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比較和練習中指向上帝的至善東方的、本方的、哲學的、宗教的、理性的、沉思的、基督教的、儒學的、現代的、全人類的通往幸福的球性視角及中國式探究。
內容簡介
近代世界從古希臘和中世紀充滿形而上和神學的世界中轉離出來,道德和幸福和解的願望開始消退。也許是近代最偉大思想家的康德,重申道德希望、道德信仰,即上帝在彼岸會轉變我們的意志讓我們成為目的王國的成員。但這一切又被霍布斯、康德、密爾等思想家們自己毀壞了。道德思想家很快地將注意力專注在行動上,或者是關於“善好”的抽象思辨上,卻避開關於人類幸福的實質性問題。但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人類的幸福是由什麼組成的?作者簡介
凱利·克拉克,美國加爾文大學哲學教授,曾任美國基督教哲學家協會主席。著有《重返理性》(北京大學出版社)、《倫理觀的故事》(合著)等書。“科學·哲學·信仰”、“價值觀與美德在中國”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主辦人。目錄
序:幸福在這裡1.萊恩·尼可爾斯:孔子,公正與進化
2.凱利·詹姆斯·克拉克:道德與幸福
3.哈莉特·芭波:偏好滿足的永久可能性
4.詹姆斯R.歐特森:蘇格蘭的啟示和人類幸福的悲劇
5.保羅W.古奇:關於幸福的若干困惑:希臘的與《聖經》的觀念
6.麥可J.莫里:萊布尼茨,帕斯卡爾,和人生的意義
7.斯科特A.戴維斯:幸福、良善與節制
8.王曉朝:《歐蒂弗羅篇》的中國答案
9.聖凱:佛教幸福觀的基本原理
10.楊雲飛:康德的幸福學說
前言
當瀏覽西方歷史上關於幸福、德性或正義的有影響力的觀點時,我們會發現,一些最偉大的西方思想家認為,幸福的生活就是有德性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卻不同意這一觀點。這可能反映出在我們的一些特定的欲望之間存在著一個深刻的張力,包括名聲、財富、性以及對美好的追求;而有些時候,我們對於美好的欲望被更多自私自利的欲望所壓倒。如果幸福包括對欲望的滿足。那么我們最深的幸福是滿足自私自利的欲望還是滿足美好的欲望呢?柏拉圖筆下最偉大的智者之一——特拉西馬庫斯認為,堅信正義實際上是對渴望權力、財富、快樂的人們追求幸福的一個阻礙。如果承認他的這種關於人性的觀點,那么道德習俗就會被認為是對人類自我實現的障礙。他提出,如果我們可以擺脫不正義,就會得到幸福。柏拉圖的《理想國》就是一個作為反對並挑戰特拉西馬庫斯對道德和幸福憤世嫉俗的有力論證:為了獲得幸福我們應該如何生活?
在我們掌握柏拉圖的思想之前,首先要理解兩個關鍵的希臘術語。柏拉圖(公元前427-347),正如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一樣,是一個倫理學上的幸福論者。Eudaimonia這個術語在英語裡被譯為“幸福”,後被譯為人類的繁榮或實現人類自身官能,甚至是內在的安寧,從而達到一種生命圓滿的狀態。只有當一個人的所有本性都被適時地展現出來時,才能夠達到eudaimonia的狀態。
精彩書摘
1.萊恩·尼可爾斯:孔子,公正與進化孝心的人類學起源
喬治亞人——進化樹上引人注目且非比尋常的一個分支。177萬年前居住在高加索(Caucuses)地區。他們的大腦遠比直立行走的人的大腦小得多,並且他們個子矮小,額頭寬大。他們能使用簡單的砍、切工具,但是他們還沒有發現火,因此無法自己燒煮食物,只能以生肉和纖維植物為食。
資源短缺滅絕了先祖、後生代和接近我們基因的物種。即使有足夠的資源,後生代和古老的類人猿也無法在極端的冬季下生存。他們要躲避掠食者,在社會組織中保持被提高的社會標準,保證每一個人都受到照顧。喬治亞人(田園智人)這個物種,以及與我們同屬的其他物種中那些年長的、處於繁殖後期的成員,在面對多種資源匱乏時同樣難逃一劫。即使他們擁有營養資源,對於人類處於繁殖後期和上了年紀的成員來說,他們仍難以活著熬過嚴寒的冬天、成功地躲避多種肉食動物、繼續在一個社會群體中保持較高的社會地位,來確保可以受到他人的照顧。除了以上這些可怕的困難,這些人可能會牙齒脫落,並隨之失去咀嚼的能力,在沒有火來燒煮食物的情況下,這對於人群的生存而言無疑是致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