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滿校園—李育傑詩文自選集》

《春色滿校園—李育傑詩文自選集》

《春色滿校園—李育傑詩文自選集》是李育傑先生所著的文學作品集,該書是作者數十年來創作的散文、小說、詩歌、文學評論的合集,有的作品反映和歌頌了英模人物的可貴精神,有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故鄉、親人、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有的作品則反映了作者的文學價值觀。該集於2013年4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精品導讀

自序
世界文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一篇日記中寫道:“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呼吸時,也還能以你所創造的一切為人類服務。”上世紀50年代,著名作家魏巍說:“作家是有他的幸福的,幸福不是在歡樂的鼓掌聲里,也不是在得了稿費買來麻花吃著又香又甜的時候……多么幸福呵!當他作品中的語言燃起人們鬥爭熱情的時候。”這兩段名言,對我走上文學創作之路起過巨大激勵。
人生就是跋涉,就是追求。
我在七八歲的孩童時期,聽父親講《說岳全傳》,講《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些古典小說中的故事,聽得如疵如醉。那時,對父親講的那些人生傳奇,古代將帥的卓越武功,治國謀臣的神機妙算,還有無邊的神仙法力,聽得多了,深為這些文臣武將的超凡本領,得道神仙的無窮法力所傾倒,幻想自己將來長大後,也能像他們那樣乾一番事業。待到十三歲當了學徒、走向社會後,才深知:聽到的“故事”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想追求的東西太奢侈。開始懂得:人的一生充滿苦難,不能沉醉於幻想,人一生跋涉千里路,當一步一步向前奮行。
然而,苦難歸苦難。由於父親講的那些書,那些故事,在我幼小心靈里埋下“愛文學”的種子,因而,在我十三歲離開國小、離開農村,到湖南長沙這座陌生城市當洗染店學徒後,“愛文學”種子驟然發芽。當時我小小年紀,幹著給店主挑水、洗菜等雜活,冬天凍得雙手長凍瘡、潰爛流血,眼睛患“火眼”、痧眼潰爛,幾乎成雙眼瞎!雖逢苦難遭遇,因讀了毛澤東的二篇文章,讀了趙樹理、魏巍、艾蕪幾位作家的文學作品,特別是讀了作家魏巍在《中國青年》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幸福的花為勇士而開》之後,熱愛文學,幻想將來能成為“作家”的願望,竟那樣強烈。
1950年至1954年,我在長沙市“五一路”一家小洗染店當學徒。由於從小喜愛讀書,聽說當時辦有職工業餘學校,就報名讀“業校”高小班。業校設在離工作的店子三里路的“妙高峰中學”內。規定每星期有三個晚上的學習上課時間,大概是晚7點至8點40分。教我們班語文課的是位男老師,約三十歲,兼班主任。我當時最喜歡聽講的,就是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和趙樹理的小說《登記》這些文學作品。
上了二三次語文課,語文老師布置每個學員寫篇作文,內容不限、自由命題。我寫了一篇記敘散文,叫《國慶之夜》,另外多寫了一首短詩,一併交上去。隔了兩天,語文老師批改完作文,認為我那篇作文寫得不錯,給了85分,並在班上讀了,使我受到很大鼓勵。也許是這位語文老師給我的激勵,也可能是作家魏巍的《幸福的花為勇士而開》那篇散文的影響,父親在我幼時給我講的大量“文學經典”書中故事播下的“愛文學”種子,此時突然發芽、成長了。1955年初春,我在革命家徐特立任過校長的長沙師範學校當工人時,在讀了趙樹理的小說《小二黑結婚》及吳運鐸的《把一切獻給黨》等文學書後,第一次拿起筆,寫了一個約7千字的短篇小說初稿,將它寄給《湖南文藝》雜誌。編輯看了後來信說,你這篇小說內容、主題不錯,但需修改、加工。由於我當時讀的文學作品不多,尤其是生活面窄,素材少,因而沒信心按編輯的想法,去修改那篇稿子。第一次練習寫小說投稿的經歷,使我認識到:文學寫作是需要長期付出汗水的,決不可“一蹴而就”。業餘文學創作,必須長期堅持多讀、多寫多練;文學寫作之路是無比艱辛的,好比千里跋涉,只有長期地不畏艱難險阻,努力攀登,才能慢慢地一步步有所收穫。
回憶我18歲開始走上“業餘文學寫作”之路,開始時信心很足;然而在跋涉途中,累受挫折,中途常常畏縮,有時甚至停滯不前,失去堅持寫作的勇氣和信心。我常想:文學寫作不僅要有興趣,長期堅持筆耕不輟,也需要“才氣”,需要很好的客觀條件。而我,客觀條件太差了!比如,讀中學二三年里,我感到那時父母已年邁,無力供我繼續求學深造;我只有努力把各門功課學好。中學三年,我各種學習成績在全班算“尖子生”,然而把主要精力用於學好各門功課,哪有時間搞什麼文學寫作?後來當2年鐵路工人、3年農民期間,也是因為本職工作太忙、家庭經濟條件太差、特別是多病,沒條件長期堅持業餘寫作。業餘寫作的時間太少,怎能寫出較好的作品?
以後讀大學、當了中學教師,更是如此。長期以來,班主任與教學工作十分忙累,加上多病,哪有多少業餘時間用於寫作呢?另外,我又偏“自不量力”。寫短詩、短文,用業餘時間可能少些;而我,有時雖也擠業餘時間,練習寫些短詩、短文,但又偏不甘心,想練習寫我在十七八歲時就十分鐘愛的小說,短篇、中篇、甚至長篇小說都想練習寫。要寫小說,首先需讀各類小說,短篇、中篇、長篇小說都要讀得多,這又是很大的矛盾。因為“自不量力”,在擠業餘時間練習寫些短詩、短文的同時(因要寫短詩短文,就需多讀各類詩歌,讀大量的、各種形式的散文、隨筆、雜文、短評、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等),一有稍多一點的業餘時間,就想著練習寫小說;而要寫小說,就需讀大量的中篇、短篇和長篇小說,還需讀不少關於小說創作、詩歌散文創作的文學評論文章。還有,二三十年來,我又養成了編書、撰寫書稿的興趣(已主編、選編、參與編寫書稿20餘部);因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組織中學生文學社團活動,也花去大量時間和精力。數十年來,我的業餘寫作時間本來少得可憐,偏偏我又“八路出擊”,分散精力乾不少“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因此,我雖堅持“業餘文學寫作”六十年,至今卻成就微小,這大概是“理所當然”的了。
六十年來,我在文學寫作路上迄無成就。但是,因堅持業餘寫作時間甚長,在各種報刊總算也發表過一些作品。現在,在管用和老師,在武漢大學於可訓教授、武漢作家協會主席、作家董宏猷等的鼓勵下,在出版社編輯老師的支持下,我將50多年來在中央、省、市報刊發表過的部分作品及近幾年的部分文學習作,整理出版,是希望得到我熟悉的和尚不熟悉的文友提出批評意見,使我受到教益,有利於今後的創作。
“文學是精神的火炬,是醫治心靈的良藥。”正因為深感文學純潔人類心靈的重要,因而我才在文學創作路上艱辛跋涉六十年累遭挫折而無怨無悔。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曾引愛國詩人屈原的詩句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文學創作漫漫長途,我已艱辛倍嘗。在跋涉征途止,我將勇往直前終生無怨無悔!
(2012年6月)

作者簡介

李育傑,武漢市十四中高級語文教師,已退休。1937年5月出生於漢陽縣(今武漢市蔡甸區),1969年畢業於武漢師範學院(今湖北大學)。曾長期擔任十四中未名文學社輔導老師。已出版散文集《校園青春進行曲》(合著),已發表各類文學作品40餘萬字。曾編撰《中國共產黨東西湖區黨史》,曾主編《2002年中國校園文學作品精選》、《全國高中生精彩作文年選》、《全國國中生精彩作文年選》等校園文學和作文書十餘種。

基本信息

作者:李育傑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雨涵李剛
裝幀設計:點金工作室
印刷:武漢市宏隆印務有限公司
開本:880×1230mm1/32
字數:200千字
印張:10.00
版次:2013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25.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