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情參閱

《改革要情參閱》是一本面對現在社會發展轉型和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精準的指出這些問題的實質和解決辦法,由一流的著名的學者編著的一本優秀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改革要情參閱》直面社會發展轉型和改革所面臨的挑戰與危機,提供全面、實用的國內外政治、經濟資訊,挖掘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探討改革過程中隱藏或者可能爆發的種種重大問題。

《改革要情參閱》關注改革熱點與難點,匯集各階層對改革的訴求,借鑑海外啟示,梳理改革經驗,探討改革路徑,講真話、切時弊、出對策、為各級決策者和產官學媒搭建起信息交流以及探索和推動改革的平台。

《改革要情參閱》以中央權威研究機構和巨觀決策部門的一流專家學者、高級智囊和政府官員為作者群,這也是決定了其內容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廣泛性。

目錄

出版說明

代前言 後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

世界潛在的七大“戰略意外事件”

世界轉向中國式社會主義/福山

一個強悍而脆弱的超級大國崛起/美國《新聞周刊》

大國關係的新調整/楊闖

中國和印度:誰的崛起更令世界憂慮?/李光耀

滯脹在向全球蔓延/謝國忠

誰在製造石油泡沫?/謝國忠

改革要把激勵搞對,讓市場起作用

財政利益“扭曲”財政體制/張曙光 張弛

“地政風暴”為啥奈何不了“地產盛宴”/伊歌

危機催生改革/錢穎一

解構評獎委員會的官味度/顧海兵

思想解放應無止境

解放思想與體制創新/高尚全

以制度改革推進思想開放/鄭永年

道德建設的誤區亟待糾正/許國

思想解放,永無窮期/周瑞金

權力監督是治標,權力制衡才能治本

問責不能成擺設/陳文祥

地方行政問責不要搞“人治”/劉國軍

中國責任政府建設三步走/李軍鵬

認真對待議事規則/仝宗錦

發展基層民主的戰略選擇/李凡

公路常年“高價”何談“公”/余麗生

法律是市場秩序的“守護神”

應提高“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法定刑/朱向東李素新

反壟斷法中的“社會公共利益”困局/王曉曄

大國要有空間法/高全喜 李斌

刑事辯護打折的背後/李凱

中國經濟,世界的“穩定器”

傷於財政,毀於金融/盧麒元

世行重估中國經濟規模的含義/《經濟走勢跟蹤》課題組

發揮經濟潛實力要邁的三道“坎”/劉世錦

中國經濟發展不能釜底抽薪/武建東

計畫經濟並沒有完全終結

城鄉二元體制中的十個問題/厲以寧

南街村的輝煌還能持續嗎?/新望

中國移動通訊發展或誤入歧途/杜坎·克拉克

中國出口依賴度被高估/喬納森·安德森

中國大豆“退化”之路/張曙光

競爭不能讓弱者的利益“歸零”

現行養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五個問題/林雙林

企業盈利不能以職工低收入為代價/金碚 李鋼

國外是如何穩定物價的/宋養琰宋潔塵

醫改的真正焦點:“補供方”還是“養供方”/顧昕

政府改革的破與立

大部制:再造政府權力結構的契機/許耀桐

政府改革如何推進/張路雄

打通政府合理行政的制度通道/傅達林

從“以錢養人”到“以錢養事”為何仍不成功/賀雪峰

不受制約的公權會“咬人”

要保護朱文娜,也要保護魏文華/楊支柱

警察職能泛化VS警力不足/聶日明

沒有必要設“烈士節”/蔡永飛

勞動者群體事件多發呼喚法制救濟/喬健

農民無地可種,就等於無路可走

中國農民有增無減,呼喚農村二次改革/陸學藝

搭在弦上的土地變革之箭/韓雪

瑞安試驗:農民經濟合作的方向性啟示/王平

“大學生村官計畫”硬傷多/鄭明懷

目錄

出版說明

代前言 後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走小步、不停步

時代呼喚民主政治發展 / 汪玉凱

行政為何難“問責” / 李軍鵬

公車改革:我國改革的又一面鏡子 / 孫立平

行政強制執行中的主要問題 / 錢文娟 劉文娟

“交易成本”理論的濫用與誤用 / 秦暉

民主是陀螺,要抽才會轉

中國公民社會素描圖 /賈西津

政府要學會問計於民 / 湯嘯天

選舉是民主第一要義 / 高放

反思“強人改革”模式 /楊雪冬

領導民主將是對黨的最大考驗 / 鍾國興

幹部考察中的失真問題 / 王立球

立法與法治不能劃等號

政府應該“算著賬”立法 / 傅達林

反對“立法中心主義”的法治觀 / 王天林

被行政系統吞沒的檢察權 / 王詠平

用案例指導審判 實現司法公正 / 武樹臣

判決書上網倒逼精密化司法 / 傅達林

“許霆案”能否擔當法治教化的“活化石” / 傅達林

“幾乎沒有部門不收費”

行政收費的新動向 / 張路雄

行政收費:立法規範還是基本取消 / 張路雄

徹底切斷行政收費與部門利益的紐帶 / 李軍鵬

經濟政策急需長遠思維和全球眼光

中國經濟的千年表現 / 安格斯·麥迪森

2010年,中國經濟將進入新一輪擴張階段 / 郎麗華張連城

交利替代收租掩蓋了國企行政性壟斷 / 張曙光

對中小企業應區別對待《勞動契約法》 / 王一江

警惕外資水務公司併購狂潮 / 星雨

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建議 /杜婷

當前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是什麼 / 武建東

謹防中國式“次貸危機”

中國銀行業的風險評估 / 田勇

證券監管部門悄然進行了制度創新? / 李德林

增加財產性收入 呼喚金融創新 / 巴曙松

公民基本收入賬戶制度與非常時期金融政策 / 劉海波

農村政策的底線是不搞土地私有化

解決“三農”問題要走出三個認識誤區 / 李殿仁

應調整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思路 / 黨國英

農村問題根在基層政府“制度化”過低 /趙樹凱

農業形勢嚴峻 “口號農業”亟需改變 / 鄭良芳

土地“三集中”對農民權利的影響 / 李平

給農民產權和監督權 /王屹

“兩權歸一”應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 劉維新

農村政策的底線是不搞土地私有化 / 溫鐵軍

再論民生

中國養老金制度的缺陷 / 黃勁松

養老保障體制改革機不可失 / 林雙林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何去何從 / 李昌平

政府對建廉租房“葉公好龍”? / 徐滇慶

“經濟適用房”制度是怎樣被異化的 /李季平

醫改的終極目標和成功標誌是什麼 / 泰蘭

民營醫療機構為何難成大器 /王泓

“別人是怎么搞的”

美國國會的預算監督制度 / 孫翠雯

美國的糧食政治與糧食武器 / 周立

美國券商的貪婪 / 朱偉一

內容簡介

●《改革要情參閱》直面社會發展轉型和改革所面臨的挑戰與危機,提供全面、實用的國內外政治、經濟資訊,挖掘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探討改革過程中隱藏或者可能爆發的種種重大問題。

●《改革要情參閱》關注改革熱點與難點,匯集各階層對改革的訴求,借鑑海外啟示,梳理改革經驗,探討改革路徑,講真話、切時弊、出對策、為各級決策者和產官學媒搭建起信息交流以及探索和推動改革的平台。

●《改革要情參閱》以中央權威研究機構和巨觀決策部門的一流專家學者、高級智囊和政府官員為作者群,這也是決定了其內容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廣泛性。

目錄:

出版說明

代前言 後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

腐敗,全球“政治之癌”

越南經濟社會發展之憂 /谷源洋

越南政改的縱深觀察 / 魏偉新 王利文

巴西的制度化反腐 / 郭存海

阿根廷:無效司法體系下的反腐 /劉紀新

韓國財閥的太極術 /詹小洪

“世仇完全不合時宜了” / 黃鐘

警惕日本式危機在中國重演 / 張道航

民主路線圖從來沒有固定版本

伊朗“帝國民主”的結局 / 雷頤

普京“可控的民主”在俄羅斯的實踐 /許志新

中國民主的三根支柱 / 約翰·桑頓

中國網民:從草根到問政 / 劉國軍

黨政分開應當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 李樹橋

六件事可加快發展基層黨內民主 / 許耀桐

農村基層民主下一步 /杜珂

警惕基層權力生態惡化趨勢 / 竹立家

寬容而非縱容媒體的報導失實 /劉武俊

少談點“盛世”,多談點“危機”

危機與應對 /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中國改革的戰略問題 / 袁緒程

中國崛起面臨三大問題 / 盛利軍

左右極端都會給社會帶來災難 / 吳敬璉

中國的“新改良運動” / 丁學良

事業單位改革要避免各自為政 / 汪玉凱

中國大學病象 / 陶東風

中國面臨四個循環的改變 /陳興動

中國經濟轉型的困難與出路 / 吳敬璉

建立多元信息系統,有效應對突發事件 / 丁學良

中國內地首個“法治指數

“法治指數”一小步,法治建設一大步 / 劉武俊

司法的尊榮和使命 / 胡健

“嚴格執法”成了斂財之道 / 陳文祥

不用法律推進大部制改革有風險 / 薛剛凌

保護勞動者:除了“法”還需要什麼 / 韓朝華

改革公務員特殊保障制度 / 蔡永飛

將國企改革進行到底

“包辦婚姻”的國企大家庭 / 老人

國企利潤應如何分配 / 盛洪

地方國企改制還須過大關 /李魯陽石寶峰

國資管理謹防“一言堂” /臧躍茹劉泉紅 郭春麗

中國會出現“非典型次貸”危機嗎?

中國會出現“非典型次貸”危機嗎? / 陸一

中國如何在美元貶值中保全自己 / 張宇燕

化解和防範金融風險政策建議 /張岸

貨幣危機:應對預案 / 魯政委

在金融海嘯中學會“游泳” / 吳曉靈

土地收入:一筆沒算清的賬

71.18%土地收入用在哪了? / 肖華

冒進城鎮化中的土地問題 / 元碩

異地耕地置換正愈演愈烈 /於代松

農業補貼政策實施效果調查 / 農業補貼政策執行情況調查課題組

這是農民組織興起的時代 / 于建嶸

稻米困境:誰來養活中國?

糧食供求安全展望 / 姜楠 韓一軍 翟雪玲 王莉

稻米困境 / 中國糧食經濟學會課題組

全球糧食危機中的中國機會 / 李昌平

大午集團的“糧食銀行” / 馬英華

內容簡介

● 《改革要情參閱》直面社會發展轉型和改革所面臨的挑戰與危機,提供全面、實用的國內外政治、經濟資訊,挖掘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探討改革過程中隱藏或者可能爆發的種種重大問題。

● 《改革要情參閱》關注改革熱點與難點,匯集各階層對改革的訴求,借鑑海外啟示,梳理改革經驗,探討改革路徑,講真話、切時弊、出對策、為各級決策者和產官學媒搭建起信息交流以及探索和推動改革的平台。

● 《改革要情參閱》以中央權威研究機構和巨觀決策部門的一流專家學者、高級智囊和政府官員為作者群,這也是決定了其內容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廣泛性。

目錄:

出版說明

代前言 後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要不要“樣板間”?

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體制掣肘 / 王屹

警惕換一種形式強化“官本位” / 竹立家

縣政改革不能靠縣官“高配” / 韓 雪

政黨黨內民主與馬克思主義主張 / 許耀桐

“60後”省部級幹部的數位化解讀 / 劉俊生

村民選票不該標價出售

“治賄”的關鍵是讓村官權力受監督 / 蔡永飛

儀征:全方位改革“選官”制度 / 王屹

部門垂直掏空基層政府 / 洪曉靜 吳倩

從一起計畫生育事件看基層治理困境 / 蔣曙輝

鄉鎮機構改革回頭看 / 中共南通市委黨校課題組

謹防中國經濟“拉美化

世界經濟的三種走向與新命題 / 田中直毅

中國的負債問題值得關注 /章家敦

雖有巨額盈餘,中國也應吸取越南教訓 / 禪艾可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啟示 / 顧海兵 趙小平

預算審議豈能“走過場”?

預算民主: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兒 / 李煒光

公開預算 讓政府透明 / 王屹

地方政府性資金:納入預算審查迫在眉睫

/ 國家發改委財政體制改革課題組

財政改革的分量 / 劉尚希

親歷美國地方財政預算審議 /高新軍

國企在壟斷護翼下的問題

“新國資運動”隱憂 / 韓雪

國有大型企業為什麼創新不足 /白津夫

深化國企改革,創造股權激勵的條件 / 陳清泰

國企應建立怎樣的工資增長機制 / 李江寧

國企行權:制度邏輯不可違 / 韓朝華

國有資產立法需明確六大問題 / 李曙光

稅制改革的思考

全球個人所得稅的發展趨勢 /張文春賈茹

該是全面推行新一輪稅改的時候了 / 高培勇

泄憤社會心理的傳染性

反思社會泄憤事件 / 于建嶸

食品安全之監管改革 / 李江華

中醫藥發展面臨體制之痛 / 於英奇

博士質量亟待提升 / 蔡永飛

防止“馬太效應”,增加居民財產收入 / 王志平

中產階層擴大必然有利於社會穩定嗎 / 張翼

《勞動契約法》實施後的工人生存狀況調查

/ 深圳市打工者職業安全健康中心

中國“城市病”與城管困境

法治政府下城管執法的出路 / 蔡定劍

快速城市化與就業形勢嚴峻背景下的城市管理 / 王平

完善服務 嚴格執法 /周漢華

民族主義與效忠國家是兩回事

分清兩種民族主義 / 盛洪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嫻熟外交 / 姚洋

民族主義存在致命缺陷 / 秋風

別國的“前車之鑑”

美國控制特殊利益集團的立法經驗 / 楊帆 余蕊 王惠 張燕

拉美國家的可治理性問題 / 袁東振

美國推行垃圾美元政策的背後 /余雲輝

美能源法案:未來世界新格局的起點 / 李昌平

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之憂 /陸南泉

泡沫經濟時期的日本民眾心態 / 紀廷許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代前言 後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

國企改革不能“一賣了之”

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的突出問題/郭春麗

總結改革經驗,應對未來挑戰/劉鶴

必須尋求對等“開放”/余雲輝

制度變革是渡過危機的內在動力 / 陳功

我國步入發展型社會的改革戰略/遲福林

中國經濟改革為什麼成功/許成鋼

中國能否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巨建國

中國應致力於自我復興/黃平

法院中央化是地方民主化的制度前提

法律統一與行憲的契機/汪慶華

重大事故司法問責豈能坐等行政決定/王琳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資法/臧躍茹 郭春麗

感受法治的力量/傅達林

民主若干話題新議/許耀桐

公權力腐敗危害加劇

公權力腐敗加劇,威脅改革存亡/周其仁

反腐治根在於用人制度/竹立家

中國非營利組織治理結構中的問題/田凱

問責制:政體改革的重要一步/羅筠

毒奶悲劇:政府角色混亂的後果 /韓朝華

高度警惕中國的生態危機/傅伯傑

尾欠稅費與村債化解/陳潔

社會主義法制與人民本位論

基層人大代表選舉中的把關體系/邱家軍

中等收入選民是推動人大選舉的中堅力量/雷弢

人民本位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高尚全

改進人大代表名額分配製度/趙曉力

公民社會不能放縱“惡訪”/顧曉寧

金融危機捧紅“資本論”?

美國“改寫資本主義”的國有化措施為了什麼/陸一

歐美如何應對房市大調整/王微

日本的公共住宅供給政策/林家彬

日本德國如何應對產業空洞化/鄭勝利

全球通脹,世界一體化的怪胎

後泡沫世界的陷阱/史蒂芬·羅奇

面對美國金融危機我們應該怎么做/嚴海波

世界格局的演變和中國金融發展戰略/陳平

構建中國金融國際博弈優勢的戰略選擇/劉光溪

實行金融大發展戰略,應對全球調整風險 / 王晉斌朱戎閻衍

嚴格規範借殼上市行為/尹中立

讓民間借貸在陽光下運作/趙俊臣

補貼農業不如放開糧價

“人口紅利”、“土地紅利”還能撐多久?/黨國英

走出三農困境需要兩個“反哺”/溫鐵軍

還權賦能是農村產權改革的核心/陳家澤

農村究竟需不需要大學生村官/蔡永飛

農民能力建設從公共服務改革開始/劉尚希

醫改“死扣”為何總解不開?

從管辦分離到大部制:新醫改的組織保障 / 公共政策研究部

無錫醫管:解衛生管理體制改革之困/茆同風趙露

破除各地為政格局,建立全國統一社保關係 / 楊宜勇 辛小柏 譚永生邢偉

價格衝擊下的貧民食品保障政策/朱玲

權力制約從財稅制約開始

堅持稅務的“責”本位/斯蘭

讓稅務為經濟發展服務/李啟凡

“累退性”稅制推動收入差距持續擴大/許生

預算的人民性:構建新型預算制度的思想底蘊/李煒光

內容簡介

●《改革要情參閱》直面社會發展轉型和改革所面臨的挑戰與危機,提供全面、實用的國內外政治、經濟資訊,挖掘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探討改革過程中隱藏或者可能爆發的種種重大問題。

●《改革要情參閱》關注改革熱點與難點,匯集各階層對改革的訴求,借鑑海外啟示,梳理改革經驗,探討改革路徑,講真話、切時弊、出對策、為各級決策者和產官學媒搭建起信息交流以及探索和推動改革的平台。

●《改革要情參閱》以中央權威研究機構和巨觀決策部門的一流專家學者、高級智囊和政府官員為作者群,這也是決定了其內容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廣泛性。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代前言 後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

“百官共廉”的體制內阻力

幹部選拔任用中的“體制內阻力” / 張利華

構建中國特色的憲政制度 /貴立義王凌雲

解放思想需領導幹部樹立十個新觀念 / 許耀桐

被市場經濟潛規則侵蝕的幹部任用體制 /孫佑民

警惕腐敗“年輕化” /戴宗玉

給“官轎子”裝上“電子眼”

昂貴的“官轎子” / 卞保武

普京“清黨”與梅德韋傑夫“反腐” / 張樹華徐海燕

反腐五年規劃實質是政改 / 鄭永年

追繳外逃腐敗資產難的阻因與對策 / 閆堃 劉衛華

“白宮書記”張治安的三條命債 / 張耀傑

“GDP工程”——最大的面子工程

只有推進改革,才能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 吳敬璉

核心在改革國家主導型市場經濟模式 / 韓康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須動真格了 /應宜遜

利率市場化正當其時 / 吳曉靈

中小高新企業:資金缺乏成發展瓶頸 / 梅建明

中國替美國次貸買了多少單?

次貸危機:華盛頓共識的危機 / 余永定

金融風暴的影響與警示 / 張志前 李升

次債危機前景與中國的國家利益 / 王建

中國外儲管理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 張明

不妨揭開金融“馬桶蓋”

分析金融危機還是要回到馬克思 / 成思危

治理經濟衰退:“救急”更要“固本” /盧周來

金融危機對中國改革發展的啟示 / 郭樹清

危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金融改革 / 李揚

體制政策要靠前 / 周其仁

擴大內需:中國要用新思路 / 阮永松

財政投資須防走老路 /蒯轍

反危機對策須防渾水摸魚 / 梅新育

人民幣:下一種世界貨幣?

歐元與美元爭霸:人民幣的機會 / 吳稼祥

崛起機遇,人民幣如何作為 / 蔣衛武

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本位幣的路線圖 / 武建東

國際貨幣體系的重構與中國幣制改革的建議

警惕歐洲中心主義 / 杜平

擴大農民地權,限制“圈地運動”

中國土地權利改革路線 / 武建東

從耕地保護制度入手推動土地市場化改革 / 劉憲法

不要曲解農地流轉政策 / 杜光

農村土地流轉中出現的問題 /趙曉峰

農村改革的真假問題 /張傳文

擴大農民地權的實踐經驗 / 李昌平

農地流轉,農民怎么看 /夏鋒張娟

我主張的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 李昌平

智利土地制度和小農戶支持體系考察報告 / 中改院考察組

台灣地區兩次土改的啟示:避免地方金權豪奪 / 童清峰

讓“陽光”普照弱勢群體

誰是高收入群體 / 李強

社保制度“碎片化”意味著什麼 / 鄭秉文

印度醫療衛生體系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 / 廖明

拯救房地產:體制改革勝於“救市”政策 /史煒

扭曲改革的機制突顯 / 孫立平

亞洲最大“貧民窟”的基礎教育 / 何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