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1](/img/1/88d/nBnauM3X3UzN1EDM4IDN0QTO2ITMxMzN1QzMwADMwAzMxAzLyQ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3章趣事,288節時光片段,匯集了70、80後的所有童年情結。玉米地、老水井、牛、磨房、池塘、雪地,這是我們的絕版家園;食物、遊戲、電影、動物們,還有惡作劇,童年裡到處鋪滿了歡樂。“我”是一個活潑又善感的孩子,喜歡在一群頑童中做領袖,聰明、愛做夢,很淘氣卻又有點羞澀。有時覺得孤單,有點小憂傷,但底色都是溫暖。作者用聰慧的眼光,本真的語言,原汁原味地寫出了鄉村歲月包裹的童年。摩挲這些小而又小的事件,舊日時光恍如夢境。梵谷奶奶的36幅畫作,樸拙而充滿想像力,帶著清香的泥土氣息,惹起每個人心底最柔軟的感動。
作者介紹
趙瑜,男,1976年生,河南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用筆名中原漁人、陶瓷了。為人偏執,驕傲,幼稚。愛好四處行走、小範圍自嘲等,致力於在這個物質時代發出聲音。曾出版作品:長篇小說《我們都是壞孩子》《我鄙視你》《曖昧》,文學隨筆《小閒事:戀愛中的魯迅》。繪者:梵谷奶奶:原名常秀峰,農村婦女,1933年生。成名於網路,被譽為“中國農村的梵谷”,畫作為各國名流收藏,並得到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國內外各大媒體的高度評價。她在香港舉辦了“《梵谷奶奶四季頌》常秀峰藝術展”,繪有《梵谷奶奶的世界》。
後記
我從鄉村走進城市,在物質上獲得了巨大的滿足,可在精神上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內心裡僅有的鄉村記憶去打撈營養。我和社會這台巨大機器的碰撞,也得益於我的鄉村生活經驗。我對辦公室的同事像對待自己鄰居家的哥哥姐姐們一樣,對路過的摔倒在地上的陌生人像對待前街里腿腳不好的五奶奶一樣。我正是靠著這些鄉村生活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經驗,慢慢獲得傷痛和溫暖。
城市裡缺少這些溫暖而寬容的東西,我所有的鄉村生活經驗都是粗糙的笨拙的,和城市裡需要的精巧的細節的禮儀相比,我比較尷尬。
我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全部的溫暖記憶都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那是一個物質相對貧乏的年代,鄉村給我的全是破舊和擁擠。我小時候經常有住在鄰居家的經歷,大概是因為房子擁擠。一直到我念中學了,我還喜歡往鄰居家跑。一是可以體驗不同家庭的那種兄弟之誼,另外也可以滿足成長期中一個孩子對自己家庭以外的世界的觀察和記憶。
那是一個特別容易縫補傷口的年代,父母疲倦的身體和夜裡的星星一樣沉默。而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孩子卻不在意這些,捉魚、偷瓜、和鄰居村莊的孩子打架,那是多么豐富的人生體驗啊!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這些童年突然就消失了。鄉村傳統的溫暖被城市裡傳遞出的冷漠的價值取向衝擊,一時間,大批量的新詞語誕生:獨生子女、速度、打工、賣淫、高樓、大學無用、嫁個有錢人、腐敗、跳躍、快一些跑、追逐……漲價的城市和挑食的孩子一起誕生。墮胎的少女和無良的醫生遇在一起。
那些從城市裡回家的打工仔們脫下了泥點斑斑的工裝,換上了劣質的西服和皮鞋,在那個剛剛下過雪的村莊裡來回地炫耀他們在城市裡見到的殘酷和時髦。
鄉村裡的童年沒有了,有的是撒嬌的孩子和不懂事的父母親。有的是荒蕪的土地和經常出軌的風流村婦。只有10年不到的時間,我的記憶被完全打碎。仿佛我是一個說謊的人,那個溫暖的村莊只存在於我虛構的文字中,等到我領著眾人抵達時,物事變遷。
……
相對於當下的社會,我覺得,我的鄉村記憶是一部柔軟而沉重的《聖經》,它可以帶給我們靈魂的安靜。在這本書里,我儘量避免使用抒情和技巧,少用形容詞。只白描“我”作為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在記憶里被溫暖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