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黨人》

《朱安黨人》是部取材於現實生活的作品的長篇小說,它是由巴爾扎克於1829用真名發表的第一部作品為他帶來巨大聲譽,也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放下第一塊基石。

簡介

歷史小說《朱安黨人》(1829)是巴爾扎克用真名發表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人間喜劇》的第一部。

小說描述1800年法國布列塔尼在保皇黨煽動下發生的反對共和國政府的暴動。作者賦予英勇的共和國軍人以應有的光彩,但也大大美化了朱安黨首領孟多蘭侯爵,表現出他當時對貴族的同情。

背後花絮

為了寫這部小說,他曾細心研究有關暴動的歷史文獻,親自去布列塔尼調查山川形勢和農民生活,訪問暴動的目擊者和參加者,還從友人柏爾里公爵夫人那裡收集許多關於朱安黨人的掌故。從寫神怪小說過渡到寫歷史小說,是巴爾扎克走向批判現實主義的第一個重要步驟。他在《朱安黨人》中描寫的不是古代歷史,而是屬於當代社會生活範疇的重要事件。著重反映當代社會生活,正是巴爾扎克日後所寫的《人間喜劇》的一個特點。

地位

1829年3月《朱安黨人》的問世,標誌著一個偉大的文學家的誕生。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這是他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寫作的第一部成功作品。作品無論從結構、表現技巧以及軍事細節方面都顯示出偉大小說家的才華,為巴爾扎克向現實主義道路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1830年到1832年,作為文壇新秀,他接連創作了17箇中短篇小說,顯示出驚人的創作速度與才華。以後的歲月,佳作迭出,特別是《高老頭》、《歐也妮·葛郎台》以及《幻滅》的發表。巴爾扎克以其對現實觀察之仔細,對社會本質揭露之深刻,塑造人物形象之生動,藝術手法之高超,使他無可爭議地列入世界文學史一流作家之林。他在小說結構方面匠心獨運,小說結構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並善於將集中概括與精確描摹相結合,以外形反映內心本質等手法來塑造人物,他還善於以精細人微、生動逼真的環境描寫再現時代風貌。恩格斯稱讚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寫出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敗和資產階級的上升發展,提供了社會各個領域無比豐富的生動細節和形象化的歷史材料,“甚至在經濟的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我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歷史學家、經濟學院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