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導讀
漫畫對聯
對聯,通常叫"對子",也稱"楹聯"(或"楹貼")。她是我們中華民族喜聞樂見的一種獨特的、與書法糅合法揉合在一起的豎排的綜合文學藝術。《文心雕龍·聲律》中雲"同聲相應謂之韻,異音相從謂之和"。《文心雕龍·麗辭》中又雲"心生文辭,遠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凡是有人群生活的地方,都能見到她的倩影。大到在我國舉辦的國際工商體育盛會,具有國家意義的高考、中考、春晚,小到個別家的完男嫁女,婚喪壽挽、修房開店隨處可見。新年有了她,會使春光滿園;結婚時有了她,會使你喜氣盈門;遊覽時有了她,倍感江山多嬌;悼亡時有了她,會令你悲中生慰。對聯利用漢語的特殊性能來造句、修辭、狀景、敘事,抒情寓意。她以精煉的語言、精巧的構思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既意深含蓄,有詩情畫意,又對偶工整,平仄交替,鏗鏘上口。她是祖國文苑中別具特色、清香四溢的一朵奇花。她以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格調高雅,用途廣泛,一直為人民大眾所鍾愛,可以說"深淺皆成趣,雅谷均可賞"。
一對聯的源流和發展
對聯,我國所特有的單音個體方塊漢字是其產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豐富多彩的時代生活是其發展的客觀條件。漢字外形的整齊和內在的節奏,構成了聯語形式上的對稱美和抑揚律。
關於對聯的起源,說法有二。一是據清末譚嗣同《石菊影廬筆記·學篇》中語,說對聯起源於南朝梁代。那時的一位文學家劉孝綽(481-539年)罷官不出,題句門上"閉門罷慶弔,高臥謝公仰"。其三妹題"落花掃仍合,叢蘭摘復生"。譚以為,此雖稱詩,而出於門上,語皆驕俑,為對聯之始。若如此說,則上四句為最早的兩副對聯。
二是比較規範的說法,起源於"桃符"說。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何謂"桃符"。據《淮南子》一書說,這"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神荼鬱壘(讀音"仲舒"、"鬱律")二神之名,懸掛在大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像,左神荼右鬱壘。他們兩弟兄是專門監察"鬼"的行動的人,也就是民俗中稱的"鬥神"《荊楚歲時記》中載"貼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到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桃符有了新的發展。宋張唐英著《蜀木壽機》中稱,孟和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宋史·蜀世家》也有同類記載。有人說,這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自孟和題桃符後,文人學士使群起效仿,把題春聯視為雅事,於是題春聯的風氣使逐漸流傳。從"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王安石的詩句"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可見"春聯""桃符"之間的關係。又據陳雲瞻《替雲樓雜話》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傳旨公仰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據說朱元璋曾為大臣陶安撰書,"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一聯。
後來人們把春聯用粉紅筆寫出,分別貼在相對的兩根柱子上,就成了楹聯。清紀曉嵐詩有"者,柱也"之說。關於對聯的起源、製作故事,佳話、墨占,分門別類漸有論述。還有專為進行語言、文字、思維訓練的屬對用的"課聯"(就是大家常說的"對對子"),如清人張恩岩輯邵陵東方育雙亭著的《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附》就是當時少兒的啟蒙讀物。
綜上所述,對聯至少應始於宋代以前,據記載宋朝已流行正式意義上的對聯,如吳叔經、蘇軾等人的壽聯、輓聯、燈聯等,盛行於明清無疑。還有人將對聯的發展脈絡概括為"產生於唐,成熟於宋,盛行於明清,普及於現代和當代。"
歷代人們對對聯的鐘愛,促成了對聯的逐漸推廣,普遍作為名勝古蹟,寺廟廊院,店堂書房等不可缺少的裴飾品。從皇帝的宮殿到監獄的牢門,從富戶的斤堂到窮家的茅舍,從賀婚慶壽到弔喪憫死,以致廟宇亭楠,名勝古蹟,三教九流,七十二行無處不見長短不一,情趣各異的對聯。正如前人所說,"聯語雖文字小品,而於短言片語中或取諸身或取諸物,慶諧雜安,勸懲寓焉";"欲表其欽慕頌禱之憂,則有慶;欲寫其淒涼啡惻之思,則有挽";"它如神祠懷古,昔先賢哲奕奕如生,名勝紀游,高山大川歷歷如繪,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開編相對,憂在目前";"驕俑之緒餘,隨時隨事出其新,投援筆立就,自臻妙境"。對聯不僅提供了歷史、地理、宗教、文學、書法、篆刻等方面的豐富知識,而且發掘名人典故,旅遊勝地的精神內含足以使你耳目一新,經久難忘。梁幸巨讚嘆曰"天幸稠疊,不啻雲爛星陳"。
二對聯的意義和作用
"詩言志,畫寄情"。對聯同其他文藝形式如詩、詞、曲等一樣,有其鮮明的社會意義和特定的作用。它之所以風行於世,為人們所喜愛,那是因為它有用,才得到人們的提倡和重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一是它與政治鬥爭聯繫密切。人們把它作為抒憤、言志,諷世刺時的工具。如鄧拓在《燕山夜話》中引述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明末萬曆,天啟年間,東林黨人首領顧憲成書於東林書院大門上的對聯,聯語表達了東林黨人雖以在野之身鄉居講學,但耳所聞、心所思,未嘗不是風雨聲,天下事,表達了他們關心時政,疾惡除奸的政治抱負。鄧拓引用此聯無非是告訴人們"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就是在今天,仍然是教育、激勵學生或年輕人的好對聯。沒料到此聯競成了"四人幫"迫害鄧拓的罪狀之一,成了一件沉冤十年之久的新文字獄。
提到"文字獄",人們自然會想到清朝一書生,在看書時,隨口說的"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風無事亂翻書"一聯卻遭牢獄之災。
北京歷史博物館內,至今陳列著一副貼在大門上的對聯,這是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蘇區人民題的"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此聯反映了革命人民要改天換地的鬥爭精神,起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慘案以後,當時的追悼會上有一副全國學生聯合會送的輓聯"英魂不必含冤,試聽舉國悲歌,榮哀矣似;禍首休要得意,且看他時算賬,勝負何如?"此聯飽含強烈的鬥爭精神,似號角鼓舞人民大眾化哀思為力量,寓勝利於失敗的鬥志。
小說《紅岩》中有一副輓聯"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魂,死不還家"。這副對聯是祭文是擻文,是流芳千古的革命教材,是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
國民黨統治時期成都人劉師亮寫過一副對聯"民國萬稅,天下太貧"。作者用對聯來揭露、諷刺舊社會的黑暗政治,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和憤慨。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是激勵人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規箴之言。有其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二是它有教育和認識作用。你看"只講門當戶對,哪管感情冰凌水;但圖花容月貌,任憑心靈豆腐渣"。這是對當今一部分人擇婚標準的絕妙畫像,令人驚醒,令人深思。
1939年革命老人徐特立曾手書一聯,鼓勵青年店員王漢慶,有其典型意義,其聯語是"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
有些對聯常令人們稱道、引用,有鼓勵學習,催人上進的作用。如毛澤東手書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從疑處翻成悟;文到窮時自有律"是為婦輯皆知的精典語言,曾成為不少人的座右銘或書齋聯。
還有些聯語語言通俗,雖淺顯如話,卻耐人尋味,意義深遠。如郭沫若集毛澤東的詞聯"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寄託了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無限熱愛和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且對仗工整,可謂別出心裁。"互幫互學,集思有益;群策群力,眾志成城。""關心民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學問學問,必須既學又問;知了知了,不可一知便了"。這些聯語通俗易懂,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指導作用。有人書自勉聯道"發上等願,字下等袖;往高處立,向寬處行"短短兩句表明了生活目的、人生志趣、處世原則,很富哲理。
……
基本信息
編者:郭穆仁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中路威爾夏大道3C
責任編輯:雨涵
裝幀設計:成都聖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889×1194mm1/16
字數:580千字
印張:40.25
印數:1-1000冊
版次:2012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89.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