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語言學發凡》

《文化語言學發凡》

本書是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主要闡述文化語言學這個新學科的要旨和若干關鍵性問題。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主要闡述文化語言學這個新學科的要旨和若干關鍵性問題。

本書寫作時間跨度大,而且是以專題的方式解決文化語言學面臨的個案問題,同時還要結合若干語言事實,特別是我國民族語言的狀況進行套用性的說明和分析,因此全書篇章之間顯得結構不夠緊密,而且有的問題根據專題需要,還分散在不同的篇章中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論述,這可能會給讀者帶來不便,只希望書中提出的一些新觀點、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給以一定程度的補償。本書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它是針對語言的,並且是從語言出發的,但又不是局限於語言的。希望讀者讀了本書,能夠引發對這個新學科的一些深層次的思考。
語言學的思潮隨時代而更易,歷史語言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的鼎盛時期已經過去,21世紀將迎來語言學的新時代。由渾沌學支撐的文化語言學是屬於未來的。編輯推薦:
文化語言學發凡》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它是針對語言的,並且是從語言出發的,但又不是局限於語言的。希望讀者讀了《文化語言學發凡》,能夠引發對這個新學科的一些深層次的思考。

目錄

自序
導論 走向2l世紀的語言科學

理論篇

一對文化的再認識
二 語言是文化現象
三 語言的文化價值
四 語言的文化氣質
五 文化格局中的詞
六 渾沌學與語言研究
七 文字的文化屬性
八 文化環境與民族語文建設

套用篇

一 民族語言與民族文化
二 傣語方言辭彙的文化分析
三 從語言探討民族文化史跡
四 納西族傣族語言文化的氣質差異
五 壯侗語:分布與演化中的渾沌
六 民族古文字、古籍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

背景篇

一 世界語言概況與語言的普遍特徵
二 我國的民族語言及其特點
三 歷史語言學的歷史命運
四 語言學與民族語言學

書摘

他認為,從語言的起源看,沒有社會就沒有語言。從語言的發展看,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要了解某種語言及其發展規律,只有密切聯繫社會發展的歷史,密切聯繫創造這種語言、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民的歷史去進行研究。從語言的基本職能看,沒有全體社會成員都懂得的語言,社會便會停止生產,便會崩潰,便會無法繼續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語言既是交際的工具,也是社會鬥爭和發展的工具。史達林突出了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一面,但忽視了語言也是不同社會集團的重要標誌,即作為文化現象的一面。另外,他看不到在同一個社會裡,語言還會由於具體語言環境和交際目的的不同而產生的各種變體。這些變異也是語言社會性的一個重要方面。按照史達林的邏輯,好像一個社會只會有一種語言,一種語言就只能依存於一個社會。社會差異造成的語言差異,完全被忽視了。
作為一種語言哲學來看,史達林的觀點基本上是正確的。在當時也是有功勞的。我們今天講對語言認識的進化過程時,還是要強調它的社會性質。從嚴格的意義上說來,語言是人類的現象,有語言能力是人類的特徵之一,語言正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語言永遠無法脫離人類社會而獨立存在,沒有社會就沒有語言。語言和人類正是在社會性這一點上統一起來的。語言對其他人文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裡。而對語言學本身來說,這個觀點正是我們理解語言、研究語言、並直接體現在方法論上的一個基點。
語言的社會性是我們談論語言與文化關係的一個前提。我們承認它是社會現象,實際上就是承認它是文化現象,這是從語言認識史談語言是文化現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