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情參閱》

《改革要情參閱》

《改革要情參閱》,作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 主編,由新華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出版說明 :代前言 後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 ,世界潛在的七大“戰略意外事件”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改革要情參閱作 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主編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字 數:270000
改革要情參閱改革要情參閱

開 本:大16開
ISBN:9787501190546
定價:¥60.00

目錄

出版說明
代前言後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
世界潛在的七大“戰略意外事件”
世界轉向中國式社會主義/福山
一個強悍而脆弱的超級大國崛起/美國《新聞周刊》
大國關係的新調整/楊闖
中國和印度:誰的崛起更令世界憂慮?/李光耀
滯脹在向全球蔓延/謝國忠
誰在製造石油泡沫?/謝國忠
改革要把激勵搞對,讓市場起作用
財政利益“扭曲”財政體制/張曙光 張弛
“地政風暴”為啥奈何不了“地產盛宴”/伊歌
危機催生改革/錢穎一
解構評獎委員會的官味度/顧海兵
思想解放應無止境
解放思想與體制創新/高尚全
以制度改革推進思想開放/鄭永年
道德建設的誤區亟待糾正/許國
思想解放,永無窮期/周瑞金
權力監督是治標,權力制衡才能治本
問責不能成擺設/陳文祥
地方行政問責不要搞“人治”/劉國軍
中國責任政府建設三步走/李軍鵬
認真對待議事規則/仝宗錦
發展基層民主的戰略選擇/李凡
公路常年“高價”何談“公”/余麗生
法律是市場秩序的“守護神”
應提高“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法定刑/朱向東李素新
反壟斷法中的“社會公共利益”困局/王曉曄
大國要有空間法/高全喜李斌
刑事辯護打折的背後/李凱
中國經濟,世界的“穩定器”
傷於財政,毀於金融/盧麒元
世行重估中國經濟規模的含義/《經濟走勢跟蹤》課題組
發揮經濟潛實力要邁的三道“坎”/劉世錦
中國經濟發展不能釜底抽薪/武建東
計畫經濟並沒有完全終結
城鄉二元體制中的十個問題/厲以寧
南街村的輝煌還能持續嗎?/新望
中國移動通訊發展或誤入歧途/杜坎·克拉克
中國出口依賴度被高估/喬納森·安德森
中國大豆“退化”之路/張曙光
競爭不能讓弱者的利益“歸零”
現行養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五個問題/林雙林
企業盈利不能以職工低收入為代價/金碚李鋼
國外是如何穩定物價的/宋養琰宋潔塵
醫改的真正焦點:“補供方”還是“養供方”/顧昕
政府改革的破與立
大部制:再造政府權力結構的契機/許耀桐
政府改革如何推進/張路雄
打通政府合理行政的制度通道/傅達林
從“以錢養人”到“以錢養事”為何仍不成功/賀雪峰
不受制約的公權會“咬人”
要保護朱文娜,也要保護魏文華/楊支柱
警察職能泛化VS警力不足/聶日明
沒有必要設“烈士節”/蔡永飛
勞動者群體事件多發呼喚法制救濟/喬健
農民無地可種,就等於無路可走
中國農民有增無減,呼喚農村二次改革/陸學藝
搭在弦上的土地變革之箭/韓雪
瑞安試驗:農民經濟合作的方向性啟示/王平
“大學生村官計畫”硬傷多/鄭明懷

第2輯圖書信息

書名:《改革要情參閱》
作 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ISBN:978-7-5011-9055-3
開本:16開
改革要情參閱改革要情參閱

定價:60.00元

目錄:

出版說明
代前言 後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走小步、不停步
時代呼喚民主政治發展/汪玉凱
行政為何難“問責”/李軍鵬
公車改革:我國改革的又一面鏡子/孫立平
行政強制執行中的主要問題/錢文娟劉文娟
“交易成本”理論的濫用與誤用/秦暉
民主是陀螺,要抽才會轉
中國公民社會素描圖 /賈西津
政府要學會問計於民/湯嘯天
選舉是民主第一要義/高放
反思“強人改革”模式/楊雪冬
領導民主將是對黨的最大考驗/鍾國興
幹部考察中的失真問題/王立球
立法與法治不能劃等號
政府應該“算著賬”立法/傅達林
反對“立法中心主義”的法治觀/王天林
被行政系統吞沒的檢察權/王詠平
用案例指導審判實現司法公正/武樹臣
判決書上網倒逼精密化司法/傅達林
“許霆案”能否擔當法治教化的“活化石”/傅達林
“幾乎沒有部門不收費”
行政收費的新動向/張路雄
行政收費:立法規範還是基本取消/張路雄
徹底切斷行政收費與部門利益的紐帶/李軍鵬
經濟政策急需長遠思維和全球眼光
中國經濟的千年表現/安格斯·麥迪森
2010年,中國經濟將進入新一輪擴張階段/郎麗華 張連城
交利替代收租掩蓋了國企行政性壟斷/張曙光
對中小企業應區別對待《勞動契約法》/王一江
警惕外資水務公司併購狂潮/星雨
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建議/杜婷
當前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是什麼/武建東
謹防中國式“次貸危機”
中國銀行業的風險評估/田勇
證券監管部門悄然進行了制度創新?/李德林
增加財產性收入呼喚金融創新/巴曙松
公民基本收入賬戶制度與非常時期金融政策/劉海波
農村政策的底線是不搞土地私有化
解決“三農”問題要走出三個認識誤區/李殿仁
應調整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思路/黨國英
農村問題根在基層政府“制度化”過低/趙樹凱
農業形勢嚴峻“口號農業”亟需改變/鄭良芳
土地“三集中”對農民權利的影響/李平
給農民產權和監督權/王屹
“兩權歸一”應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劉維新
農村政策的底線是不搞土地私有化/溫鐵軍
再論民生
中國養老金制度的缺陷/黃勁松
養老保障體制改革機不可失/林雙林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何去何從/李昌平
政府對建廉租房“葉公好龍”?/徐滇慶
“經濟適用房”制度是怎樣被異化的/李季平
醫改的終極目標和成功標誌是什麼/泰蘭
民營醫療機構為何難成大器/王泓
“別人是怎么搞的”
美國國會的預算監督制度/孫翠雯
美國的糧食政治與糧食武器/周立
美國券商的貪婪/朱偉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