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三論:做人做事做官》

《曾國藩三論:做人做事做官》

曾國藩本身就是一部多方位、全視角的為人處世全書,他身上浸潤著中國五千年的人生大智慧。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儘管曾國藩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是他做人做事的絕學仍然是我們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智慧來源和處世瑰寶。

內容簡介

縱觀中國近代歷史,很少有人像曾國藩那樣,獲得的評價是天壤之別,敬愛與痛恨。推崇與指責,同時加於一身。愛之者說:曾國藩老成練達,深謀遠慮,終成大業,是國家的脊樑。恨之者說:曾國藩老奸巨滑,心術多端,深不可測,是封建官場中的“老狐狸”。如果去掉措辭中的褒貶色彩,便可發現,人們對曾國藩其人有一個清晰而深刻的共識,一言以蔽之,就是“老謀深算”。
曾國藩三論——做官做人做事》將曾國藩一生中為官、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研究,融合現代社會成功人士的經驗,與所有有志於成就大事的人共享。

目錄

論做官曾國藩居官不敗的原則與規律
要深知為政之體
做官要公而忘私
宦海之途當知畏
功名不可恃
慎用權力、忍讓求全
要有力挽世風之志
做官不要自以為是
做官要有責任感
悟人悟己為做人正道
警言立世、察人至明
借他人智慧為己用
時時不忘求人自輔
不做絕人之路的事
知人曉事最重要
嚴格選將制度
做大官的不任人唯親
扶助有才之人
讓別人自主發展
治軍要有明確的政治綱領
厚餉養兵以求廉
以誠、恕知天下
擇人而事,不可草草
性格偏激之人要慎用
做事必須躬親實踐
不畏艱難、盡職敢為
慧眼識英傑
用人不草率,存心不自滿
廣加延訪,為國得人
憂患必能長久
善用兩全之法
難由己當,功讓人享
做官的第一秘籍
深思遠慮,慎而又慎
抽身引退,善始善終
為“小民生計”著想
善以堅忍用世
置之死地而後生
居高位之道
論做人品格自礪,誓做完人
做人第一要立志
環境造就讀書人
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強烈的進取意識
立志苦讀,功業早成
君子修已治家
品性自勵鑄大業
剛柔並用、自立自強
世事勝負要靠“挺”
兼容並蓄、氣象沖融
修身礪志、每日三省
做人最忌輕薄浮淺
交友不可不慎
交友要有雅量
善結人緣事事圓
保持自己的晚節
表現欲不要太強
處世以謹慎為懷
為人處事不露鋒芒
處世要圓融、通達
修養心性,處事不煩
以“匡時救世”為己任
以存誠自養
不可輕取人財
做人不要太狡詐
論做事有大目標才能有大作為
做事恆久是一大美德
事事從小處做起
不拘泥於過去的做法
保持倔強以砥礪志向
做官要不違勢不悖理
成就大事,須宏闊、細微兼有
剛柔明強,老墨並用
在極難之境能堅守觀變
辱中求榮,挫中思奮
生活講求“勤”、“儉”
不求奇功,但求穩著
主張以“緩”字取勝
乾自己本分的事
不讓性情礙大事
敢言必能負重
要善於把握剛柔的尺度
走中華自強之道
避禍第一良方
處事四要
不以一已之好惡處事
外嚴內寬巧處事

前言

權力與人生之間有一道屏障——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曾國藩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是站在人生的平台上看權力,而不是把持著權力擺弄人生。其中奧妙,自不待言!
曾國藩為官非同一般之人,他並不把權力看成至寶,也不把權力看得輕若鴻毛。在曾國藩的書信中,我們能夠在許多地方發現他關於為政做官的警示錄——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為政要勘謙廉勞、為政不可倨傲、為政要有百姓心等等。這是曾國藩為政的基本綱要!
在這裡,我們尤其要看一看曾國藩求仕途、走仕途的人生過程:曾國藩青年得志,仕途通暢,擁有重權,湘軍是他的“重鎮”;但是,他歷盡坎坷,曾幾次有輕生的念頭,這讓他醒悟了許多——原來人生可得可失、可放可收,更可以身處高位,也可身處低位,關鍵是要保持坦然自若的心態,徹悟人生榮辱。
曾國藩善於總結前人的經驗,前人的成敗得失都能在他那裡轉化為一種力量,提升為一種原則,升華為一種理念。他常常把這些原則和理念概括為成大事的“要義”、“要著”、“要法”、“第一義”等,並用以指導自己的仕宦生涯。

精彩書摘

論做官曾國藩居官不敗的原則與規律
要深知為政之體
我多年前曾經過此處,只見千萬船隻,來往如梭,笙歌之聲,徹夜不絕,實在是太平年代的一大樂事啊!
曾國藩一貫主張:“己所不欲,務施於人”。為官的人,更不能以一己之好惡定度處事,而要根據事情的情理決定可否,這樣才能博得人們的信服,有利於社會。曾國藩“不禁秦淮燈航”一事,充分說明曾國藩是按這一原則為官的。
金陵(南京),乃六朝金粉之遺。自魏晉隋唐之後,一直以其富貴繁華為天下所矚目。但迭經興衰,到後來只剩秦淮河一帶,尚殘存著一些中古時代的風流了。明朝末年,此地出了馬湘蘭、李香君—輩色藝俱絕的名妓,傾動才流。至今讀鄭板橋的《訪畫航》,字裡行間還感覺余香縈繞。
然而,自1851年以後,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為了鎮壓起義,接連派兵攻打太平軍,秦淮河一帶受到戰爭的嚴重摧殘,變得蕭條淒涼了。直至1864年,戰爭結束後數月,當年點綴太平的畫舫、簫鼓,又漸漸地出現了。
此時,六安郡的太守塗廉訪,思想保守,對這種情形看不順眼,立即下令各縣,嚴厲禁止秦淮河的畫舫燈船。並拜謁了兩江總督曾國藩,稟報他對此事的處理。
曾國藩對這件事的態度怎樣呢?這是當時人們所關注的事情。很多人認為,他一定是主張嚴禁的。塗太守也認為他的做法一定會得到曾國藩的讚許。誰知曾國藩聽了他的稟報後,只是不置可否地一笑,然後,對塗廉訪說道:“聽說淮河燈船,尚寥落如晨星。我多年前曾經過此處,只見千萬船隻,來往如梭,笙歌之聲,徹夜不絕,實在是太平年代的一大樂事啊!”塗廉訪聽了以後,好比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怏怏而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