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志》

《武夷山志》

武夷山風景區屬於綿亘在閩贛邊界的武夷山脈北段,地處福建省崇安縣南部。風景區南北長十二公里,東西寬五公里,向有“奇秀甲於東南”之稱,是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

詳細信息

《武夷山志》《武夷山志》
作者:董天工
譯者:董天工
編著:姜天裁,李沛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1

簡介

武夷山有三十六峰飛九十九岩,是由砂礫岩層疊而成的。群峰拔地而起,秀拔奇偉,千姿百態,競秀爭奇。冬春時節,山嵐雲海茫茫,群峰忽隱忽現,。變幻無窮,蔚為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水,依山而流,山回溪折,折復繞山,兩岸千峰倒影,輝映在碧波之中,構成了“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大王峰、玉女峰、天游峰、隱屏峰、小桃源、水簾洞、鷹咀岩、流香澗、一線天、虎嘯岩各有其勝。

武夷山的富饒產物和得天獨厚的豐富生物資源早被譽為“天然的博物館”。罕見的竹木、奇異的花草、珍奇的鳥獸和名貴的藥材,尤以盛產的武夷岩茶而馳名中外。據初步考察,武夷山植物種類達三、四千種,主要樹木有一千多種,是整個歐洲大陸樹木種類的七倍。各類園林花卉蘭花山茶花杜鵑花等遍布風景區。

《武夷山志》《武夷山志》

武夷山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名山。據志書記載:秦漢以來,它就為我國各地名士、禪家所盤桓,為無數遊人所讚賞。漢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設祀台,用乾魚祀武夷君。六朝顧野王在陳朝天嘉年間(公元560年一565年)曾在這裡講學。宋朝范仲淹李綱辛棄疾朱熹陸游等;明朝劉伯溫王陽明戚繼光等都相繼在武夷山講學和遊覽,並寫下了許多讚美武夷山景色的詩文。山間還有許多文物古蹟,摩崖石刻,以及詩文詞賦和神話傳說。

武夷山的氣候,受季風影響,溫暖潮濕,雨量充沛,四季較分明。年平均氣溫為主7.8度,十二月和一月為最低溫季節,約7—9度,夏季氣溫偏高,但許多景點是避暑的勝地。

目錄

再版說明 /1
點校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前言/2
原序 /1

【上】
卷首 凡例 繪像/1
卷一 總志上 /37
卷二 總志中 /73
卷三 總志下/84
卷四 星野 形勢 祀典 敕封 頒賜
九曲全圖 九曲棹歌/118
卷五 一曲上 圖附、詩文附/155
卷六 一曲中 詩文附/199
卷七 一曲下 詩文附/235

【中】
卷八 二曲 圖附、詩文附/261
卷九上 三曲 圖附、詩文附/297
卷九下 四曲 圖附、詩文附/311
卷十 五曲上 圖附、詩文附/335
卷十一 五曲下詩文附/374
卷十二 六曲 圖附、詩文附/419
卷十三上 七曲 圖附、詩文附/455
卷十三下 八曲 圖附、詩文附/475
卷十四 九曲 圖附、詩文附/491
卷十五 山北 圖附、詩文附/515

【下】
卷十六 名賢上 理學、官守、主管 /559
卷十七 名賢下 尋勝、卜築、隱逸、節烈 /588
卷十八 方外仙、佛、羽流、釋子/629
卷十九 古蹟、雜錄、附錄、物產/644
卷二十 藝文山記、倉記、遊記/667
卷二十一 藝文 雜記、序、賦、贊、雜著/719
卷二十二 藝文 騷、曲、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詩餘/747
卷二十三 藝文 五言律詩、七言律詩/800
卷二十四 藝文 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 /84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