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小區來了新主任》又名:《小巷女總統》
編劇:王家男
導演:方剛亮
主要演員:白雪雲
出品: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故事梗概
夏寧大學畢業後被分到居民小區做居委會主任工作,她剛一來就遇到了一連串令她頭痛且措手不及的工作。孤寡老人她要管、失足青年她要管、家庭糾紛鄰里不和她都要管,更麻煩的是小區旁蓋大廈遮了居民樓的陽光她也要管。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與阻力,夏寧用自己的熱情和真誠為大家默默地工作,得到了居民們的信任與支持。
導演方剛亮談花絮
關於劇本
接這個片子就是因為劇本好,比較成熟。雖然還是有點毛病,例如對話太多,文學性的處理太多等,但已經無傷大方了。其實還有一些主要原因,本子比較真實,比較中國。有傳統美德,也有文化惡習。有需要繼承的,也有需要揚棄的。比如說, “多管閒事”到底應該是讚譽呢?還是應該批判呢? 本片根據原作的創作精神,還是以讚譽的態度去做的。
關於女主角
演員的選擇上是一個巧合。承制人白雪雲是我的老朋友老同學,以前也有過合作。這一次,頻道的張衛平老師在給我劇本的時候就推薦了,主人公應該白雪雲自己演。一般的情況下導演對於這種方式的推薦是應該有一點點逆反心理的,帶著這種情緒去看劇本和演員,心情會不太平靜。看了劇本後的第二天我就給張衛平老師打電話,主要的內容是關於女主演的一個思考結論:非白雪雲不可。
關於攝影風格
因為也是老合作夥伴,所以這次找攝影甘露的時候,他在電話里特別關注的是劇本。甘露對劇本的評價是真 ‘主旋律’”。 我倒是明白他的意思,形式上能夠做得前衛一點是很多與我同齡的攝影師的追求。其實主旋律也可以做的形式新穎。而且在一個傳統主旋律的大故事背景下採用比較現代的造型方式,效果倒會比那些 “前衛+前衛”更有意思。這是我在和甘露探討的時候說的話。甘露推薦了,我思考了,於是就有了 “大廣角”的使用。比例占到70%以上。有了手持的移動攝影,比例接近50%。
關於音樂
因為我對民樂不熟,所以最早作曲陳長鋒在跟我講起 “三弦”的時候,我沒有反對,民俗的片子,用一些民俗的音樂,應該的。做出的小樣讓我吃了一驚。三弦過於民俗和過於詼諧的氣氛總讓人覺得缺點深沉。長鋒狡猾地不置可否。其實他早就準備了鋼琴。為了找到有中國風格的現代深沉音樂的感覺,我翻閱了資料。
和我想像的一樣,長鋒對電影《黑雨》音樂也愛不釋手,以至至今我還後悔讓他聽了這段我最喜歡的 “黑雨組曲”。音樂的基本基調定下來了,正如《黑雨》組曲中,讓充滿靈動神色的琵琶和長笛飄逸在交響樂的恢弘之後,我們也讓三弦退居二線。夾雜在鋼琴、小提琴中忽隱忽顯的鏘鏘之聲,使深沉中還能撿到一份東方鄉情。
關於剪輯和容量
從來沒有享受過如此待遇,也從來沒有如此爽快的剪過片子。一套avid9000被搬到了家裡,完全自己動手,不僅可以坐著剪,甚至可以躺著剪。於是,忘了吃忘了喝忘了睡,不到五天,連粗剪帶精剪全部完成。
第一次拍電視電影的時候,粗剪後的片長足足長了半個小時。其後的結果是請鄭洞天老師來幫著挖心割肺,慘不忍睹。 這一次確是不同,剪到一半時還怕時間長度不夠。全部剪完也就長了不到十分鐘。很顯然,精剪的過程從容了很多。後來想了很久才明白過來,一直是自己的想法在作用。 在拍攝過程中,一直覺得這部片子是一個家常里短的片子,節奏慢了不好看,在拍攝時就不斷在講究一個 “快”字。 畫內節奏加快了,整體節奏也跟著走,拍攝的比較大的信息量就有了容身之地。
關於姜偉
姜偉(張子健的扮演者)是我們的一個發現。他是我的同事,都是電影學院的老師,喜歡認真反覆地看劇本。
張子健是片子裡唯一的一個喜劇人物,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情景喜劇人物。不需要表演,只需要境遇。 姜偉並不是第一次演戲。我第一次提出請姜偉演戲的時候,姜偉笑了,他說 “我什麼都可以,就是不會笑。” 讓一個從來不笑的人去演一個喜劇,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我,在姜偉都是第一次。其實原因目的很簡單,讓擠眉弄眼的人來演喜劇,苦大仇深的人來演正劇,這叫“順拐”。顛倒一下,學學當年好萊塢的 “基頓”,就和諧了。 對於姜偉,只要讀透劇本,“逆拐”著來,就是金子。 對於姜偉,我們的發現是:他是一個好演員,更是一個好的喜劇演員。
關於表演
除了在鏡頭上攝影師有點追求之外,剩下對我來說,就是表演了。要求的是盡我們最大可能地生活和自然。
拍攝前我就曾想過,多採用那些 “有藝術素養的非職業演員”。儘管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做到十分完滿,但姜偉證實了這種想法使我們得益非淺。周三保的扮演者是中戲一年級的學生王樹軍。初次見面,在我給他講這個人物的感覺的時候,他就不斷地在給我做表情,讓我判斷這種表情對不對。態度認真,但是方式不對。因為都年輕,話也說得開。我告訴他的是回去看至少五遍劇本,然後再來找我談話,對於他來說,主要是表演的時候如何走心,而不是走臉。如何 “存在”是第一位,完全不要去 “演”。道理其實都很明白,就是一個鬥爭的過程。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幫演員和自己心裡的偷懶情緒、不良的方式方法作鬥爭。王樹軍是現在的演員中少見的比較認真的人,他只要明白了,做了,就會有成績。
關於台詞
台詞在我們的片子裡是一個很悲慘的東西,不僅被大量刪剪,大多數的時候還明確要求演員儘量不要按照台詞說,用自己的話說。不準背台詞,用自己的話說其實更難,就需要演員一邊又一邊地看劇本,三遍五遍都不嫌多。了解了故事情節之後,還要理解人物。 “理解”二字是真正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我來說,拍到什麼時候,理解到什麼時候,即使是剪完做完,理解都可能沒有完。不知道那些只從劇本上撕下自己的台詞幾頁的演員們是怎么創作的。也許有點較真,但要想做個好東西,不較真恐怕還不行。這樣較真的結果當然是很好,演員們都使勁按照自己的話去說,怎么順嘴怎么說到把自己說話的架子全部扔掉,直到說出自己的方言來。這時候再聽聽,就很生活了。 剪片子的時候才發現,也有一兩個背台詞的人,戲就顯得硬一些。
關於整體把握
我以前的創作,在整體把握上控制得很嚴,以至於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影片形式單純而有味道,卻缺乏色彩,缺乏信息量。缺乏變化。我覺得這與創作條件的侷促有一定的關係。但更多的是個人的完美主義傾向,當我覺得某一種想法因為受條件影響而不能盡善盡美的時候,我寧可放棄這種想法。這種想法在《小區來了新主任》里也有體現。夏寧被居民們接受那一場戲,情緒很飽滿,但剪完之後就覺得很難配上音樂。和作曲商量了之後,也覺得只有試一試。音樂加上去了,我什麼話都沒有說,直到混錄前我下決心把音樂拿掉。這並不是說《小區來了新主任》在整體的把握上又回到老路子上去了。在前期後期創作的整個過程中,在我周圍的許多有著良好藝術素養的旁觀者給與了我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幫助意見,其中包括天天坐在身後看我一遍又一遍剪片子的我的女朋友,以及在現場的百忙當中偶爾會騰出時間來看一看錶演的攝影甘露等等。在過去,這種意見我往往會拒絕,但這次我吸收的比較多。我想是對這部片子的基本定位和相對從容的創作的心態的緣故。最後的效果也會因為定位不同於我以往的刻板而顯得豐富,也會因為獲得的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而大膽比如說非常民俗味道的片頭音樂;比如說大林夏寧吵架後在王府井大街上的那一段巴羅克式的剪輯。
關於創作之外與創作有關的
以往的合作,操作的成分比較多,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藝術創作的深度。大部分時間浪費在和製片主任為了藝術的投入作鬥爭上面。我倒不是要刻意讚揚製片方,但起碼他們對藝術創作的規律是理解和尊重的,起碼這次合作是令人愉快的。創作人員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還是能夠安心於創作的。影片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完成的,無論如何,或者是個人的能力,或者是整體的操作能力,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指正。只要讓我們看見問題,一定會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