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生的十堂哲學課》

《改變人生的十堂哲學課》

《改變人生的十堂哲學課》簡單,逃離繁雜的生活去體味簡單快樂的人生、交流,通往更真切、更充實的人生的必經之路、願景,讓我們深刻洞察世事,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適應性,接受變化,可以讓我們擺脫生活的負擔、消除憂慮、同情心,讓我們在內心深處,為他人的感受留下空間、個性,我們只能從自己身上贏得自尊、歸屬感,對至親好友心懷感激,我們才能觸摸到世界、寧靜,明白世界之大和我們之小,寧靜就會近在咫尺、潛力,建立以“我能”為基礎的生活、歡樂,擁有感恩之心,我們便會擁有歡樂。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對於金錢與名譽的追逐,的確讓我們變得更加富有,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但同時,也讓我們變得更加忙碌,變得失去了好奇心和敬畏感,變得沒有時間去認真地思考。
我們究竟要過怎樣的生活?《改變人生的十堂哲學課》作者精選了生活中最值得我們去想明白的十個主題,以寬廣的視野,從古往今來的先賢聖哲那裡汲取哲學的智慧來探討這些主題對於生活的意義。翻開《改變人生的十堂哲學課》,伊壁鳩魯會為你講解簡單生活的意義;蘇格拉底將為你展示如何去適應變化;羅素會為你勾畫現實的願景;薩特則會幫你發現個性的本質;你還會聽到老子有關寧靜的玄機妙語……總之,在《改變人生的十堂哲學課》中與這些智者攀談,將會讓你更加懂得生活的意義,能夠更好地把握住生活中那些真正關鍵的東西。

內容簡介

《改變人生的十堂哲學課》作者歸納總結了現代人生活中心靈修養最需要遵循的十個原則,引用古今著名哲學家的理論和觀點對這些原則進行生活化的闡釋,思路清晰,發人深省,藉助哲學的力量,使讀者可以找到一種更加有意義、更加平靜的生活方式。對於每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而言,《改變人生的十堂哲學課》都是一本不錯的心靈成長和減壓讀物。

作者簡介

瑪麗埃塔·麥卡蒂(MariettaMcCarty),教師、教育顧問。現在夏洛特斯維爾(Charlottesville)的皮德蒙特·維吉尼亞社區學院(PiedmontVirginiaCommunityCollege)教授哲學課程。著有暢銷書《偉大的小心靈:與孩子分享哲學》(LittleBigMinds:SharingPhilosophywithKids),曾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一直致力於向兒童和老年人組織介紹哲學,講解如何套用哲學智慧來改變人們的生活。

目錄

第一章簡單/1
逃離繁雜的生活去體味那種滿溢著“簡單快樂”的人生,僅僅只是這樣一閃而過的念頭,便足以讓人卸下肩上的包袱,完全放鬆下來。這怎能不使人好奇呢?“簡單”會讓我們發現,生活的深處竟是如此的氣象萬千。
第二章交流/23
談話從來就沒有所謂的“終結”。勇敢的、開誠布公的交流,是一場充滿溫情的會談,雙方都敞開心扉,在體驗“對方感受”的同時,也期待著對方輕輕地介入自己的生活。用心交流縱然不易,但這卻是通往更真切、更充實的人生的必經之路。
第三章願景/41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一個不斷拓寬的願景,我們對世事的看法會更加透徹,也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與眾不同的,這也讓我們認識到,生活是多面而豐富的,我們有無數的方法來體驗它。哲學討論會將使得我們的願景更加深入、更加廣闊。
第四章適應性/61
接受變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可以使我們駕馭生命的能量。當代哲學家曾提出一個古老的問題:我們怎樣才能利用生命起伏的韻律和變化的風向來掌控適應性?如果我們把變化看作生命的一個自然部分,並逐漸適應它,那么它是否可以讓我們擺脫生活的負擔、消除我們的憂慮。
第五章同情心/83
凱旋的運動員在體會到了落敗者的失望後,慶祝勝利的強烈願望會變得緩和……意識到鄰居疲憊不堪的生活,興奮的旅行者不願再高談闊論假日的計畫。同情心就是對他人情感的直接體會……要求我們走出自己的人生,去體會他人的痛苦。同情心撥動著我的心弦,讓我在內心深處為你的情感留出空間。
第六章個性/93
當我更深入地探索個性的意義時,我意識到個性的本質是自我意識,而不是妄自尊大。我很清楚一些事情對我來說是真真切切的,雖然我有時可能會背叛這些內心最深處的真情實感,但它們仍然是我的啟明星。事實上,我只能從自己身上贏得自尊,在每一天中贏得尊重。
第七章歸屬感/113
我們的至親好友並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而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形式多樣的歸屬感讓我們的心靈愉悅。遠近親疏、熟悉陌生,這些對關係的定位會種下信任或者防備的種子。群體中的滿足感只有被獨處和孤獨所充實才是完整的。對這些組成了我們的生活並且讓我們全心去經營的關係心懷感激,這樣我們才能觸摸到世界。
第八章寧靜/13l
如果我們願意,寧靜會自然而然地到來。緊握的拳頭與緊皺的眉頭也可以舒展,怒視的目光和劍拔弩張的氣氛也可以緩和……只要我們想。明白世界之大和我們個人之小,去往寧靜的路就會近在咫尺。
第九章潛力/149
潛力是自由生活的縮影,意味著建立以“我能”、“它能發生”、“現在怎么辦”為基礎的生活,並排除“我永遠不會那樣做”或“機會與我擦肩而過”的失敗感覺。
第十章歡樂/169
聽起來,歡樂就是笑聲,既像樂器的高音和弦,又像輕盈的舞步;嘗起來,歡樂無色無味,它既有水的嬌嫩,又有水的韌性;觸摸歡樂,你能感到溫暖,還能感到豐腴,仿佛指尖沾上了濕潤的土壤,帶給你家的感覺。我的感官體驗讓我更想探索:到底什麼是歡樂。
致謝/190

前言

二十多年來,我不斷地向古往今來的哲學家們取經,絞盡腦汁來回答這個問題。喬是我在大學裡的一名學生,雖然看上去總是萎靡不振、有些邋遢,但是他給出的回答卻最為深刻,概括了大多數回答者的要旨,同時也點到了我寫作本書的初衷:“對我而言,美好的生活就是有時間去真正地思考,讓自己的思想條理清晰,而不會總是被動地作出反應——匆忙而草率地對待人生中的每一件事。”
在探索哲學的漫漫旅程中,不論置身於何處,我都能感受到一種類似的情緒,那么多的人渴望變得更富有,希望自己的情感和精神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疲於原地踏步、疲於穿梭在那些無足輕重的、迫於無奈而完成的任務中。可悲的是,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漸漸丟失了好奇心和敬畏感。我們常常沒有時間去認真思考,也不知道究竟怎樣才能獲得美好的生活。
思考是構築生活的基石——給我們指引方向,並且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至關重要的。幸運的是,我們仍然存有嚮往,渴望著放慢腳步去理清思緒、安靜地反省,渴望著愉快的交流所帶來的歷久彌新的啟發,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新哲們日日聚集在客廳、後廊、野餐桌前、圖書館內或是社區的活動中心。本書便是一封加入他們的邀請函。

精彩書摘

請回想一下視聽設備在觀眾觀看體育比賽項目時的感官的轟炸吧,螢幕上頻繁出現的廣告、刺耳的音樂以及現場的娛樂節目,無不在爭相吸引著體育愛好者們的注意力。我還清楚地記得去年夏天在西雅圖觀看棒球比賽時的情景。我的前排坐著一位激動不已的母親和她的兒子,他們擠在置於他們之間的記分牌前。原來,那承載著他們的歡聲笑語、令他們心無旁騖的“記分牌”是一部掌上式電腦遊戲機。而在我的後排,一大群朋友正在開懷暢談他們正通過各自的手機進行著“交流”。我知道,我本該認真觀看這場棒球賽的,但是,球迷們三心二意的消遣卻奪走了我的眼球。
對於這毫無意義的人生賽跑,來自各個時期、代表不同文化的哲學家走到了一起,共同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警告:未受遏制的欲望將永遠得不到滿足。此外,哲學家們還堅持認為:我們並不需要很多東西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
哲學家們的觀點背後,潛藏的是這樣一條堅決的信念:我們最重要之事莫過於精神和靈魂的安康。對物質財富的專注會侵蝕我們本該花費在自身修養提升上的時間和心智,而思考則可以讓我們更加洞徹事物的本質。但是,我們真的能對廣告無動於衷嗎?我們能理智地看待時尚風潮嗎?問題的關鍵在哪裡?面對這些困惑,你的立場是什麼?你會怎么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