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巴別:不只中外建築史 》

《巴別,巴別:不只中外建築史》從建築藝術的角度切入,在對“建築”這一文化對象的諸屬性及與其相關的一些文史典故、美學觀點進行講解的同時,運用了比較的方法,對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總體特徵、細部差異及其各自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了細緻而生動的闡述。

基本信息

作者:尉陳編著
《巴別,巴別:不只中外建築史 》《巴別,巴別:不只中外建築史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1
ISBN:9787302176701

內容簡介

《巴別,巴別:不只中外建築史》不是一冊教科書式的中外建築史,它熔建築藝術、文化學、史學、哲學和心理學於一爐,對人類文明歷程進行了一次較為系統的梳理。建築說到底是一種文化,是構成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巴別,巴別:不只中外建築史》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側重於建築的基本知識,下篇側重於建築歷史,二者相映成趣。作者從建築藝術的角度切入,在對“建築”這一文化對象的諸屬性及與其相關的一些文史典故、美學觀點進行講解的同時,運用了比較的方法,對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總體特徵、細部差異及其各自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了細緻而生動的闡述。

圖書目錄

第一講緒論:建築不是房子
第二講空間與實體
第三講技術與藝術
第四講環境與文化
第五講禮儀與展示
第六講史前時代:女性與建築
第七講古代埃及:向死而生
第八講美索不達米亞:千年逐鹿場
第九講古代印度:幾度輪迴的佛陀故里
第十講古代中國:紅塵浪里的天朝上國
第十一講古代希臘:太陽下最美的童年
第十二講羅馬帝國:這鼎盛,令萬世神馳
第十三講中世紀:廢墟上的愛與虔誠
第十四講阿拉伯:新月如鉤
第十五講文藝復興: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窗戶紙上的這個洞

作者簡介

尉陳,字喜春,山東萊陽人,高校教師,主講“西方文化史”、“建築文化概論”、“中外建築歷史”、“環境藝術概論”、“室內設計原理”等史論課程。設計作品“名人廣場”方案曾於2005年12月入選吉林省首屆高等設計教育成果展。2007年9月榮獲吉林省高校青年教師“教書育人”成果獎,有《蝶亂》、《前信仰時代的夢想及其他》等文學作品行世。

麥小邁的書評:

人們回憶過去的視角總有不同。男人的回憶總是關乎完整的情節和完整的事件,並且肯定要帶著結論。沒有結論的事件是不完整的。女人的回憶卻往往是小品式的,某個過往的片段,某個特殊的場景,甚至某個眼神,咀嚼一生。結論?那意味著一種生命力的終結,意味著回憶沒有了意義。
動物的記憶方式也不同。人們都說狗忠實,因為狗戀人。其實貓也是忠實的,不過不一定眷戀人,而是眷戀家。所以從愛貓人的文章中,我們經常可以讀到,主人搬家之後,老貓折回舊居,並且死在那裡的記錄。也許在貓的頭腦中,主人和同伴隨著歲月流轉可能逐漸淡漠,但關於家園的記憶卻永不磨滅。貓眷戀的是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狗是一種情感動物,貓,是一種文化動物。
歷史的意義是什麼?中國人最接受的觀念是,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鑑古而知今。其實要我說,歷史的最根本意義就在於回憶,滿足回憶的需要是人之為人的本能之一。貓狗尚且擁有難以磨滅的記憶,並依此為生命的歸屬,何況人呢?所以說,關於歷史學的任何合法性和和合目的性的解釋都消解了,歷史學也不會消解。
在這一點上,人其實更像貓。每個人都有著濃重的鄉關情結,所謂落葉歸根,故鄉的老屋,一磚一瓦,牽絆著遊子的思緒。而興亡交替、利弊權衡的歷史觀,恰恰和追名逐利的生涯糾纏在一起,漸漸模糊了回憶與現實的分野。所以,所謂以古鑒今,鑑古知今,借古諷今,往往讓歷史和現實成了一團亂麻。"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是多么功利的思維,就是用今天的現實需求抹殺了歷史的客觀性,結果"歷史成了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只有關於鄉關和故鄉的記憶,才能使我們透過十丈紅塵的層層浸染,看出人生的底色和自己最早的出發點。
尉陳的這一本《巴別,巴別》,就是一次還鄉的歷程。擺脫歷史的功利色彩,實現一次忠實的回歸。從金字塔到雅典神廟,從哥德式教堂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建築,從江南的白牆黑瓦到中原的高大民居,其實就是引領我們回到人類故鄉的祖屋,透過老屋的視窗觀照數千年流浪奔突、爭競追逐的歷程,重新擺正坐標,想想自己為什麼出發,究竟要走向何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