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教育》

《成長教育》

影片描寫一位16歲女孩面對成長經驗、家庭期許,以及突如其來的迷人愛情介入下,從女孩轉變成女人的心境歷程。2010年1月22日素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協會宣布,《成長教育》將與兩部好萊塢之作《阿凡達》《拆彈部隊》爭奪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這兩座含金量最高的獎項。巧合的是,這三部影片各自都獲得了8項提名。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16歲的珍妮是一個聰明開朗的小姑娘,就讀於英國倫敦鄉下一所女子學校的預科班,她的成績很好,是眾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學的“種子選手”。某天,她遇見了成熟時髦、風趣迷人的男人大衛,並閃電般地與他陷入愛河不可自拔。大衛帶她見識了大都市的燈紅酒綠和浮華奢靡,這一直是她非常嚮往的生活。在此之前她從來未曾想過,這種生活如此輕易就能得到。很快她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備考牛津的念頭也被拋諸到九霄雲外。

與大衛一起的日子看起來是如此美妙,但是某一天,真相卻如一記磚頭重重地敲在珍妮頭上。她從一個天真活潑的女學生變成了一個世故圓滑的女人,她開始反思這種生活是否真的是她想要的……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Jenny 凱芮·穆里根
David 彼得·薩斯加德
Jack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Danny 多米尼克·庫珀
Helen 羅莎曼德·派克
MissStubbs 奧莉維亞·威廉士
Headmistress 艾瑪·湯普森
Graham 馬修·比爾德
Sarah 莎莉·霍金斯

職員表

製作人:菲諾拉·德耶/FinolaDwyer;DouglasHansen;尼克·霍恩比/NickHornby;WendyJaphet;JamieLaurenson;CarolineLevy;阿曼達·珀西/AmandaPosey;JamesD.Stern;大衛·湯普森/DavidM.Thompson

導演:羅勒·莎菲/LoneScherfig

副導演(助理):ChrisBurgess;PaulCathie;JoeGeary;ClareGlass;TomMulberge;TomWhite

編劇:LynnBarber;尼克·霍恩比/NickHornby

攝影:JohndeBorman

剪輯:BarneyPilling

選角導演:露西·貝文/LucyBevan

藝術指導:AndrewMcAlpine

美術設計:BenSmith

服裝設計:OdileDicks-Mireaux

布景師:AnnaLynch-Robinson

幕後花絮

本片本來由英國導演比班·基德龍執導,但是後來他去了另外一個電影,當時彼得·薩斯加德的戲份已經開拍,製片方最後選擇了羅勒·莎菲作為導演,因為她和編劇尼克·霍恩比屬於倫敦的同一家經紀公司,而且她也非常感性,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很強。

該片榮獲2009年聖丹斯電影節人民選擇獎和攝影獎兩項大獎。

電影改編自記者琳恩·巴伯的回憶錄,劇本由尼克·霍恩比編寫,該劇本曾被《綜藝》雜誌評為“2007年未被拍出的最優秀電影之一”

相關製作

獨具一格的英倫風貌

成長教育成長教育

《成長教育》改編自作家兼記者林恩·巴伯(LynnBarber)所創作的同名回憶錄,最初的時候是以連載的方式第一次出現在英國文學雜誌《格蘭塔》(Granta)上的……接手了影片改編劇本的工作的是尼克·霍恩比(NickHornby),他說:"我到現在仍然沒辦法完全確認,到底是巴伯的自傳里的哪一部分對我產生了如此強烈的吸引力,然而那樣的感覺卻是如此地清晰且真實存在的。當我讀完了巴伯寫的原著之後,就把它拿給我的妻子阿曼達·伯滋(AmandaPosey)看--她在這裡擔任的是製片人的工作,我對她說,'我從這本小說里嗅到了電影的味道。'伯滋對我的直覺表示同意,於是她馬上找來了自己的合作搭檔菲諾拉·德懷爾(FinolaDwyer),開始合計將它改編成電影的可能性。然而讓我感到無比悲哀的是,當她們走到了尋找合適的編劇人選這一步驟時,竟然完全把我這個人遺忘到了腦後,直到她們看到我在一旁虎視眈眈且充滿渴望的眼神,她們才驚覺原來最完美的人選一直呆在她們身邊。"

也許正是因為林恩·巴伯在原著小說中所釋放出來的強大且非常有對抗性的聲音,才會讓尼克·霍恩比產生了如此深刻且無法抑制的興趣的,他承認道:"當我看到巴伯對自己早年經歷的描寫方式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竟然是如此地想知道隨後發生了一些什麼……一般情況而言,人們之所以願意看巴伯的回憶錄,是因為對她這個人充滿了疑惑和好奇,想要進一步了解她,但是巴伯總是有辦法讓你忘記她的記者身份,當我意識到這本小說所講述的到底是什麼時,一下子就沉浸在其中無法回頭。很快,我就明白自己應承下來的是一個多么艱巨的任務了,因為我手中真正能夠掌握的內容只有10到12頁的文學雜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卻為它傾注了從沒有過的熱情。我覺得自己真的是非常地明白詹妮正在過的生活,感同身受:當我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也和家人住在城市的近郊,我的父母同樣沒有念過大學。另外,我還非常喜歡故事中因為進退兩難的局面所製造出來的豐富的素材、背景故事和想像力--基本上而言,我們需要在這裡面處理的就是生活與教育之間的關係。我以前曾當過老師,所以有的時候我想的比別人多,我深信自己能夠有效地擴大巴伯的回憶錄的容量,讓它成為一個擁有著足夠的趣味性和戲劇衝突的電影劇本。"

定位在英國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

成長教育成長教育

在仔細地構架《成長教育》所展現的背景時期的過程中,所有的電影人都很快地指出,英國在1961年的時候,還沒有步入那種愉快活躍、多姿多彩的生活氛圍當中。自從1960年英國保守黨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HaroldMacmillan)宣布"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從沒有過如此美好的生活",在隨後的4年時間裡,英國的普通家庭仍然過著拮据、節約的簡樸日子,雖然他們確實在全神貫注地觀察社會產生的極速變化,以及對性愛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人們並不急著在自己的身上驗證這一切,原著作者林恩·巴伯說:"每當有人談起60年代的英國時,我都忍不住想尖叫……其實直到1963年或1964年,社會才發生非常快速且明顯的巨變,而在此之前,仍然還是一成不變的單調。對於我來說,《成長教育》中的一個故事點就在於1962年這一組關鍵的數字,而這正好也是這部影片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們仍然身陷在戰後的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當中,尤其英國是一個極端孤立超然的國家,同時也相當地貧窮可憐。第二次世界大戰令美國特色的產品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其中包括汽車和搖滾樂,那裡滿大街跑的都是凱迪拉克。可是在英國,我們仍然需要以公車代步。"

為影片建造出了完整的背景設計的是曾經給《鋼琴別戀》(ThePiano)做過藝術指導的安德魯·麥艾爾派恩(AndrewMcAlpine),他解釋道:"《成長教育》對焦在了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我們都處在了時代變遷的邊緣地帶,我們不得不停止使用商家發的優惠卷,開始嘗試著重新找回那個被淹沒掉的真實的自我。影片中的父母知道他們勢必要經歷一些改變,可是卻不知道具體的細節是什麼,自然也搞不明白事態的發展方向了。於是,他們利用惟一的女兒作為一個通道,帶領著自己去理解未來的形式,因為這樣的未來--就像我們後來知道的那樣,確實充滿著讓人無法理解的驚人信息。"

影評

凱芮·穆里根的表演非常迷人,導演羅勒·莎菲在情緒上的克制讓這些在文化上深思熟慮的畫面也有了生命。總的來說《成長教育》是一部出色的電影。--《綜藝雜誌》

非常驚艷!將會是年度最好的電影之一。羅勒·莎菲的電影讓人禁不住去想,為什麼會有這樣一部電影,對人性的弱點和缺點的把握的非常到位。--《洛杉磯時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