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哈尼

朱利安·哈尼(George Julian Harney,1817—1897)英國工人運動活動家,英國憲章運動左翼領導人。哈尼出生在一個海員家庭里,從11到14歲在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校讀書,後來當過印刷廠的學徒和書店售貨員。

早期生活

朱利安·哈尼朱利安·哈尼
在青年時期,哈尼參加過反對報紙稅的鬥爭,並因經售不納印花稅的報紙數度被捕。1836年,哈尼與木匠威廉·洛維特一起創建了“倫敦工人協會”。後來,他們提出了以實行普選權為主的六點要求,命名為“人民憲章”;爭取實現這一憲章的鬥爭就稱為憲章運動。它是歷史上第一次民眾性的、獨立的和有組織的無產階級政治運動。
威廉·洛維特是羅伯特·歐文的信徒。他認為宣傳和教育是倫敦工人協會的主要任務,主張用合法鬥爭和道義力量實現憲章和各階級的平等,成為憲章運動中的“道義派”。哈尼卻認為工人階級的敵人不會在道義說服的影響下作出讓步,起義是保證實現憲章要求的唯一手段。1838年,哈尼等人與洛維特分裂,另建“倫敦民主協會”。該協會主要由最窮苦的碼頭工人和紡織工人組成,共有3千餘名會員。他們要求在英國建立工人階級掌權的民主共和國,主張土地、礦山國有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禁止使用童工,保障言論自由,消除社會不平等現象等等,並主張被壓迫者在鬥爭中有權使用壓迫者用來反對他們的一切手段。這一協會的活動“大大地加強了憲章運動的積極性,促進了憲章運動中的共產主義因素的增長”。

憲章運動

哈尼熱情奔放,又是一個極有口才的演說家。他是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和巴貝夫學說的信奉者,對法國共和主義者馬拉極為崇拜。哈尼認為工人階級只有使用武力才能爭取到權力,在倫敦民主協會會員證上印有“凡是沒有劍的人,都應該賣了衣服去買劍”的詞句,充分表達了哈尼的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1839年初,哈尼同英國北部的憲章派組織“大北方聯盟”的領導人菲格斯·奧康瑙爾接近起來。他們在第一次憲章派代表大會上反對以洛維特為首的“道義派”,主張採取武裝起義的辦法來爭取憲章的實現。他們倆人成了“暴力派”的首領。
憲章運動在初期與資產階級的激進主義並不是截然分開,而是攜手並進的。但到四十年代初,憲章運動中的無產階級分子與資產階級激進派展開了爭奪領導權的鬥爭。資產階級激進派主張自由貿易和廢除穀物法,竭力誘使憲章運動服從於他們的目的。對此,哈尼堅決反對。他在工人集會上再三告誡工人不要上資產階級的當,力圖保持憲章運動的獨立性。1840年,哈尼參與建立了“全國憲章派協會”。它提出無產階級必須奪取政權及進行社會改造的要求。恩格斯認為“這是近代第一個工人政黨”。這一組織的成立,有力地推動工人運動走向高漲。
1842年8月宣布總罷工,掀起了憲章運動的第二次鬥爭高潮。罷工浪潮迅速席捲整個英國北部工業區。這次罷工遭受血腥鎮壓,1,500多名憲章運動積極分子和領導人遭到逮捕。此後較長時期憲章運動進入低潮,奧康瑙爾放棄了爭取實現憲章的鬥爭,積極推行他的“工人回到土地上去”的反動口號。由於擁護他的口號,不少工人脫離政治鬥爭,一些地方的憲章派組織也逐漸瓦解。這時,只有哈尼和瓊斯等少數人堅持憲章派的革命立場,繼續為爭取實現憲章而鬥爭。哈尼於1842年末任憲章派主要機關刊物《北極星報》的編輯,恩格斯是該報的撰稿人。哈尼在1843年結識了恩格斯,此後他的活動受到恩格斯的影響。

與恩格斯

倫敦是四十年代歐洲革命流亡者雲集的中心,但是憲章派人士與他們互不往來,彼此隔絕。唯獨哈尼與革命流亡者保持聯繫。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幫助下,1845年9月在倫敦建立了第一個國際革命民主主義組織——民主派兄弟協會。哈尼是該協會的創建人之一,並擔任它的書記。這個協會以“人人皆兄弟”為口號,宣傳社會平等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同該協會保持聯繫,努力使協會具有無產階級革命傾向,並幫助它的領導人擺脫小資產階級的幻想。這一協會對當時一切最重大的革命事件都表示自己的意見;哈尼經常為聲援其他國家的革命活動而發表演說和起草宣言。兄弟協會促進了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
恩格斯於1845年成為《北極星報》的常任通訊記者。他在該報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向英國工人階級介紹德國及法國無產階級的狀況,並指出了英國工人的任務。這對於宣傳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工人階級的革命教育,以及對於哈尼本人觀點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1847年,哈尼參加了歷史上第一個國際無產階級黨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這使他同馬克思、恩格斯更加接近。哈尼在對待行將來臨的革命策略,以及波蘭和愛爾蘭等問題上,都與同盟領導人的觀點一致。哈尼的思想在1847年末有了很大進步。他認識到,英國的整個社會政治制度是為那些厚顏無恥的寄生蟲和騙子手們服務的;工人的社會解放和政治解放應當成為革命鬥爭的偉大目標。在過去革命中,工人一無所得,而現在,應當是結束資產階級統治的時候了。
在1847年經濟危機及1848年歐洲革命風暴的影響下,憲章運動重新高漲。要求實現憲章的呼聲響遍全英國,憲章運動出現了第三次高潮。在1848年的頭幾月,哈尼積極地展開了各種活動。他揭露英國政府企圖在英法兩國的無產階級之間製造不和,強調指出:“法國無產階級和英國無產階級的共同敵人就是資產階級”,從而宣傳了國際主義精神。1848年2月,法國爆發革命。3月初,哈尼同憲章派另一領袖瓊斯到達巴黎,向法國無產者表示祝賀。他們同馬克思一起組成了新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並決定將其所在地由布魯塞爾遷至巴黎。
這時,哈尼過分樂觀地估計了形勢。他認為英國工人階級能夠在“三天的工作”中奪取政權。哈尼幾乎每天都在民眾大會上發表演講,並給每期《北極星報》寫文章,號召採取“法國式的做法”。1848年4月初,哈尼對即將舉行的遊行示威寄予重望。他預料,這次示威有可能產生像法國二月革命取得的那種結果。
但是,4月10日遊行示威遭到鎮壓,大批憲章派領導人被捕,恐怖氣氛籠罩全英國。工人民眾的政治積極性大受挫傷,憲章運動日趨低落。這次遊行示威的失敗,還導致了憲章派內部的分裂。以奧康瑙爾為代表的小資產階級民主派,主張同資產階級激進派合作,使整個運動具有純粹改良主義的性質。而哈尼繼續堅持革命立場,領導著憲章派左翼對奧康瑙爾的右傾路線進行鬥爭。
在巴黎工人六月起義的日子裡,哈尼完全站在巴黎工人一邊。他宣布,紅色共和國的旗幟是全歐洲無產階級的旗幟,憲章派和法國工人面臨的任務和目的是一致的。《北極星報》詳細報導了巴黎起義者的英勇行為。該報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恩格斯稱讚它是歐洲最優秀的報紙之一。
1848年後,憲章運動面臨的問題是:要么沿著科學社會主義的道路發展,要么變成自由資產階級的尾巴。這個問題是通過憲章運動中無產階級革命派和小資產階級民主派之間的鬥爭來解決的。後者的首領是奧康瑙爾,他只要求實行人民憲章和一些改革;前者的首領是哈尼和瓊斯。哈尼認為,憲章派的舊口號“要求憲章,絕不退讓”已經不夠了,工人需要憲章,還需要更多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積極支持哈尼反對奧康瑙爾的鬥爭。《新萊茵報》於1849年3月6日刊登了哈尼給奧康瑙爾的一封信。該信捍衛了獨立的革命運動的原則。隨後哈尼同奧康瑙爾斷絕了關係,退出《北極星報》編輯部。對此,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這個革命的獨立的工人階級政黨同比較傾向於和資產階級妥協的以奧康瑙爾為首的一派之間的分裂,由於同盟代表的幫助而大大提前了”①。
為了同小資產階級民主派作鬥爭,哈尼於1849年6月創辦《民主評論》雜誌。他大力宣傳革命思想,並把巴黎無產者的口號“全民民主社會共和國萬歲!”作為這個刊物的口號。恩格斯為該刊撰寫了題為《十小時工作制問題》的文章。這個雜誌還以《革命的兩年》為題連載了馬克思所寫《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的部分章節。這些著作對提高憲章派的思想水平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個時期,哈尼還力圖恢復“民主派兄弟協會”的活動,把它改組為一個具有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的團體。他於1849年11月參與制定了這一協會的新章程。該章程指出,“協會的目的是爭取建立一個全世界各國無產者的兄弟聯盟”。《民主評論》成了該協會的機關刊物。此外,哈尼還為恢復憲章派組織而積極鬥爭。他於1849和1850年被選為全國憲章派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為了加強憲章派的宣傳工作,哈尼於1850年6月又創辦了《紅色共和黨人》雜誌。同年11月該雜誌發表了《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英譯本。哈尼在序言中指出,它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革命的檔案”。在反動勢力籠罩整個歐洲的情況下,革命報刊幾乎在所有地方都被取締了,只有哈尼能夠在自己創辦的憲章派報刊上繼續宣傳科學社會主義思想。這是他的一個重大功績,也是哈尼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影響下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
1850年4月,馬克思、恩格斯為聯合一切無產階級革命力量,以迎接新的戰鬥,吸收哈尼參與建立“世界革命共產主義者協會”。該協會的主要鬥爭目標是推翻一切特權階級,實行不斷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同年秋季,馬克思、恩格斯根據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的深刻分析,指出歐洲在短期內不可能有新的革命爆發,隨即擬定了新策略,即要求培養和教育無產階級骨幹,長期積蓄革命力量,宣傳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以便為未來革命做好準備。但是,這時在共產主義者同盟內部發生了策略分歧和鬥爭。維利希、沙佩爾等人猛烈攻擊新策略,主張採取密謀手段,立即在德國發動新的起義;這種“左”傾冒險策略在運動低潮階段是特別危險的,“同盟”不得不把維利希等人開除出去。在這場鬥爭中,哈尼是站在馬克思一邊的。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評價這一時期的哈尼,認為他是英國憲章派左翼的一個領袖。但是,哈尼沒有能夠完全接受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未能徹底克服空想社會主義和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對他的影響。因此在五十年代憲章運動低落和歐洲大陸上反革命勢力抬頭的情況下,哈尼的不堅定性就明顯地暴露出來了。
哈尼常同小資產階級流亡者一起組織各種宴會、晚會、委員會等等。他愛好響亮的“革命”詞藻和轟轟烈烈的場面,為此馬克思給他起了一個“喝彩公民”的綽號。哈尼的不堅定性到1851年更加明顯。他一方面參與擬定憲章派的新綱領;另方面又同小資產階級民主派接近,並在他主編的新雜誌《人民之友》上刊登不少敵視馬克思主義的文章,為小資產階級流亡者提供講台。馬克思、恩格斯對哈尼的這種錯誤立場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為了使他走上正路”。恩格斯寫道:“一篇有分量的論戰文章對哈尼的幫助總是要比任何辯論大些。”

移居美國

但是,哈尼拒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幫助,竟於1851年2月公然同維利希一沙佩爾陰謀冒險集團站到一起了。他們夥同法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路易·勃朗舉辦了紀念法國二月革命3周年的宴會,並對它大肆宣揚。宴會結束時,馬克思的朋友施拉姆和皮佩爾遭到毒打。因此,馬克思說:哈尼已變成了“普通的陰謀的工具”,“陷入民主派的泥坑”。1852年秋,哈尼打算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一起創建英國“統一國民黨”來爭取普選權。這一嘗試失敗後,他就長期脫離了工人運動。哈尼於1855年遷居澤稷島,在那裡住了7年。同年,他發表文章抗議英國政府驅逐當時住在澤稷島的法國流亡者維克多·雨果,並前往雨果住地表示慰問。哈尼在澤稷島期間創辦了小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小報《澤稷獨立報》,有時從物質上支援一些陷於困境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盟員。哈尼於1862年移居美國,覓得一個秘書的職務維持生活。他於1869年從美國寫信申請加入第一國際,並請馬克思寄給他一本《資本論》第一卷,準備把它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自此他和馬克思、恩格斯重新恢復了聯繫。
1888年,哈尼從美國返回英國,參加了紐卡斯爾《每周紀事報》的工作,直到死前都與該報保持聯繫。1897年,即在哈尼病危前數月,馬克思的女婿愛德華·艾威林代表社會黨訪問了他,同年,一些社會黨人湊集200英鎊贈送哈尼,對他的以往的貢獻表示敬意。1897年12月9日,哈尼逝世,終年80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