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母親》

《尋找母親》

《尋找母親》是申京淑的全部作品中最不容置疑的成功之作,更是當今時代瀕臨滅種的珍貴小說。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尋找母親尋找母親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母親,有一天卻突然失蹤了。丈夫和子女開始追尋她的痕跡,復原她的記憶,母親的消失成為不可多得的事件,讓家人獲得了重新走近她的契機。丈夫和子女散發尋人啟事、刊登廣告,想方設法尋找母親……小說中的母親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母親。她們在家庭生活中湮沒了自我,她們的存在既是不可或缺,然而又是可有可無,尤其在家庭成熟、子女成人之後。作家的深意正在於此:通過生命中的深情回望,重新尋找和發現母親,並且在被社會生活填塞已滿的心靈深處重新留出母親的位置……

此書在韓國已售出120多萬冊,著作權賣到15個國家,創造了當代韓國文學作品的神話。

編輯推薦

連續14個月韓國各大書店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

力挫村上春樹《1Q84》的唯一韓國小說

銷量突破120萬冊

韓國家庭奉為“母愛聖經”的必備藏書

掀起韓國的“母親旋風”

媒體推薦

《尋找母親》是申京淑的全部作品中最不容置疑的成功之作,更是當今時代瀕臨滅種的珍貴小說。試問,能夠如此深情眷眷而又優美動人地刻畫出家庭成員間的血肉至情的作家,當今能有幾人?作為成熟老練的現代作家,能夠想到創作“沒有眼淚便不能閱讀”的長篇小說,這本身就已殊為不易。令人驚訝的是申京淑竟把這項危險的工作完成得如此漂亮,絲毫不顯得庸俗土氣。故事開始於從鄉下進城的媽媽迷失在首爾捷運站,這使得小說具備了不亞於推理小說的緊張感。敘事人不斷變換女兒、兒子和丈夫的視角,層層推進,生動地展現了為兒女奉獻終生的母親的形象。當然,小說並沒有止步於復原“只知道丈夫和兒女的母親”。小說中的母親也有自己的欲求,苦惱和彷徨,必欲吐之而後快,這才是最讓讀者震驚的地方。

——白樂晴(文學評論家,首爾大學名譽教授)

“這是關於世界上所有子女的原罪的故事。這是在依賴母親的同時又推開母親的我們自己的故事。這是令人心痛的故事,給猶然未晚的人以大驚醒,給悔之已晚的人以悲傷的安慰。”

——李笛,大眾音樂家

申京淑在創作《尋找母親》時心裡充滿了懺悔,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懺悔,也是讀者放不下本書的理由。

——《京鄉新聞

寫給大地上所有母親的心曲,讓每個讀者熱淚盈眶。

——《韓國日報》

這是給默默犧牲、忍受痛苦的母親們的獻詞。

——《世界日報》

《尋找母親》幫我們找回遺忘已久的媽媽。

——《韓民族報》

作者簡介

申京淑,當代韓國重要小說家。1963年生於全羅北道井邑郡,畢業於漢城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1985年,以中篇小說《冬季寓言》入選《文藝中央》新人文學獎,從此開始文學創作活動。主要作品有小說集《直到江水流淌》(1990)、《風琴的位置》(1993)、《很久以前的離家出走》(1996)、《鐘聲》(2003)等,長篇小說有《深深的憂傷》(1994)、《單人房》(1995),散文集有《美麗樹陰》等。曾獲得1993年“韓國日報文學獎”、“當代青年藝術家獎”、1995年第40屆“現代文學獎”、1996年“萬海文學獎”、1997年第28屆“東仁文學獎”、1999年第5屆“21世紀文學獎”、2001年第25屆“李箱文學獎”等。

寫作背景

去年冬天,我和母親一起在我家裡生活了大約半個月。三十年沒有這樣了。自從青春時代離開母親,這還是我第一次陪著母親度過這么長的時間。每天早晨醒來,我就去母親睡覺的房間。不管我什麼時候推開房門,母親總是醒著。我走進房間,母親隨口問,進來乾什麼?同時也感嘆,我和你還有這樣的機會……真好。我們面朝天花板躺著,談起從前的事。曾經遺忘的往事充滿了母女二人並肩躺著的房間。日子久了,我漸漸發現,許多尚未解決的往事猶如樹根般在母親的腦海里痛苦交織。有時母親變得很柔弱,趴在我懷裡哭泣,卻又突然回過神來,慌忙回到母親的位置,自言自語,“我這是怎么了!”我真切地感覺到了,母親的需要並不多,而是有人聽她訴說。

不過,我並沒有溫順地聽媽媽說話。針對某些事情,我會提高嗓門兒和母親爭論,不是這樣!您為什麼要這么想!有時候我們聆聽著彼此的呼吸,背靠背躺在一個被窩裡。有時母親傷心了,收拾好行李張羅著回家。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那些清晨時光都很幸福,而且是完完整整的幸福。幸福的餘韻是那樣悠長而深遠。然而這餘韻究竟來自何處呢?我思考了很久。母親仍在我身邊,我躺在母親旁邊,等待清晨降臨。能夠聽母親說話,這是我的幸運。

如果我說是當時的幸福促使我堅持寫完了這部小說,各位讀者會相信嗎?因為小說里的母親被我寫得那么不幸。這的確是事實。我想,我不能獨享那些清晨的幸福。那種幸福不吐不快啊。我想告訴大家,這件事還不晚。我告訴大家的方式就是這部小說。這樣的心情誕生了這部小說的第一句話,媽媽失蹤已經一周了。連載結束後,我又冥思苦想了很長時間,最後為了挽救媽媽,我又寫了“薔薇念珠”。之所以選擇“媽媽失蹤的第九個月”作為該章的開篇,是想表達我們還有時間去理解母親,愛母親,照顧母親。我想留下餘地,母親只是失蹤了,還有找到的希望。我們的母親們猶如空殼,站在今日之你我的身後。她們為我們做出的犧牲難以計算。我只想努力還原母親為我們付出的令人心痛的愛、激情和犧牲。如果母親們曾被埋沒的人生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社會意義,這是我作為作家的樸素的心愿。

稿子寫完以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鄉下老家的母親打電話。當時已經是夜裡十點多了。父親接起了電話。我問母親睡了沒有,父親說她在庫房裡。在庫房裡?在庫房裡乾什麼,這么晚了?父親說母親在庫房裡剝蒜。母親在我小時候讀書的庫房裡連夜剝蒜?我又撥通了母親的手機,嚷嚷著問母親為什麼深更半夜還在剝蒜。母親不以為然地說,我睡不著……馬上就到醃泡菜的時候了,每天剝幾頭蒜,這樣很好。第二天,我發走了稿子,又給母親打電話。這回母親在豆田裡。母親心疼地說,因為乾旱,豆秧都死了。

年過古稀卻依然在剝蒜,依然因為天不下雨而焦急地站在豆田裡。我的母親就是這樣的人。這想法常常給以寫作為生的我帶來活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自己每次寫不出東西,或者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給母親打電話。這時,母親就像唱歌似的滔滔不絕地講起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就已存在的人和事。有時我靜靜地拿筆記下母親說過的話。有人沒有犯錯卻遭遇挫折,仍然不肯放棄自己的人生,繼續追尋夢想,繁衍出更多的愛,從而讓人生邁向新階段。他們的秘密成了我的小說。母親說,她給我講的並不是自己的故事,而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哪怕母親講述的都是頻繁發生在宇宙里,轉瞬即逝的瑣碎小事,我在寫作當中也會突然領悟,正是這些故事使我不斷擁有夢想,而且母親也希望她講的故事能夠通過我轉達給這個世界上的人們。

除了寫作,我不適合做任何事。意識到這些,我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似乎是我自己選擇了這條路,卻又像是早已注定了。母親常常讓我不要像她那樣生活,然而我卻想沿著母親的道路繼續前行。母親的身心全部交給了我,然而在無眠的夜裡,她還是要去剝蒜,再用剝好的蒜醃泡菜,然後寄給我。如果黃豆收成不好,母親就去市場買來黃豆,做成清麴醬寄給我。我是這樣的母親的女兒,我也能夠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我相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