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不著門孔慶東談教育》

《摸不著門孔慶東談教育》

《摸不著門孔慶東談教育》是一本輯錄了孔慶東關於教育、教師、語文教學的大部分文章的書,本書稿涉及當代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現代文學與語文教育的關係、高考與語文素養的關係等,包括教育、語文、校園三個方面的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摸不著門孔慶東談教育》封皮《摸不著門孔慶東談教育》封皮

為什麼我把自己有關教育的論述統稱為“摸不著門”?是天太黑還是門太高?是我們身在此門中還是身在此門外?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從十多年前開始,我們好多做文學研究的,不約而同地把關注點移向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上。我想這可能是學術的自然升華吧。
我在北大做的博士論文是研究大眾文學通俗文學的,我早說過這樣一個觀點,中國主要落後在中間層次上,落後在大眾文化上,落後在教育上。我跟錢理群曹文軒等老師說,咱們現在文學研究的許多成果,有多少轉化到中學了呢?幾乎沒有。
我1990年的時候到中學當老師,看到語文教參,有點吃驚,那上面的觀點和我們在大學校園裡所談論的相比,好像是在兩個世界裡。魯迅在《拿來主義》里提到了尼采,可《拿來主義》的教參仍然把尼采說成是德國資產階級反動哲學家,脫節是如此之大,脫節至少10年以上啊!而當下的中學語文界採用的則是我們上個世紀90年代的說法,總是落後有10年左右,存在著巨大的對話空間。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學術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教育成果,這些學術成果成了我們這些學者的自說自話,成了學者之間的對話。其實魯迅那個時代的思想高度我們可能很久都趕不上,但就說他們自身吧,也沒有很好地傳播出去,只是一些大學的學生學者寫文章互相給對方看, 《新潮》《每周評論》的那些人,也就是胡適、魯迅他們之間在互相啟蒙,可老百姓還是那些老百姓,與啟蒙無關。
從1917年到1937年啟蒙了有20年吧,可日本人來了還是有那么多人去當漢奸,其中很多“底層漢奸”倒不是為了功名利祿,絕大部分是因為愚昧,他們覺得人家日本人這么大老遠地來到這裡不容易,晚上找不著路,打個燈籠給人家帶帶路做做好事,打完燈籠我回家睡覺去,也不知道要錢。當時很多老百姓是無意識地做了漢奸的事,他們沒有國家觀念,魯迅所說的什麼國民性改造,改造民族靈魂之類,根本聽都沒聽說過。
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有強烈的救國救亡的意識。我認為救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革命,一種是教育。革命不能總搞,搞一回兩回就行了,代價太大。歸根結底還得靠教育。教育事業發展到今天,成就是巨大的,代價也不小。應試教育的弊端越來越凸現出來,教育最後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近年來獨木橋多造了一些,但後面湧來了更多的千軍萬馬。擠過去之後怎樣?彼岸還有很多獨木橋。教育的本質應該是讓人過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成為更完善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培養應試的機器。面對眼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我們應該思考的不僅是增加有限的就業崗位的問題,而且應該思考何謂教育,何謂育人之道。這自然有一個“教育之門”的問題。那么,咱一直就在“此門中”呢,還是永遠“摸不著門”?

作者簡介

孔慶東孔慶東

孔慶東,人稱“北大醉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央視“百家講壇”著名壇主,新浪文化部落格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後留校任教。曾被評為“北大十佳教師”之首。十餘年來,孔慶東博士先後寫出當下中國罕見的酣暢淋漓、嬉笑怒罵的痛快文字,其《47樓207》、《笑書神俠》、《千夫所指》、《空山瘋語》、《口號萬歲》、《四十不壞》等書一直暢銷不衰,為當今影響最大思想者之一。

目錄

第一輯我現在怎樣做老師
我現在怎樣做老師
咋教育孩子
不要蒙住學生的眼睛
一場沒有句號的辯論
怎樣做個北大人
語文老師孔慶東談數學
怎樣對待異端
坐飛機上課的學生
不漂亮的女生
少爺小姐請讀書
問還是不問
第二輯大話語文
漢語的悲哀
用優美的漢語贏得世界
語文問題
怎樣學語文
我看語文第一課
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傳統
魯迅是語文教學的靈丹妙藥
慶東作文秘訣
理直氣壯讀金庸
《天龍八部》能人選中學課本嗎
泯滅人性的分數
溫酒一杯話高考
摸不著門
全國高考語文試卷分析研究:以2003年為例
第三輯校園是個海
北大四博士
老錢的燈
俠之大者,錢理群
平原下有海
蔡元培的矛盾
生命失敗的微妙
純潔的生命詩篇
鮮活的恐懼
緬懷激情年代
靈魂工作者還能逮著老鼠嗎
博雅塔前人博雅
北大的恥辱和光榮

書摘與插圖

《摸不著門孔慶東談教育》插圖《摸不著門孔慶東談教育》插圖

第一輯我現在怎樣做老師
我現在怎樣做老師
在電腦上一打出這個題目,就覺得自己道貌岸然,面目可憎。夫人從我身後經過,瞟了一眼,陰陽怪氣地說:“哎喲,真偉大。這回天下當老師的可有了光輝榜樣了。”一側身,又俯在兒子的耳邊說:“你爸又要禍害人了,快吃蓋中蓋去。”

我聽了雖然氣憤,但又實在不能發作,因為這個題目的確讓人覺得3張紙畫個鼻子——臉太大了。我的老祖宗被尊為“至聖先師”,也不曾寫過這種吹牛文字。魯迅先生夠偉大的,也只寫了一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若不是編輯小弟弟小妹妹催逼得緊,我是打死也不敢摸這根高壓線的。不過轉念又想,這東西其實天天有人在寫,那些“模範教師”,那些“先進班主任”,不是都被強迫寫過這東西嗎?不但寫,還要腆著臉上台去念,念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比勞改犯還遭罪。老子二十多年前連批林批孔批宋江的文章都寫過,這點苦有啥吃不了的?寫!大不了讓孔慶東告我一個侵犯名譽罪唄。
我正式當老師的時間不太長。當過3年中學老師,4年大學老師。此外各種臨時老師當了無數。如果說老師就是教給別人知識的人的話,那我從3歲到現在,可以說沒有一天不是在“誨人不倦”中度過的。我當老師的秘訣用一句話就可概括,叫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好為人師”,兩個基本點是“不求為人師表”和“人人是我師”。
我從小好為人師,見人有錯誤就指出,見人有疑惑就指點。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中說:“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我錯誤地理解了偉大領袖的話,把“誰向我們指出都行”理解為“我們向誰指出都行”,結果到處碰壁,吃盡苦頭。小時候,我向父母指出,得到的是辱罵和毒打;我向老師指出,得到的是嘲笑和批判。長大後,我向領導指出,得到的是什麼,中國人都知道。這些我都不在乎,最最笨蛋的是,我竟然膽敢向每一個女朋友指出。結果在我短暫的戀愛史上,有三個女朋友因為我指出她們的錯別字而憤然離去。但是我本性難改,不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告訴別人就渾身難受。所以要說“我現在怎樣做老師”,中心特點就是,天生酷愛本職工作,最見不得眾生愚昧。敵人若把我抓去,不用嚴刑拷打問我的上級是誰,只要把我上級的名字寫錯,我立刻就會上去改成正確的,並讓他們再默寫一遍。
為了保證“好為人師”這箇中心,首先要做到“不求為人師表”。有些老師的最高理想是“為人師表”,這在我看來就是犯了“主題先行”之病。你怎么能保證自己配得上“師表”呢?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他可沒說“師者,做人之榜樣,生活之楷模也”。把老師的道德標準定得過高,容易導致率相作偽,“師賊”叢生。 《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示。當然,大多數老師的道德是在水準線之上的,但那是因為這一職業本身是“積德”的職業,有利於人的道德修養,而不是當老師的人天然比別人高尚。我在道德上取與學生平等的態度,你勤奮刻苦,我給你好成績;你敢擾亂課堂,我當場揍你丫的;你認真指出我的錯誤,我請你吃飯;你敢穿三點式來上課,我就告你性騷擾。總之,不當聖人,教和學兩方面都會從道德的壓抑中解脫出來,從而集中精力於知識的傳與承。
既然不用為人師表了,那就可以真正的虛懷若谷,“人人是我師”。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話太驕傲了,喪失了三分之二的學習機會。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必然知道或者掌握另一個個體所不知不會的某些事物或本事,所以,從每一個人身上多少學點東西,是保證自己能夠永遠“好為人師”的無窮源泉。如果說當老師的應該具備什麼道德的話,我認為就應該具備“人人是我師”這個道德。這個道德既符合老子“知雄守雌”的理論,又與毛主席所提倡的民眾路線相一致。其實用武俠小說里的話表達出來,就是“北溟神功”。一個人有了北溟神功,但是絕不想當武林盟主(為人師表),而是只想當一個達摩堂長老(好為人師),這對於我這種中等智力中等運氣的人來說,應該是可以做到的吧?
咋教育孩子
還有一個多月,孩子就要出世了。我那小市民的太太,整天膩著我商量將來如何教育我們這“愛情的結晶”。依著她的意思,三歲學英語,六歲彈鋼琴,從小便知道左手拿叉,右手執刀,進門用香皂洗三遍手,出門從不吃小攤上的東西……我聽著就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我說你怎么比四人幫還能摧殘祖國花朵啊?你這一套,跟那三歲磕頭、六歲纏足只有時代的不同,其罪惡本質都是一樣的!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造就一個廢物加奴才。兵荒馬亂的年月,他肯定先死;太平盛世,他什麼也享受不著。你看你丈夫我,英語不會,鋼琴不懂,吃飯以手為叉,以齒為刃,一塊香皂用半年,專門吃各種小攤,結果活得天天快樂,人人愛戴,多么自由,何其幸福,連你這么高雅的女同志都願意嫁給我,這是為什麼??
太太說,那依著你呢??
我莊嚴地思考了一陣,說:首先得進行飢餓教育,讓他知道啥叫餓。知道餓才知道天下沒有不好吃的飯,才知道唯物主義的出發點。當然,還有寒冷教育、疼痛教育、挫折教育、羞恥教育、孤獨教育……總之,要讓他挨餓受凍,挨打受罵,摔倒了絕對不扶他,從不給他零花錢,從小要自食其力,知道人生之艱難,世道之險惡,為爭取自由而進取,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太太說:四人幫加上希特勒,也不如你兇殘。你這老不死的,成心要虐待死我的孩子,我還不如把他送孤兒院呢!?
我說反正不能像你那么辦。太太說要像你那樣辦我跟你拼了。吵了一遍又一遍,一直上升到是用無產階級思想育人還是用修正主義思想育人的高度,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最後,我忽然想通了:“咱別吵了,這么辦也好,那么辦也好,咱們徵求過孩子意見嗎?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受這種或那種的教育嗎?我們有什麼權利讓一個潔白的生命按我們的思維模式去成長,我們怎么能保證我們的想法不是大錯特錯、荒謬絕倫?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難道就非得成為某種思想的實驗品么!”太太說,那怎么辦呢?
不要蒙住學生的眼睛
往學生面前一站,自以為是塑造靈魂的工匠,嫻熟地搬出幾十年如一日的模具,把活生生的靈魂一個個地澆鑄進去。——這已經成了我們中學教師的職業幻想病。殊不知,學生畢竟不是單純的原材料,不是有生命的標本,不是“馬魯大”,任你怎么施展女媧的摶土絕技,他們也不能排成令君滿意的兵傭大陣。這裡的關鍵就在於,學生不僅僅是屬於教師、屬於學校的,他們同時屬於家長,屬於同學,屬於親友,屬於全社會!咱當老師的本事再大,能一手遮得住全社會這個天么?
孩子大了,懂事多了,不免想這想那,問是問非。你讓他“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他偏要要東張一眼,西豎一耳。且不說學校與社會之間插滿了五花八門的“連通器”,就是學校本身,也並非無菌無毒的真空試管。老師們在學問上不可能是無所不知的萬能電腦,在品德上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聖人大仙,那么,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要求學生都成為冰清玉潔的蒸餾水呢?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無可質疑的,但那種含在嘴裡的愛,最後恐怕要成為丟入冰里的害。
有個笑話說,老和尚怕小和尚吃葷,從來不讓他見到肉。一次廟外飄來肉香,小和尚問是何物,老和尚說那是毒藥。夜裡小和尚翻來覆去睡不著,老和尚問他什麼了,小和尚說:“我想吃一口毒藥!”
可見,單純的禁忌和隔絕信息的方法,對受教育者來說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當今社會,中學生在接受信息方面幾乎與教師處在同一的起跑線上,一些優秀的學生在知識和思想兩方面,都向教師發出了有力的挑戰。避而不談,顧左右而言它,是一種怯懦的、不負責任的態度;惱羞成怒,強令學生閉上雙眼,只能讓學生更加鄙夷。我們那種“千萬不要鬧出什麼亂子”的神聖感情,應該在學生的“哈哈哈”中舊貌變新顏了。
蒙住學生的眼睛,還是鍛鍊學生的眼睛,實際上意味著是否平等看待青年人的問題。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不能迴避的現實。學生的眼睛明亮了,眼界開闊了,眼光銳利了,我們作老師的應該欣喜和驕傲。當學生突破了我們的模具,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這個複雜的世界時,我們應該像魯迅說的那樣:“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光明的地方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