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支氣管哮喘的中醫治療》

緩解期用散劑,可長期服用,方便、經濟。 (2)冬病夏治(消喘膏外敷)法:藥用炙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細辛各12克,共研末。 此為一人3次用量。

支氣管哮喘病理雖表現在呼吸道,但病位卻在肺、脾、腎三髒。我們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分別制定出急性期、緩解期的治療方法,治療56例,獲得了較好療效。
急性期用湯劑以求靈活快捷。(1)寒喘:治以溫肺化痰、止咳平喘、自擬定喘湯(藥用炙麻黃、杏仁、細辛、靈芝、蘇子、制附片、厚朴、仙靈脾、白芍、陳皮、法半夏、甘草)。(2)熱喘:治以清熱化痰、瀉肺平喘,選麻杏石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葶藶子、大棗、蟬蛻、地龍、桔梗、枳殼、川貝母、蒲公英)。
緩解期用散劑,可長期服用,方便、經濟。(1)定喘固本散:麻黃6克,陳皮3克,浙貝母10克,黃芪10克,白朮10克,防風6克,太子參20克,茯苓10克,山藥15克,蛤蚧10克,紫河車10克,山茱萸10克。加工成麵粉狀,裝成5克一包。1-2歲者每次服半包,3-7歲者每次1包,成人每次兩包,每天兩次;便稀者,可用白糖調服。除緩解期服用外,還可根據哮喘發病季節預防用藥,即上半年自清明前後開始服,連服3個月,下半年自立秋前後服,連服3個月。1年為一療程。(2)冬病夏治(消喘膏外敷)法:藥用炙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細辛各12克,共研末。此為一人3次用量。用生薑汁調成稠糊狀,僅在三伏天外貼肺俞、心俞、脾俞、定喘8個穴位上。貼後灼熱、發紅即去之,注意勿感染。
觀察結果:臨床治癒(兩年以上無哮喘發作)10例,顯效(發作次數1年內減少一半以上,發作時症狀以前減輕,病程縮短,哮鳴音3-5天內消失)21例,有效(發作次數減少,症狀較以前減輕,病程縮短,哮鳴音1周后消失)23例,無效(發作次數、症狀、病程、哮鳴童消失時間較以前無明顯變化)2例。總有效率為96.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