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跡》

《月亮上的足跡》

《月亮上的足跡》,文章名,為人教2013新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語文課本第24課,作者為朱長超,本文背景是為了打破蘇聯的航天優勢,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甘迺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計畫,並在國會上大膽地提出了在1970年以前先於前蘇聯把人送上月球的任務。此項任務先後有6次登月飛行,把12人送上了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不僅實現了美國趕超蘇聯的政治目的也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課文記述的是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月這一事件。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月亮上的足跡》朱長超
朱長超,1944年10月生,1982年畢業於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專業。後又修完華東政法法學院法學本科、華東師大漢語文學系本科,並通過了心理諮詢師3級2級的考試,此外還學過中醫等,粗通文理,略識中西,有開闊的知識面。現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工作。社會兼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思維科學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長,上海南市思維進修學校校長。

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思維科學學會籌委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初步構造了人類思維史的理論框架,對思維史的發展階段、動力、研究方法作了深入論述;對海克爾提出生物發育重演律及黑格爾、恩格斯提出的精神重演律運用DNA及分子生物學成就作了理論說明;運用思維科學及腦科學成就,提出了智力開發和思維訓練的“左右腦均衡開發”論,並編寫出版了智力開發教材;出版了通俗哲學和科學普及的著作和文章,不斷探索著理論通俗化的道路。其作品共獲得20多個獎項,其名被收入《中華人物辭海》等多部辭書。

原文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雖說是近鄰,離地球也有38萬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終於代表全人類拜訪了月球,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這一年的7月16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發射架上,“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它將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進入太空。地面服務人員已經為它的三級燃料罐加滿了燃料,第一級火箭中加進了煤油,第二級和第三級中加進了液氧液氫。

飛船的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飯,穿上了太空衣。一個偉大的時刻來到了,他們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們同前來送行的人們—一道別。這將是人類進行的距離最遙遠的一次旅行。他們健步來到發射架下,乘上電梯,來到指令艙前,進入狹小的指令艙。

地勤人員對火箭作了極為仔細的檢查,證明一切正常。指揮中心發出點火指令後,計算機開始自動工作。自動點火裝置點燃了點火器,“土星5號”開始發出隆隆的聲音,大地劇烈地震動起來,火箭緩緩上升,不斷加速。三位太空人躺在艙內,觀察著各種儀表的讀數。此時,他們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是由於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量力。發射後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自動脫落,火箭繼續上升。當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此時,“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後,先繞著地球飛行,以觀測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飛行。根據飛行狀況的測定,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發出了向月球進軍的指令。於是,第三級火箭再次發動,使速度達到每秒10.5公里,進入登月軌道,向著月球奔去。

三名太空人在艙內吃了晚飯,在發射後13小時30分開始平靜地進入夢鄉。地面站停止對他們發出指令,以免干擾他們的好夢。他們必須好好休息,因為要成功地進行登月飛行,沒有良好的體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飛行。它飛過了月亮和地球距離的中間點,在19日晚上8點33分,又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這個引力的靜止點在離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這一距離上引力平衡。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遙遙在望。它發著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來呼叫。三個人急忙起身。這一天,他們應該按計畫登上月球。飛船開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個太空人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手握操縱桿,以防一旦計算機出現故障,就可以手工操縱。還好,計算機發著正常的指令,飛船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它自動作了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並與地面指揮中心通了話。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離,飛船繼續在月亮的軌道上飛行,而登月艙則開始降落,不斷地在橢圓形軌道上逐步下降。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太空人興奮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報告:他們已經勝利著陸。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興地祝賀他們的成功。

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緊接著,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們的任務很多,但是供給他們呼吸的氧氣卻很有限,只夠使用四個小時。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緊。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發現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採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樣品;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紀念碑刻著地球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圖像,上面還刻著: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裡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後,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台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雷射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這些工作完成後,他們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尼克森接通了電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他們的氧氣袋中只剩下一個小時的氧氣。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們停止作業,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艙,脫掉登月服,換上船內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頓中飯,甜甜地睡了七八個小時。

1969年7月22日0點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喚醒了飛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艙上的兩名太空人,命令登月艙升到一定的繞月軌道,與“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登月艙發動機起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加速,進入了預定軌道。22日上午6點35分,它與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三位太空人在月亮上空會合了,他們激動地在狹窄的指令艙中緊緊地握手。登月艙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它帶回地球,是不合算的。於是,它被甩向太空。

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飛去。25日凌晨1點35分8秒,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11號”飛船濺落在預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太空人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登月歸來後不久,即1969年9月16日,三位太空人到美國國會大廈,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了演說,暢談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談到了登月的意義。他評論他們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的“一小步”:“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字詞

觀測(guāncè):.觀察並測量。

指令(zhǐlìng):指示,命令。

合算(hésuàn):花費較少而收穫較大。

神往(shénwǎng):心中、內心嚮往。如“心馳神往”。

海域(hǎiyù):指包括水上、水下在內的一定海洋區域。讀一讀寫一寫:

征程(zhēngchéng):征途。

健步(jiànbù):善於走路;腳步快而有力。橢圓(tuǒyuán):橢圓形。

鐵鍬(tiěqiāo):鐵鍬,一種農具,用於耕地,鏟土的農具。長柄多有木製,頭是鐵的,還可軍用。

測定(cèdìng):經測量後確定。

濺落(jiànluò):重物自高處落入水中。

暢談(chàngtán):痛快、盡情、毫無拘束地談話、交談。

里程碑(lǐchéngbēi):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誌的大事。昂首挺立(ángshǒutǐnglì):抬起頭,筆直地站立著。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氣魄的樣子。

一葉孤舟(yīyègūzhōu):像一片樹葉一樣的一隻船。比喻孤零惟一。

遙遙在望(yáoyáozàiwàng):距離很遠的東西已在視線之內,可以望見。

背景資料

為了打破蘇聯的航天優勢,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甘迺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計畫,並在國會上大膽地提出了在1970年以前先於前蘇聯把人送上月球的任務。甘迺迪以一種歷屆美國總統都沒有的坦率態度警告美國人民,除非他們具有跑完全程的毅力,否則就不要接受這項任務。這項任務就是後來以希臘神話中太陽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羅”載人登月探險計畫。此項任務先後有6次登月飛行,把12人送上了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不僅實現了美國趕超蘇聯的政治目的也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本文記述的是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月這一事件。

教學建議

月球上的腳印月球上的腳印
一、有條件的學校,可準備一些教學課件,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直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二、通過本課學習要培養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教學時可與本單元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綜合起來考慮。

三、教給學生一點快速閱讀的方法,在規定時間內讀完全文,概括課文內容,看誰概括得全面而正確。

四、開展一個口述活動。請一位或幾位學生對登月全過程作跟蹤報導,報導的內容可以本文為主,參照其他有關資料。

五、讓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試著把登月的全過程畫成一張示意圖。

練習說明

一快速默讀課文,試把登月的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的解說。

此題激發學生想像。只要能按照時間順序畫出示意圖就可以。解說性的文字要簡練。

二閱讀下面幾段文字,與同學討論:為什麼說人類第一次登月“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陽系各行星和最終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這句話闡述的是事實,而“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則是對未來的希望。(奧爾德林)

3.21~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現的水生產蔬菜、糧食,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務是開採氦3並運回地球,並利用這一熱能源發電,供應全地球所需電能。人類還將開發地球人拜訪月球村的旅遊業。(何祚庥)

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登月活動重大意義的理解。在此之前,人類曾幻想過登月,並產生了很多神話傳說、科幻作品,但從來沒有真正到過地球以外的星球。“阿波羅”登月計畫的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說明現代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人類不會局限於地球,人類的未來是美好的。可以讓學生盡情回答,此題沒有“標準答案”。

三根據下面的情境,展開想像,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你駕駛著一艘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你離開地球已經好幾天了。這時,透過舷窗,你看到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

此題主要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教師對學生的想像不要加任何限制,文字要儘量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