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由安娜·S.徹諾拜、斯維特洛扎·T.維特夫以及法蘭克·J.法伯茲所組成的經驗團隊所著的《操作風險——新巴塞爾協定資本要求、模型與分析指南》將為您介紹與該協定有關的核心概念。該綜合性指南以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專業性建議以及革新性研究而著稱,它不僅呈現給讀者有關操作風險的大量信息,還提供諸多案例以加深對所討論問題的理解。包括如下主題:
存在於操作風險建模領域的主要挑戰
用於構建操作風險模型的諸多方法
在險價值及其在操作風險量化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新巴塞爾資本協定的三支柱結構
作者簡介
安娜·S.徹諾拜(AnnaS.Chernobai),博士,美國紐約雪城大學馬丁·J.惠特曼管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其研究重點正是操作風險管理。斯維特洛扎·T.維特夫(SvetlozarT.Rachev),博士,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經濟與商業工程學院的講座教授,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榮譽教授以及FinAnalytica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法蘭克·J.法伯茲(FrankJ.Fabozzi),博士,·註冊金融分析師,耶魯大學管理學院講授金融實踐方向的教授以及《投資組合管理雜誌》(JoumalOfPortfolioManagement)主編。
譯者簡介
龍海明,男,湖南邵陽人。先後於湖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為湖南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金融管理與金融工程方向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領域:風險管理與控制、消費金融、信用管理等。
目錄
第1章操作風險不僅僅是“其他”風險1.1全球化與放鬆管制的影響:風險暴露增加
1.2巨額操作損失的例子
1.3對沖基金中的操作損失
1.4重要概念總結
第2章操作風險:定義、分類及其在其他風險中的地位
2.1風險是什麼
2.2操作風險的定義
2.3操作風險暴露指標
2.4操作風險的分類
2.5金融風險的拓撲結構
2.6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以及信用風險的資本分配
2.7操作風險對銀行股票的市場價值的影響
2.8巨觀經濟環境對操作風險的影響
2.9重要概念總結
第3章新巴塞爾資本協定
3.1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
3.2巴塞爾資本協定
3.3支柱I:操作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
3.4支柱II:資本充足性和監管原則
3.5支柱III:市場原則和公開披露
3.6損失數據收集工作綜述
3.7保險的作用
3.8在實踐中遵從新巴塞爾資本協定
3.9完善新巴塞爾資本協定:一些一般的關注點
3.10重要概念總結
第4章操作風險建模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4.1操作風險模型
4.2操作損失數據的特性
4.3重要概念總結
第5章頻率分布
5.1二項分布
5.2幾何分布
5.3泊松分布
5.4負二項分布
5.5非齊次泊松過程(Cox過程)
5.6可供選擇的方法:到達間隔時間分布
5.7操作損失數據的實證分析
5.8重要概念總結
5.9附錄:離散型隨機變數的基本描述方法
第6章損失分布
6.1非參數方法:經驗分布函式
6.2參數法:連續損失分布
6.3擴展:混合損失分布
6.4注意尾部行為
6.5操作損失數據的實證檢驗
6.6重要概念總結
6.7附錄:連續型隨機變數的基本描述方法
第7章α-穩定分布
7.1α-穩定隨機變數的定義
7.2α-穩定隨機變數的特性
7.3估計α-穩定分布的參數
7.4α-穩定分布隨機變數的有效轉換
7.5關於操作損失數據的套用
7.6重要概念總結
7.7附錄:特徵函式
第8章極值理論
8.1分塊樣本極值模型
8.2超過閾值峰態(POT)模型
8.3對形態參數的估計
8.4極值理論的優點和局限性
8.5基於操作風險數據的經驗研究
8.6重要概念總結
第9章截尾分布
9.1報告偏倚問題
9.2操作風險的截尾模型
9.3基於操作損失數據的實證研究
9.4重要概念總結
第10章擬合優度檢驗
10.1擬合優度的可視檢驗
10.2擬合優度的常見正規檢驗
10.3基於操作損失數據的實證研究
10.4重要概念總結
10.5附錄:假設檢驗
第11章在險價值
11.1從直觀上看,什麼是在險價值
11.2複合操作損失模型與操作在險價值的推導
11.3在險價值敏感度分析
11.4返回測試在險價值
11.5在險價值的優缺點以及其他風險測量值
11.6基於操作損失數據的實證研究
11.7重要概念總結
第12章穩健性建模
12.1操作損失數據中的異常值
12.2套用古典方法的風險
12.3穩健統計方法概述
12.4套用穩健方法分析操作損失數據
12.5重要概念總結
第13章模型相關性
13.1操作風險中相關性的3種類型
13.2線性相關性
13.3其他相關性測度:等級相關
13.4COPULAS
13.5運用COPULAS函式整合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
13.6基於操作損失數據的實證研究
前言
風險管理起源於保險業。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面質量管理方法的相繼採用,風險管理在製造業中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地位。然而,直到20世紀90年代,風險管理才因其在金融和非金融企業中顯露出的重要性而受到更多的重視。例如,1993年,通用電氣董事會任命了一位名為JamesIam的首席風險官(CR()),由其來負責管理包括後台支持操作風險在內的各種公司風險。事實上,現如今,大多數企業的決策層中都有這樣一位首席風險官,且其擁有著在一些公司業務上可直接向董事會報告的職權。就像會計師(註冊會計師,CPA)和資產管理人(註冊金融分析師,CFA)一樣,現在已有特定的標識來識別風險管理專家,而這些標識正進一步表明了風險管理日益重要的地位。例如,1996年成立的全球風險專家協會(GARP),大約由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8000多名會員所組成,且該協會只對通過一系列考試的人員授予金融風險管理師(FRM)的資格認證。各大學不僅提供有關風險管理的課程,而且還提供將風險管理列為主要課程的金融工程方向的學位。另外,有關風險管理各研究領域最新成果的出版物的發行數量也在逐年上升。1996年,PeterBernstein《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 (AgainsttheGods:TheRemarkableStory0fRisk)一書的出版喚起了大眾對風險管理的興趣,此書之後被列為北美和歐洲的最佳暢銷書之一,還被翻譯成11種語言出版。如今,每年至少有一種致力於風險管理某領域研究的新期刊面世。
金融機構在討論風險管理的時候,通常將其主要風險分為兩類,即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不能歸類為這兩類的風險則被標記為“其他風險”。然而不幸的是,“其他風險”沒能得到與對待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同樣的重視。如同我們將在第l章中所表述的,在過去的20年中許多業績一貫出色的金融機構先後分別遭受了總計超過10億美元的損失。然而更糟糕的是,許多金融機構還因此而宣告破產。事實上,這些損失既不是由信用風險也不是由市場風險所導致的,而是由已經被劃分為其他風險中的操作風險所引起的。諷刺的是,操作風險——作為造成上述巨額損失的罪魁禍首——卻被認為是,至少被部分地認為是近來高速發展的技術革新、取得革命性發展的信息網路、放鬆的金融管制以及全球化的產物。
銀行系統不得不面對自己還沒做好足夠準備來解決操作風險這樣一個痛苦的現實。現在許多銀行都認同:RogerFerguson(他於200l一-2006年擔任聯邦儲備體系理事會副主席)的觀點。
精彩書摘
直到最近,人們依舊認為銀行被暴露於兩種主要的風險之中。按其重要性排序,它們分別是“信用風險(契約損失)”與“市場風險(由於股票價格、利率和匯率等市場指標的變化而引起的損失)”。操作風險則僅僅被視為“其他”風險中的一部分。對銀行來說,“操作風險”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事實上,操作損失被反映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並且現如今每天都還會在銀行業里出現。操作風險往往影響著所有的銀行活動及業務部門的健全與操作效率。大部分損失從量值上看相對較小——但正是這些損失經常要發生的事實,導致了它們的可預測性,從而使我們能夠對其進行經常性的預防。諸如此類的操作損失的例子具體包括由意外的會計失誤、小額信用卡舞弊或設備故障等所導致的損失。而與導致更大損失的操作風險相關的事件包括抗稅、越權交易、大額內部舞弊活動、由於自然災害等導致的業務中斷以及故意破壞等。
大約直到20世紀90年代,上述事件中的後一類事件還沒有經常性地出現,即使偶爾出現銀行通常也有能力承擔這些損失,並不會因此發生什麼嚴重的後果。這是容易理解的,因為大概直到20年前銀行業中的操作一直受到諸多的限制,交易量要求相對適度,操作的多樣性也受到限制。因此,在當時,操作風險的重要性被認為是比較小的(其影響與收益規模和業務單位的離散程度正相關),相對於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來說,它對管理人員的決策與資金分配的影響還很有限。然而在近20年的時間裡,全球金融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切導致銀行風險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