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著,我受得了》

《我站著,我受得了》

《我站著,我受得了》,奧拉夫·H·豪格著,由作家出版社於2009年2月1日出版。本書由挪威漢學教授哈羅德·勃克曼和著名中國當代詩人西川聯合翻譯,將這位生前對中國醉心不已的挪威詩人介紹給正處於巨大轉變中的中國讀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第1版(2009年2月1日)
叢書名:奧拉夫·H·豪格詩
平裝:127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506346085
條形碼:9787506346085
商品尺寸:21x14.2x1.2cm
商品重量:159g
ASIN:B003FZA0NY

內容簡介

《我站著,我受得了》內容簡介:豪格的詩學歷程從浪漫主義到現代主義,從象徵主義到具體詩,從個人化到非個人化,不斷在自然景色與夢境之間擺盪。豪格的詩深受中國古代詩歌影響,富有東方意韻;語言質樸抒情,寓意深刻;對他來說,“幾滴水”、“一粒鹽”才是人類與世界最美好的聯繫,成為對物慾橫流的現實世界的抵抗和安慰。
他的詩被譯成數十種文字,在歐美有較大影響。2009年2月作家出版社將出版中文版豪格詩選《我站著,我受得了》由挪威漢學教授哈羅德?勃克曼和著名中國當代詩人西川聯合翻譯,將這位生前對中國醉心不已的挪威詩人介紹給正處於巨大轉變中的中國讀者。
挪威駐華大使司文先生:“我們很高興這次能將一位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挪威詩人的作品帶回給中國讀者,希望它能觸發更多的中挪文化交流。”
作家出版社:“豪格的詩質樸、大氣、簡潔、迅捷,直擊事物和詩理的核心,在風格上與中國古典詩歌有一種奇妙的遙相呼應。他的詩集的出版是中挪當代詩歌和文化交流中的一件盛事,必將令眾多的中國讀者傾心。”

編輯推薦

《我站著,我受得了》:奧拉夫·H·豪格詩選

作者簡介

挪威,20世紀傑出詩人奧拉夫·H·豪格(1908-1994),生於挪威西部的一個叫烏爾維克的村子。該地景觀壯麗,最後一紀冰川開鑿出高山和幽深的峽灣。他以果園種植為生。春天裡果樹在積雪的山峰下綻放,美如畫卷,現實生活卻頗為艱辛。

目錄

選自《灰中餘燼》(1946)
謠曲與韻腳/9
你不要相信/12
選自《在山崩的陰影下》(1951)
你的路/17
眼淚,你不必流下/18
給被雪壓的果樹解除重負/19
在山崩的陰影下/21
蜘蛛/23
大海/25
選自《樹葉在深谷遲遲地變紅》(1956)
把好心腸轉送給別人/29
讓我們看看你的田地/30
七個大風/31
血緣/32
海峽對岸的河/34
相遇/36
緩慢地,真理降臨/38
朝鮮/39
金雞/40
選自《在老鷹的草叢上》(1961)
再次歌唱/43
請不要給我全部真理/44
我拉開窗簾/45
在海灘上/46
晚霞/47
屈原的故事/48
致李白/50
十一月的夜晚/51
阿斯特魯普的一幅畫/52
莊稼/53
藍色的國家/54
選自《東風裡的水珠》(1966)
真理/59
平常的日子/61
我們航行在不同的海洋/62
萊夫·利克松/63
在中國門前/64
你看,我站著/65
在高處/66
一個詞/67
公雞風向標/68
今天的詩歌/69
冬天的早晨/71
而我曾是悲哀/72
海峽邊的春天/73
你曾是風/74
長柄大鐮刀/75
大鐵錘/76
鋸子/77
布萊希特/78
詩/79
老詩人試著當現代派/80
我有三首詩/81
今天我看見/82
腐爛的樹幹/83
消逝的夏天/84
綠蘋果/85
就是那個夢想/86
選自《問風》(1971)
陶潛/89
我砍倒窗外高大的蘋果樹/90
不安分/92
樹葉小屋與雪窟/93
讀陸機,寫首詩/95
派克筆芯/96
我瞄高一點兒/97
來了封信/98
那個人/99
你不能把帽子掛在太陽光線上/100
不坐汽車,不坐飛機/102
不僅太陽與上帝看見了正在發生的事/103
選自《草梗》(1980)
山嶺不再誘惑我了/107
多年使用弓與箭的經驗/108
新檯布/109
我要做點兒狂野的事/110
上溪谷去/111
……

文摘

儘管按照北島的說法,豪格“深受挪威青年詩人們的喜愛”,但豪格是一位老派的詩人。這不是就其詩歌語言、詩歌形式、詩歌趣味而論,而是就其精神關懷而言。他反覆寫到“真理”問題:《真理》((緩慢地,真理降臨》《請不要給我全部真理》等等。這也會使我們聯想到孟子所說的:“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古詩十九首》中還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豪格關心真理問題的原因是由於他一方面身處鬧市之外,索居於自然之中,地偏心遠,另一方面,他看出了萬物的不安分(((不安分》)。有時他甚至升高了他心靈的潛望鏡,看到韓戰、越南戰爭。但他雖然關心真理問題,他所獲得的發現卻不是老生常談,而是另有洞見。他的真理是“一隻易驚的鳥”,他並不要求全部真理的冠冕堂皇,一點點真理足慰平生。一點點水滴一樣的真理,只要抓得住,足以使人不同於凡俗。《多年使用弓與箭的經驗》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他對生活的一個驚人的發現:一個人射箭而射不中固有的靶心,卻發現那被射中的地方其實是另一個靶心。這種想法是顛覆性的,甚至是後現代的。中國古代也有關於射箭與靶心的說法。《韓非子·用人》:“釋儀的而妄發,雖中小不巧”;《外儲說左上》:“有常儀的,則羿、蒙以五寸為巧。無常儀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