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日子重又來臨 內容簡介
“張大民”可以憑藉他的一張貧嘴,逢凶化吉、遇難成祥,樂呵呵地過著自己的“幸福生活”,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張大民式的那種無來由的樂觀精神,現實中,我們需要的是對待不幸的一種真實的態度,和化解不幸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讓“幸福的日子重新來臨”。
本書由美國拿破崙.希爾核心編譯組編寫,並榮登歐美暢銷書排行榜,被譯介成26種文字、行銷34個國家,發行量高達2000萬冊。相信書中所講述的幸福之“道”一定是您一直所期待的。
幸福的日子重又來臨 本書前言
真正主宰我們命運的是我們自己
多少人相信命運,似乎它是一種獨立於世界之外,不以人的願望為轉移的異已力量。
人生中遭到某種不幸或挫折的人,往往會認為“命運不佳”或“命中注定”。事實上,真正主宰我們命運的是我們自己。
被人譽為“樂聖”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一生遭到數不清的磨難貧困,幾乎逼到他行乞、失戀、甚至使他耳聾,幾乎毀掉了他的事業。可是,貝多芬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向“命運”挑戰!
貝多芬在兩耳失聰,生活最悲痛的時候,寫出了他的最偉大的樂曲。
正如他給一夾公爵的信中所說:“公爵”,你之所以成為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而我成為貝多芬,則是靠我自己。
最富有與最成功的華裔金領---王安博士,他赤手空拳在美國打出天下,揚名異域,贏得世人的尊敬。
前些年,他出版了自傳,奇怪的是他的書不是叫《第一主義》、《電腦巨人》、《創業奮鬥史》,卻命名為《教訓》,由此可以看出令金領體會最深刻、最能讓大家分享的,即是他克服逆境的心路歷程。
事實上,《教訓》一書,其內容多在闡述如何逆境為師,不斷地吸取不幸的教訓。
過去,金領常被人視為天才,或是說他們有奇遇。但在現實世界中的自詡的天才,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然就是禁不起逆境的考驗,而致於一蹶不振。
王安所強調的教訓是:“擁有財富非出於天才,只是執著而已。”
事實上,擁有財富與不幸常是一體之兩面,金領也是不幸最多的人。
發明大王愛迪生在遭遇無數的實驗後,才語重心長地說:“成功乃是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努力。”
俗語說:“刀靠石磨,人要事磨”
的確,惟有耐得住“事磨”與“心磨”的人,在經過那一番寒心徹骨的磨練後,才得以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機靈地掌握住機會,尋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將事業“危機”化為“轉機”進而開啟“良機。”
世上鮮有長久的卓越,卻有數不盡的橫逆與考驗。
成功常是短暫的,它常出現虛幻的假象,因為過去的成功必然帶來更大的挑戰,暫嘗成功之果的人若初嘗甜頭就止住不前,難免不被後起之秀所取代。
正因成功之不易,所以很多人堅持不到最後關頭就輕言放棄、中途而廢了。
因此,我們處處可見不幸充斥,挫折橫行。
俗話說:“失敗為成功之母。”
我們相信:“惟有歷經不幸的種種磨練,方能一窺金領的殿堂。”
事實上,每次不幸就表示一定還有不足之處,“找出病症”正表示距離金領更近一步,金領的面貌也被你逐漸廓清。
我們可大膽地說一句:金領的種子是不幸所播下的,關鍵乃在你所下的功夫夠否。
......
幸福的日子重又來臨 本書目錄
跋:真正主宰我們命運的是我們自己
第一章 捕捉幸福
幸福的青島就在不幸中
目標指向幸福,比幸福本身更重要
不是幸福離開我們,就是我們離開幸福
你把握不住的東西
沒有不幸,哪有幸福的可貴
幸福是對不幸的征服
第二章 在逆境中成長
化不幸為終身財富
坦然面對失敗和痛苦
如果你的創傷是無法治癒的
決不能因此而放棄幸福
化詛咒為祝福的方法
面對人生的不不幸與挑戰
尋找邁向成功的秘決
第三章 不幸的幸福法則
對不幸的不同思考
接踵而至的不幸
不幸的深淵隱藏著更深的不幸
不幸會周而復始
自以為不幸的人,將一輩子不幸
對不幸得過且過,就會更不幸
幸福追不到,不幸逃不了
第四章 抵達幸福的彼岸
我們無法生活在沒有不幸的世界裡
追求幸福是人之本性
湯姆.德布敦的建議
七大金科玉律--IPDE原則
坦然接受一切,描繪想做的事
所要做的可能性思考
掌握人生的主權
召喚幸福的訓練
第五章 福至心靈--寫給你的福音書
一個偉大而幸福的人
會見最重要的活人
改變你一生的一句話
化自卑為奮進的動力
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生活
為你的幸福奮鬥吧!
第六章 幸福的生活法則
創建自己的生活方式
均衡的生活法則
規劃你的均衡生活
獲得均衡生活的四大步驟
均衡生活實例(一)
均衡生活實例(二)
幸福的日子重又來臨 文章節選
幸福追不到,不幸逃不了
一個人不管怎么樣,總有寧可追求從自己身邊逃開的東西,及逃避追求自己的東西的傾向。
結果,對幸福就會產生追求不上的挫折感,對於不幸則是恐怕它窮追不捨。
原以為自己有場美好的戀愛,卻經常以單相思草草結束----你在青春期時,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煩惱呢?
這類煩惱其實沒有什麼特殊,也不是錯覺。
因為一個人對異性產生戀愛的情緒時,對方也具有跟自己同樣感覺的情況非常少。
這點可以根據心理學來說明。
首先一個人會喜歡別人,多是被別人身上的魅力所吸引。
外貌魅力好的人數有限,所以就形成大部分人的戀愛、感情都集中在有限的幾個人身上,結果單相思的情況就增加了。
另一方面,外貌魅力好的人會對與自己同樣具有外貌魅力的人相處,但是到了結婚的時候,又會出現不同的選擇傾向,最終都是找尋與自己相似,或是能夠互補平衡的對方。
話雖如此,但是也跟戀愛時選擇的條件相同,對於能夠吸引自己的對象比較傾心。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在欲求層次學說中指出,一個人對現狀不滿,才會經常存有追求更高的水準的心理。
因此萬一結婚之後,對結婚對象不滿足,體會到現實與理想的矛盾,就會企圖追求更高水準的異性,這種自我的心情,會演變成逃避配偶的心情,假如這種心情升高到出現在兩人日常言行中,對方就會陷入不安的情緒中。
結果對方為了想得到關心,就會採取誇獎或贊同的迎合行動,主動走向對方希望追求的幸福。
可是,如果已失去對配偶的吸引,那么迎合行動只會使對方更感不勝煩惱,想逃避的心情更強烈了。
例如偷情或外遇等情況,當事人到頭來掉入泥沼無法自拔,原因就是對方產生這種迎合行動的心理。
所謂偷情、外遇等出軌行動,始終是以逢場做戲、不可以真為前提,萬一一方已有家室,對於另一方弄假成真的認真態度會更想逃避。對方一旦察覺這種躲避意欲,就會採取迎合行動,設法使自己不被拋棄。
只是當對方刻意採取迎合行動的行為受到忽視時,就會改變迎合行動的姿態,改採取攻擊行動對付逃避的一方。
道格拉斯所主演的電影《致命的吸引力》描寫了這樣一幅情形:
在電影中被忽視的第三者,跑到男方的家中騷擾怒吼,或是打電話到公司影響其工作,採取種種攻擊行動,但男主角仍然繼續逃避,所以這個第三者的攻擊行動就更加猛烈,終於發展為企圖謀害男主角的行為。
雖然這部《致命的吸引力》中描寫第三者的行動過於極端,但卻充分表現出你追求幸福它就逃,你逃避不幸它卻緊追不捨的情形。
其實這種情形不限於戀愛,一個人不管怎么樣,總有寧可追求從自己身邊逃開的東西,及逃避追求自己的東西的傾向。
結果,對幸福就會產生追求不上的挫折感,對於不幸則是恐怕它窮追不捨。
這就好比面對狗或大熊之類的動物,如果我們怕它,心生恐懼、落荒而逃,它就會窮追不捨。
相反的,你如果對它怒目相向、不肯示弱,或是刻意裝死躲避大熊攻擊,這些動物自會離開,這道理完全與幸福及不幸的心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