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者是大連市開發區西山國小六年級學生邊金陽(筆名陽陽),他以驚人的想像力寫出《時光魔琴》,被譽為中國的《哈利·波特》,受到專家和讀者關注。
2003年4月23日,首都一批專家學者聚集一起,就這部奇特的作品進行研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博士任海平說,縱觀世界,那些科技實力雄厚的大國無不是科幻強國,可是在中國,我們的科幻讀物其質量與數量與我們國家的發展嚴重失衡,《哈利·波特》在中國銷售了近600萬套,其空前的銷量反襯出中國兒童文學的尷尬。他希望我們借鑑《哈利·波特》的市場運作模式,把這本“中國的《哈利·波特》”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時光魔琴》以故事性極強的敘述娓娓道來,也就使作品更具可讀性。優秀思想教育工作者彭清一教授說,《時光魔琴》小作者陽陽的可貴,就在於他扎紮實實的學習精神,他的高質量作品,來源於他勤奮學習,他不是包裝出來的所謂天才,而是給浮躁的現代人一副清醒劑,他希望小作者謙虛謹慎,樹大志。中國發展研究專家、《外經導刊》總編卞洪登說,《時光魔琴》的創作水平,完全可以走向世界,如果實現小說、劇本、影視一體化,就會為社會創造很多的就業機會和盈利空間。希望這部奇作為我們國家作出巨大貢獻。
作家路野在本次會上公布了他給張藝謀的一封信,他認為張藝謀是一個傑出的電影天才,但他缺乏好的原創作品,他的《英雄》之所以不能獲得奧斯卡獎,不是他的水平不行,而是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的《英雄》迄今為止所獲的一切獎項都是一些技術層面上的,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與他無緣,說明一個原創作品對一部電影至關重要。他建議張藝謀看看這部“中國的《哈利·波特》”。
內容概述
此部小說撲朔迷離、懸念重重、陰差陽錯,充滿了驚世奇聞。
高吉拉是個滿天下聞所未聞的奇異男孩。他出生時爸爸突然失蹤了,根本不會開花的植物開了花,電視機收到了外星台……最神奇的是他的那把小提琴,還有布娃娃好崽。它們都具有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而好崽是爸爸的化身呢,還是高吉拉的精神家園?
10歲那年,膽怯、懦弱的高吉拉帶著神秘的使命離家出走。他穿越時空、上天入地,稀奇古怪的事接二連三,常常使他命懸一線。他誤入唐朝,又鑽進了地心世界,能夠昭示一切的圓球頭拉向他顯示了一個什麼樣崎嶇又危險的命運呢?他需要戰勝的到底是人還是妖魔?
更讓人目瞪口呆和心驚膽戰的是卡特星球的洪費,它僅僅是一種兇猛的動物,還是這一切混亂的罪魁禍首。童話世界和未來世界裡一連串詭異的事情嚇得人魂飛魄散又回味無窮。
到底誰是幕後黑手?
高吉拉明明遊歷了這么多驚險的地方,可為什麼家裡還有個高吉拉?兩個高吉拉到底誰生誰死?
小說情節起伏迭宕,人物命運一波三折,讓人目不暇接。
此部作品有助於培養中小學生超乎尋常的想像力和巨大的文學表現力,出版之前就已風靡了北京、大連幾十所重點中國小,被稱為中小學生必備的課外讀物。
獨特
《時光魔琴》是中國的少年兒童親筆寫就的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兒童幻想小說。書中的生活環境,主人公所思所想,無不與大多數的同齡讀者相吻合,因此,本書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為他們接受,比起《魔戒》和《哈利·波特》來,對他們而言更少障礙,更有一種親切感。而這正是本書獨特的優勢所在。
本書作者的年齡是他成功的最好基礎,他還那么小,卻已經表現出了驚人的文學才華。他只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假以時日,一定會成長為一個文學大家,他的作品只要普及開來,完全可以與《魔戒》和《哈利·波特》相媲美!
質疑
近來讀到署名陽陽的長篇幻想小說《時光魔琴》(人民日報出版社2003年4月版)。據稱,這是一個剛剛九歲的小學生寫的24萬字的作品,而且已經不是第一部(第一部叫《秦人部落》)。書中介紹說,現在他正快馬加鞭,利用課餘時間創作第三部著作《頭重腳輕》,年底即可與讀者見面。《時光魔琴》被譽為“中國的《哈利·波特》”,在它的內容簡介上這樣寫著:“此部作品有助於培養中小學生超乎尋常的想像力和巨大的文學表現力,出版之前就已風靡了北京、大連幾十所重點中國小,被稱為中小學生必備的課外讀物。”“想像力”和“幻想”,是那個額頭上有著閃電疤的英國小男孩哈利·波特踏進中國的土地之後,在此間風靡起來的兩個重要辭彙。其實,“幻想”(fantasy)一詞源自希臘語,依照字面的解釋是:“使之像眼睛看得見一般”。在《牛津大辭典》里它被註解為:“將知覺的對象,用心靈來理解。”也就是說,“幻想”是由獨創的想像力產生的,而這種想像力來自心靈的作用。在讀了《時光魔琴》後,我不得不說,真正具備獨創的想像力的作品,與“隨意想”、“憑空想”,是存在著本質區別的。
我們不妨從一個具體的角度,將《時光魔琴》和《哈利·波特》略作比較。許多幻想文學作家都很重視從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從現實到非現實空間的轉換,因為這是作品中幻想旅程的開始,也是讀者進入你的幻想世界的入口。可以說,對這一過程描寫的好壞往往可見出作者的功力。《時光魔琴》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它簡單地選擇了一把具有魔力的小提琴,即憑藉身外的物質的魔性或曰神力,主人公高吉拉便誤入唐朝、鑽入地心世界、登上卡特星球,經歷了一連串的冒險。而《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則精心設計了一個細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將哈利·波特進入另外一個世界時的忐忑、迷惑描摹得栩栩如生:他將信將疑地向9和10站台之間的檢票口衝去,“但是他遇到了麻煩——他彎腰趴在手推車上,向前猛衝——眼看離欄桿越來越近——僅一步之遙,他已無法停步——手推車也失去了控制——他閉上眼睛準備撞上去——但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他繼續朝前跑……他睜開眼睛。”“一輛深紅色蒸汽機車停靠在擠滿旅客的站台旁。列車上掛的標牌寫著:霍格沃茨特快,十一時。哈利回頭一看,原來檢票口的地方現在竟成了一條鍛鐵拱道,上邊寫著: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他成功了。”整個描寫細膩而緊張,兩個空間的銜接相當神奇。相比而言,《時光魔琴》的描寫就簡陋得多,譬如“誤入唐朝”,當“魔琴”發生作用時,作者將時空轉換一語帶過:“天旋地轉,高吉拉感覺自己飄在了空中”;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街道上,好多穿著古怪衣服的人圍著他。他以為自己來到了古裝電視劇拍攝現場,周圍的人都在耳語,一會兒指指點點,一會兒又驚奇地叫了起來,終於那些人走散了,走過來四個人。”這四個人是唐僧師徒,高吉拉上去想和孫悟空握手,結果孫悟空以為他是妖精,沒說什麼話就走開了。然後他開始尋找一個叫鄭興的唐朝奇人,鄭興還有四個兄弟,他們都有些殘疾,不是缺胳膊就是斷腿……整個故事就是這樣,你跟著主人公上天入地,來回折騰,卻始終摸不著頭腦,因為小說缺乏嚴密的構思和邏輯性的推進,天馬行空的想像隨處都是,時時顯出一個少年人思維的隨意和幼稚。雖然它也有貫穿到底的懸念:“爸爸失蹤”,但故事憑空轉換、任意流動的痕跡非常明顯。當我讀到描寫鄭興五兄弟殘肢斷臂的文字時,心裡已毫無美感和閱讀欲望可言了。
其實,一部真正有價值的幻想作品,它的成功因素並不止於想像力一項,此外還有好些重要條件,譬如作者的人生經驗、情感深度,以及表現的技巧,等等。與此相關,優秀的兒童文學對讀者的作用也不止是吸引,至少還該有感動。舉個例子,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最後一章,哈利不明白奇洛和伏地魔何以殺不死他,魔法學校的校長鄧布利多解釋說:“你母親是為了救你而死的。如果伏地魔有什麼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愛。……被一個人這樣深深地愛過,儘管那個愛我們的人已經死了,也會給我們留下一個永遠的護身符。”讀到這裡,很多人(甚至成年人)都像哈利一樣流下了淚水。書中哈利、羅恩和赫敏之間爭爭吵吵卻又堅不可摧的友誼,同樣讓我們感動。而這一切,在《時光魔琴》里,幾乎是找不到的。因為缺失了內在的情感,所以《時光魔琴》里的人物也就毫無立體感,這與《哈利·波特》里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是無法相比的。對人物和情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作者的人生經驗和人生感悟,而這些,分明是《時光魔琴》的小作者所缺乏的。所以,從《時光魔琴》里根本找不到沉甸甸的底蘊,也找不到文學的質感。
《時光魔琴》的出版,恐怕離不開炒作的因素——作者的低齡和作品的幻想性質,現在都成了最具號召力的賣點。《哈利·波特》的風靡一時似乎給幻想作品的生產填加了催化劑,中國的書市上很快就冒出了一大批“幻想文學”,這讓你不能不驚嘆商家“跟風製造”的速度,但其文學含量到底有多少呢?《時光魔琴》的出版讓我們感到了一種浮躁,從大人到孩子,大家都想早點成就一些東西,卻忘了任何東西的成長都有它的自然規律。我們是不是有點像“拔苗助長”的農夫呢?那位農夫的秧苗最後全都枯死了,那我們的孩子們呢?此時此刻,我們該還給他們一個健康自然的成長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