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廬山高》紙本設色。縱193.8厘米,橫98.1厘米。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沈周為慶賀其師陳寬七十六壽而作的祝壽圖。圖畫廬山五老峰雄踞於群峰之上,崇山峻岭,層層高疊,清泉飛流直下,由下一高士籠袖觀覽美景。淡墨勾染,用牛毛皴、披麻皴,用筆乾渴,為沈周仿王蒙畫法的傑作
尊師力作
《沈周廬山高》是中國明代畫家沈周的著名國畫作品。該畫為長軸,紙本設色,縱,193.8 公分,橫:98.1 公分,原屬北京故宮舊藏,現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沈周廬山高》是沈周為他的老師陳寬(醒庵)70歲生日祝壽,憑藉想像而創作的一幅國畫精品。時年沈周41歲。
吳門之首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不應科舉,長期以事繪畫和詩文創作。擅山水,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貞吉指授,後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黃公望為宗,晚年醉心於吳鎮。四十歲前多畫小幅,後始拓為大幅,筆墨堅實豪放,形成沉著渾厚的風貌。亦作細筆,于謹密中仍具渾成之勢,人稱“細沈”。兼工花卉、鳥獸,擅用重墨淺色,別有風韻。也畫人物,名重當時。書學黃庭堅,詩學白居易、蘇軾、陸游。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沈周,吳門四家之首,在畫法上宗學王蒙,景色繁茂,草木華滋,筆法甚密,風格細秀,文雅蘊藉,屬“細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於王蒙的繁密的筆墨中展現了想像中廬山的雄偉,開創了以山水畫象徵人品的表現手法。畫面上部沈周自題“廬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識:“成化丁亥端陽日,門生長洲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尊先生壽。” 山水少承家法,四十歲前師王蒙,中年後以黃公望為宗,晚乃醉心吳鎮,期間又兼參南宋夏圭筆意,然皆能出入變化。用筆勁捷有力,布墨含蓄蘊藉,融揉參雜,而具自家風貌。其畫以水墨山水為主,另其寫意花卉鳥獸亦甚佳,其影響後人既深又遠,無愧稱明四大畫家之首。
自出機杼
沈周的山水畫以北方畫風特有的遒勁、渾厚之氣,表現南方山水秀美、淒迷之韻,使南北畫風有機融合,又各盡其妙。這一繪畫風格的形成不僅在於其“師古能化,自出機杼”,還與其人品、閱歷及修養的歷練有關。他作品風格的發展大體分為兩個階段,早期以“細筆”畫為主,晚期呈現出粗筆放逸的風格,可以說是兩種風格兼具的代表。沈周40歲以後,開始畫大幅的作品,圖作於41歲,該作品縱139.8厘米,橫98.1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此作品堪稱沈周經典之作,也是他轉型時期的代表作。
沈周與齊名的另一位畫家唐寅,都曾以廬山作為審美載體,卻表現出不同的意味。沈周用廬山的崇高來比喻老師的學問與道德,同時廬山上有著名的五老峰,沈周就借萬古長青的五老峰來祝賀老"幣的壽誕。所以他選《沈周廬山高》這個畫題是含有特殊意義的。因取廬山的崇高博大讚譽其師,故畫面上所畫崇山峻岭,層層高疊,近似王蒙的筆法、布局,作危峰列岫,長松巨木,起伏軒昂,雄偉瑰麗。
近處一人迎飛瀑遠眺,比例雖小,卻起著點題的作用。由於作者極善於虛、實和黑、白的均衡處理,故畫面雖飽滿卻不覺得擠迫窒息。畫面上水的空靈、雲的浮動,再加上直泄潭底的飛瀑,使密實的構圖里有了生動的氣韻。整幅畫筆墨顯得堅實渾厚,景物郁茂,氣勢宏大,雖筆法師王蒙,但更顯清新空靈,融“崇高”的人格理想與壯麗的大自然為一體,也揭示了畫家的胸襟。
曠世傑作
《沈周廬山高》幅畫於成化丁亥(1467),取法為宋、元文人畫傳統,故精力專注,特為傑出。畫中山石林木筆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覺渾樸雄健。,幾無空處,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與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層層皴染,再施以濃墨逐層醒破。筆法穩健細謹,不恣意逞任,用墨濃淡相間,於滿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覺實中有虛。而畫懸泉百丈直瀉衝下,澗水輕柔,雲光山色極為精采。
題詩:
《廬山高》
沈 周
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裏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 ,謂即敷淺原。
培何敢爭其雄?西來天塹濯其足,雲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遝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 。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於其間,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熊。
其陽諸峰五老人,或疑緯星之精隳自空。
陳夫子,今仲弓,世家廬之下,有元劂祖遷江東。
尚知廬靈有默契,不遠千里釧於公。
公亦西望懷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雲松。
昔聞紫陽祀六老,不妨添公相與成七翁。
我常游公門,仰公彌高廬。
不崇丘園肥遁七十淫,著作 白髮如秋蓬。
文能合墳詩合雅。
自得樂地於其中。
榮名利祿雲過眼,上不作書自薦,下不公相通。
公乎!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淩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