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心理學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心理學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是一本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問。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
.

作者:陳玲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802287037
出版時間:2008-11-01
版次:1
頁數:310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勵志與成功>成功學
印刷時間:2008-11-01
紙張:膠版紙

編輯推薦

心理學的目的在於巧妙的,而不是分析。我們學習心理學的目的,不是為了享受心理分析的過程,而在於建設更積極的人際關係

內容簡介

人際關係中各種的問題,都與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旦掌握了相關的心理學知識,許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就能迎刃而解。《心理學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的目標是讓你掌握一系列可以立刻派上用場的心理學知識和策略,使你能夠迅速地提高說話辦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際交往主動權,避免挫折和損失,一步一步地落實自己的人生計畫,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心理學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嘗試從心理的角度,運用心理學原理,結合實際生活案例,對為人處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現象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並提供了操作簡便的解決思路與方法。幫助人們在了解各種人際關係現象背後的深層心理原因的同時,也幫助人們成為職場上、商場上、親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歡迎、最能呼風喚雨的人。
目錄
第一章洞悉人性,拿捏分寸
1.利用首因效應,在第一次見面時留下好印象
2.善用“近因效應”,讓對方將不快改為好印象
3.善於傾聽是贏得對方好感的關鍵
4.儘量讓對方多說,引導對方多說
5.沒有沉默,一切交流都無法進行
6.恰當地發問,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7.聲音是一面鏡子,善用聲音表現自我
8.自信是給對方的定心丸,要讓自己看上去有自信
9.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最佳調料”
10.微笑吧!一展笑顏,就勝過萬語千言
11.你的神態舉止會透露許多真實的心理信息
12.恰當使用肢體語言,讓你的表達富有成效
第二章掌控心理,把握尺度
1.巧用移情效應,建立與對方之間的感情
2.牢記互惠原理,讓對方產生必須回報你的負債感
3.讓人做出承諾。他就有了必須要言行一致的壓力
4.掌握社會認同原理,利用周圍入的行為來影響別人
5.多方面運用喜好原理贏得他人的好感
6.引入權威效應,引導對方的態度和行為
7.製造短缺的假象,可以極大影響對方的行為
8.激起並滿足對方的需要,你可以左右逢源
9.要正面強化,增強對方對你的好感
第三章以心交心,互惠互利
1.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是雙方互惠互利的前提
2.講述相似或相同的經歷,讓對方有志同道合的感覺
3.縮短空間距離,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4.必要時替對方背黑鍋,對方會回報你更多
5.見面時間長,不如見面次數多有效
6.故意效仿對方的動作,引發對方的好感
7.冷廟高香提前燒,自然會有貴人幫
8.讓受屈者得到過望的回報,自會冰釋前嫌
9.故意先給對方好處。讓對方不得不還以人情
第四章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1.你為對方著想,對方才會為你著想
2.看到對方的需要,了解對方的觀點
3.你願意他人如何待你,你就應該如何待人
4.請教對方“假設您是我”,令其為你著想
5.關心對方最親近的人,更能打動對方的心
6.從對方易於接受的問題入手
7.幫助對方要適當,接受對方的幫助也要適當
8.把稍稍擴大的不利信息儘早告訴對方
9.將你所期待的選擇放在幾個問話當中的最後一個
第五章以心攻心,鬥智鬥勇
1.打破常規,打亂對方的陣腳,創造取勝的機會
2.先給自己的說辭披上“公正”的外衣
3.善用你的視線,干擾對方的思想
4.封鎖對方的信息來源,激發對方的興趣與需求
5.利用“心理除法”,激發對方的“達到欲望”
6.迎合從眾心理,故意製造群龍之首
7.故意暴露自己的“弱點”,麻痹鬆懈對方
8.以突然的沉默喚起對方的注意
9.告訴對方事情很難辦,激起他的挑戰欲
10.先說一系列的“不”,再說“是”
11.激發對方的同情心,觸動其心靈的薄弱環節
12.看他說什麼,比聽他說什麼更重要
第六章韜光養晦,深藏不露
1.一開始便以優厚的條件誘惑對方,再讓對方接受其餘的部分
2.選擇自己熟悉的地方作為交涉的場所,以此掌握主動權
3.選擇一個令人心煩意亂的地點交涉,讓對方儘快做決定
4.面對交涉,爭取比對方提前到達約定場所
5.用完全無關的信息岔開對方的話題,避開對方的鋒芒
6.讓對方疲憊不堪,動搖對方的判斷力
7.巧妙利用最後時限,迫使對方就範
8.想要多贏一點,開價時就要誇張一點
9.如果對方欺軟怕硬,顯示你寸步不讓的決心
第七章嘴上留情,腳下有路
1.“片面提示”還是“兩面提示”,要因人而異
2.想要影響對方的言行,諄諄教導不如以身作則
3.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營造不同的工作環境
4.不要完全滿足對方的需要,讓你的地位始終不可替代
5.囉囉嗦嗦一大串,有時不如簡簡單單一句話
6.通過詢問,激發對方“參與意識”
7.運用“競爭意識”,讓對方主動改進
8.說服沒有主見的人,對他說:“大家的意見都是這樣”
9.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激發雙方你追我趕
10.給予優秀者更多的榮譽,激勵後進者奮起直追
11.避免“投機心理”,讓每個人的責任都一目了然
12.利用“禁果效應”,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第八章顧全面子,給人台階
1.不要讓對方沒面子,否則你會更沒面子
2.對方有缺點,要婉轉地為其掩飾
3.表現出委屈的卑下姿態,消除對方的反感
4.向對方提出忠告時,多“私下”少“當眾”
5.自我嘲笑,可輕鬆搞好人際關係
6.沉默化解衝突,顯示寬廣的胸襟與度量
7.委婉地說“不”,讓被拒絕的人有面子
8.讓同事在交談中表現得比你優越
9.在背後說人好話,有事半功倍之效
10.感激也是一種獎勵,如果心中有,就應表達出來
11.過分地讚美對方,只會加劇對方的防備心理
12.只需靜靜地傾聽,便可折服對方
13.以利益來喚起對方的關心
14.頭銜雖然是虛的,但它卻很能迷惑人
第九章揣摩心理,巧妙迎合
1.如果想讓領導看見你,聚會時最好坐在角落裡
2.與領導保持適當的距離,表示你由衷的敬意
3.當領導遭受挫折時,與其站在一起
4.對於聽慣奉承話的人,偶爾來個批評,讓他對你刮目相看
5.讀懂領導的眼神,了解領導的心思
·查看全部>>

前言

一對夫妻一起去看房子。
“千萬不要讓業務員知道你喜歡游泳池,不然我們不好殺價。”先生對太太說。可一到現場,太太就無法掩飾自己對游泳池的喜愛。業務員火眼金星,自然心中有數。
“啊,這房子漏水。”先生說。“太太,你看看後面有這么漂亮的游泳池。”業務員對太太說。
“這個房子那裡好像要整修。”先生又說。“太太,你看看,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後面的游泳池。”業務員只顧著跟太太說。
於是,業務員不斷地說游泳池的事,太太始終想著游泳池的事。結果,業務員不費吹灰之力,便高價出售了這棟房。
業務員成功的關鍵是什麼?一句話:了解人心、擅長攻心。
中國古代兵法強調:“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在現代生活中,這一兵法也大有用武之地。做人做事,亦如打仗,也得懂點心理學。
心理學是現代生活中人們最廣泛涉及的主題,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家庭中的為人處世,還是工作中的人際關係,都離不開心理學,都需要懂點心理學。
俗話說“知人知面難知心”,意思是人的外在行為較為容易觀測和推斷,但人的內在心理就往往就難以把握。的確,與人相處,貴在知心。心理學正是這樣一門認識“心”的學問,心理學研究人的各種心理現象,範圍很廣,如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注意;如人的需要、動機、意志、情感、興趣、才能等等。一百多年以來,心理學對這些課題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並形成了科學的知識體系。這些研究成果,就像燈塔一樣,指引著人們去探索人心的奧秘。
可以說,心理學是一門照亮人類自身的學問,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問。比如,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尊需要,如果你懂得這一點,就不會在公開的場合亂叫他人的綽號,做出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來。又比如,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所以你才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好與每個人的關係。相反,許多人際關係中的矛盾、煩惱,往往都是從人們互相不了解對方的“心”開始的。所以說,做人要懂點心理學。
許多人際關係高手都表示,做人能否得心應手,說話只是技巧,攻心才是根本。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曾國藩曾說:“欲成天下之大事,須奪天下人之心”;當代管理大師曾仕強也一再強調:“中國企業在於經營人心。”人心,就是指每個人內心的需求與自身的弱點,這些需求與弱點,就是攻心的目標。做人做事,如果不懂人心,即便你口若懸河、煞費周章,也可能南轅北轍、毫無效果;如果懂得人心,可能只需付出一點點,便能打動對方、化敵為友,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書嘗試從心理的角度,運用心理學原理,結合實際生活案例,對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色心理現象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並提供了操作簡便的解決思路與方法。幫助人們在了解現象背後的深層心理原因的同時,認識自我,了解他人,以成為職場上、商場中、親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歡迎、最能呼風喚雨的人。
作為一本通俗易懂的大眾心理圖書,本書語言生動幽默,選用了大量鮮活的真實案例,引證了大量有趣的心理實驗,兼具實用性與科學性,全面介紹了人際關係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既適用於職場、家庭,也適用於政界、商界,讓你一學就會,一用就靈!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1 利用首因效應,在第一次
見面時留下好印象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們常常會說或者會聽到這樣的話:
“我從第一次見到他,就喜歡上了他。”
“我永遠忘不了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我不喜歡他,也許是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太糟了。”
“從對方敲門入室,到坐在我面前的椅子上,就短短的時間內,我就大致知道他是否合格。”
這些話說明了什麼?說明大多數的人都是以第一印象來判斷、評價一個人的。
對方喜歡你,可能是因為你留給他的第一印象很好;對方討厭你,可能是你留給他的第一印象太糟。
這就是所謂的首因效應。首因效應,也叫做“第一印象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給對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們會自覺地依據第一印象去評價某人或某物,今後與人、物打交道的過程中的印象都被用來驗證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既可助某人或某事成功,也可令某人某事失敗。
也許,對此話,你會有所疑惑。你不妨思考一下下面的問題:
懸疑小說家為什麼喜歡在小說的開頭,設定諸多的懸念,安排離奇的情節?
電影導演為什麼喜歡在影片開頭時運用特技,呈現人間罕見的奇觀?
推銷員為什麼喜歡把名片弄得花里胡哨,甚至印上本人的彩色相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