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酒香螺嘬嘬菜》

《梅酒香螺嘬嘬菜》

《梅酒香螺嘬嘬菜》,江南野味的民間話本,本書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江南,有口舌惜繁華的秦淮橋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蕪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風味里的故鄉。好吃,給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梅酒香螺嘬嘬菜》《梅酒香螺嘬嘬菜》

本書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江南,有口舌惜繁華的秦淮橋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蕪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風味里的故鄉。好吃好看,給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作者簡介

報人談正衡,出生於長江邊,討生活於長江邊,行過船,捕過魚,下過放,業過醫,教過書,當過古鎮上文化班頭,做過縣委機關幹部,隨性散漫而無黨無派,行年五十有五,做記者、編輯二十春秋,幸得詩歌、小說、散文隨筆皆有專集施施然問世,亦曾多獲新聞獎項,現為某“江”字號晚報專副刊業務總監。本是江南饕餮客,浮生為吃不為詩,緣於江南,耽於口腹,說點油鹽醬醋的家事,寫點口舌上的風花雪月和煙雲往事,只為心情,而非謀食。

編輯推薦

1、繼梁實秋《雅舍談吃》、汪曾祺《故鄉的味道》之後的最經典的美食散文。

2、當美食日漸成為一種文化,一種時尚,雅俗共賞也就成了一種趨勢。家廚與食府,會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觀,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雲流水,自在其間。

3、江南魚米之鄉的豐饒與溫潤,最能顯見於口腹之道。而口味,總是屬於私人的,每個人在味覺方面都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表述。有時,味覺的鄉愁,更有著切膚的深刻。

媒體評論

我每次讀談老師的這首《到西河去看燈》,總會把想像中的無限浪漫的詩人模樣,跟他現實生活中很過時的“三不男人”形象重合起來,這樣的反差當真是有趣得很。——微雨發表於《新安晚報》

初讀《清蒸的精神》,真以為談老師是美食家,且極善蒸。所列菜譜,無一不步步到位,精細有致。我把它收藏好,今後當如法炮製,因為介紹的菜不少沒吃過,即便吃過,也多是紅燒,從不蒸。——新文化半畝田

這篇習作發表後,激起了我的寫作欲望,以後就不時寫點小稿子送給談正衡老師。談老師總是儘可能地擠一點版面給予刊登。每次我送稿件給談老師,談老師總是讓我坐下來,一邊看稿一邊和我交談。談老師和藹可親,沒有編輯的架子。我這樣的初學寫作者,總希望遇到能幫助自己提高寫作水平的編輯。看來我是幸運的,遇到了談正衡老師這樣的編輯。——許若金大江晚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