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決定好身體》

《好習慣決定好身體》

看看我們一天有哪些壞習慣吧!你早上醒來立刻就翻身起床嗎?起床後立刻就疊被子嗎?你早上擰開水籠頭就接水用嗎?當你刷牙時手中的牙刷是不是在“超期服役”呢?你起床後是不是去晨練?你是否知道,早上並不是鍛鍊的最好時間嗎?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真正的健康都是從我們日常生活習慣中得到的,好習慣才會有好身體。我們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都可能成為“潛伏”。
在我們身邊的健康“殺手”。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習慣,可能會帶來健康的大隱患。好習慣是健康的銀行,壞習慣是健康的刑場。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對個類來說,21世紀最可怕的不是愛滋病、核武器,也不是瘟疫、癌症,而是不良的生活習慣。

內容簡介

作為女性,你是否為了苗條而穿上了緊身衣呢?作為男士,可知道領帶的系法若是不對,就可能是健康的隱患?
工作中忙忙碌碌,你的手是否因為使用滑鼠不當而成了“滑鼠手”?是否因歪脖子夾著電話打個不停,而成了“電話臉”?是否因圈著胳膊打手機而患上了“手機肘”?
晚上你是否吃夜宵,而且還經常熬夜?是否在睡前看書、浮想聯翩?你的床是否擺錯了位置。你的枕頭是否過高,你選擇的入眠姿勢是否科學?你居室的顏色是否有利於健康?你是否因家用電器擺放不當而將自己陷入電磁輻射的“水深火熱”之中呢?

作者簡介

張玉輝,醫學博士。出生於中醫世家,後到美國留學深造,深入研究中西醫的理論,曾任美國奧斯汀東方醫學院顧問。回國後將中國傳統的養生學與現代的綠色療法相結合,創立了一套獨特的依靠自愈力來治癒疾病的理論和方法。著有《人體天生能自愈》一書,出版後風靡一時。

目錄

第一章吃的好習慣——嚴防病從口入
營養均衡很重要
不可一味地“食不厭精”
多吃鹼性食物少得病
不要頓頓大魚大肉
飲食搭配要科學
一口飯至少要嚼二十下
吃飯就吃七分飽
不吃早餐易患膽結石
剩菜打包有講究
主食太少危害多
你真的會煮飯嗎
因人而異來吃鹽
最好用手來撕菜
不要把食物的精華部分當做垃圾丟掉
做魚的壞習慣
骨頭營養勝過肉
吃蔬菜有講究
吃水果要選對時間
有的菜不適合放味素
蔬菜並非越新鮮越好
烹飪油不宜反覆使用
吃飯不能“趁熱吃”
炒菜該不該蓋鍋蓋
食用油應該常更換
有益眼睛的食物
吃火鍋要注意
不能喝雞湯的五種情況
晚餐不可吃太晚
最好要遠離夜宵
吃飯時不要看書、看電視
夏天防曬從食物做起
讓你遠離心肌梗死的食物
這些蔬菜可抗癌
炒菜放鹽的時間有講究
腦力勞動者需要補充的膳食營養
第二章喝的好習慣——水是最好的藥
清晨起來喝杯水
睡前喝水看情況
不要用飲料代替水
慎喝濃茶
飯後酒後莫喝茶
喝牛奶時你有這樣的壞習慣嗎
牛奶也要慎重喝
喝牛奶後的一道重要工序
開水要沸三分鐘
這樣的開水不要喝
喝果汁不能代替吃水果
喝菜湯不如喝粥湯
泡茶不可泡太久
泡茶水溫有講究
不宜長時期飲用純淨水和礦泉水
第三章睡的好習慣——健康睡出來
睡足8小時就夠了嗎
不可靠飲酒來催眠
冬天不宜蓋太厚的被子
不可蒙頭睡覺
睡覺時要遠離手機
女人睡覺時不宜戴胸罩
女性睡前一定要卸妝
不宜開燈睡覺
醒後賴床5分鐘
起床後不要立即疊被子
“回籠覺”有時不能睡
午睡的正確方式
躺在床上為什麼會睡不著
吃飯治失眠
睡眠對床有要求
……
第四章穿衣好習慣——穿出健康來
第五章工作中的好習慣——工作影響健康
第六章家居好習慣——小習慣中的大健康
第七章運動休閒中的好習慣——錯誤的運動更傷身
第八章心理上的好習慣——防止病由心生
第九章養病療傷、求醫問藥的好習慣
第十章老年生活好習慣——無災無難到天年
第十一章日常習慣就是“藥”——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

前言

我們身體出現的許多健康問題,都是由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壞習慣導致的。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對於人類來說,21世紀最可怕的不是愛滋病、核武器,也不是瘟疫、癌症,而是不良的生活習慣。我們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都可能成為“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健康“殺手”。很多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小習慣雖然看似對身體並無大礙,但是日積月累,必然積重難返,影響我們的健康。
看看我們一天有哪些壞習慣吧!
你早上醒來就立刻翻身起床嗎?起床後立刻就疊被子嗎?你早上擰開水龍頭就接水用嗎?當你刷牙時手中的牙刷是不是在“超期服役”呢?你起床後是不是去晨練,你知道早上並不是鍛鍊的最好時間嗎?
作為女性,你是否為了苗條而穿上了緊身衣呢?作為男士,你可知道一個領帶的系法若是不對,就可能是健康的隱患?
工作中忙忙碌碌,你的手是否因為使用滑鼠不當而成了“滑鼠手”?是否因歪脖子夾著電話打個不停,而成了“電話臉”?是否因蜷著胳膊打手機而患上了“手機肘”?
晚上你是否吃宵夜,而且還經常熬夜?是否在睡前看書、浮想聯翩?你的床是否擺錯了位置,你的枕頭是否過高,你選擇的人眠姿勢是否科學?你是否因家用電器擺放不當而將自己陷人電磁輻射的“水深火熱”之中呢?
對於一些生活習慣,許多人認為只是小事,無足輕重,卻不知健康隱患就藏在這些習慣之中。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吃的好習慣——嚴防病從口入
營養均衡很重要
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的道理,當然,以前人們講“病從口入”時,多是指飲食不衛生,現在,更多的是指飲食不均衡。有些人認為肉類、禽蛋類、魚類等有營養,每天就專門吃這些有營養的食物。其實,這種飲食習慣對身體不利,會因為營養不均衡而危害身體的健康。
根據專家的意見,人在一天之內應吃齊四類食物,即五穀、蔬果、乳類和肉類,這四類食物為人體提供每天需要的七大養分,包括水分、糖類、蛋白質、脂肪酸(來自蔬果和豆類)、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因此,這四類食物合稱“均衡的食物”。
為了保證膳食平衡,《黃帝內經》早就設定了一個最佳食譜:“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五穀為養”,其中“五穀”就是指五穀雜糧,包括小麥、大米、小米、玉米、高粱等,這是人們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其中還有相當數量的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這五穀最佳的吃法就是放到一起來煮,因為它們的品種不同,所含的營養成分也不一樣,幾種糧食搭配起來吃,能取長補短。“五果為助”,其中“五果”是指棗、李、杏、栗、桃等水果、硬果,它們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糖類和有機酸等物,有養體健身的功效,是平衡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五畜為益”,其中“五畜”指畜、禽、魚、蛋、奶之’類的動物性食物。此類食物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可以彌補植物蛋白質的不足。“五菜為充”,意思是說韭、薤、藿、蔥等蔬菜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等物,有充實健身的益處,也是重要的輔食來源。
《黃帝內經》中的膳食原則對現在的人只是一種指導作用,中國營養學會根據人體的實際情況,擬建了一個“居民膳食食物寶塔”,共分為五層:第一層即寶塔底,穀類食物,各種糧食中含的較多,輕體力勞動者每天需要500克;第二層是蔬菜和水果,一般正常人每天吃400—500克蔬菜、100-200克水果;第三層是魚、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一般是魚200克、肉50~100克、蛋20~50克;第四層是奶和牛奶,一般人每天喝250—500毫升;第五層是鹽和糖,鹽每天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糖每天吃得不要太多。
為了保證營養均衡,就要保證食物多樣,要以穀類為主,還要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類、豆類製品,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適量吃肥肉和葷菜,這樣才能保證營養均衡。
不可一味地“食不厭精”
很多人在飲食上講究“食不厭精”,事實上,如果食品由精製而成,往往會使某些營養成分喪失,從而使人患上相應的營養缺乏症。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米、面中主要營養成分是澱粉,其中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大部分分布在糊粉層中,糧食的精度越高,營養成分就會越低。如精白麵粉中含蛋白質為10.3%,而標準粉為11.2%。蛋白質是我們身體所需要的成分之一,每人每天攝人蛋白質的最低限度應為80克,而根據科學的計算,若食用500克標準米或標準粉,攝入蛋白質分別為40多克和50克,遠,遠達不到營養標準的最低限度,若是吃精米、精面就更達不到了。
一個健康成人每日維生素B1需1.2~1.8毫克。糙米中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B1,每百克糙米含維生素B1.35~0.45毫克,而每百克精白米僅含0.11毫克。如果食用400克糙米,即可達到維生素B。的保健量。麵粉也是一樣,精白粉中的維生素B1比標準粉低87%。因此,長期食用精米、精面而導致維生素B1缺乏時,會使糖代謝中間產物丙酮酸的分解發生障礙,從而產生腳氣病和多發性,神經炎等疾患。
現代營養學認為,精製食品帶來的危害使“現代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明顯增加。如缺血性心臟病、膽石症、結腸憩室病、闌尾炎、裂孔加爾尼亞靜脈瘤、痔瘡、大腸癌、糖尿病、肥胖病等等。這些疾病都與飲食中含纖維素太少有關,而精製食品幾乎是把所有的食物纖維成分都消除掉了。所以長期吃精米、精面等精加工食品,容易導致體內纖維素缺乏,增加了患“現代病”的幾率。
人類膳食中的纖維素主要存在於蔬菜和粗加工的穀類中,雖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是有促進腸道蠕動,利於糞便排出的功能。專家認為,食物纖維素在保障人體健康、延長生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纖維素有助於腸內大腸桿菌合成多種維生素,而且可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腸道蠕動增強,防治糖尿病的便秘症狀。醫學專家經研究證實,高纖維飲食可通過胃排空延緩、腸轉運時間改變、可溶性纖維在腸內形成凝膠等方法方式而使糖的吸收減慢。亦可通過減少腸激素如抑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減少對胰島B細胞的刺激,減少胰島素釋放與增高周圍胰島素受體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謝加強。所以說,僅靠在飲食中增加纖維含量,就可使大部分糖尿病病人的症狀緩解。當然,糖尿病患者進食高纖維素,不僅可改善高血糖,減少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物的套用劑量,而且有利於減肥,還可防治便秘、痔瘡等疾病。
除此之外,纖維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糞便量,促進腸蠕動,加快糞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質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縮短,減少對腸道的不良刺激,從而預防腸癌的發生。
習慣於精細飲食的人,要及時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吃一些含有大量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糧、麩子、蔬菜、豆類等,使自己的營養更全面。
多吃鹼性食物少得病
人的體液包括組織液、血液、淋巴液等,占體重的70%,而且人的體液是有酸鹼度的,通常用pH值來表示。如果pH值等於7.0說明體液為中性,大於7.0為鹼性,小於7.0為酸性。健康人的體液並非正好是7.0,而是高於它,呈弱鹼性的,pH值在7.35~7.45之間是最合適的。這個時候,人的精神狀態好思維敏捷,精力旺盛,自愈力也處於最佳狀態,因為體液處於這種pH值時,有害病菌就無法生存。相反,若是pH值低於7.0時,體液呈酸性,這就為細菌的生長提供了最佳的環境,因為這時氧氣量降低,這一點不符合正常細胞的生存條件,卻正合惡性細胞的“胃口”,因為惡性細胞生長繁殖所需的氧氣量明顯低於正常細胞。這時有害的病毒和細菌會瘋狂生長,而正常細胞的生長繁殖卻因為缺氧而受到影響,這會直接導致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從而影到臟器功能的發揮,降低了人的自愈能力。所以說,體液若是呈酸性,就會逐漸地腐蝕、弱化人的自愈力。
為了避免體液變酸,在飲食上要多加注意,平常要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當然,酸性食物並不是指酸味食物,而是以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物來劃分的,其最終代謝產物為磷、硫、氯等非金屬性物質的食物,就屬於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大致指:豬肉、牛肉、雞肉、蛋黃、鯉魚、鰻魚、乾魷魚、蝦、大米、麵粉、麵包、大麥、啤酒、蘆筍等。其中,強酸性食品包括蛋黃、乳酪、甜點、白糖、鮪魚、比目魚等;中酸性食品包括火腿、培根、雞肉、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等;弱酸性食品包括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魚、朱古力、空心粉、蔥等食物。這些酸性食物在體內產生的最終代謝物會引起體液變酸,由此會降低人的免疫能力,引發各種疾病。
我們常見的鹼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植物蛋白、海藻類、茶葉等,其最終代謝物為碳、鉀、鈉、錳、鐵等金屬性物質。鹼性食物大致包括豆腐、豌豆、大豆、綠豆、油菜、芹菜、番薯、蓮藕、洋蔥、茄子、番茄、南瓜、黃瓜、蘑菇、香菇、蘿蔔、牛奶、菠菜、白菜、捲心菜、生菜、胡蘿蔔、竹筍、馬鈴薯、海帶、柑橘類、西瓜、葡萄、香蕉、草莓、板栗、柿子、咖啡、葡萄酒等。其中強鹼性食品包括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柑橘類、柿子、番茄、胡蘿蔔等;中鹼性食品包括大豆、香蕉、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弱鹼性食品:紅豆、蘋果、甘藍菜、豆腐、捲心菜、油菜、梨、馬鈴薯等。
日常生活中,要調整飲食結構,在選擇酸鹼食物時,最好的比例應該為20:80。如果體質偏酸性,可多食用鹼性食物,例如糙米、蔬菜水果,海藻類食品也是很好的選擇。蔬果中含有天然抗自由基的維生素及黃酮素,還有增加腸蠕動的纖維素可以多加食用。魚、蛋、奶、豆類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應適當攝取。動物等高脂肪類食物應少量攝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