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他們過著平淡無奇的日子。善良淳樸的小花生活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在黑煤窯工作,母親善良賢惠,誰知在一場暴風雨中煤窯塌方,小花的父親不幸遇難。小花的母親因巨大打擊難產失血過多而逝。剩下瞎眼的奶奶和小花相依為命,村長為了小花一家和媳婦大鬧矛盾並囑咐全村不得對小花奶奶提煤礦事件。可是禍不單行,小花奶奶在得知真相後,猝然離世,只剩下可憐的孤兒小花,在貧窮的山村沒人願意為小花的生存多做考慮。誰知平時最為吝嗇的鐵蛋夫婦打起了小算盤,將小花領養,小花遭到虐待,實在忍受不了便逃離了村子。
一天,隔壁村長的兒子二狗揀回一個暈倒在村口的女娃,打破了小村多年的寂靜。村民圍著女娃議論著,有的說要是男娃就領回去了,有的說萬一把娃養大了,再有人把娃領走就白養了……村長無奈只好承諾誰要收下娃,等村里收成好了多給補點口糧,大伙兒無動於衷地看著。年邁的寶柱爹蹣跚著步子走上前,背起尚存一息的女娃朝家走去。深知寶柱爹境況的大伙兒吃驚地看著。
寶柱媳婦香草過門多年不生娃,得知寶柱爹揀回個野娃時,認為他想當眾出她的醜,讓全村兒人都知道她生不出娃來。寶柱也怪爹揀回來個吃閒飯的。善良的寶柱爹得知小花是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後,頂著兒子兒媳的壓力留下了苦命的小花。小花非常懂事和心疼爺爺,儘管寶柱的嘆息聲多了,香草的臉陰的能滴出水兒來,可這並沒有影響爺倆相依為命的快樂,土坯屋裡有了笑聲,香草十分妒忌,決定送走小花。香草在她娘的精心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地騙走單純的小花,最終都沒能得逞……香草惱羞成怒,借吃飯之機把怨氣撒在小花身上,寶柱爹忍受不了香草的臉色,帶著小花另起了爐灶。從此七歲的小花每天給爺爺做飯,日子過的很辛酸也很快樂。
心地善良的小花不記恨叔叔和嬸娘,一次次用真誠和稚嫩的心去接近他們。一次,她送來了親手做的貼餅子,寶柱和香草看著手裡的饅頭,內心被觸動。第二天,寶柱無意中和小花說話了,小花證實叔叔是在和自己說話後,扔下手裡的玉米棒子飛奔出院,她拚命地跑著,摔倒了再爬起來,一口氣跑到地里把這個訊息告訴了爺爺,爺爺看著小花興奮不已的小臉和流血的小手,心疼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根叔召集村民為小花家集錢集糧獻愛心,村民們積極回響,根叔說出寶柱爹隱藏了幾十年的秘密,其實,寶柱也是寶柱爹領養的娃,寶柱得知自已身世,對爹下跪懺悔,一家四口人抱在一起失聲痛哭,十四年後,小花大學畢業回到家鄉當了一名鄉村教師,她要用自己行動報答爺爺報答這片她成長過的土壤……
編導闡述
在21世紀的今天,回首我們曾走過的歲月,時代進步了,生活富裕了,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卻漸漸被冷漠所取代,人們似乎在不知覺中遺失了一樣寶貴的東西——人間真情。人生最寶貴的莫過於真情,這正是本片力於揭示的主題,儘管一部影片說明不了全部,編導只是渴望觀眾在感受故事的同時能得到一些感動和思考,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足已,這也是編導創作此片的初衷。
故事發生在八十年代末一個偏遠貧窮的小山村里,活潑善良的女娃小花,在爹娘和奶奶的呵護下,過著雖不富裕但卻快樂的生活。小花娘就快生了,她爹為了多掙些錢去了黑煤窯打工。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小花爹被埋在了坍塌的煤窯里,小花娘也因為急火攻心加上淋了雨引起大出血失去了生命。從此小花和瞎眼多病的奶奶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懂事的小花用自己瘦小的身軀支撐著瀕臨解體的家,小花的眼淚和萬般努力,最終沒能挽留住唯一的親人奶奶,小花從此成了孤兒。一個發生在偏僻大山裡的故事,影片是圍繞著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展開的,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一個簡單的故事卻暗示了一個很深的道理,導演在影片的敘事過程中通片採用溫馨、細膩和樸實的創作手法,使影片在優美流暢的畫面中真實地敘述著一份感動。從故事到畫面無需任何“化妝”,因為真實,所以觀眾得到的感動和震撼也是真實的。導演無需刻意的煽情,觀眾會難以自制地流下眼淚。
劇本歷經4年創作,就是力求一劇之本的真實性和可看性。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推敲的。因為編劇和導演集於一身,所以影片的協作和拍攝手法在風格上保持了統一。通過演員的選定和實地采景,對劇本再次進行了調整,使得劇本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升華,編導的創作意圖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拍攝花絮
在拍攝過程中導演要求演員:1、要想感動觀眾首先要感動自己,百分之百地溶入角色是本片成功的唯一選擇。2、要把持好度,什麼時候放什麼時放要恰到好處。3、要儘量走反差,自己的眼淚含著,讓觀眾的眼們流下來。
拍攝手法上,除了恰到好處的移動鏡頭外,基本上保持靜止畫面,之所以這樣處理,導演是想讓觀眾靜靜地去感受故事中的美麗,而不希望故事之外的吸引破壞觀眾融入故事的意境。
美術方面,內景的陳設和演員的造型,要的是真實而不是好看。加在外景的選取上卻強調一種反差,要追求自然景色的美麗,儘管小花的生活和命運讓人心酸,可小花的心靈卻和大自然一樣的純淨和陽光燦爛,她始終嚮往有美好的生活。這種視覺上的反差會帶給觀眾異樣的感受,而不是因為苦就通片灰暗。影片《暖春》送給觀眾的是痛徹心肺的故事,故事裡的真實是觀眾感受到的而不是導演說出來的,畫面的美是大自然的流露而不是人為的裝扮,影片就是要讓觀眾在真實中去感受一份美麗,在美麗中去體會一份真實。
觀眾簡評
這是一部不得不看的好片,好久沒有看到國產片拍得如此精彩,請讓你的孩子陪在你身邊一起觀看並準備好紙巾。站長好不容易從地方信息站上邊看邊錄下來的,效果不錯。目前網上還沒有找到有別的地方提供下載。好片不容錯過,當然讓大家共同分享。
來滬為影片宣傳造勢的山西廠廠長李水合稱,影片拍得十分感人,不少地方的影院曾亮出“不感動,不流淚,退票”的廣告,幾乎沒有遇到退票的。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申維辰說:“自看完《賣花姑娘》後20年了,我還沒有這么哭過”;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張平說:“這是我近年看過的最感人、最真實的電影之一。它會讓你哭得很徹底,然後把人淘洗得乾乾淨淨”。女導演烏蘭塔娜向媒體坦言,想通過這個情感故事強化和凸顯人間真情。因此,她在影片的敘事過程中採用溫馨、細膩和樸實的創作手法,使影片在優美流暢的畫面中真實地敘述著一份感動。從《暖春》映後的反應看,確實是小製作的“大催淚彈”。
滬上負責發行放映該片的聯和院線也看好該片在滬的行情。他們根據上海影市的特點,把影片作為定點放映的一部重頭作品。《暖春》現象能否在滬上重現?產生票房奇蹟?結論當然要由市場給出,但不論《暖春》滬上票房成功與否,其在外地影市的成功,已給上海的電影創作與市場運作帶來了可借鑑的經驗。
獲獎獎項
“第二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
“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幕後花絮
提起為何投拍電視劇《暖春》,該劇出品人王振宏說當時不止是公司覺得應該投拍,就連家裡人也覺得應該拍,尤其是因為自己當時3歲的女兒看過原電影後,都覺得小花姐姐太可憐了,應該幫助她。是呀,當下獨生子女都是每個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爺爺奶奶都在為他們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地忙碌著,看著即將成為棟樑的小苗們茁壯成長。可是如果時光倒退三十年,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那時,父母們都有好幾個孩子,父母們也想把家裡的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但是父母沒有錢帶小皇帝、小公主去學鋼琴、練游泳、看電影,也沒有麥當勞和肯德基。那時的父母最最想的是怎么樣讓家裡的孩子們能有頓飽飯吃別餓著,能有件棉襖穿別凍著。如果把鏡頭對準電視劇《暖春》裡面的主人公小花,那情況就更不一樣了。7歲的小花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無憂無慮快樂地生活著,可是噩耗接踵而來。父親被壓在煤窯井下生死未卜,懷孕7個月的母親趕到礦井口結果累得大出血被送進醫院。命運沒有跟小花開玩笑,父母在同一天離開了小花。回到家後小花面對瞎眼的奶奶殷切的期盼著家人能有個高興的團聚時,小花沉默了,可是奶奶依然固執地嘮叨著,小花撒謊了,說父親因為礦上活多趕不回來了,母親也在礦上找了個臨時做飯的活,所以就都不回來了。可是紙是包不住火的,奶奶得知實情後也撒手歸西了。殘酷的現實摧殘著孤苦伶仃的小花,7歲的小花為了生存應該堅強而且必須堅強。從此小花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勵志篇章。
一行行真切的淚水能喚醒沉寂的良知,一段段質樸的情感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能告訴人們路在前方,雖沒有耀眼的華麗,卻呈現出大地母親浸心的芬芳,這絕對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部分觀後感
這是一個平實而又感人的故事。影片中,我們會看到此起彼伏的山路,滿山遍野的綠色,但我們無心觀賞這美麗的風光,無力感嘆這大自然的傑作。小花和爺爺這對苦難的爺孫一直牽動著你我的心。 小花,她是不幸的;小花,她又是幸福的。雖有不幸的家庭,但有紙風輪來寄託她對過世的媽媽和奶奶的思念,有收養她疼愛她的爺爺。小花是堅強的。面對生命中的種種不公,她想到的是感恩。小花是勤勞的。7歲的她便已學會為勞累一天的爺爺做可口的飯菜。小花是善良的。因為叔叔的一句問候,一抹微笑,她狂跑數里,只為和爺爺分享這份快樂。手上的血、身上的痛,已讓那份“接納”消除。面對嬸嬸的冷言惡語,她不是怨恨,不是報復。嬸嬸不小心被燙傷了,聞聲趕來的她卻被嬸嬸推倒在地,忍著手上的劇痛,她跑到二嬸家為嬸嬸求救。心裡只想著嬸嬸的傷,卻忘記了自己的痛。當聽說螞蚱可以治癒嬸嬸的病時,她瞞著所有人,趁下學時間抓螞蚱。抓完這個山頭,抓另一個。現在覺得那句話很貼切——人心都是肉長的。小花一次次用真誠和稚嫩的心去靠近叔叔和嬸嬸。她的寬容和善良撞擊著叔叔和嬸嬸的良心,嬸嬸終於流下了懺悔的眼淚,小花也喊出了生平第一聲娘。 大愛無言。每每看到年邁的爺爺拖著疲憊的身體在田間勞作,我的心都被揪起來了。自從小花來到這個家,他便日漸衰老。他要攢錢,要讓孩子上學,有出息。他做到了,他也累倒了。但他知道不能一直睡下去,孩子需要他,小花離不開他。他又堅強的站起來了。這便是愛,是天地間第一真情——親情。雖無血濃於水的骨肉情,但待似十月懷胎的親骨肉。相信大家還記得這個鏡頭,兒子問爺爺:“爹,你怎么哭了?”爺爺回答說:“是人老了。”兒子問爺爺:“爹,我媽長的好看嗎?”爺爺不待一點遲疑的回答說:“好看。”我想要不是村長為爺爺感動,要不是村長首先把這一真相告訴世人, 爺爺是至死也不會說這個秘密的。這個秘密,隱瞞了二十多年的秘密讓在場的所有人無不為之感動。爺爺為了兩個收養的孤兒,一生未娶,奉獻了自己的一輩子。正是這大義讓這個家更暖更親了。他用實際行動教會了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養了一輩子的兒子,竟未動過一手指頭。因為他愛他。不管犯什麼錯,他都能包容。他的心是海洋,裝下了萬物,惟獨沒有裝下自己。他愛所有的人,惟獨對自己的愛少之又少。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是一個偉大的爺爺。 他身上流淌著我們華夏民族特有的善良、真誠。他用他不算結實的肩膀扛住了貧窮帶來的辛酸,扛起了孫女小花的希望與未來。爺爺用他暖春般的真誠關懷著小花,感染著身邊的人們。 他笑了。終於守的雲開見月明。小花大學畢業了,兒子兒媳生活和美了。大學畢業後的小花,沒有拋棄她愛的人和愛她的人,她選擇了鄉村教師這一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她說她捨不得爺爺,叔叔,嬸嬸,捨不得哺育她的大山。 感人的情節不單是為了賺取眼淚。淚眼婆娑中我在思考。回顧自己的種種。爺爺辛苦勞作的背影,讓我想到了父母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身影,想到了離別時他們的諄諄教誨,還有那一句極其樸實的話——好好學習。但遠離家鄉告別親人後,自己卻放縱著自己。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放學後小花等大家都走了,走到教室前面,拿出一支鉛筆對老師說:“老師,您能不能答應我一件事?”老師說:“什麼事?”“您以後能不能用鉛筆改作業?”“為什麼?”老師很奇怪地問。“因為用鉛筆,擦了以後本子還可以再寫。”老師問小花:“小花,你家是不是很困難啊?”小花回答說:“不,只是不想爺爺太辛苦。”看到這裡,我淚如雨落。小花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仍想盡辦法學習的勁頭,震撼了我的心靈。小花的鄉村教師身份亦讓我驚醒。自己大學兩年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預示著四年的求學路也已過半。假如讓我以後回家教書,我又拿什麼來教。拿什麼回報那生我養我的沃土。夜深人靜時不禁問自己——大學兩年我有什麼收穫。答案讓我感到恐慌;答案讓我不知所措。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靈魂? 《暖春》讓我明白;小花用自己的行動讓我知曉。休閒、奢華的生活不是為我準備的。總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意義又何在?兩年歲月成蹉跎。不如把怨恨轉變成愛憐,把抱怨轉換成感恩。 時間已向我們發出的警告。不過不要焦急,一切雖晚不遲,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踏上征程。身負責任,心懷感恩,為自己,為自己愛的人,為愛自己的人,去拼搏,去奮鬥。
農村題材電視劇大盤點
農村題材電視劇講述的故事,都是發生在農民身邊的事情。黨群關係、幹群關係、脫貧致富、計畫生育、保護耕地、進城務工……既涉及農村社會的種種問題,也關乎人的精神面貌的變遷,因而不僅讓農民,也讓城市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