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第1版(2010年1月1日)叢書名:三聯生活周刊文叢
精裝:52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108033802,7108033801
條形碼:9787108033802
商品尺寸:23.4x15.8x3.4cm
商品重量:839g
ASIN:B00361FYEM
內容簡介
《有關品質》的原始目的,就是逼迫自己讀書——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中,希望通過讀書,來消解對歲月飛逝的恐懼。之所以確定以“品質”為名,是期望能每周不懈怠持之以恆地積累分辨質地的能力,通過疊加累積,保持自己重心向下,以不致於在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里,輕浮在光怪陸離之中。因目的就是逼迫自己讀書,所以嚴格說,這個專欄就是每周逼迫自己完成的一篇讀書筆記。之所以要不斷變換領域,是為擺脫惰性,使自己能時時清醒意識到自己之無知無能。知識之海洋太浩瀚無涯,而我們慣於以惰性滿足已知的自以為是。只有時刻警惕自己的無知無能,才能鼓盪起自己的求知慾,每周求知,每日求知,其實也只能在茫茫大海里照亮極小極小的一塊領域。編輯推薦
《有關品質》:槐花似水香如海
豆腐乾的淨界
小橋流水人家
中秋考
了不盡春花秋月
小家碧玉
影梅庵之悲
作者簡介
朱偉,上海人。曾任《中國青年》雜誌社文藝部記者、編輯,《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小說編輯部副主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愛樂》雜誌主編。1995年9月至今,任《三聯生活周刊》主編。目錄
序家徒四壁
性情第
陳凱歌的表情
斜陽系纜
私人照相簿
張承志與梵谷
人口與出口
竹煙波月
黃永玉記
有關顧城
關於劉歡的疑問
雜花生樹
喬家大院、張藝謀及其他
人民演員常香玉
也說林徽音
有關陸星兒
一個總編輯與他的品牌
看電影的日子
馮亦代先生
徐曉的五月
張暖忻記
陸文夫先生
陳原先生
也說巴金
張中行先生
丁聰先生
槐花似水香如海
悼吳泓
劉安、劉陵,還有豆腐
《清嘉錄》、大閘蟹與李漁
完美又虛情假意的飲食
大蒜的文化問題
湘菜與譚嗣同的家書
遲到的唐魯孫
涮羊肉問題
有關宮廷菜
西瓜,寒瓜,綠沉瓜
西紅柿問題
一個蛋的勾當
豆腐乾的淨界
雨後春筍
食譜問題
風魚與葡萄酒
木犀肉
喝粥
開水白菜
吃刀魚的時節
大味必淡
駝蹄羹
玉糝羹
酒
茶
在獅子的密林中
非洲的童年
野地里的小白樺
小橋流水人家
桐花風軟管弦清
訪梅時節
杏花桃花
丁香雪
清明
立夏時節
也說端午
三伏
夏天的雨
大暑賦
乘風涼
七夕
女兒節
中秋考
秋聲奪人
月賦
重陽糕
菊
霜楓如血
秋殘如血
冬天的樹
一個溫暖的雪夜
幽蘭
水仙
除夕
元宵
張岱與夢憶
了不盡春花秋月
粉香叢冤孽債多
留將顏色慰多情
白先勇與《牡丹亭》
宋玉不悲秋
青青河畔草
秦相李斯
虞美人
司馬相如
李延年
漢宮秋
李陵詩
曹操樂府
《洛神賦》與曹植
阮籍其人
嵇康
向秀
石崇
美男潘岳
陶淵明詩
王羲之字
……
序言
這是我自2003年7月在《三聯生活周刊》開設“有關品質”專欄的結集,因為篇幅原因,討論古典音樂及一部分歷史、典故筆記未能收集在內。開設《有關品質》這個專欄的原始目的,就是逼迫自己讀書——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中,希望通過讀書,來消解對歲月飛逝的恐懼。之所以確定以“品質”為名,是期望能每周不懈怠持之以恆地積累分辨質地的能力,通過疊加累積,保持自己重心向下,以不致於在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里,輕浮在光怪陸離之中。
因目的就是逼迫自己讀書,所以嚴格說,這個專欄就是每周逼迫自己完成的一篇讀書筆記。之所以要不斷變換領域,是為擺脫惰性,使自己能時時清醒意識到自己之無知無能。知識之海洋太浩瀚無涯,而我們慣於以惰性滿足已知的自以為是。只有時刻警惕自己的無知無能,才能鼓盪起自己的求知慾,每周求知,每日求知,其實也只能在茫茫大海里照亮極小極小的一塊領域。我由此經常有在這茫茫浩渺大海里一葉小舟獨孤飄盪的感覺,飄蕩是一種不安寧,惶惶然無居所,無彼岸。但徜徉在大海中,畢竟極目遠舒,風物長宜,有一些自得之寬慰。
文摘
竹煙波月林斤瀾是北京老作家中與汪曾祺關係最近的一位,汪先生揚州人,林先生溫州人。林先生與汪先生一樣擅長寫短篇小說,他的小說原被稱為“怪味豆”,現在說法是“有點魔幻”。“文革”前他最有名的小說是《台灣姑娘》,清純而屬當時要批判的小資情調一類。80年代最有名的小說是《溪鰻》,寫開“魚非魚”餐館的一個外號叫“溪鰻”的女人,其中精彩的一段溪鰻勾引鎮長,鎮長在有月光的橋邊碰到她,女人變成“白忽忽的影子”,“腳下綠蔭蔭的石頭橋晃起來,晃著晃著扭過長條石頭,這橋下似有大白鰻扭向下游頭,扭到水中央,扭到網裡頭”。鰻與人化來化去,汪先生後來專門寫文章稱這是“表現主義”,是林先生寫得最好的小說。
林先生在1977年寫成的《竹》,是我在《人民文學》當見習編輯接觸的第一篇小說。這小說以母女的書信體表現過去與現實的交叉。20多年前剛讀時候,實在被那種竹山中纏繞的意境所折服。至今記得最清楚的是他描寫:“這山谷真像一口尖底鐵鍋,團團轉轉,鍋沿鍋底,嚴嚴密密,長滿了綠毛——那是竹子。剎那間,我感到靜得出奇。左右一看,一個人沒有。不是還有一個我嗎?可這個我,也像是綠毛毛中間的一個影子。”還有“我看著對面的山樑,那裡明亮的陽光照得竹林仿佛刷了層金。那陽光不是匆匆忙忙趕過城市的陽光,那陽光一動不動站住了,站在那裡做起夢來了”。現在每到山裡,想到的還是這樣陽光一動不動站住的景象。林先生對竹山太熟悉,他在這篇小說里有一段很精彩的關於竹品質的敘述,從原始森林一尺地會生出幾尺東西,各種東西都要爭陽光爭水爭土說起,各種植物都有自己的本事,他說竹靠的是一株緊挨一株肩挨肩站在第一線,又都一齊彎下腰,沒有一株不碰著地皮,身子下遮得一點陽光也漏不進去,從而保護了一座竹城,“那站在第一線彎腰的,竹梢在地上都磨破碎了,沒有好葉子了,朝地的半邊身子都枯黃了,卻沒有一株直起身來曬曬太陽”。對竹子另一種生存方式,他說得更有感情:“竹子是缺不得水的。地下水要幹了,地上要大旱了,竹子就會曉得自己活不長了。怎么辦?它開花,別的花是好水好肥好時節開的,竹子偏偏在最艱難時節,拼出全部養分,頂牢個死開花。開花做什麼?結籽。結籽做什麼?好叫風吹到別的地方去。若是落到身邊地上,就一年兩年地等。等到地上地下好起來了,再發芽生根,竹子鑽出來又活了,又成林了。”
關於這竹子開花,我在段成式的筆記《酉陽雜俎》中讀到:“竹花為覆,死日葤,六十年一易根,則結實枯死。”《酉陽雜俎》中還有一條說“棘竹”:“一名笆竹,節皆有刺,數十莖為叢,南夷種以為城,卒不可功。或自崩根出,大如酒瓮,縱橫相承,狀如繰車,食之落人齒。”“竹城”看來是受此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