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商學院學報》
主管單位:廣東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廣東商學院
編輯單位:廣東商學院學報編輯部
主編:于海峰
主任:劉芳
國內刊號:CN44-1446/F
國際刊號:ISSN1008-2506
郵發代號:46-295
內容簡介
《廣東商學院學報》是廣東商學院主辦的以研究經濟、管理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86年,曾用名《商學理論與實踐》、《商學論壇》,1998年經新聞出版署批准國內外公開發行,1999年改用現刊名。論文百事通《廣東商學院學報》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貫徹雙百方針,發揚學術民主,促進科學研究,交流科研成果,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熱誠為教學、科研和學術活動服務。《廣東商學院學報》既是高等財經類院校學報,同時也是一份開放的、社會性、專業性學術期刊。它追蹤前沿,捕捉熱點,講求品位,突出特色。在欄目的設定上既注重發揮學校的學科優勢、科研強項,同時體現法商結合,反映地域特色,以促進廣東地區經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發展。除開闢有經濟理論、企業管理、消費經濟、金融研究、財稅研究、國際經濟、廣東經濟、市場經濟與法等傳統欄目外,近年來還新增經濟隨筆、學術爭鳴、粵商研究等特色欄目。主要刊登經濟領域及相關學科有一定學術水平,有創新性或具有較高套用價值的學術論文、調查報告以及反映國內外學術新動向、新理論的綜述;尤其重視發表具有廣東地域特色,對該地區經濟建設有一定理論意義的原始研究成果。《廣東商學院學報》始終把提高辦刊質量、突出辦刊特色放在首位,在策劃上注重前瞻性、社會性;在選稿上重視創新性、學術性、套用性,編審時注意準確性,編排時注意標準化、規範化,嚴格按照《社會期刊質量管理標準》及《全國高等院校文科學報編排規範》編排稿件。《廣東商學院學報》有由學術水平較高的資深學者組成編委會做學術指導,由廣東商學院副院長於海峰教授擔任主編,配有一支精良的編輯隊伍。1999年公開發行後,二次文獻轉摘率、引文率不斷攀升,主要評刊指標在全國同類學報中排名居前,200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2006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併入選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本刊編輯部熱忱歡迎國內外經濟理論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踴躍賜稿。《廣東商學院學報》是廣東商學院主辦的以研究經濟、管理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86年,曾用名《商學理論與實踐》、《商學論壇》,1998年經新聞出版署批准國內外公開發行,1999年改用現刊名。《廣東商學院學報》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貫徹雙百方針,發揚學術民主,促進科學研究,交流科研成果,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熱誠為教學、科研和學術活動服務。《廣東商學院學報》既是高等財經類院校學報,同時也是一份開放的、社會性、專業性學術期刊。它追蹤前沿,捕捉熱點,講求品位,突出特色。在欄目的設定上既注重發揮學校的學科優勢、科研強項,同時體現法商結合,反映地域特色,以促進廣東地區經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發展。除開闢有經濟理論、企業管理、消費經濟、金融研究、財稅研究、國際經濟、廣東經濟、市場經濟與法等傳統欄目外,近年來還新增經濟隨筆、學術爭鳴、粵商研究等特色欄目。主要刊登經濟領域及相關學科有一定學術水平,有創新性或具有較高套用價值的學術論文、調查報告以及反映國內外學術新動向、新理論的綜述;尤其重視發表具有廣東地域特色,對該地區經濟建設有一定理論意義的原始研究成果。《廣東商學院學報》始終把提高辦刊質量、突出辦刊特色放在首位,在策劃上注重前瞻性、社會性;在選稿上重視創新性、學術性、套用性,編審時注意準確性,編排時注意標準化、規範化,嚴格按照《社會期刊質量管理標準》及《全國高等院校文科學報編排規範》編排稿件。《廣東商學院學報》有由學術水平較高的資深學者組成編委會做學術指導,由廣東商學院副院長於海峰教授擔任主編,配有一支精良的編輯隊伍。1999年公開發行後,二次文獻轉摘率、引文率不斷攀升,主要評刊指標在全國同類學報中排名居前,200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2006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併入選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本刊編輯部熱忱歡迎國內外經濟理論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踴躍賜稿。《廣東商學院學報》是廣東商學院主辦的以研究經濟、管理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86年,曾用名《商學理論與實踐》、《商學論壇》,1998年經新聞出版署批准國內外公開發行,1999年改用現刊名。《廣東商學院學報》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貫徹雙百方針,發揚學術民主,促進科學研究,交流科研成果,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熱誠為教學、科研和學術活動服務。《廣東商學院學報》既是高等財經類院校學報,同時也是一份開放的、社會性、專業性學術期刊。它追蹤前沿,捕捉熱點,講求品位,突出特色。在欄目的設定上既注重發揮學校的學科優勢、科研強項,同時體現法商結合,反映地域特色,以促進廣東地區經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發展。除開闢有經濟理論、企業管理、消費經濟、金融研究、財稅研究、國際經濟、廣東經濟、市場經濟與法等傳統欄目外,近年來還新增經濟隨筆、學術爭鳴、粵商研究等特色欄目。主要刊登經濟領域及相關學科有一定學術水平,有創新性或具有較高套用價值的學術論文、調查報告以及反映國內外學術新動向、新理論的綜述;尤其重視發表具有廣東地域特色,對該地區經濟建設有一定理論意義的原始研究成果。《廣東商學院學報》始終把提高辦刊質量、突出辦刊特色放在首位,在策劃上注重前瞻性、社會性;在選稿上重視創新性、學術性、套用性,編審時注意準確性,編排時注意標準化、規範化,嚴格按照《社會期刊質量管理標準》及《全國高等院校文科學報編排規範》編排稿件。《廣東商學院學報》有由學術水平較高的資深學者組成編委會做學術指導,由廣東商學院副院長於海峰教授擔任主編,配有一支精良的編輯隊伍。1999年公開發行後,二次文獻轉摘率、引文率不斷攀升,主要評刊指標在全國同類學報中排名居前,200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2006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併入選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相關內容
廣東商學院廣東商學院(GuangdongUniversityofBusinessStudies)成立於1983年,原名廣東財經學院,1985年改為現名。學院經過24年的發展,尤其是通過廣東省“八五”、“九五”、“十五”時期的重點建設,廣東商學院現已成為一所具有碩士學位、學士學位、法學專業第二學士學位授予權,全日制在校生17200多人(含華僑港澳台學生)的多科性省屬重點高等院校。
學校現有廣州校本部和三水校區兩個校園,占地面積2340畝。校本部毗鄰廣交會新址——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三水校區位於風景秀麗的佛山市雲東海旅遊經濟區。校園花木繁茂,環境幽雅,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學校現有校舍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000多萬元,各類專業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語言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260多間。校圖書館藏書170多萬冊(含電子圖書40萬冊),建有廣東省高校最先進的數位化圖書館,廣東省高校數位化經濟、管理、法學分中心建在我校。
參考內容
www.lwbst.com論文百事通
經濟財政類期刊大全(二)
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範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範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以達到最佳化資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經濟穩定和發展的目標。註:詞條中不要添加期刊雜誌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