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天末海門橫北固①,煙中沙岸似西興②。
已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台只見燈。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吹水雪崩騰。
飄然欲作乘桴計③,一到扶桑恨未能④。
作品注釋
①海門:大海的門戶,古代鎮江北固山距海比今天要近二、三百里。
②西興:浙江杭州蕭山西興鎮,范蠡曾築城於此,吳越曾在此鏖戰。
③乘桴:乘小筏。
④扶桑:舊稱日本。
作品簡析
這是首描寫金山寺夜景的律詩。前三聯寫景,最後一聯抒情。
此詩開頭境界闊大,極蒼蒼茫茫之致,如高山墜石,出人意外,有氣勢,有魄力。猶如大海門戶的北固山橫亘天邊,岸邊的沙灘上煙霧繚繞,多像吳越古戰場──西興鎮,不禁教人浮想聯翩。
頷聯先寫笛聲,頗有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意韻;再寫燈火,頗有張祜“兩三星火是瓜洲”的境界。其實,這一聯是暗寫鎮江之繁華,“千古江山”的“舞榭歌台”籠罩在朦朧夜幕中,除了“兩三星火”,就什麼也看不到了。畫面雖然顯得孤寂,卻也生動地描繪出江上清麗的夜景,極富金山寺獨特風貌。
頸聯先寫月色,一個“入”字,將山月寫活了,似乎山月鑽到了松林間,在林間灑下斑駁的倩影,銀光點點,令人陶醉。再寫江水,“不盡長江滾滾來”,自然是“白浪滔天”,那滔天的白浪又像是積雪崩落,很有“江間波濤兼天涌”那種意境。這兩句一靜一動,有聲有色,富有詩情畫意。
“江山如此多嬌”,詩人要抒發什麼樣的感慨呢?有人說有蘇軾游赤壁時“遺世獨立”的感受,怕是看走了眼。這首詩是王安石前期作品,雄心勃勃的他哪有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感慨?哪有蘇軾在逆境中仍然保持達觀的那種心境呢?“恨未能”才是真的,這符合他的性格,他絕對不會放棄自己的主張,“羽化而登仙”只是一閃念而已。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西)人。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臨川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鏇召為翰林學士。公元1069年(熙寧二年)提為參知政事,從次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鐘山,謚“文”。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