據歷年成蟲羽化高峰期實測數據,套用灰色控制系統理論生成時間序列,建立預測方程,以此作出年度成蟲羽化高峰期預報,為套用黑光燈集中誘殺成蟲提供依據。  2、發生趨勢預報。根據小班蟲口密度實測數據,結合GPS定位坐標(X,Y),採用多維實測數據散布測點的趨勢面分析算法,建立多項式曲面方程,以此繪製趨勢面預測圖,作出沙棘木蠹蛾幼蟲危害區域趨勢預報。

五、防治技術

(一)營林措施
1、重度危害區沙棘林更新改造措施。要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封(育)、改(調整樹種結構)、造(林)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更新改造。
(1)對高山、遠山、坡度較大、土層較薄等立地條件差的沙棘林,採用封育措施予以管理。春季(或秋季)對自然條件複雜,沙棘死亡嚴重的地塊進行皆伐改造,採取沙棘與當地鄉土樹種的塊狀混交方式造林,使之形成不規則的以沙棘為主體的塊狀混交林。 (2)對集中連片、坡度在15度以上的地段的沙棘林,春季(或秋季)採取沙棘與當地鄉土喬木樹種帶狀混交方式造林,形成以沙棘為主體的帶狀混交林。
(3)對土層較厚、坡度較小、交通方便地段的沙棘林,以突出經濟效益為著眼點,春季(或秋季)採取皆伐改造方式,選擇優良沙棘品種或引進大果沙棘良種作為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建立高標準的沙棘果園,實行集約化經營,加強撫育管理,提高單位面積沙棘果實產量。  2、中度危害區沙棘林平茬更新措施。春季(或秋季)全面清除沙棘地上部分,通過水平根系萌櫱出新的植株,迅速恢復林分,及時定乾、除櫱,加強撫育管理,確保成林。
(二)生物防治措施
1、白僵菌防治。篩選專化性強的白僵菌菌株進行人工繁殖,選擇雨後濕潤的天氣施放。
2、天敵。積極探索保護和利用毛缺溝寄蜂(Lissonotasetosa)、豬獾等天敵。
(三)物理防治  燈光誘殺。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有蟲林分內,套用殺蟲燈誘殺成蟲。每天開燈時間為20:00-23:00,每5公頃設定1盞誘蟲燈。為了保護天敵,不應長時間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