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版次: 1
印刷時間: 2008/10/01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小說簡介
榮寶齋是個響噹噹的老字號,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就有了,已經存在了300多年,很多人都知道它,但很多記憶只剩下早年間口碑不錯的買賣鋪戶這樣的蒼白印象,沒有太多了解沒有太多內容,像許多老字號一樣,在後人的記憶里只剩個響亮的名號。
小說《榮寶齋》填補了一些記憶上的空白,內容上節寫了從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陷通州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戰亂年代風雨飄搖的榮寶齋興旺與衰敗,並在其中融入了許多老字號的“身世”淵源。
馳名中外的榮寶齋,前身叫松竹齋,最早只是浙江姓張的人家拿俸銀開的一家小規模南紙店,賣售筆墨紙硯一類的文房用具,後因承辦官卷、官折成為北京琉璃廠最出名的南紙店。1894年更名為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匾額還是花重金請清同治年間的狀元陸潤庠題寫的。榮寶齋精於裝裱、裝幀,製作的木板水印畫名
揚海內外。因代售名家書畫,榮寶齋還和陳師曾、林琴南、張伯英、張大千、溥心畲等一大批名人大家結下過深厚的“翰墨緣”。《榮寶齋》里是人們越來越無助的掙扎。榮寶齋變成了商戰戰場,小說渲染進眾多現代風格的商戰情節。幾個CEO大掌柜前仆後繼絞盡腦汁搞經營支撐榮寶齋的生意門面。轉移資產、破產保護、競爭客源、打通人脈、建立分號各種行之有效的行銷策略都被高管們一一使上。在這個買賣視窗越來越清晰地看到和小說《茶館》《林家鋪子》一樣的事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變遷。書里國民黨一個《偽中央儲蓄銀行鈔票收換辦法》政策,用政府法幣1:200兌換老百姓手裡日軍占領期的偽中儲券,強盜掠奪式的收換辦法使北平數千家商戶破產倒閉,榮寶齋所在的琉璃廠大街也在劫難逃一片蕭條。經歷了鴉片戰爭、民國混戰、日軍侵華、內戰動盪的榮寶齋像觸礁沉沒的鐵達尼號,被吃人的世道一點點榨乾,最終摘牌倒閉。小說里提及書畫之外少東家張幼林和他夥計們的真實事跡更為榮寶齋的傳奇添上了驚世駭俗的一筆。
雖然《榮寶齋》是以現實中的榮寶齋為藍本創作,但因冠以長篇小說之名,自然有演繹的成分。都梁稱,小說中真實故事比例基本能占全書的60%。寫作時便力求每一個事實都仔細考證、修改。
此外,在《榮寶齋》紀實與傳奇敘述間,還糅進了大量關於筆墨紙硯、字畫古玩的文化常識;老北京頗有講究的吃喝玩樂、民俗俚趣俯拾即是;即使對現已失傳的手藝、物件也將其來龍去脈介紹得興味十足。都梁為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還對一些行話加了注釋,使小說更充實、也更耐讀。對於書中出現的這些文史知識及行話,都梁稱,自己之前就有比較多的了解,雖不是專家,但比較喜歡收藏,同時也向行家請教了一些,至少達到講故事的水平了。
角色簡介
張幼林:小說的主人公張幼林原來是個遊手好閒的公子哥,無心讀書,卻對玩鳥蟲特別感興趣,常常招搖過市,不過為人比較義氣,因為家庭的突然變故而逐漸地成熟起來,成了有勇有謀,又開明愛國的一代商人。張家的寬容與信任,以及對夥計的善待成全了從“松竹堂”到“榮寶齋”的轉化,使中華民族的一家老字號得以保存下來。作者簡介
都梁,50年代出生,出身在知識分子家庭,少年參軍,曾服役於坦克部隊,幾年後復原回京,做過教師、公務員、公司經理、石油勘探技術研究所所長,現為自由撰稿人。2000年1月出版長篇小說《亮劍》,同名電視連續劇由海潤影視傳播公司拍攝。2004年4月出版長篇小說《血色浪漫》,同名電視連續劇由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拍攝。2006年4月出版《狼煙北平》,同名電視劇親自擔任編劇及藝術總監。 代表作推薦: 長篇小說:《亮劍》、《血色浪漫》《狼煙北平》。創作背景
都梁創作《榮寶齋》的背景,是緣於與榮寶齋後人的一次偶遇。在和榮寶齋後人的交流中,他被榮寶齋跌宕起伏的故事深深吸引,覺得非常有意思,榮寶齋後人也希望通過文字將這段歷史記錄下來,雙方一拍即合。榮寶齋迄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而都梁創作時只選取了從晚清、民國、抗戰到解放後這段近一百年歷史來書寫。因為光緒年以前,榮寶齋的發展基本上風平浪靜,沒有特別吸引人的故事。“而這一百年,則凸現出榮寶齋坎坷激盪、風雨飄搖世態中的傳奇歷史,這樣寫起來會更有戲劇張力。”都梁說。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十一)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