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推原解》

《太極拳推原解》

《太極拳推原解》是 太極類書籍,深刻揭示了太極拳太極陰陽的本義;提出了太極拳“渾身上下都是太極、都是手”的經典論斷;指出了“敬在內心”的樞紐作用;揭秘了百會、中極“管鍵”穴位;總結和創新了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和修煉方法。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太極拳推原解》《太極拳推原解》

“太極拳”不用解釋,“推原解”怎么講?是“太極拳推、原解”,還是“太極拳推原、解”?而這個“推”又是啥意思?
推”當“推斷、推測、推究”講;“原”當“原本、原義、本義”講。“推原”,即推究原本”之意。那么,此文標題的意思是:太極拳推究其本義之解讀。換句話說,就是:探究太極拳本來的意義。
那么,太極拳本來的意義是什麼呢?是太極陰陽。不管父天母地也好,三教歸一也好,總之,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太極陰陽之氣蘊釀而生的,離開陰陽之氣,世間就不存在豐富多彩的萬事萬物。這個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而太極拳,只不過是一種技藝,當然也是陰陽之氣的產物。正如陳鑫所說;“況拳之一藝,焉能外此理而另有一理”。

書名緣由

一者,“拳者,權也”。這是一著名的論述,現在我們比較熟悉了,可在上世紀20—30年代確是新的理念。“權”在這裡是“秤”講,是衡量意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太極拳這一拳技,如同衡器秤,可以掂量對方攻擊的輕重、緩急、落點。“所以,權物而知其輕重者也”。但,這只是表象,是兩隻拳的作用。他實質的、本義的是太極的陰陽。“其理實根乎太極,其用不遺乎兩拳”是也!與王宗岳說的,“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者,“人之一身,渾身上下都是太極,即渾身上下都是拳”。放眼望去,在中國武術眾多拳技中,還沒有哪種哪類有過如此明確閃亮的論述。太極拳,只有太極拳,陳鑫,只有陳鑫敢於放言!此一言,完全是有理論依據和拳技底蘊的。萬事萬物都是太極陰陽之氣產生,太極拳也是如此,人,就是一太極陰陽之體,我們人體的經脈就分陰經和陽經,奇經八脈遍及全身,不是太極又是什麼?既然渾身都是太極,那么,渾身上下都是拳、也即渾身上下都是手嘍。據此,我們在修煉太極拳時,處處都要有陰陽,處處都要又拳、手。在與對方交手時,所接觸的部位或者是某一點,都可以陰陽對待化拿打發,所以叫渾身上下都是拳。這就是太極拳的妙處、好處;經典、時尚。
三者,“其樞紐在一心”。怎樣做到渾身上下都是太極,都是拳?存乎一心啊。為何?“心主乎敬,又主乎靜”。“敬”這個詞,特別有意思,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敬,是一種精神指向,然,多年來我們對此淡漠甚或丟失了。通常我們說對長輩要孝,可是沒有敬,孝只是空中樓閣,恭在外表,敬在內心。尊敬長輩,敬重偉人英模,敬重太極拳!太極拳不是很容易學的,太極陰陽的思維更是花大力氣體悟的。這要內心的,是樞紐的。內心存乎敬,當然全身安寧、寧靜。有了靜,自然產生空、虛、靈。“能敬而靜,自葆虛靈”是也。
四者,“百會中極,一體管鍵”。要達到能衡量,心乎敬,全身陰陽,其關鍵在哪裡?在乎“百會中極”!
百會、中極是經絡上的兩個穴位,一個是督脈上的百會,練武人都知道;一個是任脈上的中極,這個穴位知道的人不多,其實這也是一個重要穴位,在臍下四寸處,是足三陰(足厥陰肝經、少陰腎經、太陰脾經)與任脈的交會處,依次為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會陰。氣海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丹田,其實氣海只是個穴位,而丹田是指區域——臍下小腹部的氣海、石門、關元、中極都是丹田區域的穴位。氣歸丹田或氣沉丹田是指氣歸(沉)小腹的區域,不單指氣海之穴位。
那么,管鍵是什麼?這是古語。“管”指的是鑰匙,“鍵”指的是舌簧,也就是今天的鑰匙和鎖。
“百會中極,一體管鍵”,是說督脈上的百會穴和任脈上的中極穴,是培其本源,以養元氣的鑰匙和鎖,鑰匙和鎖的恰好呼應配合,不僅一動“百骸聽命,動則生陽,靜則生陰“:而且“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因此,我們在練拳或站樁時,要好好把握百會和中極兩個穴位,吸氣到百會,呼氣至中極(丹田)任督脈暢通也。所以說,百會、中極兩穴位,是我們練體養氣、渾身上下均為太極陰陽的的管鍵。
接修煉太極拳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比較好理解。但是,有些詞義還是要細細體悟。比如“初學用功,先求伏應。來脈轉關,一氣相生”中的“伏應”和“來脈轉關”。
伏應,這個詞義簡單說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和法則。先來說“應”。所謂應,就是“陰極則陽應運而生,陽極則陰應運而生”。從太極拳上說,則講究攻守兩儀的變化,即內外的變化,動靜的變化。故內極則外應運而生,外極則內應運而生;動極則靜應運而生,靜極則動應運而生。此乃為“應”。所謂“伏”,即在攻守兩儀變化中的潛伏待動之機勢。應運而生的未生將生時何為?就是“伏”了。如果說“應”是已經見到攻防招勢外在的形象;而“伏”乃內在的未見形象之時待動機勢。外應、內伏合之名為“伏應”。
古拳諺說:“習拳不求伏應,用招就無真功”,講得就是這個道理。
來脈轉關,這是拳中術語。來脈,是指對方進攻的勁路,轉關,是指借著對方的進路化而擊之。用陳鑫在《爭走要訣中》中的話“得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進一步講,它指的是在雙方交手中。對方送來的勁路,被我聽覺接住吞進,也就是“爭得來脈”,即是已經控制對手,當然其時間是極為短促的一瞬間。所以需要很靈敏的聽勁,自然也就是要珍惜爭得的瞬間機會。攻其不備出奇不意,但是其關鍵則是要讓對方“不知”才能起到出奇的效果。“轉關”即是“使敵不知我”的關鍵,更是出奇!脈來我化,脈來我吞,引進落空,借力轉關,方得“一氣相生”。
再下,許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太極拳專用術語和要求了,比如,“輕如揚花,堅如金石”;“行同乎水流,止侔乎山立”;“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等等。
陳鑫的這篇論文,從大到小,從巨觀到微觀,層層剖析,細緻講解,深刻揭示了太極拳太極陰陽的本義;提出了太極拳“渾身上下都是太極、都是手”的經典論斷;指出了“敬在內心”的樞紐作用;揭秘了百會、中極“管鍵”穴位;總結和創新了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和修煉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