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詩全集》

《李賀詩全集》是一部收集了李賀所有詩集的合訂冊,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984年出版的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是兼年譜與詩注性質的新著,解詩與舊注多有不同。李賀生平,有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閒鼓吹》、《摭言》,還有朱自清的《李賀年譜》和錢仲聯的《李長吉年譜會箋》、《李賀年譜會箋》。

簡介

作者:李賀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其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但賀終不得登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在京時,居崇義里,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後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李賀詩集,自編為四編本授予沈子明,收詩223首。北宋以來流傳的《李賀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數與自編的相同,而篇數不同,編次也很零亂,並非準確編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詩23首,與4卷合計,共242首,篇數也和李賀自編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閣校刻的北宋鮑欽止本、董氏誦芬室及蔣氏密韻樓兩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傳,集名為《李賀歌詩編》。又有《續古逸叢書》影印的南宋本,集名為《李長吉文集》,無外集。又有鐵琴銅劍樓、《四部叢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賀歌詩編》。後兩種原書今藏北京圖書館。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吳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傳。後有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選錄了吳正子、劉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餘光、姚□、姚文燮各家的評或注。還有陳本禮《協律鉤玄》、黎簡評本和吳汝綸評註本。1977年出版的《李賀詩歌集注》,是將王琦《匯解》、姚文燮注及方世舉批註三種評註本彙編、加以校點而成。另外,錢仲聯有《讀昌谷詩札記》和《李長吉詩永貞詩史發微》,考訂詩的本事有新見。1984年出版的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是兼年譜與詩注性質的新著,解詩與舊注多有不同。李賀生平,有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閒鼓吹》、《摭言》,還有朱自清的《李賀年譜》和錢仲聯的《李長吉年譜會箋》、《李賀年譜會箋》可資參考。

內容

001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江娥:一作湘娥
002殘絲曲
垂楊葉老鶯哺兒,殘絲欲斷黃蜂歸。
綠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壺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辭去,落花起作迴風舞。
榆莢相催不知數,沈郎青錢夾城路。
年少:一作少年。
003還自會稽歌並序
庾肩吾於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和皇子。及國勢淪敗
肩吾先潛難會稽,後始還家。仆意其必有遺文,今無得焉,故作
還自會稽歌以補其悲。
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
台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辶屯)賤。
螢:一作蛩。
004出城寄權璩、楊敬之
草暖雲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005示弟
別弟三年後,還家一日余。
(酉錄)(酉酃去阝)今日酒,緗帙去時書。
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
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
一日:一作十日。猶:一作獨。

006竹
入水文光動,插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生:一作垂。

007同沈駙馬賦得御溝水
入苑白泱泱,宮人正靨黃
繞堤龍骨冷,拂岸鴨頭香。
別館驚殘夢,停杯泛小觴。
幸因流浪處,暫得見何郎。
008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掃斷馬蹄痕,衙回自閉門。
長槍江米熟,小樹棗花春。
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
犬書曾去洛,鶴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葉,山杯鎖竹根。
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雲?

009七夕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更:一作又。
010過華清宮
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
雲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
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
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011送沈亞之歌並序
文人沈亞之,元和七年,以書不中第,返歸於吳江。吾悲其
行,無錢酒以勞,又感沈之勤請,乃歌一解以送之。
吳興才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
紫絲竹斷驄馬小,家住錢塘東復東。
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
雄光寶礦獻春卿,煙底驀波乘一葉。
春卿拾材白日下,擲置黃金解龍馬。
攜笈歸江重入門,勞勞誰是憐君者。
吾聞壯夫重心骨,古人三走無摧(扌卒)。
請君待旦事長鞭,他日還轅及秋律。
歸江:一作歸家。壯夫:一作丈夫。
012詠懷二首
長卿懷茂陵,綠草垂石井。
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
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
其二
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
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
頭上無幅巾,苦櫱已染衣。
不見清溪魚,飲水得相宜。
著書:一作看書。相宜:一作自宜。

014追和柳惲
汀洲白苹草,柳惲乘馬歸。
江頭楂樹香,岸上蝴蝶飛。
酒杯箬葉露,玉軫蜀桐虛。
朱樓通水陌,沙暖一雙魚。
015春坊正字劍子歌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辟鳥)鵜淬花白鷳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扌妥)絲團金懸簏敕,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吳潭:一作吳江。鬼母:一作鬼姥。

016貴公子夜闌曲
裊裊瀋水煙,烏啼夜闌景。
曲沼芙蓉波,腰圍白玉冷。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