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快樂之道》

《放下:快樂之道》

何為快樂?快樂其實是一種心情,一種柳暗花明後的豁然開朗,一種重負頓釋後的輕鬆愜意,一種撥開雲霧見到朝陽的驚喜,一種洞悉人生真諦的大智慧。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會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純潔聖地,快樂就隱居於此,她操縱我們每天的心情:時而像晴空萬里中的朵朵白雲悠然自得;時而又像雨後的彩虹絢麗奪目;時而感受春風送來的問候;時而享受白雪皚皚中的那份寧靜。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馮驥才、閻崇年、于丹、李焯芬、張德芬等聯袂推薦!叢書全球銷量逾二百多萬冊;歷時四年寫就,句句有味,字字禪機;用聽得明、做得到的方法,讓您得到幸福、自在、平安、善美!《迷悟之間》是星雲大師在《人間福報》上連載的極富感染力的小品文。這一千餘篇美文為大師歷時四年寫就,囊括了人生、社會、職場、生活、勵志、修身、成功、智慧、讀書、信仰、做人、處世等方面的內容。《迷悟之間》清新質樸、別具一格、直指人心,對佛法的解說突破刻板的傳統,極富創意。是難得的勵志經典,也是台灣的金牌暢銷書,全球銷量已逾二百多萬冊。語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些許“迷惑”與“不悟”的牽扯與羈絆。作為高僧大德、一代宗師,星雲大師寥寥數語,即可點破世俗的種種迷惑。將“迷”的酸澀狹隘經過一些自我的省思,轉化成“悟”的豁然大器,從而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內容簡介

做人,要像一隻皮箱,能夠提得起,也要能夠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時候,就會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的時候放下。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要放下,要放下!我們對於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里;我們對於悲歡離合放不下,我們就在悲歡離合里痛苦掙扎。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我們就在金錢、名位、人情裡面打滾,甚至有人對是非放不下,對得失放不下,對善惡放不下,你就在是非、善惡、得失裡面不得安寧。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歲於南京禮志開上人出家。一九五七年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後改為佛光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星雲大師著作等身,撰有《迷悟之間》、《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大師教化宏廣,計有來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餘人,全球信眾達百萬之多;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大師除屢獲殊榮外,國際上亦德風遠播,略則舉大如:一九七八年榮膺美國東方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一九九五年獲全印度佛教大會頒發佛寶獎;二〇〇六年獲香港鳳凰衛視頒贈“安定身心獎”;世界華文作家協會頒“終身成就獎”;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部代表布希總統頒贈“傑出成就獎”;二〇一〇年獲“中華文化人物”終身成就稱號。

媒體評論

數年前,台灣的《人間福報》邀我每天在第一版寫一篇論說,講家庭、人生、社會;我以近四年的時間寫了《迷悟之間》,後來成為台灣的暢銷書。因為人生“迷”與“悟”是一個很重要的分別,我希望這套書能使廣大的讀者家庭更加和諧、更加了解社會、對自己更明白。——星雲大師趙朴初先生曾說:當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星雲大師都完成了。做大事需要大智慧;《迷悟之間》與我們分享的,正是這種現代人最需要的大智慧。——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教授星雲大師是佛教作家。他的散文隨筆集《迷悟之間》叢書等廣受讀者歡迎。他是慈善家。他是海峽兩岸“宗教統一”的重要推手。他是佛教改革家…… ——選自《南方人物周刊》萬靜波《人間星雲 台灣奇蹟》一文從古至今,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我們很少見到一個宗教團體在短短三十年間,能夠有這樣一個全方位的成長。立下如星雲大師那樣恆久不變的大願、大力、大慈悲,並一直貫徹到底。——《中國時報》“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五百年前是馬丁路德,現在是星雲大師。——著名史學家唐德剛教授星雲大師智慧圓滿,悲心無量,深入文字般若,以淺近語言探究深奧佛理,普及佛法於社會大眾之中。——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賴品超教授淵深的人生智慧,超越的沉著遠見,高尚的文辭風采,這些都可在大師的文章中尋得。——台灣香海文化執行長蔡孟樺《迷悟之間》可說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跨時代的代表性巨作。它以“勵志小品文”格式刊行,風格清新,樸質中帶有深遠哲理。——台灣佛光山叢林學院劉豫嬌星雲大師一生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消除了寺廟佛教和人間煙火之間的鴻溝。這無疑讓佛教這一流傳了2500年的古老宗教,在我們現代的信息社會顯示出了新的活力和意義。——選自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星雲大師所弘揚實踐的人間佛教儼然是佛教的代名詞,不但走入人間,而且走入人心。——著名作家柏楊

精彩書摘

放下身段身段就是一個人自恃的身份,有的人以家世覺得自己的身段很高,有學問的人覺得自己不同凡響,有錢財的人覺得自己不同旁人,有名位、有才華的人,認為自己比較有尊嚴,並藉此來抬高自己的身段,而事實上若依賴這些作為身段,是非常不合時宜的。如果家世帶給我們身段,作為孔子、曾國藩、李鴻章的後人會受人尊敬,但同時也要靠自己的努力,繼承和發揚曾國藩、李鴻章的節操與德學。又有人自以為金錢會提高身段,試問金錢有喜舍、有功德、有貢獻嗎?不然一個守財奴即使有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提高自己的身段。另外,能讀書,有才華的人,也要謙虛、結緣,才能受到眾人尊敬,光憑學問與才華是遠遠不夠的。司馬相如、卓文君放下身段,開小吃店維持生計;范蠡帶了西施隱姓埋名,放下身段從商,而成為後來的陶朱公。越王勾踐放下身段服侍吳王夫差,終於復國;宣統皇帝放下身段,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擔任中山公園園丁,而能延續生命。歷代賢明帝王放下身段,微服出巡,與民同歡樂、共甘苦。環亞百貨董事長鄭綿綿,十七歲時放下身段以擦玻璃體會生活;台北市長馬英九放下身段,參加划龍舟、晨跑、打球等活動,展現親和力之餘,更受到全民的熱情愛戴。京劇的演出也講究身段的優美,名伶平常堅持保健來維持身段適中。許多人不肯做一些工作,就是放不下身段;覺得做人屈辱,也是由於放不下身段之故。現在全世界的經濟不景氣,由於台灣的大公司裁員,失業的人太多,假如過去是處長、科長的人,不肯放下身段,哪裡再能找到職業呢?假如肯放下身段,擺個小麵攤,或者到市場去賣菜。甚至過去大陸在戰爭時,多少貧苦人士把此處的東西賣到彼處去,所以走單幫、做苦力,能夠放下身段,以待時機,有什麼不好呢?放不下身段也是一種執著,人活在世上,就是要追求快樂;快樂源自於放下、自在,不為旁人一句話而惱,不為他人一件事而怒。人生唯有少執著,多放下,對名利不執著,對權位不執著,對人我是非能放下,對情愛慾念能放下,才能享受隨緣隨喜的解脫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