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舞影》

《歌聲舞影》

《歌聲舞影》(Song and Dance)為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於1982年創作的一部音樂劇。在當年托尼獎中,《歌聲舞影》獲得多項提名,但最後得獎的只是彼得斯的最佳女主角。這部劇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第一幕全是歌曲沒有舞蹈,而且女主角是台上唯一可以看見的演員。而恰恰相反第二幕全是舞蹈沒有歌曲,舞蹈演員很多。

基本信息

簡介

《歌聲舞影》(Song and Dance)為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於1982年創作,它獲得多項托尼獎提名,並獲得巨大反響。

創作源流

韋伯在《貓》的巨大成功後,於1982年創作了具有首創精神的Song & Dance,這部劇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第一幕全是歌曲沒有舞蹈,而且女主角是台上唯一可以看見的演員。
《歌聲舞影》《歌聲舞影》
而恰恰相反第二幕全是舞蹈沒有歌曲,舞蹈演員很多。第一幕講述女主角的在紐約的故事,第二幕講述她的男友喬的故事。其實早在1978年,這部劇的第一幕就成型並且上演了,但是是作為一部獨幕音樂劇的,叫做Tell Me on a Sunday。後來韋伯的弟弟朱利安韋伯創作了著名的《變調曲》,韋伯將《變調曲》配上舞蹈,將其和Tell Me on a Sunday合在一起,就成為了現在的《歌聲舞影》
其實在最開始的版本里女主角是沒有名字的,直到加了第二幕之後女主角才叫做艾瑪,男主角則叫喬。在西區版本里首演艾瑪的是馬蒂·維布,首演喬的則是韋恩·斯理普。在百老匯首演艾瑪的則是大名鼎鼎的伯納帶特·彼得斯,喬則由Christopher d'Amboise飾演。1984年莎拉·布萊曼和韋恩·斯理普在BBC製作了一場《歌聲舞影》的特別演出。Youtube上面有此場演出的錄像。但是莎拉的表演在質上輸給彼得斯一節,彼得斯的艾瑪是公認的最佳演繹。在當年托尼獎中,《歌聲舞影》獲得多項提名,但最後得獎的只是彼得斯的最佳女主角。

導演

歌詞 (百老匯修改)
導演 (倫敦)
導演 (百老匯)Andrew Lloyd Webber Don BlackRichard Maltby Jr.  John Caird Richard Maltby Jr.

劇情介紹

Song and Dance  
在英國的版本,英國女郎是沒有名字的,但是該劇到美國百老匯後,她有了名字 Emma。該劇在英國和美國的版本,故事情節也略有不同。以下是英國劇情。
清早的紐約,剛從英國來的女郎 Emma 給她的男友 Joe 開門。Joe 顯然是在外面玩了整個晚上才回來,無法忍受的 Emma 決定和他分手 (LET ME FINISH - 讓我說完)。雖然她來到紐約還不是很久,但她想著即使分手,也不會是世界末日(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 還不是世界末日)。接下來 (LETTER HOME TO ENGLAND - 寄往英國的信),她給在英國的母親寫信,講到曼哈頓和家裡的種種不同,還有她的新朋友 Sheldon Bloom。
Sheldon 是好萊塢的製片人。他把 Emma 帶到他在洛杉磯,取名 La Boheme 的大房子。Emma 對這一切份外驚喜,她覺得為了 Sheldon 這么能幹又體貼的人,做什麼也值得 (SHELDON BLOOM)。可是,很快她就發現,在好萊塢的其實是無聊又浮華的 (CAPPED TEETH AND CAESAR SALAD - 假牙和凱撒沙拉),而 Sheldon 不過是用她做個裝飾品罷了 (YOU MADE ME THINK YOU WERE IN LOVE - 你讓我以為你愛我)。洛杉磯對她來說,遠不是快樂屋。
Emma 回到紐約,又遇到了另一個男人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 還不是世界末日)。他比她要年輕,可是她並不在意這一點,而且把和他的事情寫信講給母親聽 (SECOND LETTER HOME - 第二封家書)。她告訴自己他是完美的男人,而且是她要愛到永遠的人(THE LAST MAN IN MY LIFE - 我生命里的最後一個男人)。可惜這個男友要去外地工作,臨行前,Emma 與他難捨難分 (COME BACK WITH THE SAME LOOK IN YOUR EYES - 希望你回來看我的眼光與現在一樣)。不久,Emma 她的好朋友來作客,告訴她,其實她的新男朋友並沒有去工作,而是留在紐約和別人約會。Emma 起先拒絕相信他會欺騙她,可是很快她就發現這個是事實 (TAKE THAT LOOK OFF YOUR FACE - 別用那副嘴臉對我)。雖然心痛,她還是和這個男人分手了 (TELL ME ON A SUNDAY - 星期天再告訴我).
十分傷心的 Emma 回想剛到紐約的時光 (I LOVE NEW YORK - 我愛紐約)。不久後,她又結識了一個有家室的男人,她覺得與這樣一個人約會刺激有趣 (MARRIED MAN - 結了婚的男人),而且她幾乎讓他也相信他們兩個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I'M VERY YOU, YOU'RE VERY ME - 你是我,我是你)。她的好朋友再次來訪,可是,她的朋友並不覺得與結了婚的人約會是件好事。Emma 聽了十分氣氛,並且攻擊朋友的別有用心 (LET ME FINISH (REPRISE)/LET'S TALK ABOUT YOU - 讓我說完(再唱)/我們來講講你)。可是當她把朋友送出公寓之後,她坐下來細想和這個新任男友的關係 (NOTHING LIKE YOU'VE EVER KNOWN - 未知世界)。當晚,他到她的公寓,向她表達對她的愛意,可是 Emma 已經明白了自己其實並不愛他,她只是想讓一個結了婚的人愛自己。她告訴他真相,然後決定,即使她的身邊沒有男人,也不是世界末日 (LET ME FINISH - 讓我說完)。幕落。

曲目

Act One
LET ME FINISH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IF I LOSE HIM)
FIRST LETTER HOME TO ENGLAND
SHELDON BLOOM
CAPPED TEETH AND CAESAR SALAD
YOU MADE ME THINK YOU WERE IN LOVE
CAPPED TEETH AND CAESAR SALAD (REPRISE)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IF HE?S YOUNGER)
SECOND LETTER
THE LAST MAN IN MY LIFE
COME BACK WITH THE SAME LOOK IN YOUR EYES
TAKE THAT LOOK OFF YOUR FACE (REPRISE)  
訾娟演唱音樂劇《歌聲舞影》中的選段《以外的歌》訾娟演唱音樂劇《歌聲舞影》中的選段《以外的歌》
 
TELL ME ON A SUNDAY
I LOVE NEW YORK/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IF HE'S MARRIED)
I'M VERY YOU, YOU'RE VERY ME
MARRIED MAN
LET ME FINISH (REPRISE)/LET'S TALK ABOUT YOU
NOTHING LIKE YOU'VE EVER KNOWN
FINALE
WHEN YOU WANT TO FALL IN LOVE Act Two
UNEXPECTED SONG
(duet featuring Marti Webb and Justin Hayward)

演員

倫敦公演自1982年3月26日開始,至1984年3月31日結束,共演出781場。 無名的英國女郎
英國女郎的男友 Marti Webb ——Wayne Sleep
百老匯公演自1985年7月開始,到1986年11月8日結束,共演出474場。 Emma ——Joe Bernadette Peters /Christopher d'Amboise
雖然該劇在百老匯的票房並不是特別優秀,但是出演 Emma 的 Bernadette Peters 受到許多好評。評論人認為她的表演出一個真實的“頭腦空虛但心地善良”的女郎。在1986年度托尼(TONY)獎上,《歌與舞》獲得眾多提名,但是唯一拿到的獎項,就事 Bernadette Peters 的音樂劇最佳女演員。
唯一一次美國巡迴演出。 Emma ——Joe Melissa Manchester /Bruce Falco
1984年,BBC電視台製作了一台《歌與舞》的演出,並灌制了該節目的錄音。
Emma ——Joe Sarah Brightman
Wayne Sleep
雖然 Sarah Brightman 的音色之美已經是眾所周知,但是評論家們並沒有因此而給她的表演打高分。他們認為當時的 Sarah Brightman 對這個角色來說太年輕了。她只有24歲。

Unexpected Song

Unexpected Song- [Song & Dance] 歌聲舞影 歌詞
i have never felt like this
for once i'm lost for words
your smile has really thrown me
this is not like me at all
i never thought i'd know
the kind of love you've shown me
now, no matter where i am
no matter what i do
i see your face appearing
like an unexpected song
an unexpected song
that only we are hearing
i don't know what is going on
can't work it out at all
whatever made you choose me
i just can't believe my eyes
you look at me as though
you couldn't bear to lose me
now, no matter where i am
no matter what i do
i see your face appearing
like an unexpected song
an unexpected song
that only we are hearing
i have never felt like this
for once i'm lost for words
your smile has really thrown me
this is not like me at all
i never thought i'd know
the kind of love you've shown me
now, no matter where i am
no matter what i do
i see your face appearing
like an unexpected song
an unexpected song
that only we are hearing
like an unexpected song
an unexpected song
that only we are hearing

專輯簡介

《歌聲舞影》《歌聲舞影》

片名:歌聲舞影
演出:PINK MARTINI
編號:HEINZ HNZ001-2CD
音樂:10分++ 錄音:10分+

這么說是有充分的理由的。根據十幾年來和廣大普通音樂愛好者打交道的經驗,舉凡輕音樂類的發燒片對大家荷包的“命中率”,一般都是在百分之百左右的。好的輕音樂的確是一種通俗而不失優雅的聆聽享受。它們的藝術份量雖說不上重量級,但不用動什麼腦筋就能讓人輕易領略樂韻的醇美和節奏的飛舞。它們和今天新新人類推崇的New Age音樂一樣,都擁有舒緩情緒、點綴氣氛的功能,也都有一種“逃避現實”的“小資情調”,唯一的不同是輕音樂更多一點點經典和懷舊的氣質;它們宜古宜今,宜快宜慢,深情浪漫,歡愉悅耳,更能打動人心。只可惜,如今輕音樂在媒體中似乎不再流行,電波中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垃圾歌曲。難怪好多上點年紀的朋友都相當懷念早年保爾-莫里亞、詹姆斯-拉斯特、曼托凡尼風行的年代。

其編制雖然以典型的拉丁爵士樂隊為主架,但還加上了弦樂組、鋼琴甚至人聲的演唱,曲風極為多變,幾乎糅合歐式經典、美式爵士、拉丁舞曲等不同情調於一爐,流暢而隨性的風格,聽起來極象電影《花樣年華》中耐-金柯的老歌所呈現的特殊品味,在歐美頗受老派紳士們的歡迎。
該張《歌聲舞影》是“粉紅馬蒂尼”樂隊為配合2000年坎城唱片展推出的專輯。也許封面上的艾菲爾鐵塔十分討巧;也許裡面的音樂真的具有悠閒雅致的法國情懷;也許這裡的錄音漂亮得讓人流口水,這張唱片在法國上市第一天,便狂賣6萬多張,燙手到離奇。
第一首《Amado Mio》改編自1946年的一部法國老電影的主題曲,中板的倫巴節奏令人想到紙醉金迷的花都歡場;第三首的標題音樂《Sympathique》是法國“雪鐵龍”新款汽車Picasso的廣告配樂,也很具有法式音樂性感的魅惑力;第四首《Que SeraSera》是1956年希區柯克的電影《擒凶記》的主題曲,當年由紅歌手Doris Day唱紅,這裡被加以“音樂盒”般的特別效果,倍添懷舊感;第五首音樂則是改編自蕭邦的練習曲,浪漫深情的樂句配以男聲磁性的歌喉和大提琴的對話,帶出一種氣宇軒昂的高貴氣質。第六和第七首是極為典型的拉丁曲子,求快不求猛的敲擊樂,帶出濃郁的熱帶風情,感覺就象高舉酒杯在BAR里熱烈搖擺。聽第九首拉威爾的《波萊羅》改編曲以及第十首希臘民歌《Never on Sunday》改編曲前,發燒友得準備一塊手帕隨時擦耳油,前者康加鼓、小號、鋼琴的音色和質感好得讓人無言以對,定位則準得似乎看得到;而後者鼓皮豐富的低頻振波和親昵細膩的法語女聲口白亦屬極致的Hi-Fi美味……
總之,你若懂得享受,把音樂視為個人生活方式的一種,這張唱片便和你的情人一樣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錯過一時,後悔一世!

作者簡介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年生於英國倫敦的索斯堪辛頓的一個音樂世家。代表作品有《貓》等。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安德魯·勞埃德·韋伯

1948年生於英國倫敦的索斯堪辛頓的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親是皇家音樂學院鋼琴教授,母親是小提琴家,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弟弟是當今頗有聲望的大提琴家。他的姨媽則是話劇演員。11歲時這位姨媽帶他第一次走進劇場,他回家後自己做了一個劇場小模型,這也許是他日後投身戲劇的預兆。
1982年,韋伯創作了音樂劇《歌與舞》(Song and Dance),獲得多項托尼獎提名。
同年他創作了音樂劇《貓》,該劇為他贏得了無數讚譽,也是他被公認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至今,《貓》已經成為世界上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

音樂劇作品

1.《約瑟夫與驚人的五彩夢幻衣》(Joseph and His Amazing Technicolour Drdamcoat),1968
2.《萬世巨星耶穌基督》(Jesus Christ Superstar),1971
3.《奧德薩檔案》(The Odessa File),1973
4.《吉夫斯》(Jeeves),1974

《貓》《貓》

5.《艾薇塔》(Evita),1976
6.《變奏曲》(Variations),1978
7.《貓》(Cats),1981
8.《歌與舞》(Song & Dance),1982
9.《星光快車》(Starlight Ex-press),1984
10.《安魂曲》(Requiem),1985
11.《歌劇院幽靈》(The Phantom of The Opera),1986
12.《愛的觀點》(Aspects of Love),1989
13.《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1993
14.《微風輕哨》(Whistle Down The Wind) ,1996
15.《美麗的遊戲》(The Beautiful Game) ,2000

音樂劇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為“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

音樂劇音樂劇

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一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
音樂劇是20世紀出現的一門新興的綜合舞台藝術,集歌、舞、劇為一體,廣泛地採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術,不斷追求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的完美結合。同時,西方的音樂劇在百年多的商業表演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場運作手段,並且創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優秀劇目,使這一藝術形式突破年齡、階層等客觀因素的局限,廣受觀眾的喜愛。隨著我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人民民眾對文化娛樂的需求也出現了多元變化,音樂劇這種新的藝術樣式很快以其視聽兼備、雅俗共賞的特質吸引了一批固定的並且正在不斷擴大的客群人群。

連結

安德魯 洛伊 韋伯—情歌選 /Andrew Lloyd Webber - Love Songs http://www.kuke.com/kuke/library/content/DDP250477/DA871540BF5A11DC954085668CFC35F2/
意外的歌 音樂劇《歌聲舞影》選曲 http://www.feidubook.com/Article/GEQU200806059.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