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李白
詩詞正文
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我妓今朝如花月,
他妓古墳荒草寒。白雞夢後三百歲,灑酒澆君同所歡。
酣來自作青海舞,秋風吹落紫綺冠。彼亦一時,
此亦一時,浩浩洪流之詠何必奇。
注釋
⑴題下原註:去江寧城三十五里,晉謝安攜妓之所。王琦註:《太平寰宇記》:土山,在昇州上元縣(今南京)南三十里。《晉書·謝安傳》:又於土山營墅,樓館林竹甚盛,每攜中外子侄往來游集,肴饌亦屢費白金,世頗以此譏焉,而安殊不以屑意。
⑵“白雞”句:謂謝安死後三百年。《晉書·謝安傳》:(安)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悵然謂所親曰:“昔桓溫在時,吾常懼不全。忽夢乘溫輿行十六里見一白雞而止。乘溫輿者,代其位也。十六里,至今十六年矣。白雞主酉,今太歲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尋薨,時年六十六。
⑶澆:灑酒於地,以示祭奠。
⑷青海舞:應是舞蹈名,來歷不詳。
⑸紫綺冠:紫色花紋的帽子。
⑹“浩浩”句:《世說新語·雅量》: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字文度)。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洛下書生的諷詠聲,音色重濁),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
譯文
我攜手美麗的妓女,來到東山古謝安的墓地,為其祭奠,悵然傷悲。
我帶來的美妓如鮮花明月一樣恬美可親,謝安當年親近的美妓早已是荒草覆蓋的土墳中的寒土。
至從謝安夢見白雞到現在已有三百年了,我在你的墓前為你灑酒,咱們一起痛飲歡樂。
喝到酒酣興起的時候,我還為你獻上即興編排的青海舞,秋風吹落了我漂亮的紫色帽。
你當年風光一時,我現在也一時風光,時光的洪流滾滾向前,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作品簡析
此詩是詩人悼念謝安之作,並以謝安自況。這從“悲謝安”和“同所歡”可以看出來。全詩可分為兩段。前八句為第一段,悼念謝安。由“悲謝安”領起。“我妓”二句以彼此對比的方式抒發悲感。我妓如花,他妓荒草,言外之意,我尚在世,他埋古墳。“白雞”二句,以具體行為悼念:“灑酒澆君”。“酣來”二句是“同所歡”的內容。末三句為第二段,以謝安自況。謂時代雖不同,境遇卻一樣。“何必奇”即不必奇。言外之意是,臨危不懼,詩人自己也能做到。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