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天資差異作者:(美)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彼得·邁爾斯 著,張榮建 譯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
字數:195000
開本:16開
ISBN:9787536692008
定價:¥28.00
內容簡介
《天資差異:人格類型的理解》一書二十多年來持續再版,印數175000冊。作者是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數人格測試表(MBTI)的創始人,該人格類型量表是有史以來使用最廣泛的人格類型測試工具。本書梳理了我們對人格類型的理解,是對該人格類型測試工具的基本要點,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套用的解釋。根據榮格理論的觀點,本書區別了四種主要的人格類型,並解釋了這些性格特質在人們面對世界和做出決定中的作用。本書還說明了這些因素對每種性格類型的人在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諸方面的影響。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將一生奉獻給了對人格類型的觀察、研究和測試。她因創始了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數人格測試表(MBTI)而被認為是人格類型測試領域的巨人,而該測試表則是有史以來運用最廣泛的人格類型測試工具。
本書已被翻譯成十多種文字。近年來,全世界每年有250多萬人次接受MBTI測試。在美國每年有300萬人以上參加MBTI和性格測試培訓,其中超過80萬人為管理階層。據統計,世界前100公司中有89%的公司引入使用MBTI作為員工和管理層自我發展、改善溝通、提升組織績效的重要方法,80%以上的高層管理者、高級人事主管都在使用這個工具,例如:迪斯尼、百事可樂、西南航空公司、通用電器、保利來、諾維爾網路公司、3M等。
目錄
中文版譯序再版前言
初版前言
出版者前言
出版者致讀者
第一部分理論基礎
第1章人格差異的類型思考
第2章榮格理論的擴展
第二部分人格偏好的結果
第3章用於比較和發現的人格類型表
第4章外傾型或內傾型偏好的結果
第5章感覺型或直覺型的結果
第6章思考型或情感型的結果
第7章判斷型或感知型的結果
第8章外傾型和內傾型精神活動過程的比較
第9章十六種人格類型的描述
第三部分人格類型的現實意義
第10章對立面的使用
第11章人格類型與婚姻
第12章人格類型與早期學習
第13章學習風格
第14章人格類型與職業
第四部分人格類型發展的動態性
第15章人格類型與成長的任務
第16章良好人格的發展
第17章人格發展的障礙
第18章兒童人格類型發展的動機
第19章現在開始
參考文獻
內容簡介
《天資差異》作者是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數人格測試表(MBTI)的創始人,該人格類型量表是有史以來使用最廣泛的人格類型測試工具。《天資差異》梳理了我們對人格類型的理解,是對該人格類型測試工具的基本要點,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套用的解釋。了解著名的MBTI性格測試工具,並且評估自己的性格類型,突破人際之間的“性格壁壘”,強化個人性格優勢,迴避性格局限,分析他人性格,提高人際溝通能力。根據榮格理論的觀點,《天資差異》區別了四種主要的人格類型,並解釋了這些性格特質在人們面對世界和做出決定中的作用。《天資差異》還說明了這些因素對每種性格類型的人在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諸多方面的影響。作者將一生奉獻給了對人格類型的觀察、研究和測試。《天資差異》已被翻譯成十多種文字。近來,全世界每年有250多萬人次接受MBTI測試。在美國每年有300萬人以上參加MBTI和性格測試,其中超過80萬人為管理階層。據統計,世界前100公司中有89%的公司引入使用MBTI作為員工和管理層自我發展、改善溝通、提升組織績效的重要方法,80%以上的高層管理者、高級人事主管都在使用這個工具。序言
我們的歷代祖先通過生理遺傳和行為方式,在代際中傳遞和積累先人的信息,在變動不居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競爭中最大限度地傳遞和保存了種群和個體優勢。一般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無情的自然淘汰和苛嚴的社會選擇之後的幸運者。生存環境的變化和社會競爭的挑戰,對身體、意志、情感、能力的考驗,同樣也是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秉承了父母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和基本素質,卻面對著不同的時代和另一種社會生態。你的遺傳基因中潛藏著什麼樣的稟賦呢?而要發揮出你的天資,在日益複雜的生存環境中揚長避短,你首先要了解你個人的性格類型。
19世紀以前,有關人類性格的研究,多見於哲學家、作家和思想家著作中的片斷和散論,而且基本上是經驗和直覺性的,缺乏科學的理論基礎,而有關性格分類的科學理論就更是匱缺了。
1920年,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Jung)提出了人格理論,強調人類有許多原型的本能,而這些不同的本能可以用“思想、情感、感覺、直覺”這四個心理學功能來分類。此外,他還把人的性格差異分為“內向型/外向型”,並相信這種性格差異會決定並限制一個人的判斷。“內向型/外向型”是心理動能的方向,表明人在與外部環境和人事互動時思維能量的流動方向,而“直覺型/感受型和思考型/感覺型”則是不同類型的人思維方式的差異。於是,他就用這四種心理功能與心理動能“內外向”的劃分,區分出人們的人格(性格)類型。在此基礎上,榮格提出了“功能類型”或者叫做“心理學類型”之說。榮格的這一心理學理論,奠定了觀察和分析個人性格類型的心理學基礎。這是人類第一個系統劃分人格類型的理論,為後來進一步分析人格類型和解讀個人性格開闢了一條通道。
20世紀40年代一位名叫伊莎貝爾·邁爾斯(ISabelHyers)的非專業人士同她的母親凱薩琳·布里格斯(KathrynBriggs)一道,在研究了榮格的《心理類型》的基礎上,設計出一種用於鑑別不同類型人格的測試表,並將其命名為“邁爾斯-布里格斯個性分析指標”(Myers-BriggsTypeIndicator,英文縮寫為MBTI)。這是一套包括各種指標的表格,以測試不同的心理類型的人們的態度、情感、感知和行為。因此,它也是一種性格測試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們在獲取信息、作出決策、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類型。MBTI的第一張量表1942年問世,將榮格原有的四大類型發展為包括人類所有行為的16種外在狀態模式,為幫助人們了解個人性格傾向和思維類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MBTI曾經風靡一時,以至於自它使用開始至今,美國每年都有超過百萬以上的個人參加測試,並在美洲和歐洲重新激發了人們對人格分類學的興趣。
MBTI的結果描述出正常的健康人之間由於性格差異而產生的認識和理解事物的差異。雖然這種差異並沒有道德是非和智力高下的區別,但卻會對複雜事物的認識產生影響;個人採取什麼策略處理工作中的問題,其結果也會因性格差異而生產截然不同的結果。在人際交往和溝通過程中,性格差異也可能導致誤解。及早地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發現由於性格差異導致的認識誤區,修正人際交往的策略和方法,這對於每個人都是極其重要的。
MBTI能夠讓人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可以幫助人力資源部門對不同類型的員工進行更好的組合。目前它已成為世界上套用最廣泛的識別人與人差異的測評工具之一。MBTI主要用於了解受測者的處事風格、特點、職業適應性、潛質等,從而提供合理的工作及人際決策建議。50年來,這種理論已廣泛套用於團隊建議、職業發展、婚姻教育、職業諮詢等方面。
在美國每年約有300萬人以上參加MBTI的測評和培訓,在世界500強企業,如迪斯尼、百事可樂、西南航空公司等,約有80%以上的高層管理者使用過這個工具。MBTI是當今世界上套用最廣泛的性格測試工具。它已經被翻譯成近20種世界主要語言。
MBTI幫助您看到自身的力量和特有的才幹,這些認識可以使你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動機、力量和潛在的發展前景;也可以使你更深刻地了解和欣賞與你類型不同的人。了解MBTI類型將更肯定地認識自我,促進合作與提高生產力。
在美國每年有300萬人以上參加MBTI和動力工具使用的培訓。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0%以上的高層管理者、高級人事主管在使用這個工具,例如:迪斯尼、百事可樂、西南航空公司、通用電器、保利來、諾維爾網路公司、3M等。
本書原著名為《天資差異:人格類型的理解》(GiftsDifferingUriderstandingPersonalityType)。本書樸實無華地講述了邁爾斯提出的性格分類理論及其詳細內容,沒有艱澀的理論闡述,平易可懂,值得有興趣的讀者閱讀和參考。
譯者2007年7月
文摘:
1.人格差異的類型思考(1)一種時髦的說法是,每一個體都是獨特的。每一個體都是其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產物,所以,每一個人都與他人有差異。但從實際的角度分析,如果缺乏對所要教育的、所要諮詢的和所要理解的每一個體進行詳細全面的個案分析,這一獨特性觀點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同時,我們也不能保證,其他人的思維精神活動過程與我們相同。實際上,我們所接觸的人經常不是按照我們的思考方式思考,不是按照我們評價事物的方式評價,也不對我們感興趣的東西感興趣。本章介紹的理論的價值在於,它能夠使我們預測特定個體的人的特殊人格差異,並以建設性的方式接觸這些人和處理這些差異。簡言之,該理論認為,很多貌似偶然的差異實際上並非是偶然的,相反,是心理功能中一些基本和顯性差異的邏輯結果。
這些基本的差異涉及到人們使用思維的方式,具體地說,就是感知和判斷的方式。感知表示意識到物體、人、事情和觀點的整個過程。判斷表示對所感知的東西作出結論的過程。感知和判斷構成人類思維活動的很大部分,並且管轄其絕大部分的外部行為,因為根據定義,感知決定人們在某一環境中所了解到的東西,而判斷則決定人們對此所確定採取的行為方式。所以,感知和判斷的基本差異導致相應的行為差異,這也就理所當然了。
1.1感知的兩種方式
如同榮格在《人格類型》中指出,人類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感知方式。一種感知方式是人們所熟悉的感覺型精神活動過程,我們通過五個感官來直接意識到事物。另一種感知方式是直覺,它通過無意識地綜合各種想法和聯想,而無意識使用這些想法和聯想來對外部世界進行感知,因此,這是間接的感知精神活動過程。這些無意識的範圍包括從最基本的男性“預感”和女性“直覺”,到最高層的原創藝術和科學發現。
兩種截然不同的感知精神活動過程的存在是不言自明的。人們通過感官來感知事物,也可以不通過感官來感知事物。該理論認為,這兩種感知精神活動過程為獲得人們的注意而競爭,而大多數人從嬰兒起,就對兩種感知精神活動過程有所偏好。當偏好的是通過感官來感知事物時,人們會對周圍的現實情況感興趣,而對從某處冒出來的想法無動於衷。當偏好的是通過直覺來感知事物時,人們會對直覺帶來的可能性感興趣,而對現實情況麻木不仁。例如,偏好於通過感官來感知事物的讀者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書本上所寫的內容上,偏好於通過直覺來感知事物的讀者則會在字裡行間尋找出相關的可能性。
當兒童在這兩種不同的感知精神活動過程中進行選擇,其發展的基本差異就開始了。兒童對自己的心理過程有足夠的掌握能力,能夠更多地使用所喜好的過程,忽略不太喜好的過程。無論其所偏好的是什麼過程,通過感官或通過直覺,他們會更多地使用所喜好的過程,更注意其印象流,並根據該過程所揭示的內容來塑造對周圍世界的觀點。另外一種感知精神活動過程則被置於背景,放置在聚焦範圍之外。
伴隨著不斷的實踐,所喜好的精神活動過程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和值得信賴。兒童對所喜好的精神活動過程的使用比對不太喜好的過程的使用更成熟。其喜好從過程本身延伸到使用該過程的活動上,他們還會從觀察生活的特定方式中發展出一些表面特質。
這樣,通過事物發展的自然順序,偏好於通過感官來感知事物的兒童和偏好於通過直覺來感知事物的兒童就朝向不同方向的發展。每一種類型在某一領域相對成熟,在另一領域則幼稚。這兩種過程會將其興趣和活力引導到一些活動中,讓其有機會按照所喜好的精神活動過程使用心理思維。這兩種過程會獲得某些表面特質,它們來自深層的基本喜好。這就是感知或直覺(SN)偏好:S(sensing)表示偏好於通過感官來感知事物,N(intuition)表示偏好於通過直覺來感知事物。
1.2判斷的兩種方式判斷的基本差異來自作出結論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精神活動過程。一種判斷方式是思考型,就是通過邏輯過程,追求非個人(客觀)的發現。另一種判斷方式是情感型,就是通過欣賞和領會——這對該精神活動過程而言也是合理的——對事物寄予個人的和主觀的價值。
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方式的存在也是不言自明的。大多數人會認為,他們作出決定時有時是通過思考,有時是通過情感,而現實告訴我們,這兩種精神活動過程並不總是獲得相同結果。該理論認為,人們總是對某一精神活動過程更喜好和信賴。在判斷本書的觀點時,首先考慮這些觀點是否連貫和有邏輯性的讀者就是使用了思考型判斷方式。而首先意識到這些觀點是否悅耳,是否咄咄逼人,是否給人支持的讀者就是使用了情感型判斷方式。無論其所偏好的是什麼判斷方式,兒童會更多地使用所喜好的方式,更信任該方式,更願意使用該方式。另外一種判斷方式則僅得到少量的選擇,或被束之高閣。這樣,偏好思考型判斷方式的兒童和偏好情感型判斷方式的兒童的發展也就向不同方向展開了,即使兩種兒童喜歡相同的感知精神活動過程,並且一開始是相同的感知精神活動過程。兩類兒童對需要涉及更熟悉的判斷方式的活動更感到高興和有效率。偏好情感型判斷方式的兒童更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偏好思考型判斷方式的兒童更善於事實和觀點的組織。他們對生活的個人的或非個人的處理方式導致了不同的表面特質。這就是思考和情感(TF)偏好:T(thinking)表示偏好思考型判斷精神活動過程,F(feeling)表示偏好情感型判斷精神活動過程。
1.3感知和判斷的組合
思考型和情感型精神活動過程(TF)的偏好完全獨立於感覺型和直覺型精神活動過程(SN)的偏好。每一類判斷精神活動過程都可以與任何一類感知精神活動過程組合。這樣,就出現了四種組合的精神活動過程:ST感覺型加思考型精神活動過程(sensing+thinking)SF感覺型加情感型精神活動過程(sensing+feeling)NF直覺型加情感型精神活動過程(intuition+feeling)NT直覺型加思考型精神活動過程(intuition+thinking)上述每一組合會產生不同的人格類型,包括興趣、價值觀、需求、心理習慣,及表面特質等從該組合中所自然產生的種種特性。共同喜好的組合將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但每一組合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性,這些特性來自於喜好的感知精神活動過程和喜好的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的互動。無論一個人是何種偏好的組合類型,具有同樣偏好組合的他人是最容易理解和最容易喜歡的人。他們常會有相同的興趣,因為具有共同的感知精神活動過程,也會贊成相同事情的輕重緩急,因為具有共同的判斷精神活動過程。而在另一方面,在感知和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的兩個偏好上都不同的人,則是難以理解和難以把握的人——在每一有爭議的問題上,他們總是採取對立的立場。如果這些人僅僅是熟人,那么,問題有爭議就無所謂,但是,如果這些人是同事、好朋友,或家庭成員,經常性的衝突則是一種折磨。很多非建設性的衝突的出現,是因為兩種類型的人使用了不同的感知和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當這些衝突的原因搞清楚後,事情就會變得不那么令人煩惱,並且更容易得到處理。若一項工作並不需要人們所具有的感知和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的自然組合,而是要求相反的精神活動過程的組合時,在人和其工作之間還會出現更具有破壞性的衝突。下面幾段描述了不同的個性,它們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得到了證實,這些個性來自上述四種感知和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的組合方式。
→感覺型加思考型的精神活動過程
具有ST精神活動過程(感覺型加思考型的精神活動過程)的人主要依賴感官來感知事物,依賴思考來作出判斷。所以,其主要興趣在事實,因為事實可以直接通過感官來獲得和證實:聽覺、視覺、觸覺,計算、估量、衡量。具有感覺型加思考型精神活動過程的人通過非個人的分析來就這些事實作出決定,因為他們相信思考,相信因果關係的有條理的邏輯推理,相信從前提到結論。這樣,其人格類型就傾向於講究實際和事實,在如經濟、法律、外科、商業、會計、生產及涉及機器和物質等需對事實進行非個人分析的領域中,他們更容易獲得成功和滿足。
→感覺型加情感型的精神活動過程
具有SF精神活動過程(感覺型加情感型的精神活動過程)的人也是主要依賴感官來感知事物,但依賴情感來作出判斷。他們通過個人的熱情來作出決定,因為他們的情感會估量事物對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他們的主要興趣在與人有關的事實,而不是與事物有關的事實,所以,他們更多是具有社交能力和對人友好的人格類型。在如兒科、護士、教育(特別是國小教育)、社會工作、商品銷售,及需要笑容的服務工作等領域,其個人的熱情能夠更有效套用在工作環境中,他們也更容易獲得成功和滿足。
→直覺型加情感型的精神活動過程
具有NF精神活動過程(直覺型加情感型的精神活動過程)的人具有與感覺型加情感型精神活動過程的人同樣的個人熱情,因為,他們的相同點是都使用情感於判斷精神活動過程中7,但是,具有直覺型加情感型精神活動過程的人喜好通過直覺而不是通過感覺來感知事物,所以,其注意力不是集中在具體環境。相反,他們關注的是可能性,例如新項目(尚未出現但可能使之出現的事物),或新的真相(尚不為人所知但可能會被發現的事物)。這些新項目或新的真相是由無意識的過程所想像的,然後,作為一種觀點被直覺感知,並被感覺為一個靈感。
在尋找和追求可能性中,具有直覺型加情感型的精神活動過程的人所具備的個人熱情及投入令人難忘。他們既有熱情也有見解。他們通常有語言天賦,能夠傳播所尋找的可能性和其所具備的價值。他們在需要創新精神以滿足人類需求的工作上更容易獲得成功和滿足。在如教育(特別是大學和中學教育),宗教布道,商業廣告,不可見商品銷售,諮詢,臨床心理,精神病,寫作和大多數研究領域等工作中,他們會出類拔萃。
→直覺型加思考型的精神活動過程
具有NT精神活動過程(直覺型加思考型的精神活動過程)的人也使用直覺,但是是將直覺與思考共同使用。儘管他們也關注可能性,但使用的是非個人的分析方法。他們經常選擇一個理論上的或可實施的可能性,然後將個人因素置於輔助地位。具有直覺型加思考型精神活動過程的人更多的具有邏輯性和機敏性。他們在解決有特殊興趣的領域中的問題上更容易成功,例如科學研究、電腦、數學、財政的複雜問題,及技術領域中的任何新發展和新實驗。
我們可能都遇見過這四種類型的人:具有感覺型加思考型精神活動過程的人,他們講究實際和事實;具有感覺型加情感型精神活動過程的人,他們具有同情心和友好;具有直覺型加情感型精神活動過程的人,他們有熱情也有見解;具有直覺型加思考型精神活動過程的人,他們具有邏輯性和機敏性。
持懷疑態度的人會問道,為什麼這四種明顯不同類型的人在過去會無人注意?我們的回答是,這四種分類曾被不同的調查人員和理論家反覆提出過。
2.人格差異的類型思考(2)
弗農(Vernon)在1935年提出了根據不同方法進行的三種分類體系,但它們非常相似。每一分類都反映了感知和判斷的組合:瑟斯頓(Thurstone)在1931年根據職業興趣值的要素分析方法,發現與對商業的興趣、對人的興趣、對語言的興趣和對科學的興趣對應的四種要素;貢德拉赫與格魯姆(Gundlach/Gerum)在1931年通過對興趣相互關聯性的研究,推斷出五種“主要能力”,即技術的、社會的、創造性的和智力的,加上身體技能的能力;施普蘭格爾(Spranger)在1928年從邏輯和直覺分析角度,提出了六種“類型的人”,即經濟的人、社會的人、宗教的人、理論的人、美學的人和政治的人。
1.4外傾和內傾偏好
人們使用感知和判斷的另一個基本差異來自其對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的不同興趣。根據榮格對該術語及含義的解釋,內傾性是對生活的兩種互補的態度之一,與其相對的是外傾性。內傾型的人主要興趣在概念和觀點的內部世界上,而外傾的人更關注人和事物的外部世界。所以,一旦條件具備,內傾的人會關注觀點的感知和判斷,而外傾的人更關注外部環境。這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局限在要么對外部世界或要么對內部世界的關註上。非常內傾的人必要時也能夠很好地處理周圍環境,但他們在進行大腦內部的工作或使用思考時表現最佳。同樣,非常外傾的人也能夠很好地處理各種觀點,但他們在進行外部工作或使用動作時表現最佳。對這兩類人來說,這一自然的偏好就如同習慣左手或右手那樣自然。例如,有的讀者喜歡將本書中的理論付諸實踐,他們就是從外傾的角度考慮的。其他讀者則更有興趣於該理論所能夠提供的觀點,以理解他們自己和普遍人性,他們就是從內傾的角度考慮的。因為外傾和內傾偏好完全獨立於感覺型和直覺型精神活動過程,也獨立於思考型和情感型精神活動過程,內傾的人和外傾的人就會具有判斷精神活動過程與感知精神活動過程的四種組合中的任一組合。例如,在具有感覺思考型精神活動過程的人中,其內傾感覺思考型的人傾向於將與環境有關的事實和原則進行組織,這一精神活動過程適合於法律和經濟。其外傾感覺思考型的人則傾向於對環境本身進行組織,包括任何旁觀的閒人,並且讓事情取得進展,這一精神活動過程適合於商業和工業。因此,外傾型的人會讓事物的進展更快,內傾型的人則使事物進展更有計畫性。在具有直覺情感精神活動過程的人中,其內傾直覺情感型的人形成觀點的過程更緩慢和更仔細,並尋求永恆的真實性。其外傾直覺情感型的人則渴望交流並且將其靈感付諸實踐。如果說外傾型的人所獲得的結果更廣博,內傾型的人獲得的結果則更深邃。
1.5判斷和感知偏好
我們要談的是最後一種人格類型——即對感知態度和判斷態度的選擇,它們既作為生活方式,也作為與我們周圍的世界接觸的方法。儘管人們必須使用感知精神活動過程和判斷精神活動過程,但兩者不可能同時使用。所以,人們在感知態度和判斷態度之間轉換,有時轉換是突然出現的,例如,平時對小孩的吵鬧持非常寬容的家長突然會覺得吵鬧太過分了。有時,使用感知精神活動過程更好,有時使用判斷精神活動過程更好,更多的時候是兩者都可行。大多數人會感到某種精神活動過程比另外一種更合適,使用起更得心應手,並在處理外部世界時儘可能多地使用。例如,有的讀者此刻會帶著開放的心態接受本書的解釋,他們至少在眼下是使用了感知。有的讀者此刻對本書的解釋或同意或不同意,他們使用的就是判斷。在感知和判斷這兩種態度之間存在一個根本的差異。為了得出一個結論,人們在使用了判斷態度的同時必須放棄感知態度。他們接收到的全是事實,其他的都是不相關的和非實質性的。最後就應該得出一個定論。相反,在使用感知態度中,人們放棄判斷態度。他們接收的不全是證據,新的情況會出現。得出任何定論都為時過早。對判斷或感知精神活動過程的偏好,影響到偏好感知精神活動過程和偏好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的人們。使用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的人們對生活組織得井井有條,使用感知精神活動過程的人們則隨遇而安。兩種精神活動過程都有好處。如果當需要時能夠在兩種精神活動過程中臨時轉換,它們都能讓生活令人滿意。
1.6四種偏好類型的歸納
根據本文提出的理論,人格由四種涉及到對感知和判斷使用的偏好構成。每一種偏好都是人類發展路徑中的分道口,並且決定一個人將尋求兩個呈現對立形式的特徵的哪一個。一個人將獲得該特徵的多少將部分地取決於其靈感和努力,但根據類型理論,人們所尋求的特徵的類型是由天賦的偏好所決定的,該偏好在人類發展的路徑中確定其分道口。
1.7通過偏好的實際套用來創造出“人格類型”
根據本文提出的理論,人們通過套用個人對感知和判斷的偏好來創造出“人格類型”。由任何偏好所帶來的興趣、價值觀、需求和思維習慣等會產生系列明顯的特質和潛能。所以,一個人可以部分地根據四種偏好來描述,例如,外傾直覺思考感知型(ENTP)。每個人自己的類型特徵與其他類型的人的特徵存在差異。將某些人描述為外傾直覺思考判斷型並不妨礙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定位:這些人已經通過選擇對外傾直覺思考感知型的偏好而行使了自己的權利。識別並記住人們的類型不僅是對他們自己選擇的發展途徑的抽象權利的尊重,也是對他們自身的特徵和所偏好的、與他人有所差別的具體精神活動過程的尊重。
1.8主要精神活動過程的作用識別人們所偏好的感知和判斷的精神活動過程比識別哪一種是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容易得多。毫無疑問,船是離不開具有絕對權威的船長來確定航行,並將船安全駛達預定港口的。假如船上的每個人都是船長,都在朝不同的方向操縱船舵,那它將永遠無法抵達岸邊。同樣,人們在自己的作用中需要某些管轄的力量。他們需要將自己的主要精神活動過程發展到能夠對生活起支配作用和組織作用的程度。在事物發展的自然進程中,每個人都是那樣做的。
例如,在具有外傾直覺思考型(ENT)偏好的人中,有的會感到直覺比思考更有趣,他們會將直覺置於恰當的位置,然後將思考置於從屬位置。他們的直覺要求具有無可爭議的位置,任何其他的精神活動過程都無法與之相爭。這些人會欣賞、使用和信任直覺。他們的人生會按照最大限度地追求直覺目標的精神活動過程而塑造。由於直覺是一種感知精神活動過程,這些具有外傾直覺思考型偏好的人會以感知的精神活動過程來處理外部世界,這樣,他們就成為了外傾直覺思考感知型(ENTP)的人。
他們只有在不會與直覺發生衝突時,才會求助於判斷和思考。即使這樣,他們也會根據其發展程度,對判斷和思考作有限的使用。外傾直覺思考型偏好的人有時會很好地使用思考來追求直覺所需要的東西,但是,他們卻不容許思考顛覆所追求的目標。在具有外傾直覺思考型偏好的人中,有的會感到思考比直覺更吸引人,他們會讓思考來主宰人生,而將直覺置於從屬位置。思考將確定目標,直覺無非是達到目標的一種恰當的手段。既然他們所偏好的精神活動過程是判斷精神活動過程,那么,這些具有外傾直覺思考型偏好的人會以判斷的精神活動過程來處理外部世界,這樣,他們就成為了外傾直覺思考判斷型(ENTJ)的人。
同樣,在具有外傾感覺情感型(ESF)偏好的人中,有的會感到情感比感覺更令人滿意,他們會讓情感主宰人生,將感覺置於從屬位置。他們的情感是至高無上的和無可爭議的。在與任何其他的精神活動過程發生衝突時,情感都占主導。這些人會按照情感的價值觀塑造人生。因為他們對情感的偏好是判斷精神活動過程,那么,這些具有外傾感覺情感型偏好的人會以判斷精神活動過程來處理外部世界,這樣,他們就成為了外傾感覺情感判斷型(ESFJ)的人。外傾感覺情感判斷型的人只有在其感知和感覺與情感一致時,才會重視感知和感覺。即使如此,他們也會根據其發展程度,對其作有限的使用。他們不容許感覺對情感所給出的事物的價值提出任何挑戰和懷疑。
3.人格差異的類型思考(3)
在具有外傾感覺情感型偏好的人中,有的則會感到感覺比情感更有成效,他們會將感覺處於主導,將情感置於從屬地位。這些人會根據感覺精神活動過程來塑造人生:提供系列的經驗,給出有趣的事物以能夠看,聽,嘗或接觸。他們許可情感提供幫助,但不許可情感進行干擾。因為他們的偏好感覺是感知精神活動過程,那么,這些具有外傾感覺情感型偏好的人會以感知的態度來處理外部世界,這樣,他們就成為了外傾感覺情感感知型(ESFP)的人。主導精神活動過程壓倒其他精神活動過程,並且塑造個性這一現象,被榮格在實證性研究中證實,並且與外傾和內傾偏好一道,成為了人格類型的基礎。
有的人不喜歡主導精神活動過程這一觀點,認為自己是共同使用了四種精神活動過程。但是榮格認為,如果真的存在這一平衡,那么其後果就是,所有的精神活動過程都未得到充分發展並且導致“原始心理狀態”,因為,如果沒有先後順序,做同一事情的不同精神活動過程會相互干擾。如果一種感知精神活動過程要達到較高的發展程度,它就需要經常性的專心致志的關注,這意味著其他精神活動過程必須被關閉,發展受到抑制。如果一種判斷精神活動過程要達到高度的發展,它就必須有優先權。一種判斷精神活動過程和一種感知精神活動過程可以同時發展,但前提是一種為另一種提供支持。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有效使用某一精神活動過程,任何一種精神活動過程,包括感覺、直覺、思考和情感,都必須有獨立的領域和充分發展的機會。
1.9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的作用
僅有一種精神活動過程是不夠的。要獲得平衡,人們需充分(而不是等同)發展輔助精神活動過程。輔助精神活動過程不是主要精神活動過程的對立面,而是對其有用的輔助手段。如果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是判斷型,輔助精神活動過程就是感知型:感覺和直覺都能對判斷提供充分的材料。如果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是感知型,輔助精神活動過程就是判斷型:思考或情感都能對目標提供支持。如果一個人沒有發展有用的輔助手段,其缺陷是明顯的。一個只有感知而沒有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的人如同無舵而滿風之船。一個只有判斷而沒有感知精神活動過程的人,徒有外表空空無物。輔助精神活動過程除了對主要精神活動過程的主要活動領域進行補充外,還有另外一個職責。它能夠承擔在外傾和內傾之間,外部和內部世界之間提供充分(不是等同)平衡的作用。無論何種類型,主要精神活動過程都會在讓人最感興趣的世界中被深深地吸引,這種吸引既合適也恰當。他們自己所選擇的世界不僅更令人感興趣,也對其更重要。他們在其中能夠做得最好,最能充分發揮水平,並且能對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毫無干擾地專心致志。如果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大量涉及到的是不太重要的事物,那么,人生就會出現錯誤。普遍而言,不太重要的事物應該留給輔助精神活動過程。對具有外傾偏好的人來說,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會關注人類和事物的外部世界,輔助精神活動過程則負責他們的內心世界,否則,具有外傾偏好類型的人會走入極端,並且,在其平衡發展得更好的同伴看來,會是淺薄的。對具有內傾偏好的人來說,參與兩種世界的選擇要少得多。外部世界是被動地展現到他們面前,而無論他們是否喜歡。他們的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會關注思維的內部世界,輔助精神活動過程則負責他們的外部世界。事實上,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會對輔助精神活動過程這樣說,“出去,注意那些不可避免的事,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叫我來做這些事”。因為可以預見的結果是,具有內傾偏好的人不到不得已是不會使用主要精神活動過程來關注外部世界的。如果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即最成熟和最認真的精神活動過程被使用在外部世界,那將迫使他們轉向力所不及的外傾性,並且影響其隱私和安詳。具有內傾偏好的人與外部世界交往的成功依賴於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的有效性。如果其輔助精神活動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其外部的生活會是笨拙的,事故頻發的和不舒適的。對於未能充分發展其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的具有內傾偏好的人來說,他們受到的懲罰會比具有同樣弱點的外傾偏好的人更明顯。
1.10識別具有內傾偏好的人的主要精神活動過程的困難性
對具有外傾偏好的人來說,其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就是外傾的,這不僅是可見的,還是明顯的。他們將心理上最信賴、最熟練和最成熟的精神活動過程用來針對外部世界。所以,這一方面通常被表現出來,被他人識別,即使是在隨意的接觸中。對具有內傾偏好的人來說,情況恰恰相反。他們的主要精神活動過程習慣性地堅持是內傾的:當其必須面對外部世界時,他們會使用輔助精神活動過程。除非與內傾的人關係非常親密,或者對他們的工作非常感興趣(或許這是接近他們的最好精神活動過程),人們很難進入具有內傾偏好的人的內心世界。大多數人只能看到內傾的人展示給外部世界的某一面,但那最可能是輔助精神活動過程。那是他次要擅長的精神活動過程。結果會是一個謬論。對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是判斷型的具有內傾偏好的人來說,包括思考型和情感型,他們的行為不會像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的人那樣是外傾的。他們所展現在外部的是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的感知特徵,他們的外部生活也主要是感知精神活動過程。而他們的內部判斷特徵直到有對其內心世界重要的事情出現才會顯現出來。那一時刻,他們會明確無誤地顯示判斷特徵。同樣,對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是感知精神活動過程的具有內傾偏好的人來說,包括感覺和直覺,他們的行為不會像感知精神活動過程的人那樣是外傾的。他們所展現在外部的是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的判斷特徵,他們的外部生活也主要是判斷精神活動過程。更直觀地解釋這一差異的方法是將主要精神活動過程看作是“將軍”,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看作是“助手”。在具有外傾偏好的人中,將軍總是出頭露面。其他人首先拜見將軍,向他商談正事,並且任何時候都能夠得到官方的正式答覆。助手則恭恭敬敬地站得很遠,或躲藏在帳篷中。在具有內傾偏好的人中,將軍呆在帳篷中就重大事情進行決策。助手則在外邊替他擋駕,或者,他在帳篷里協助將軍,但會走出帳篷查看外邊的動靜。其他人首先見到的是助手,和他商談正事。只有在事關重大(或親朋好友),其他人才能走進帳篷拜見將軍。如果人們沒有意識到呆在帳篷中,且職務遠遠超過助手的將軍,他們會誤認為助手就是掌管一切的。這是一個遺憾的錯誤。它不僅會導致對具有內傾偏好的人的能力的低估,還會對他的願望、計畫和觀點產生誤解。這些重要內部信息的唯一來源只有將軍本人。所以,與具有內傾偏好的人接觸時最值得謹慎的,是不要在初步接觸後就認為他們展示了自己的內心。任何涉及到具有內傾偏好的人的決定,都應該完完全全地告訴他們。如果事關重大,將軍會走出帳篷並展示新的決策,這時,所作的決定才有可能不會出錯。
1.11識別主要精神活動過程
從人格偏好類型的四個字母中推斷其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有三種方法。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必須是對感知精神活動過程的偏好(根據第二個字母)或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的偏好(根據第三個字母)。判斷和感知(JP)偏好可以用來確定主要精神活動過程,但必須與具有內傾偏好的人和具有外傾偏好的人區別使用。判斷和感知(JP)偏好僅反映了處理外部世界的方法。正如前面所示,具有外傾偏好的人的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更多是針對外部世界的,所以,其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在判斷和感知偏好中反映出來。如果具有外傾偏好的人的類型是以J結尾,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就是判斷型的,包括思考型和情感型。如果是以P結尾,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就是感知型的,包括感覺和直覺。具有內傾偏好的人則恰恰相反,其主要精神活動過程不在判斷和感知偏好中反映出來,因為他們在處理外部世界時用的不是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具有內傾偏好的人的人格類型中的字母J或P僅表示輔助精神活動過程而非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如果是以J結尾,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就是感知型的,包括感覺和直覺,如果是以P結尾,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就是判斷型的,包括思考和感覺。下面的圖1中下畫線字母分別表示16個類型的主要精神活動過程。
8.外傾型或內傾型偏好的結果
外傾型的人的行為所根據的是外部環境。如果他們是思考型,就會偏向批判、分析和組織外部環境;如果他們是情感型,就會要么支持要么反對,或者調和外部環境;感覺型會享受外部環境,利用和忍受它;直覺型會努力改變外部環境。總之,外傾型的人是從外部環境開始的。內傾型的人的則是從內心的想法和精神概念開始的,榮格將這些想法和概念稱作原始意象。人格類型理論認為,原始意象是我們天生的,它們並不來自我們的經驗,儘管個人經驗可以激活它們。它們是人類經驗和靈感的抽象精髓。它們是普遍性的,是思維的表現形式,從生活的多樣性中派生出模式和意義(外傾型的人認為多樣性令人愉快,但對內傾型的人來說,它可以是難以忍受的和令人煩惱的,除非有一種能夠控制它的綜合理論)。當內傾型的人所遭遇的外部環境與一個熟悉的想法和概念相對應,他們會以認同感來接受該環境,仿佛是看見了一個對早已所知的東西的解釋說明。內傾型的人對這種外部環境有深刻的理解。如果外部環境與一個熟悉的想法和概念絲毫不相對應,就會被看作是偶然的、不相關的和不重要的,內傾型的人就會錯誤地處置這種環境。歷史上的一個例子是前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凡爾賽的輕率行為,當時他將和平的希望繫於國聯,而他自己的國家對這一決定並未準備接受。他過分沉湎於建立一個國際組織的想法中,而忽略了其應該遵循的民主程式:參議院對他是無關緊要的,所以,他失敗了。內傾型的人的精力主要受想法的驅動,所以,內傾型的人對事物的“正確想法”異常重要。他們在行動前的特定停頓確實具有真正的目的,外傾型的人將這種停頓輕率地稱為猶豫。停頓讓其有時間來研究和分析新的環境,讓將要採取的行動在今後具有長期意義。內傾型的人的問題是,他們沒有對環境作足夠的認真觀察,從而沒有真正看清楚環境。外傾型的人則會長久地觀察特定環境,以看清隱含的思想。從外部環境開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在以外傾觀點為主宰的西方當代文明中備受讚譽。對於西方當代文明中以外傾觀點為主宰的現象原因眾多:外傾型的人比內傾型的人更善於言語表達;他們數量更多,兩者之比是三比一①;他們更容易接近,更容易理解。而內傾型的人更不容易理解,哪怕他們之間也是如此,在外傾型的人看來,他們幾乎是不可理喻的。但是,有必要指出內傾型的人的長處,這不僅是對外傾型的人而言,也包括對內傾型的人自己本身而言,最善於調整的人是“心理忠誠者”,他們很高興自己就是自己。最有能力的內傾型的人具有外傾的能力,但從不希望成為外傾型的人。通過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的良好發展,他們具有了處理外部世界的能力,但又不陷入其中。他們的忠誠來自內心的原則,並從中得到了對生活的安全和不可動搖的定位。內傾型的人的一個長處是其內在的持續性,它獨立於暫時的外部環境,認為那是偶然的。外部的環境和刺激是變化的,但是內心的刺激是穩定的。內傾型的兒童會完全忽略外部刺激的干擾,堅持自己的偏好,那些不安分的外傾型兒童的家長總是對內傾型兒童的“集中注意的能力”感到吃驚。這種全神貫注的能力會是內傾型的人的一個職業特徵。外傾型的人會擴展其職業領域,會很早(並經常)向世界展示其成果,使自己廣為人知,還大量發展各種關係和活動,而內傾型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會對其工作深入鑽研,不願早早宣稱結束並予公開。如果一定要公開,他們也只會給出結論,而沒有所做工作的細節。這種交流的非個人性的簡潔性會縮小其聽眾和名譽,但也能使其免除大量外部的要求和使其埋頭於另一個不受干擾的工作。榮格曾經這樣說過,內傾型的人的活動具有深刻性,從而也使其勞動具有了長期的價值。內傾型的人的超然性格的另一個長處是,缺乏鼓勵對其不會造成負面影響。如果相信自己所做的有價值,他們會在沒有他人肯定的情況下長期努力,就像所有的先行者那樣。大多數外傾型的人看不出這有什麼意義。一位非常出色和外傾的年輕女子(外傾直覺思考感知型)這樣抱怨說,“只有我知道了別人是怎么看的和怎么想的,我才敢肯定自己的工作是好是壞。”最後,儘管外傾型的人理所當然地具有更多的世俗智慧和謀略,內傾型的人也同樣具有相應的非世俗智慧。他們更接近永恆的真理。當一個家庭中外傾型的人和內傾型的人一道成長,對比也就更強烈。內傾型的兒童更能夠掌握和接受道德原則的抽象形式:例如“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外傾型的兒童對於抽象的原則不感興趣,而是必須親身經歷,當通過努力知道了別人的想法後,外傾型的人才有了行動的基礎。圖表24對從內傾和外傾偏好中發展而來的不同特質進行了對比歸納。一般來說,這些差異區別了人格類型表中上下兩種不同表格中的人格類型。
13.十六種人格類型的描述(1)
在偏好的各種組合中產生了16種人格類型,每一類型都是由其無論是外傾還是內傾型主要精神過程所決定的,並且受到其輔助精神過程的影響(影響主要是在內傾型中,其輔助精神過程主要負責外部行為)。當對人格類型的描述從因果關係來考慮時,每一人格類型的特徵就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記憶。描述不包括每一偏好所具有的特質,這些在第四章到第八章中進行了討論。每一種內傾型都應該具有內傾型的特徵。每一次都重複只會混淆不同內傾型的典型特徵。批評榮格理論的人認為,內傾並非一個單一的特質,有“各種各樣的內傾型”。內傾不是一個特質,而是基本的性格和傾向。在所列舉的8個內傾型中,該傾向因為涉及到其他的偏好而出現不同表現形式。下面的每一描述涉及兩種人格類型,它們的區別僅在對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的選擇上。第一個描述是關於兩個外傾思考型的共同點和差異:外傾感覺思考判斷型和外傾直覺思考判斷型。第二個描述是關於兩個內傾思考型的共同點和差異:內傾感覺思考感知型和內傾直覺思考感知型。接下來分別描述外傾情感型和內傾情感型、外傾感覺型和內傾感覺型、外傾直覺型和內傾直覺型。我們知道,當外傾型和內傾型僅在外傾和內傾態度上有差異時,外傾型和內傾型會出現最大的相似性。它們會有相同的感知和判斷組合,其外部生活也會受到相同的外傾精神活動過程的影響。這種相似性在日常生活中最明顯,在對重要的事物有疑問時則不明顯,這時,內傾型的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就發揮作用。9.1灰色區域這些描述是針對各種人格類型的典型特徵,即正常的、平衡的、有適應性的、幸福的和有效率的人。所以,描述的基礎是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和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的充分發展。在實際生活中,各個人格類型的發展狀態千差萬別。如果輔助精神活動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發展,該人格類型的人就會出現感知和判斷的不平衡,以及內傾和外傾的不平衡。如果主要精神活動過程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那么該類型的人除了弱點就沒有什麼典型特徵了。無論是否充分發展,每人都有一個灰色區域,如同意識的人格是產生於充分發展的精神活動過程,灰色區域產生於人們所排斥和否認的未充分發展的精神活動過程。灰色區域使用相對幼稚和原始的判斷和感知類型,並不有意識地服務於意識目標,它自行其事,脫離意識人格和無視意識標準。其結果總是令人遺憾的。一個人對其行為在事後說,“我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怎么會那樣做。我不是有意的。”這些行為是灰色區域所為,也包括一個人沒有意識到的其他令人遺憾的行為。《窈窕淑女》中性情暴躁的亨利·希金斯教授就自稱是“非常沉默寡言的人”。理解灰色區域是有益處的,因為它能夠說明一個人身上所表現出的奇怪的矛盾。如果某人表面的偏好是某一人格類型,但其行為又顯得與該人格類型格格不入,就需要考慮該行為的本質了。如果其低於該人通常的標準,那肯定就是灰色區域在發揮作用。一個人的人格類型是對生活的有意識傾向的產物:習慣性的和有目的的思維方式。稱之為習慣性是因為它們顯得是好的、有趣的和值得信賴的。灰色區域是人們在不經意的時候所發生的事情。有的內傾型的人對外傾關注極少,這樣,他們的外傾的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發展極少,或沒有得到發展。他們的外傾主要是無意識的,其灰色區域這一精神活動過程比有意識的人格類型更顯著。一位女性替她認為非常內傾的丈夫完成了人格類型表的填寫,將其丈夫看作是內傾感覺思考判斷型,但遺漏了他沒有表達出的情感,表上反映出的卻是其灰色區域的無意識的,輔助的和吹毛求疵的思考方式。9.2外傾思考型外傾感覺思考判斷型和外傾直覺思考判斷型●具有分析性的和非個人的●可以是管理型的,法律型的,技術型的和對變革有興趣的●組織事實:或其他能夠接觸的東西●具有決斷性,邏輯性,很強的推理能力●目標是用經過思考的決定來管理自己和其他人的行為●重視以事實、公式和方法等形式出現的真實●有附帶性的情感生活●有附帶性的社會生活外傾思考型儘可能多地使用思維來處理世界。他們對需要組織、批判和調整的外部世界感到得心應手。通常,他們喜歡決定應該做什麼,並且發出恰當的指令,以保證能夠按照其決定做好某事。他們厭惡混亂,厭惡無效率,厭惡沒有計畫,厭惡一切漫無目標和隨意性。他們通常是果敢幹脆的執行紀律者,知道必要時應該表現出嚴厲。這應該是標準的組織管理類型。還存在有其他類型的管理型,其中一些相當成功。但尚值得懷疑的是,其他類型的人是否願意成為管理型,或者努力成為管理型。在童年時期,這一類型的兒童對管理事物表現出系統的目的和興趣,無論是否受歡迎,都會成為班上的幹部。外傾思考型的效率來自他們願意對自己及他人發出嚴格的指令。他們預先確定目標,制訂計畫並努力實現目標。在極端的時候,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也毫不留情,一旦偏離目標就立即糾正。外傾思考型偏好判斷態度,並且堅決按照判斷行事,而無論判斷的根據如何。一個外傾思考型寫信告訴我說,“就說說幾乎難以抗拒的做出決定的衝動吧,完全是為了做決定而做決定。在這一衝動驅使下,我不僅會對自己熟悉的領域作出迅速和準確的決定,還會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作出迅速和錯誤的決定,就是因為我熱衷作決定,而對事實沒有充分的感知。”外傾思考型應該充分發展感知精神活動過程,以使其判斷有據,同時學會延緩判斷,讓感知有發揮作用的空間。這會有一定難度,但效果將是美妙的。不僅因為更好的感知使判斷更正確,還因為他們如果使用了感知來了解其他人的觀點,將會有助於他們改善人際關係,他們在這方面需要幫助。外傾思考型使用其對世界的基本判斷來構建規則,他們希望按照這套規則生活,也希望其他人能夠這樣做。他們精神活動方式的變化會導致規則有意識的變化。但如果他們的感知發展不充分,不能表現出這些變化,他們的規則如何能夠擴展呢?規則只會成為狹隘的、呆板的,並成為不僅是外傾思考型的枷鎖,也是他們身旁其他人的枷鎖,尤其是家人。任何與規則一致的就是正確的,任何與規則不符的就是錯誤的,任何規則沒有涉及的就是不重要的。按照榮格的話說,它們將成為“世界的法律,將在所有季節和所有時間得到實現……任何違背它的人都是錯誤的,因為違反了世界法律,所以也就是非理性的,不道德的和沒有良心的”(1923,P.435)。這裡最本質的謬誤就是將自己的判斷強加他人。判斷型的人應該將其判斷使用在自己而非他人身上。思考判斷型的人比情感判斷型的人對所判斷的人更嚴厲,因為思考天然是批判性的。思考型會分析事物,然後認為,如果換一種方式,事情應該會更好,通常思考型的人會這樣說。而情感判斷型則更多的是表示贊同的。情感偏向于欣賞事物,而對情感活動過程發展得最少的思考型來說,這對他們太難了,但思考型可以不時地將感知付諸實施,看看究竟是什麼可以讓一個人欣賞,然後將其說出來。根據這樣的理解,任何建議都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提出來。每個人都願意被以感知的方式對待,但對下屬、兒童和夫妻而言,這特別重要,因為下屬很難據理力爭說明其觀點,孩子和夫妻也不願意破壞家庭和諧而一爭高下。思考型的人應該將感知態度付諸實施的原因還有一個,即為了他們自己。如果他們每時每刻都讓思考判斷占據主要位置,他們的情感就會被壓抑,最後毫無作用。這樣,有時還會使他們自己突然大發脾氣,而在意識中,他們是不會“想要”這樣做的,結果讓自己非常尷尬。如果他們能夠不時培養感知,並關閉思考判斷過程,就會讓情感在達到沸點之前找到一個建設性的出口。外傾思考型對理性思維堅信不移,當他們抱有堅定信念時,那就是他們的一個優勢,因為他們一旦決定做什麼事,就一定能夠完成它。→外傾感覺思考判斷型外傾感覺思考判斷型用感覺而非直覺方式觀察世界,所以,他們對五個感官所感知的現實最有興趣,並且是講究事實和實際的,對事實的細節具有接受性和感知性,能容忍繁瑣的程式,善於處理機械性的事物,他們是現實的,並關注此時此地。他們的思維過程是細緻的,因為通常是對事實的思考,而非直覺型的跳躍式思考。外傾感覺思考判斷型的好奇心受到感官直接感知的新事物的驅動:新物體、新發明和新玩意兒、新的體育項目、新的人群、新的房屋、新的食物和新的風景。不能被感官所掌握的新事物:抽象觀點和理論,就顯得不太真實,從而不太令其感興趣。任何不可捉摸的東西都不令人喜歡,因為它們會威脅人們對其通過判斷能夠確認的真實世界的安全。外傾感覺思考判斷型通過熟練套用和採納過去的經驗來解決新問題。他們喜歡做的工作是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具體的和有形成果的工作。他們對商業、工業、製造業和建築業有天生的喜好。他們也喜好管理,喜好組織任務和完成任務。這一類型的管理者喜歡根據現有的事實和程式來制訂計畫和決策,他們對自己的直覺不太信任,當然也會通過直覺來告訴自己新事物的價值。→外傾直覺思考判斷型外傾直覺思考判斷型用直覺而非感覺方式觀察世界,所以,他們對超越現在的、明顯的和已知的可能性最有興趣。直覺增強其思維興趣,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無論是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對理論的容忍,對複雜問題的嘗試,也增強對遠期可能性和後果的洞察力、視覺和關注。