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春日即事》

《次韻春日即事》此詩表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後的寂寞以及感嘆世態炎涼的情緒。這裡雖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時又含有對炎涼世態的不屑之意。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次韻春日即事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李彌遜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春日即事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作品鑑賞

此詩表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後的寂寞以及感嘆世態炎涼的情緒。首句寫暮春時節的絲絲細雨,連續不斷,相互交織,像是張開了一張彌天大網,要把即將逝去的春天網住。說雨絲如同網絲,將滿天絲雨想像成彌天大網,這還是比較平常的聯想和比擬,但說雨絲“欲網春”,則是詩人的獨特想像。無邊絲雨細如愁,這春日的絲雨容易喚起人們春光即失的寂寞惆悵,而含愁得思緒與小雨絲絲之間又存在某種形象上、意念上的聯繫。因此由雨絲之網——愁緒之網,進一步聯想到它欲網春,就非常自然了。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網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像、比喻非常生動、新奇。

絲雨雖欲網春,但春畢竟網留不住。眼前所見,唯有“落花狼藉近黃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風雨摧殘的結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標誌。春殘加上日暮,景象更加淒黯,詩人的寂寞愁悵也更深了。

第三四句轉到詩人自身的處境。“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借指自己的閒居之所,既表現門庭的冷落,更含有對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慨嘆。宿鳥反托出冷寂。“自掩門”的“自”,傳出了一種空廓無聊賴的意味,暗示這樣的寂寞自處、與外界隔絕已非一日。這裡雖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時又含有對炎涼世態的不屑之意。

作者簡介

李彌遜(1085-1153)宋代詩人。字似之,號筠溪居士,又號普現居士,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公元1109年(徽宗大觀三年)進士及第,調單州司戶。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後歸隱福建連江西山。有《筠溪集》二十四卷,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