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短笛》

《心靈短笛》

《心靈短笛》作者總是喜歡樸素,覺得樸素到極致,便是一種石破天驚的深刻,或許是生在山裡長在山裡的緣故。母親的一番話、兒子的一封信、一個景致、一次經歷、一草一木,都是最樸素不過的事了,但平時就喜歡這樣點點滴滴的積累。五十年過去了,於是作者覺得應該拋開白天工作上那些瑣事,夜深人靜的時候,整理整理心情,斷斷續續地記一些內心的體驗。現在把這些匯集起來,編印成這本《心靈短笛》。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心靈短笛》收錄作者談人生、抒鄉情、寫域外旅痕的文章幾十篇。讀這些文章,如同一席簡單的家常,清淡樸素但真實。在行文形式上,《心靈短笛》每篇文章的開場用元曲體現文意,在篇尾用上一幅幅的笛子吹奏圖豐富內容,還把文章裡邊意味雋永、耐人品讀的句子摘錄出來,那種負責任而又坦誠的心意,構成了美,讓我們感到新鮮。

內容簡介

把零零碎碎的人生片斷剪輯歸類,還搬出元曲,逐一安在每篇小作之首,主要目的是冀望於借古人之筆,彌補自身修行的淺陋。

目錄

序/葉辛
學會自己思想
國風之詠
高高的番紅嶺
重訪老青山
不識泰山
我把黃山裝進心中
貴州山水詠嘆
徽州古道
沙漠明眸
走進玉龍
進藏隨想
孔子墓
十里秦淮滄桑夢
暮色中的浮山灣
讓心靠岸的小鎮
姑妄之聲
人生的一堂課
婚禮上的祝語
病榻前的參悟
文字緣
讓生命之水暢流
心語
人際間
緣分
詮釋真情
廉價的賄賂
也說辭舊迎新
論中西餐之道
留住瞬間
大學夢
我讀于丹
真即自然
薌澤之吟
月下心音
榴槤
瓷緣
魂牽夢縈九思堂
螢火蟲

故屋新居
父親的淚
藏趣
域外之音
阿姆斯特丹與櫥窗女郎
夕陽中的威尼斯
多彩的印度
維也納之魂
心在飛翔
收藏皇后鎮
勇者之旅
車過南阿爾卑斯山
比薩斜塔
巴黎的衝動
紐約散記
聖安東尼山的啟示
後記

前言

由於我有二十餘年在貴州山鄉的經歷,我對自然界山的感情是遠勝於其他的。與唐先生的交往也從山開始,他用《高高的番紅嶺》作為這本《心靈短笛》的開篇,也就是出於對山有著解不完的情結。特別是那一篇《貴州山水詠嘆》,我打開這本書,選讀的第一篇作品,就是看唐先生如何解讀我所熟悉的貴州山水。遂而再慢慢地展讀他那些談人生、抒鄉情、寫域外旅痕的文章。
讀著這本冊子,如同一席簡單的家常,清淡樸素但真實。我知道,當他面對大山深深三鞠躬的時候,應該是告別了“吃的苞米糊,走的氣急步”的山裡生活;面對“眼圈紅紅的”老母親的叮囑,翻修了新居;面對他曾經戰鬥過的老青山,心情是“一鍋煮開的水”;面對親情面對世理,面對所有遇到過的經歷,那確實都是很有意思的一堂課。可能是因為笛子這種樂器比較符合表達心境,他把人生比喻成一支短笛在吹奏,用笛子傾訴著心靈的激越悠揚和哀怨痛傷。
鄉情,是一碗濃濃的茶,最能撩起人的思緒。不難看出,這隻盛滿鄉情的大碗是唐先生用家鄉的山環繞而成,茶就是沉醉於碗心的村莊和村莊裡的鄉親。深深地喝上一口,淳厚的鄉情布滿全身,的確有很多的精彩。文章中,他總是願意魂牽夢縈著祖上傳續下來的九思堂,那種原始中透出的清新。有時候真的希望和他一道去體味去親近一些讓我們感到休憩、安寧和溫暖的東西。可事實,從凡俗的糾纏里來,還要回到凡俗的糾纏里去,在這些痛苦的回歸中,能夠留住一些有意義的經歷,已經算得上是一種福分。在他看來,家鄉的一切,最貼近自然和原初的本意,至少是從文學的、詩意的眼光來看。
世事,是一盞明理的燈。世事的認知、認解,本身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尤其在物慾橫流、急功近利心重的年代。我從《父親的淚》到《病榻前的感悟》等一系列文章,也在解讀著他在想些什麼。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在分享著他的世界裡的喜怒哀樂和一次次的無奈,對於世事的無奈,除了笑著面對,我更清楚地記得他在文章中有一句表白:“無奈也是一種結果。”有過一定人生體驗的人都曉得,有時候人生就是這個樣子。
人生,是一道難解的題。人從呱呱墜地到葉落歸根前的那一刻,總是在埋頭解題,所以總覺得人生的事不那么簡單。如果太過渾噩,似乎又辜負了上天賦予的一點靈明。可是偏偏就因為要對得起這點靈明,人生就變得更為嘈雜紛亂、愛恨交加。有時候,想想佛家要求放下執著,把看透視為智慧,也是一種道理吧。記得書中他在《月下心音》這篇文章里,就有拿月亮在想著許多的事情,最終說了“我沒有愧對今宵,愧對明月”。說實在,人生這道題,我們都在盼望著能解得輕鬆一些。
他還是從大山里走出來了。忙忙碌碌了數十年,我們會發現手頭很多工作越來越放任機器和設備做去了,然而機器、設備的製作畢竟過於生硬和整齊,以至於把生活中那種靈性、美感和古典的氣質,多多少少掩埋了一些。去挖掘時,才突然感到,物質年代的人們依舊嚮往純真年代。只不過兩種年代的承接,並無章法,全憑各自的心性,自由發揮。這一點,在這本書稿中,可以找一找答案。
關於寫作本身,我覺得唐先生沒有刻意去追求字面雕琢與粉飾,也許是年紀的緣故,他的文筆不似年輕人的激情澎湃。但細細品味和咀嚼,倒是多了一份成熟的思考,多了一份實在的心境。有些事情,用心去參悟,讓筆來說話,給人以內心深處的震顫,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讓我感到不容易的,是唐先生已經五十開外的年紀了,加上工作繁忙,卻還是忙裡偷閒,勤奮苦幹,筆耕不輟,始終在力行哲學的思維、哲學的思辨。
從行文形式上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每篇文章的開場用元曲體現文意,在篇尾用上一幅幅的笛子吹奏圖豐富內容,還把文章裡邊意味雋永、耐人品讀的句子摘錄出來,那種負責任而又坦誠的心意,構成了美,讓讀書人感到新鮮。
雖然與唐先生交往不多,但就在短短的交往中,覺得他是可以寫出有想法的文章來的。
是為序。
葉辛(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8年6月15日

精彩書摘

高高的番紅嶺
沿山底,一條蜿蜒的溪流依偎著曲折的山路,伸向大山的深處,被兩座大山夾得緊緊的。不知道繞了幾道彎,才到我的家,家屋就掛在溪邊上。童年時代,我在這裡吃山糧,喝山泉,采山果,納山風,走山路,唱山歌,拜山神,在山靠山,視山如命。頭頂的是山,腳踩的是山。抬頭是山,低頭還是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是上山,就是下山。“吃的苞米糊,走的氣急步”,便是我小時候生活的寫照,慢慢地我與這山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是個十足的“山娃子”。我最愛去的是離我家不到五里路的番紅嶺。那裡是建德與浦江兩縣的分水嶺,也是我出山的必經之路。小時候我扛著木頭到山外去換點雜貨,常常在這裡小憩。我總要面對這神秘的大山久久凝視,然後帶著幾分童心和遐想,自問和猜想那層層疊疊大山的盡頭是什麼樣的一個天地,但每次都是沒有尋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便無可奈何而又戀戀不捨地離去!
那裡是山的絕頂。到了那裡,平時壓在我頭頂的山讓我踩到了腳下,放眼望去,山連著山,找不到盡頭,我就覺得自己出人頭地了。這時的我,很像是一隻井底之蛙,爬到了井台上,覺得天一下子大了,山里人是很少有這種感受的。
最讓我陶醉的是那沁人肺腑的習習山風,每當我帶著為生計而奔波的幾分勞累來到這裡時,是它給我撿回了一點希望和寄託。我出山後總是不厭其煩地在同事面前讚美那番紅嶺上的涼風,這是我進城後在電風扇前、空調房裡始終沒有找到過的感覺。最憶的是番紅嶺的日出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五更起床,扛著一兩百斤的山貨路過這裡,正遇一輪紅日從對面山上噴薄而出,一種對山外的美好憧憬之情油然而生。這一瞬間雖然十分短暫,但卻是如此的刻骨銘心,至今不忘。這是一種人生的啟迪。後來,我常與朋友開玩笑,說這可能是仙人的指點。自此,我便產生了衝出大山的念頭。慢慢地我便不甘心把自己鎖在這大山里,我決意要到山的外面去闖闖。
我怎么也忘不了,在一個飄雪的冬天,我終於有機會可以離開這大山了。門外鑼鼓喧天,這是在催我出征的鼓聲,每一聲都像敲在我的心上,震撼著我的心靈。上路時,我在村口的山路上灑了幾滴淚,情不自禁地揮揮手,告別了鄉親,告別了這大山。這一別整整在山外闖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