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歐也妮·葛朗台》:巴爾扎克諷刺作品中最具活力的一部作品。講述的是老葛朗台的獨生女兒天真美麗的歐也妮愛上了破產落魄的表弟夏爾。為了資助夏爾,她將父親的金幣全部贈給了他,這一舉動激怒了老葛朗台,父女倆兒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一向膽小而賢淑的母親因此一病不起,而歐也妮這個痴情的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了小財歸來的負心漢。《高老頭》:巴爾扎克最傑出的作品。主要描寫了住在伏蓋公寓的房客之間所發生的事。高老頭(高里奧老頭)有兩個成為貴婦人的女兒,但她們揮霍無度,當手頭沒錢和欠了別人債時她們就去親熱自己的父親,為的是從她們年老的父親身上榨取更多的錢財,而最後,一貧如洗的高老頭換來的是被女兒們拋棄冷落的結局,到臨死前他才明白金錢可以買到一切,卻買不到親情。
作者簡介
巴爾扎克(1799~1850),法國作家,生於法國中部圖爾城一個中產者家庭。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濃厚浪漫情調的偉大作家,一邊因奢華的生活而負債累累,一邊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創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學巨著。他的作品更被譽為“法國社會的一面鏡子”。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媒體評論
到底是巴爾扎克,一個吝嗇鬼的故事也能寫得如此大氣、磅礴。但終歸又還是一個悲劇,這位習慣用喜劇的口吻講述悲劇的老先生,心底里恐怕還是悲涼的。也正因為悲涼,才讓歐也妮這個痴心女和老葛朗台這個吝嗇鬼,如此生動地留在我們少年的記憶里。——周德東推薦《歐也妮葛朗台》
精彩書摘
在外省某些城鎮,許多房屋看上去好似最陰沉的修道院、最荒涼的荒郊野外,或者是最淒涼的廢墟,看過之後令人難免產生鬱悒之感。或許在這些房屋當中,修道院的冷漠靜寂、荒郊野外的淒涼與廢墟的衰敗凋零都有那么一點兒。裡面的生活起居寂靜無聲,如果不是街上傳來不太熟悉的腳步聲,窗戶內就會忽然伸出張臉像修士般一點兒生氣都沒有的人,以黯淡而冰冷的目光瞟上一眼來客的話,外地人可能覺得那是些沒有人住的房屋。索米爾城(法國西部羅亞爾河畔以盛產白蘭地聞名的小城)有條陡峭的坡路,直通到小城高處的古堡,在街另一頭有所住宅,外表便有這樣淒涼的成分。這條路——如今已不怎么有人來往,夏天熱,冬天冷,有的地方還暗得很——頗具某些特色,鵝卵石鋪成的路面永遠清潔,乾燥,走在上面會發出清脆的回聲,街巷狹窄曲折,兩邊的房屋坐落在城腳下,十分幽靜,屬於老城一部分的屋子已經有三個世紀以上的歷史,儘管是木造的,依然非常牢固,並且有著迥然各異的樣式,各具特色,令索米爾城這個區域,尤其能夠引起藝術家與考古學者的注意。
經過這些屋子的人很難不讚嘆那些兩頭雕出古怪圖形的粗大桁木,蓋在大部分的底層之上,好像一溜黝黑的浮雕。有的地方,屋子的橫木上面蓋著青石板,勾勒出一道道藍線,牆並非十分堅固,木料支架的屋頂由於年深月久,已然向下彎曲;由於日曬雨淋,木條早已經腐爛、翹曲。有的地方,破舊黝黑的窗檻,上邊精巧的雕刻已經無法看清,脆弱得好像無法忍受貧窮的女工在上邊放上的那幾個栽著石竹與月季的棕色花盆。再往前走,是幾道嵌著粗大釘子的門,我們異想天開的祖先在門上刻了些奇形怪狀的文字,現在的人永遠沒法知道它們的含義,或許是位新教徒在此表明其信仰,或者是位舊教徒反對新教而詛咒亨利四世(十六世紀頒布《南特敕令》的法國國王,定天主教為國教,同時寬容胡格諾“新教”,因而遭羅馬教皇與天主教會反對,法王路易十四於一六八五年將敕令廢除)。也有布衣平民鳴鐘晉爵以後所刻的貴族標記(法國古時民眾大會選任城鎮行政長官時鳴鍾聚會,故當選者被稱為鳴鍾貴族noblessedecloches),以旌表祖上昔日為宮宦時掌握過當地的行政。整個一部法蘭西歷史的縮影都在這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