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舊遊·登蓬萊閣》

憶舊遊·登蓬萊閣 是宋末元初 張炎的作品

概況

【作品名稱】憶舊遊·登蓬萊閣
【創作年代】宋末元初
【作者姓名】張炎
【作品體裁】

原文

憶舊遊
登蓬萊閣
問蓬萊何處,風月依然,萬里江清。休說神仙事,便神仙縱有,即是閒人。笑我幾番醒醉,石磴掃松陰。任狂客難招,采芳難贈,且自微吟。
俯仰成陳跡,嘆百年誰在,闌檻孤憑。海日生殘夜,看臥龍和夢,飛入秋冥。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雲。正目極空寒,蕭蕭漢柏愁茂陵。

詞牌

注釋

1、蓬萊閣:蓬萊閣是江南名勝之一,處於浙江紹興臥龍山下。紹興處於錢塘江、曹娥江、杭州灣的懷抱之中。登高一望,江天空闊。風景極為獨特。周密、張炎等人曾於此處作詩吟詠。 2、蓬萊:又稱“蓬壺”、“蓬山”。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神山。《列子湯問篇》:“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與,一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李商隱《無題》:“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3、“風月”句:景色依舊,人事已非。 4、“萬里”句:登高遠眺,江天空闊。 5、“休說”三句:神仙並不存在,只有放棄俗世的紛擾,才是真正的神仙。世上有蓬萊閣一類景物可供幽賞,這正是神仙的安身立命之地。神仙: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閒人:閒散之人。 6、醒醉:晏幾道《木蘭花》:“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7、“石磴”句:“石磴掃松陰”為“松陰掃石磴”之異文。石級,石台階。松陰:松樹之陰。多指幽靜之地。 8、狂客:放蕩不羈的人。唐詩人賀知章,其自號"四明狂客"。賀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人,性放曠,善談說。開元中遷太子賓客,兼秘書監。晩年尤加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天寶初,還鄉為道士,不久即壽終。見《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 9、難招:難以招回。 10、“采芳”句:欲采芳草,無人可贈。《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11、微吟:小聲吟詠。詞人感到孤獨,無以排憂,只好微吟以求慰藉。 12、“俯仰”句:轉眼許多世事盡成陳跡。抒發了人物皆非之感慨。俯仰,低頭和抬頭,形容時間很短。陳跡:過去的事跡。 13、闌檻孤憑:獨自憑靠欄桿。 14、海日生殘夜:王灣《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殘夜:天快亮時。 15、“看臥龍”句:見臥龍山在朦朧中的盤踞情狀。山騰如龍,人在夢境。《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16、秋冥:秋天幽深。 17、“還聽”句: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18、目極:用盡目力遠望。 19、不生云:雲氣蜇狀,一片淒冷不動氣象。 20、“蕭蕭”句:漢武帝劉徹陵墓曰茂陵。茂陵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茂陵:李賀《苦晝短》:“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司馬相如,字長卿,是西漢著名文學家。景帝時任武騎常侍,武帝時拜孝文園令,都是閒散官職,與他的才華、抱負極不相稱。他悶悶不樂,終於棄官而去,閒居茂陵家中。李商隱《寄令狐郎中》“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病相如。”

釋文

問蓬萊仙山在何處,眼前風月依舊人事已非,江天空闊客子形單影隻。不要說神仙事,神仙並不存在,只有放棄俗世的紛擾,才是真正的神仙。應笑我多少次獨醒爛醉,松陰之下把石磴掃個沒完。無奈賀知章一樣的狂客難以招回,採得芳草無人可贈,我姑且小聲吟詠孤單。 轉眼許多世事盡成陳跡,感嘆“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獨自憑靠欄桿。天快亮時大海上升起太陽,山騰如龍,人在夢境,一切盡入秋天幽深的變幻。又聽到大江東去滔滔之聲,山壑不生白雲一片淒暗。我用盡目力遠望寒天,惦念茂陵蔥蔥鬱郁的柏林,不知他如今受到怎樣的摧殘。

憶舊遊
雙調一百零二字,平韻格。
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腳▲仄韻腳)
問蓬萊何處,風月依然,萬里江清。
●○○⊙●,⊙●○○,●●○△。
休說神仙事,便神仙縱有,即是閒人。
⊙●○○●,●⊙○●●,○●○△。
笑我幾番醒醉,石磴掃松陰。
⊙●●○⊙●,○●●○△。
任狂客難招,采芳難贈,且自微吟。
●○⊙○●,●○⊙●,●●○△。
俯仰成陳跡,嘆百年誰在,闌檻孤憑。
⊙●○○●,●⊙○○●,○●○△。
海日生殘夜,看臥龍和夢,飛入秋冥。
⊙●○○●,●⊙○○●,○●○△。
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雲。
⊙●●○⊙●,○●●○△。
正目極空寒,蕭蕭漢柏愁茂陵。
●⊙○○●,⊙○●●○●△。

作者

張炎
(1248-1319)南宋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後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曾從事詞學研究,著有《詞源》,有《山中白雲詞》,存詞約三百首。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還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引

賞析

蓬萊閣是江南名勝之一,處於浙江紹興臥龍山下。紹興處於錢塘江、曹娥江、杭州灣的懷抱之中。登高一望,江天空闊。風景極為獨特。周密、張炎等人曾於此處作詩吟詠。這首《憶舊遊》,詠來曲折低沉,清空幽峭。
“問蓬萊何處,風月依然,萬里江清”。全詞借勢起筆,“問”字直接領起,帶出登閣遊覽的總印象。“風月”從時間上寫人事的變化。時間未變,而思念大變,令人倍感痛心。“萬里江清”。從空間上寫閣上眼界的空闊。“休說神仙事,便神仙縱有,即是閒人。”前面三句寫景,此句轉為抒情。從寫景到抒情,轉得虛靈。意為身歷亡國巨變,要象神仙那樣出世嗎?但神仙並不存在,不值得追求的。作者是南宋遺民,他認為只有放棄俗世的紛擾,才是真正的“神仙”。世上有蓬萊閣一類景物可供幽賞,這正是“神仙”的“安身立命”之地。
“笑我幾番醒醉,石磴掃松陰。”以“醒醉”、“掃磴”的活動來表示,含蓄表達中點明“游”字。“石磴”即用“松陰掃石磴”句。“任狂客難招,采芳難贈,且自微吟。”筆觸之處又迴轉蓬萊閣。“松陰”掃“石磴”,已有“獨”意。“采芳難贈”化《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詩意,欲采芳香,無素心人可贈。詞人感到孤獨,只好“任”之,只好“微吟”自尋慰藉而已。
“俯仰成陳跡,嘆百年誰在,闌檻孤憑”,意接上片總括遊蹤。世事的變化和此行的孤獨。所云“俯仰”之間,許多世事盡成“陳跡”,抒發了物人皆非之感慨。感物中懷人念遠中傷逝,憂憤加深。“海日生殘夜,看臥龍和夢,飛入秋冥。”寫天亮前所見景色。“海日生殘夜”,寫殘夜所見臥龍山在朦朧中的盤踞情狀。山騰如龍,在人夢境。作者思緒跳動,從殘夜到天明,從日色到江聲。
“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雲。”“不生雲”,雲氣蜇狀,自為一片淒冷不動氣象。“正目極空寒”,從恢強飛動轉到冷峭幽寂。“蕭蕭漢柏愁茂陵”,結句上接“目極”,意卻向遠處延伸。此句含意無限,是遺民心事的點睛之筆。“愁”字,點出“茂陵松柏”與此時、此地、此心的關係。
陳廷焯評這首詞時講:“後闋愈唱愈高,是玉田真面目。”“愈唱愈高”,因情所致,愈來愈激動,在詞的節奏抑揚頓挫,高低相間,高低相抑,詞筆極為婉約幽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