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論》

《民俗論》,美國社會學家W.G.薩姆納的主要著作。發表於1906年。該書是他在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H.斯賓塞的《社會學原理》和德國社會學家、歷史學家J.利佩特的《人類文化史》(1886~1887)的影響下,蒐集了大量關於人類起源和社會制度進化的材料,從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觀點出發寫成的。

《民俗論》

正文

 書中討論了民俗與民德的性質、起源及其對人類社會進化的意義。作者認為,從根本上說,民俗是人們最起碼的生物學需要的產物。人們為滿足自身的需要,形成了一定的活動方式,這種方式就是作為民俗和民德而出現的東西。書中分析了民俗產生的兩種直接原因:①人們為了各種利益,在生存競爭過程中,以一定的形式保護自己、攻擊對方的需要;②飢餓、愛戀、虛榮心和恐懼這四種人類行為的主要動機的產物。書中強調,民俗不是人的自覺意志的產物,它像自然力一樣,是人們無意識地發生作用的。作者指出,社會科學中對民俗的研究就如同生物學對細胞的研究一樣,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切社會制度,究其最基本的因素,不外乎就是民俗和民德。書中還提出了內群體與外群體的概念,區分這種群體的標誌就是民俗、民德。根據民俗,內群體的成員都以一定的方式活動,內群體中是團結一致的,而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則是仇敵關係。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