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當初做一百次流浪,是為了認識世界,但是唯有回到原點,才能認清自己。
旋律;多年之後,有件事一直沒變:在那群體的舞動之中,我找到了一種奇妙的歸屬感……
行者;當夜裡的車燈飛駛而過留下殘影,到城市的各個角落,隨時隨地,巧合的碰撞正因為行動而化為緣分……
潮流;當新的Data不停取代舊的,當一切都可以成為永恆,但當下永遠是暫時的,這就是數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愛意;愛在哪裡,心就在哪裡。傷痕累累的心,和幸福的微笑,也許是同一個硬幣的兩個面。傷到深處,還是有情!
自立;所謂的“忘我”,不只是忘記自我,也應該是“忘記別人在看著我”。在開始大刀闊斧之前,讓我們先靜下心來,TurnOff,andtuneOut!
編輯推薦
哈佛博士,台灣知名跨界優質偶像劉軒新作
老爸劉墉作序鼓勵“逼出來的好文章”
台灣金石堂連續半年榜上暢銷作品
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眾聲喧譁的時代里,找到一個看清自己和未來的有效焦慮。
作者簡介
劉軒,曾經是其父親劉墉多部作品中,備受廣大讀者關注的不羈少年。但是他說:忘了別人在看自己!要用行動寫自己的生活,日子是自己在過,所以要自己決定怎么過。
於是,劉軒跟隨內心的呼喚,開始了一次次的人生挑戰。他就讀於朱麗叶音樂學院,躋身一錢專業DJ,奏響動人“旋律”;他背起簡單的行囊,遊走世界不同城市,回歸無疆“行者”:他主編時尚雜誌、擔綱電台主持人,安排滿滿的工作表,體驗現代“潮流”:他惜物愛人、關照親朋,品味真誠“愛意”:他寫書寫專欄、獲得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演繹精彩“自立”。流浪,不只是為了離開,更是為了回來;放任所有流浪的念頭,勇敢追求,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創造自己,每一次回來,才會更加明白自己是誰,才會更加清晰地認知自我、定位未來。
本書收錄了劉軒關於音樂、旅行、時尚、情感、勵志、等五個主題的近四十篇作品。在眾聲喧譁的時代里,劉軒將在圖文並茂的紙頁之間,分享珍貴有益的成長經歷,帶你進行自我定位,追尋精彩飛揚的燦爛人生。
寫作背景
在劉軒的學生時代,我總逼他寫作,先逼他用英文寫《顫抖的大地》,由我譯成中文,再逼他以中文寫《作書蟲也作玩家》、《Whynot?給自己一點自由》、《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和《尋找自己》,還跟他合作出版了《創造雙贏的溝通》。總歸一句話,他的書多半是我逼出來的。也正因此,自從他由哈佛博士班畢業,我就沒再逼他,他就沒新書了。所幸最近跟時報出版社合作,使我能把逼劉軒的事推給“他們”。果然沒過一年,這本新書就誕生了。
劉軒的速度這么快,不是他寫得快,而是因為他十年來存了不少東西,除了在《蘋果日報》和《東西名人》雜誌上有專欄,他還常應邀為活動撰稿代言。至於這么久不見出書,是由於他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他甚至在我說“東西已經不錯,可以結集出版”的時候,沒好氣地回我:“這么爛,怎么行?”
終於看到在出版社催稿、逼稿,緊迫盯人下的成果。我為出版社喝彩,佩服他們比我行,也為“自己”喝彩,虎父果然沒生出犬子。
對了,當我翻到前言,看見劉軒的演講照片時,嚇了一跳:“那不是年輕的我嗎?”
兒子跟我的文筆雖不同,長得還真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